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万中华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20 16:01:25编辑:皮带君
个人简介

万中华

万中华,原名:万书松,号,得月,字守拙,1977年5月6日生人,祖籍河北吴桥,现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

河北逸书堂书画院

院长。

万中华

师从著名诗人、书法家、收藏家旭宇先生,得到了旭宇先生的言传身教,万中华又是明末著名书画大家万寿祺先生的第16代后裔,(万寿祺(1603年-1652年)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字年少,又字介若、内景,入清衣僧服,改名慧寿,又名明志道人、寿道人、寿若、若若,世称年少先生,祖籍河北沧州,出生地江苏徐州人)。自幼受家庭艺术的熏陶,酷爱书法,8岁开始临习楷书,先从颜体入手,之后以魏晋为切入点,开始临习二王的书风,以圣教序、十七帖下功夫最深,临池不断,笔墨不辍。

每当参观名胜古迹,别人留恋山水风景,万中华就临摹牌匾石碑。一次,参观石家庄鹿泉抱犊寨,寨上好大好高一个碑,碑面刻着著名书法家牛建新先生写的碑文。万中华边看边品味,心里想:哎呀,这文也好,字也好,真是个宝贝。然后,就怎么也挪不动步子了,拿出纸笔细细临摹,一直到夕阳西下,夜风萧萧;游览抱犊寨,“抱犊寨”那三个字让万中华琢磨半天;在之后的几年里,参观北海,他又被北海的牌匾给迷住了;进了故宫,里面那些手书真迹更是让他一步三叹,流连忘返。故宫珍宝馆、绘画馆、瓷器馆等馆标都是郭沫若题写的,看来看去,万中华对郭沫若的字愈加喜爱,觉得郭老的字真是气宇轩昂,气度不凡!

前期,万中华照着王羲之的《圣教序》,认真练过一阵子。可自从被郭沫若的书法迷住后,他就集中时间专攻郭体。那时候,万中华常到荣宝斋去,因为那里挂着不少郭沫若的真迹。慢慢地,在现场看不满足,万中华就想拿回家来研究。为了临摹得更准确,万中华买了一种很薄的纸,还独创制作了一个拷贝箱。什么叫拷贝箱?就是把一个方凳子翻过来四脚朝天,然后从外面拣回一块玻璃放在上面,再把郭沫若的字放在玻璃上面,然后再放一张半透明临摹纸,最下面的台灯拧开以后,薄纸上的字迹清清楚楚!

内容

万中华先生自幼习书,曾遍临历代名家碑帖。广集博釆,兼收并蓄,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拔、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独特书风,已初见自己的风格。其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近几十年来,他多次应邀在省内外参展和研讨,影响甚大。在国内,其作品除见诸报刊和展出外,还被许多重要人士所收藏,为多所著名胜地制匾刻石,供游人欣赏。2013年初,万中华先生完成了小楷长卷《金刚经》书写,总长20余米。向观众展出,字体俊秀,效果极佳,得到业内各位老师和同道很高评价和鼓励。  2014年6月5日,由中国传统美学研究会、中国名家书画院举办的“青花瓷 . 首届中国传统文化最高成就奖”评选活动中,特授予“青花杯. 中国传统文化最高成就奖”。

历史

万中华的行书师法二王一脉,在书法风格上崇尚晋韵。二王的倜傥风流、明清诸家的汪洋恣肆,都曾使他驻足其间、流连忘返。其后他又以宋代和明代书风来调剂,先后广泛涉猎米芾、杨凝式、王铎、董其昌、孙过庭等人法帖,自求新意,随机生发,努力营造着一种平和简静的自然境界。

万中华崇尚传统,崇尚文化,提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应该是理性高原上的非理性驰骋”。故遍习历代名帖,篆隶楷行草诸体皆擅,隶书镕张迁、金农、小爨、伊秉绶于一炉,拙中寄巧,浑穆淋漓,独具一格。行草宗二王,汲取鲁公之宽博、苏米之意韵,典雅闲适,朴茂自然,自成面貌”。

其行书用笔沉着稳健,结体严谨不苟,且兼具南帖秀丽典雅、妙美冲和之长,更着意在气息韵致上古调新纳,绰约其神。这在作品中表现为丰富细致的用笔技巧、沉着畅快的行笔方式和典雅遒丽的艺术格调。今草风格奔突奇逸,以穿插机敏、造险果断为主导。这类作品在章法构成上突破了传统模式,巧妙地将现代艺术构成观念引入书法创作,使作品在表达情绪与特征表现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在章法形式上给人一种新鲜感。在用笔、结字、章法、意境上,他追求一种大效果而不斤斤于点画的精到与规整。气势的连贯、虚实的对比、巧妙的穿插避让以及激情的自由抒发构成了张旭光草书作品的整体特征。对隶书情有独钟,难以割舍。其隶以《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等为主,用笔方面沿袭了清人邓石如、金农等人风格,并参合秦汉简牍帛书用笔,行笔沉厚、圆通,富有节律变化,以笔力强、体势险、气格大取胜。特别是在通篇的黑白分割中,不仅突出了大、小块面的黑白对比,也平添了黑白豁朗的强度,显示了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

