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三国姜维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4-18 20:59:18编辑:皮带君

三国演义中姜维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姜维被杀而死。姜维出身天水姜氏。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九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为躲避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蜀汉景耀七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与钟会反叛,事败被杀。姜维的故事:刘禅投降邓艾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投降于钟会。钟会问姜维:“你为什么来迟了?”姜维却神色严正哭着说:“现在来已经是太快了。”钟会对此非常惊讶,非常器重姜维,让姜维继续统领他原来的军队。而姜维却劝钟会拥兵造反。钟会诬陷邓艾造反,司马昭派人将邓艾收押,钟会进据成都,自称益州牧。钟会想让姜维率领五万人为先锋讨伐司马昭,而姜维想先借钟会之手杀尽魏将,而后再杀钟会,复兴蜀汉。 但钟会想要杀魏将的事情败漏,与姜维一同被杀。魏将士对姜维的计策非常愤怒,姜维死后又剖开姜维的尸体,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

姜维在三国是什么水平?

一流将领。姜维是《三国演义》后期难得的智勇双全的大将,大战老年赵云略占上风, 空手接郭淮暗箭,并反射死郭淮,几十个回合战平勇斗文鸯的邓艾,在武艺上弥补了蜀国五虎将的风采。姜维的枪法应该不逊色赵云、马超等一流顶级将领,不过姜维在实战中缺少了豪气和胆识,这是三国后期很多名将缺少的狠力,在战场上典韦的勇猛、张飞的凶悍,除了张苞和文鸯再难寻找出悍勇猛之将了,这也是诸葛亮北伐途中最失望的事情,除了张苞再没有可以与张飞、赵云这类强势勇将了。军事成就当初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但是姜维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符合《周易》“重门”的意思,可以抵御的住敌人,却无法获得大的战果。不如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军队打游击,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

三国里姜维是怎么死的?

姜维最终是诈降钟会,最终兵败自杀的!
其实在蜀汉后期,明确来说是诸葛亮去世后,有两个人明确要完成诸葛亮的意志(匡扶大汉)一个是魏延,一个就是姜维!
魏延就不说了,一个本事大脾气臭,被杨仪搞死了。
姜维是在得知蜀汉投降后,走投无路,为了匡扶汉室,诈降魏国大将军终会,企图让钟会叛变,从而创造新局势,伺机而动。但,司马懿认为钟会和邓艾作为两支伐蜀的队伍,既然蜀国已经投降,两支队伍应该归来,默认他们都存有二心,就是叛变,于是,对钟会先发起了进攻,最终钟会兵败,姜维也在自此战斗中明白自己的计划落空了,选择自杀!


《三国演义》中 诸葛亮是怎样收服姜维的?

《三国演义》中,姜维本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将领,也曾经与蜀国对战,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姜维面前,竟然会两次失利,这让他不得不重视起这个年轻的敌人。诸葛亮一直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个可以接替自己完成复兴汉室大业的继承人,姜维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于是,诸葛亮想到一个办法,逼得姜维不得不投降蜀汉,到了自己手下。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怎样收服姜维的呢?

诸葛亮为复兴汉室,第一次北伐曹魏。在初期作战阶段,蜀军夺得南安、安定两城,俘虏了魏国驸马、都督夏侯懋,军威大振。可在进攻天水时,碰上了智勇双全的年轻骁将姜维,交手之下,诸葛亮竟失利两次。

诸葛亮平时就留心普查贤才,以便培养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的继承人,而今见到魏国有如此能人,非常喜爱,决心收降姜维。然而,听人说姜维非常忠于曹魏,他思考了好久也想不出办法。

后来,听说姜维是个孝子,他母亲在冀县闲居,诸葛亮心生一计,便令魏延率军佯攻冀县。姜维得到消息,只得哀求天水郡守马遵让他领兵前去冀县守卫。

姜维快到冀县,魏延假意与他交战,没有几个回合,又假意败走,放他入城。于是诸葛亮派人到南安郡叫来夏侯懋,说:“你怕死吗?”夏侯懋慌忙跪地请求饶命。诸葛亮说:“现在姜维守卫冀县,派人告诉我,‘只要夏侯驸马活着,我愿投降。’我饶你性命,你肯招安姜维吗?”夏侯懋忙道:“情愿招安。”诸葛亮便给他马匹衣服,放他离去,也不叫人跟随。

