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鲁慕迅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18 08:40:25编辑:皮带君
历史沿革

1984年10月,由鲁慕迅命名的《美术思潮》,周韶华以湖北美协主席团的名义宣布该刊物试刊发。首先确定的是办一份美术理论刊物。理由是美学热、哲学热、文化学热如火如荼,办一份与之呼应的美术理论刊物适逢其时。当时各种思潮涌动,美术界相应的表现尤为强烈。办给谁看呢?青年美术家和美院学生,他们最关心思潮。认为刊物如果办了一年半载仍毫无反应,就不是好刊物,于是发愤要在前三期产生反响并力求办成第一流的刊物。在答客问和终刊词上只能提出几条弹性很大的标准:符合时代潮流,把握美术变革的脉搏,抨击退化的艺术现象,预测美术发展的趋向。与此相关的刊物形象是:前卫性、青年化、非名人化、非区域性。《美术思潮》的草创者,按文件顺序排列,主编彭德,副主编鲁慕迅、周韶华,编委皮道坚、陈方既和刘纲纪,编辑部主任戴筠。后来《美术译丛》起用范景中,《朵云》起用卢辅圣,《画家》起用李路明,《世界美术》起用易英,成为美术理论活跃的重要原因。

刊物宗旨是针砭时弊,推介开拓型美术家,建立现代美术理论。在不长的时间里,很快得到了极大的反响。但很快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大,由于反对者不断地向有关当局写信,并将《美术思潮》的编辑方针与资产阶级自由化联系起来,所以湖北美协与《美术思潮》编辑部在短短三年里一直面对着强大的压力。1987年9月左右,编辑部终于接到了有关部门的通知:根据上级指示《美术思潮》必须于年内停刊,其后将与湖北文联的另外四个刊物,如《长江戏剧》、《长江歌声》等等合为一个刊物,称为《艺术与时代》。1987年底刊止,共发行22期。

1986年,鲁慕迅、周韶华辞去副主编,戴筠辞去编辑部主任;任命皮道坚为副主编,严善錞为编委,鲁虹为编辑部主任。为了打破区域界线,曾陆续聘请了一批省外和编辑部之外的年轻批评家担任特约编辑。如栗宪庭、杨小彦、黄专、邵宏、李松等人。《美术思潮》的特约记者,外地有贾方舟、邓平祥、黄永砯、殷双喜、陈云岗、谭力勤、查立等人,因刊物夭折,未能赴汉执编。

《美术思潮》做过的一件值得标榜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事,就是设立、评定、发放“美术思潮”年奖。尽管奖金不多,但却打破了美术界的奖励只面向画家的惯例。美术思潮年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0名。1986年第3期公布结果时改名为特别奖、优秀奖和佳作奖。由于没有引起巨大反响的文章,特别奖空缺。优秀奖获得者是陈丹青、李小山、鲁萌、张志扬;佳作奖获得者是邓平祥、朱青生、成肖玉、孙文宪、谷文达、邹跃进、殷双喜、邵宏、陈云岗、谭力勤。编辑部客厅每天高朋满座,其中有国内第一流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美术家、气功师、大款和关注学术的政客。高尔泰、张志扬、刘小枫、甘阳、周国平、赵越胜、鲁枢元、邓晓芒、陈家琪、朱正琳、唐小禾、皮道坚、尚扬、李世南、丁方、舒群等人。后来,其中有些人成了《美术思潮》的作者。

重要影响

陶同、鲁慕迅、叶朗、周韶华、何溶 沈鹏

《美术思潮》为新时期鼓吹新思潮的重要舆论阵地,在美术界 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我们重构历史语境,返回历史现场时,我们惊讶地发现,85时期的湖北是如此的辉煌和星光灿烂。这里不仅有我们熟知的“一报两刊”中的《美术思潮》,更因创办《美术思潮》而兴起了一股艺术的新生力量,周韶华、鲁慕迅先生等的勇气,及当时的年轻人(今天正步入中年,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主力军)的努力,共同书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中那悲壮的一页。而围绕《美术思潮》所涌现出的批评家群,无论就其数量,还是其学术品格,至今都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彭德、皮道坚、鲁虹、黄专、杨小彦、邵宏、严善錞……他们不仅确立了自己独立的研究视阈,也以鲜明的学术立场在各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批评家集群式地涌现,且源于同一地域,如此阵势,以后再未曾出现过。

