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20 00:19:08编辑:皮带君
历史沿革

中华职业学校(1918.5.15—1951.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技术和管理人才。有鉴于此,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人,于1917年在上海发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1918年,中华职教社开展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实验,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主要为民族工商业培养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中华职业学校以推行职业教育为宗旨,提倡“劳工神圣”,力求与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教育相结合,培养“首脑并用、双手万能”的人才。建校初期除开设铁工、木工各科以外,为抵制对华倾销,还开设了珐琅科和纽扣科,随后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职业教员养成科等。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920年以后,学校又增设机械科、文书科、商科、土木科。至1937年,在校学生达到1027人,学制有三年和五年一贯制。

抗战爆发后,学校被迫迁出,分设两个分校。学校一部迁至上海延安东路浦东大厦,简称“中职沪校”;一部迁至重庆,校名为中华职业学校渝校,简称“中职渝校”。

抗战胜利后,沪、渝两分校均迁回原址,恢复校名,全校师生平整土地重建校园,恢复招生上课。到1951年,在校生达1200余人。

上海机械学校(1952.1—1960.8)

1952年,根据黄炎培先生将“所创办的学校依其必要和可能归于公家”的建议,经过酝酿,学校由轻工业部接管,先后改名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和上海轻工业学校。

1954年,定名为上海机械学校。在此期间,学校的教师数量增加,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校占地由4000平方米扩大为1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由50万元增为150万元。

南京机电学校(1960.9—1999.7)

1960年9月,遵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指示,学校由上海迁到南京,定名为南京机电学校。

“文革”时期,学校损失惨重。

1980年,重归轻工业部管理。

1994年,再次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校。

1998年9月,根据国务院布置,学校划转为江苏省管理,学校占地面积8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教职工340人,在校中专班、高职大专班学生达4500人。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999.7—2020.6)

199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并于2009年以“优秀”通过验收。

2011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人才强校试点单位。

2012年,成为首批获准与应用型本科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先后与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

2017年,入选国务院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2018年,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和卓越高职院建设单位。11月,入选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

2019年,入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同年,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0.6—)

2020年6月10日,教育部同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科)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

2021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首批试点院校。[12]

2022年5月,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同意增列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3]

办学条件院系概况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14个教学单位,开办有17个专业群、47个专科专业、23个本科专业。[2]

教学单位本科专业专科专业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14]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教职员工108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46.5%,双师素质教师占90%以上。有以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教师团队4个,省级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16个,全国技术能手9人,国务院特贴、省名师、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双创博士、紫金文化创意人才、社科优青、南京市劳模、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十佳职教教师”等200余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5人)。[2]

国家级教学团队: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人工智能工业应用教师团队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国家级“双师型”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与西门子共建、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与华为共建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金文大师工作室

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杨战民、陈林杰、于林惠、殷红卫、孔伟、胡光永、宋海潮、周昱英、徐洪波、周玮、王君、孙景南、翟靖轩、陆蕾、蔡瑞艳、孙静松、杨燕、余旺旺、甄久军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夏燕兰、王靓、祝恒云、朱秀琳、傅大梅、王晓勇、高群、刘利、谢永华、甄久军、孙静松、薛维峰、殷红卫、周昱英、宋海潮、杨燕、王俊琪、周立军、陈煜、金跃强、王文凯、周玮、江颖、易华、祝晔、朱云峰、倪瑛、马虹、舒畅、许江涛、吴修娟、王研艳、杨艳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滕宏春、都国雄、杨战民、王晓勇、董飚、王红军、赵德菱、殷红卫、蔡瑞艳、陈煜、宋海潮、周玮、阮晓文、冯桂珍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胡光永、杨海波、周昱英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C类):甄久军、陈煜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D类):谢永华、丁继斌、于林惠、夏燕兰、胡光永、王晓勇、翟靖轩