最初,万中华先生学习书法仅仅是临摹大家的碑帖。2009年他去了西安碑林,看到了一个汉代的石雕,那种浑然天成的博大气象,让他为之震撼,突然间有了一种很强烈的念头要把这种浩瀚雄伟的感觉融入书法当中,要用书法表现这种大汉雄风。

回到石家庄后,他开始从临帖中寻找那种审美体验的震撼感觉。首先他从开张、大气、方正的中唐颜真卿楷书入手,然后又深入到汉代的隶书里面去寻觅,他将汉代艺术风格总结为:雄浑、博大、开张、充满、浪漫、弥漫。

在书法创作上,万中华坚持中国书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则。法则表现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髓。

总之,书法是勤奋练习+灵感+性情,注重整体效果,讲究随心所欲,笔随心动的感觉。书法,在时间上要气脉流贯,空间上应虚实相生,笔势于静态中求得生动美妙,线墨于动态中展现气韵神采。是技巧与意境的交融,心灵与自然的共鸣。有时自己也会疑惑,西方书法的根在何处,欧洲典型的感性与理性,如何能成就书法的艺术。很清晰地说——书法,源于自然,源于人文,源于传统,源于悠远流长的诗词文化积淀。

影响

万中华出生在被誉为中国“杂技之乡”吴桥县一个小村庄,他8岁在吴桥县西王家坊本村开始上小学,那个时候家里比较穷,条件不好,但是他受家庭的熏陶,天天练毛笔字,有着扎实的童子功。

后来参加工作后,受工作环境的影响,见的世面多了,接触面广了,在哪儿都能看到一流的书法作品,万中华顿时觉得自己就像是井底之蛙。于是他甘愿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在书法的海洋里四处遨游,吸收别人的长处。

有一次,万中华携夫人白淑芳[1]女士和女儿万梓烨荣归故里。一个叫冯玉刚的企业家,拿来了《道德经》,请他写一幅大字“上善若水”,准备将其雕刻在企业大院影背墙上。有4米高,8多米长,最是难拒故乡情。万中华一笔在手,激情在胸,恣意汪洋,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后来,老子作、万中华书,高4米,宽8米的上善若水巨作,高悬于企业影背墙上之上,成为当地极负盛名的一景!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一番番苦功之后,万中华终于初露自己的书法风格。“以魏隶入行,独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拔、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万中华的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这是行家对他的评价。而一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后,万中华的书艺更如入无人之境,挥洒自如,纵横驰骋!

学艺无止境,贡献有真心。万中华先生而立刚过,而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艺术春秋30年,他的艺术之路小荷才露尖尖角,这就是多年创作实践继承创新、弘扬民族文化、建立书法理论体系、并为社会努力付出的、各界共识共知的艺术家责无旁贷的使命!

万中华是一个严谨的人,他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儒家的那种古典和文雅。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他认为,如果在创新的同时,不能保持儒家的文雅格调,那宁可维持现状。所以他在回忆书法创作路程的时候,感慨万千:“这段路走得太艰难了!”

在书法创作上,万中华坚持中国书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则。法则表现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髓。

人物生平

1997年之后踏入了军旅生涯,故此就没有参加社会组织的活动,在部队先后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工作之余更加喜爱练习书法了,工作性质和书法有着密切的练习,在部队2000年参加的解放军系统组织的书法大赛,获得了优秀奖,并多次在各种解放军报纸媒体刊登其作品。

2009年转业回到家乡,参加工作之余还是不忘对书法的痴迷,天天临习碑帖,并在2010年11月,隶书六尺作品入展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亚运当代艺术展。

奖项荣誉

1994年参加的“五台山”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得隶书优秀奖。

1997年迎香港回归全国书法大赛获得三等奖。

2011年7月1日其作品在日出东方。颂歌献给毛主席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 金奖。

2011年7月20日在 星火燎原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老年书画名家大赛展中 荣获 一等奖

2011年8月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荷花诗书画大展活动中,其书法 别评为 中国荷花艺术奖

2012年5在第三届祖国好 话语艺术大赛中荣获 三等奖。

2012年11月 在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大赛中,荣获 三等奖。

2013年河北省优秀书画精品展获一等奖。

2014年1月2日被国际知名文艺家联合会授予 首届国际艺术家金马奖。

上一篇:小丝巾最简单的三种系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