1985年11月21日至31日在武汉展览馆举办“中国画新作邀请展”,展出作品一百余幅。应邀参加新作展的画家有吴冠中、刘国松、周思聪、石虎、谷文达、李世南、李津、孙永、江文湛、阎秉会、汤集祥、周京新、朱新建、江宏伟、王金岭、陈其道、丁立人父子等共25人。他们都是当时在创新上有影响的画家。粉碎“四人帮”以后,举办这样规模的、有革新意识的大型画展,理直气壮地举起中国画创新的大旗,在全国是第一次。这个画展的影响用吴冠中先生当时的话说是“新的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诚然,对这个新作展的争论如翻江倒海,完全对立的声音争论得空前激烈。画展的几个留言簿都写得慢慢满满的:反对者恶言恶语骂得口沫四溅;赞成者说好得很,好得不得了,令他们舞之蹈之。会内会外,大江南北,从武汉到外地,两种声音如此截然不同是史无前例的。(《美术思潮》把双方的意见都摘录发表,让读者共赏析。在今天看来是不以为然的事,然而在当时是何等严肃与认真。展览的同时,还举行了“中国画创新研讨会”。

如果说《美术思潮》催生了一批当代艺术的批评家的话,1986年11月的“湖北青年艺术节”则直接促成了大批艺术家的崭露头角,傅中望、肖丰、冷军在各自艺术领域的探索,与取得的艺术成就。

《美术思潮》从创刊起就梳理了相对其它国内刊物更加“观点独立、言论自由”的原则。而且做了一些比较有开创性意义的事,“设立、评定、发放‘美术思潮’年奖。推介年轻批评家与艺术家,这批艺术家和批评家的加入,让这个平台更加扩展。

85美术运动中的重要刊物美术理论月刊《美术思潮》于1985年元月创刊。这家刊物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美术思潮》编辑部编辑出版。《美术思潮》面向全国征稿。选稿范围囊括与美术有关的所有领域。辟有论文、译文、最新信息、美术家近况、美术家思絮、美术家逸事、新技法、新工具·新效果、大众美术、美术趣闻、美术考古、新书推荐、美展预告、中外文摘等栏目。体裁从一句话新闻到长篇论文无所不收,从幽默化文字到哲理性篇言无所不纳。《美术思潮》旨在发现和培养中青年理论人才,介绍和宣传开拓型的美术家,推崇创见性强、可读性强和短小精悍的稿件,提供具有史料性、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资料。侧重对当代美术方向的探索。《美术思潮》以其出版周期短为优势,可望成为当代美术理论的前沿阵地和信息传播中枢之一。这家刊物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美术思潮》编辑部编辑出版。

通过《美术思潮》所发表的文章中传播的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现、当代艺术生成和发展的关系来追述《美术思潮》与′85美术运动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美术思潮》发表的文章中对中国画问题的探讨来考察《美术思潮》与″85美术运动的关系。

作为一本美术理论刊物,《美术思潮》中发表的文章无疑与当时的′85美术运动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刊物中的文章反映了′85美术运动中艺术家和批评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美术思潮》也通过选择性地发表文章,从而对′85美术运动起着应有的推动作用,同当时的其它传媒共同参与了′85美术运动。

《美术思潮》在′85美术运动中的重要作用。1985这一年,是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是对中国画奄奄一息的传统精神的重新振奋。当时的湖北武汉被称为中国美术界“大地震”(八五思潮)的主要震源之一,以湖北本土画家周韶华、鲁慕迅等为代表的湖北美术界,其实对“85美术新潮”酝酿已久。

首先,他们打造了一个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集聚全国的力量,造成思想解放运动的大气候。因此1984年底,湖北文联首先创办了《美术思潮》杂志的试刊号,1985年杂志正式出版发行。与众不同的是,这个杂志完全建立起一种崭新机制,挑选任用了当时还很年轻的彭德为主编,年长资深的鲁慕迅为副主编,周韶华为第二副主编,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格局。

《美术思潮》选用当时年轻和思想最活跃的人,轮流当编委和撰稿人,发表了许多前瞻性的、思想新颖并带有开拓意义的文章。而这些文章,正好吸引了正在寻求向传统开拓、力求变法众多画家的注意,并引为知音。

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一个全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扑面而来。《美术思潮》的青年作者,至今仍然活跃在美术界的人物,按出场顺序有皮道坚、鲁虹、严善錞、邓平祥、朱青生、谭力勤、费大为、陈云岗、尚扬、邵宏、贾方舟、孙永、王广义、陈池瑜、殷双喜、许江、陈绍华、郭线庐、黄专(白荆)、王林、杨小彦、韩书力、戴恒扬、李松、邹跃进、陈丹青、栗宪庭(胡村、李家屯)、李公明、黄河清、牟群、黄永砯、戴士和、顾雄、李小山、成肖玉、谷文达、刘子建、王璜生、王鲁豫、潘跃昌、孙建平、高名潞、唐庆年、张晓凌、杭间、吴少湘、王小箭、舒群、陈孝信、张强、徐建融、郑胜天、范景中、孙津、丁宁、吕品田、刘伟冬、刘春冰、丁方、吴山专、毛旭辉、樊波、卢辅圣、刘骁纯、王明贤、赵冰、张蔷、任戎、孔长安、金中群、周彦、李正天、水天中、王川、盛军等。

上一篇:鱼的热量高吗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