江苏省双创博士:戴小清、吴磊

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创意英才:孔伟

江苏省社科优青:王晓峰

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开放课程12门、国家规划教材46部;[2]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省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入选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教学建设项目。

截至2020年1月,学校建有国家示范专业4个;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7个;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示范点1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16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群4个、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

国家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

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创新创业教育、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示范点:机电一体化技术

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等

国家精品课程:电气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外贸单证实务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外贸单证实务等

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装备制造大类——自动化类[17]

江苏省品牌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电技术应用等

江苏省特色专业:物流管理、软件技术、商务英语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等

江苏省重点专业群:新能源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

江苏省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智能控制技术公共实训平台、协同制造公共实训平台

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汉字与书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等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9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2]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教类)

项目名称获奖等级获奖年度标准对接项目链接课程衔接:高职国际合作教育范式探索与实践一等奖2018年省域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2018年校企“五对接”,共育“三通”国际化软件外包人才的创新与实践二等奖2014年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2]

科学研究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1个、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院1个、校级产业研究院6个以及一批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是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牵头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学术中心、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职研究会、全国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等全国性平台5个,以及牵头江苏省轻工协会、江苏机电职教集团等全省性平台9个。[2]

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精密制造技术工程研发中心、江苏省智能传感网应用技术工程研发中心、江苏工业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江苏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团队等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杨战民、丁继斌

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院: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院

校级产业研究院:智能工程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工业应用产业研究院、智能控制技术产业研究院、无人机产业研究院、轨道交通产业研究院简介、跨境电商产业研究院

科研成就

2018年,学校师生共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519项,其中学生申请267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63项,其中学生授权107项;新增纵向和校级项目102项。

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累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公开出版论文数为318篇;完成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和产品升级,共完成横向项目159项,服务年收入4095.43万元。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获奖类别智能双向神经感知义肢技术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面向液体危化品高效安全多式联运的超长超宽重载智能化储运装备研发及产业化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参考资料。[16]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13万册。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学校图书馆生均图书82册,2018年为83.51册。[2]

学术期刊

《江苏高职教育》创办于2001年,为江苏省一级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设有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职业教育比较研究、高职教育评价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创新创业研究、教育技术创新研究等栏目。

学术交流

截至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30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华为、中兴、西门子、现代重工、罗克韦尔等企业建立合作平台15个;与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90余家境外组织和院校保持联系;与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指委、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合作在赞比亚成立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南工院机电分院,学校的机电专业教学标准获批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入选世界教育大会2019年优秀案例。

知名校友张闻天华罗庚江竹筠徐伯昕朱森林秦怡顾心怿王世绩邹世昌获得荣誉

截至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教育部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全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省级以上荣誉60余项,获得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应用研究与创新”金奖,连续三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04年,成为江苏省第一所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21年7月,学校“智能制造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5]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徽志为圆形,图案内核是以“双手”的象形篆书构成的人脑抽象线形图,内核的外层是“双手”的动态变形,与内核共同构成校标中心图案,中心图案的外围,上方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名,下方为学校的大写英文名“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为红底白字,学生为白底红字。

校旗

校旗为蓝色长方形旗帜,底部印有学校中英文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敬业乐群

校歌

《中华职业学校校歌》

江问渔、黄任之(炎培)作词,黄自作曲

努力!努力!自己的努力,过自己的生活。

努力!努力!我的努力帮助别人的生活。

努力!努力!一致的努力!

养成共同的生活,用我手,用我脑,不单是用我笔,

要做,不单是要说,是我中华职业学校的金科玉律。

文化活动

根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每年各级团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达500余项,有大学生社团84个,社员近5000余名。其中民俗文化传承协会获“全国百强社团”、电子科技协会获“江苏省百优社团”、计算机协会团支部获“全国活力团支部”、电子科技协会团支部获“江苏省活力团支部”、爱心社获得江苏省“禁毒双百计划”省级项目。

上一篇:兰花喜阴还是喜阳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