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冯伟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16 16:22:55编辑:皮带君
人物简介

作品曾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奖”和第三届全国行草书大展“最高奖”;入展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等二十余次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全国单项展览,荣登《书法》杂志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百强榜“百强”,并获“最具期待奖”。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记海南青年书法家冯伟

■ 贠丁琦

冯伟,一位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奉献的青年教师,身形瘦俏、略约偏长的发型,若隐若现地传递出一种艺术家的特有气质。执着、坚定、勤奋、刻苦是我对他的整体印象。他对书法艺术的痴迷,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以及谦逊好学、单纯真诚的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显得难能可贵。他能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一直坚守自我,并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让我十分敬佩!

与他相识在一位朋友的婚礼上。初次见到很有艺术家气质的冯伟,他那洒脱灵动的书作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一见如故的感觉油然而生。随着进一步的接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他艰辛的学书历程。孩提时代,冯伟便已执笔濡墨,开始了他的笔墨生涯。课业、升学、工作、生活的艰难考验,都没有让他动摇或者放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他一临就是十多年,这为他在书法上的长远发展打下了极为扎实的基础。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加,他逐渐把学习书法的取法范围扩大,涉猎行、草、隶、篆等书体,并开始深入系统地研习每个书体的发展历程、艺术流派和不同时期的书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创新中不断回顾。每次与冯伟谈书论艺,他都强调五体(真、草、隶、篆、行)的联系性和共通性。如果孤立地学习某一种书体,排斥其它书体,则无异于断章取义,难以全面认识书法的全貌,博采众长,起承转合间,下笔方能有神。的确,行草需要篆隶楷的骨力才能厚重,篆隶楷需要行草的笔势才能灵动。从冯伟的作品中,我读出了这种信息,并为他的探索、追求、实践、创新而叫好。

2004年,正好是冯伟学习书法第十个年头,年方22岁的他,在书法艺术上收获一颗沉甸甸的果实: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三大展之一的“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中,他的小楷从2万多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全国奖(该展获奖仅20人,入展320余人),成为当时国展中最年轻的获奖作者。与他谈及此事,他平静地说:“荣誉代表着过去,说明不了将来,如果沉浸在荣誉中自我陶醉,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断深入地学习历代经典碑帖,借鉴当代优秀名作,厚古不薄今,是学习书法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我所欠缺的还太多太多,我更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熟悉冯伟的朋友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冯伟是一个生活在城市中不尚利、不吹嘘、不包装、坚守精神家园,有几分传统书生气的人。正是这种难得的气质,使冯伟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成绩斐然。近几年,他陆续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二、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二十余次全国性重要展览,并先后四次获得“全国奖”。面对成绩,他欣喜却从来不夸耀,且一直心怀感恩。省、市书协的大力培养,老师的关心和指引,家人朋友的支持和理解,都为他这些成绩的取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每当别人谈及他获奖的事,他更多的是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那一个个曾经关心和帮助过他的人!是的,心怀感恩,不忘情义的人才能时刻充满着幸福感,才能在漫漫的征途上快乐地前行!

站在朋友的角度来看,我总觉得冯伟的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于包装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里,晴耕雨读,不问世俗。这种生活方式,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是我也希望他能多接触社会,去走走看看,感受人情冷暖,这对心境和视野的拓宽也是一种裨益。冯伟学习书法的同时,他笔耕不辍、坚持写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写成文章,并一一呈现在博客中。每有新作出炉,他总不忘第一时间邀请我阅读品评,并让我一定要指出其文章中的不足。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深深地为他这种勤于动笔、虚心求教的精神所感动。我曾建议他可以向报社投稿,他总是觉得文笔还欠火候,每每都婉言谢绝。这些年的坚持,他写了很多散文、诗歌和笔记体书论。我很感慨,三十出头的冯伟,刚刚成家立业,为了生活,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肩上的压力自然不言而喻,他还能挤出时间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勤于笔耕自己的精神家园,实属难得。

冯伟曾跟我说过,想把这几年自己积累的文字结集出版,弥补儿时想当作家的懵懂心愿,书名定为《生活写我》,并说这是他对自己的人生阅历、品尝过的生活甘苦的一种真诚感谢。透过此举,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心地淳朴、积极进取的冯伟,他对艺术的追求也是椰城文脉的涓涓细流,真心希望他保持其特有的那份纯真,坚守个人的精神高地,以文字为支撑,用他那如椽大笔,技与道并肩共进,厚积薄发,书写出更加精彩的艺术人生!

冯伟[书法家]

冯伟[书法家]

冯伟[书法家]

冯伟学书笔记

仰观学《圣教》有成者书

沙门怀仁集成《圣教》,翰林侍书莫不法之,然徒相形骸,不备风神,病为院体,去意远矣。时至万历,高僧憨山以圣教八法作书,点画凝重,阴阳相生,气局超迈,非院体辈所能梦见。余弱冠仰观元章《方圆庵》,以为宋代圣教;今而立幸睹憨山《政道歌》,以为明季圣教。元章神骏,憨山厚朴,二者师集字而得造化,可谓善学!

西蜀

老者绘

牡丹

折扇

数年前,余游于杜甫草堂,偶遇一老者绘扇,其笔下之牡丹迥异时流,宛若明清间人,遂购之。余谓:“余观今人绘水陆草木之花者,难得佳迹,又以牡丹为甚,余目力之所能及者,多艳媚俗态。尊化腐朽为神奇,淡雅之姿当独步!”老者闻之,引为知言,遂出青绿山水,近唐人气格,当世难复此贤,余叹为观止焉!然识士若晨星,悲哉?喜哉?老者其名不彰,亦不求闻达,鬻画以觅子期,尤可贵也!

夜读中原竹堂文

中原竹堂会祥先生,行文绕有古贤风雅。佐证谨严,遣词从容,行文洒脱,不主故常,余读之击节激赏。竹堂文丛五卷蔚为大观,余以为此中又当以《襄城》为上,状人间世悲欢聚散,令人催切情伤,不忍卒读。观先生翰墨,亦深得复翁神理,书卷气弥漫,笺上烟云瑰丽耶!笔墨之事,岂可等闲?为文作书,若缺其一,背道山阴矣。

跋陈煊兄二印

余以拙书易闽南陈煊兄二印,一九叠,一鸟虫,佳甚。余摩挲于怀,尤宝之。金石一技,绝非雕虫。秦汉已至巅峰,明清复以振兴。九叠难于曲折中出奇古,鸟虫难于缠绕中见华丽,今观陈煊兄之印,二者皆能得之矣。

惜时作书

人生在世,几同蜉蝣。余今而立,光阴无多,故杜门凿坯,与世若隔,晨课商周吉金,夜摹汉魏碑版,各数十纸,计百千字,以此相间,终生不易。

上一篇:全球退化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