夏侯懋逃脱蜀寨,寻找道路时碰到几个逃难的百姓,便问:“你们到哪里去?”百姓答道:“我们是冀县人,今姜维投降了诸葛亮。献出了城池,魏延驱马烧杀,我等只好逃出来投奔上邽去了。”夏侯懋问明了道路,朝天水急驰而去,路上又碰到了几起携老扶幼的逃难百姓,说法都是一样:“姜维献了冀县,投降了蜀汉。”

夏侯懋到天水城下叫门,守兵认得他,慌忙开门接入,郡守马遵跪拜迎接。夏侯懋说起姜维之事,马遵叹息道:“想不到忠诚可靠的姜维会叛变啊!”梁绪说:“我认为他是想救都督,故意说此话假投降。”夏侯懋斥责道:“他已经投降了,怎么还是假的?”

正议论时,忽报蜀兵又来攻城。这时已近初更,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下大叫道:“我为夏侯都督投降,都督为什么违背诺言?”夏侯懋斥骂道:“你受魏国大恩,为什么要投降蜀汉?有什么诺言?”姜维说:“是你写信教我投降的。你要脱身,却将我陷在泥坑里。我已为蜀国封为上将,怎么能返归魏国?”说完,驱军攻城,快到天亮才退兵。

原来夜间进攻天水的姜维是假的,是诸葛亮在部队里选择与姜维形貌相似的人装扮的,因为夜色火光朦胧,城上人难以分辨。

却说诸葛亮率军进攻冀州,城中军粮越来越少。诸葛亮故意叫蜀军搬运粮草,诱惑姜维出城抢劫,却叫魂延偷袭了冀城。姜维欲归不得,只好另走别路,即遭到蜀国伏兵截杀,最后落得单骑匹马冲杀到天水城下叫门。

马遵见是姜维,命人乱箭射下。姜维只得投奔上邽城,城上守将见是姜维,大骂“反叛之将,竟敢诱我大开城门!”又是乱箭射下。姜维分辩不得,仰天长叹,双泪直流,朝长安落荒而去,路上给诸葛亮伏兵团团围住,只得下马投降。

接着,诸葛亮采用姜维“反间”之计,又兵不血刃夺取了天水、上邽两城,很快进军祁山,到达渭水西岸。

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姜维和诸葛亮都是军事家,但是,姜维的“庙算”处处少于诸葛亮,所以不管姜维愿不愿意,都会按照诸葛亮设计的轨道行驶,最终不得不拜倒在诸葛亮的脚下。


三国演义诸葛亮巧收姜维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用诈城之计,攻夺北魏的天水关。天水关太守马遵果然中计,下令全营火速披挂,去解救被围的南安。此刻,一个职位低微的牙将姜维识破诸葛亮之计;向太守马遵进谏,嗣南安是诸葛亮用的计,蜀兵欲乘虚攻取天水。马遵恍然大悟。姜维接着又向他讲出一个可以大败诸葛亮,以解南安之危的将计就计的妙计。马遵听了将信将疑,姜维立下军令状,他才下令出兵。诸葛亮沉浸于乐曲中,在等待着赵子龙老将军的胜利消息。忽有探马飞报,赵子龙在天水关前被围困,这使他十分震惊。他立刻命传关兴、张苞二人各带800骑兵,速速飞驰天水关前,解救赵老将军,不得有误。然后又命马岱去阵前探听,务要查明是何人布阵,其人如何。马岱探听归来,诸葛亮得知天水关领兵布阵之将名叫姜维,是一个智勇双全、孝义无双的贤将良才,诸葛亮想收姜维为自己的助手。他得知姜维是个孝子,其母住在冀城,便想出一条计策:命魏延虚张声势打冀城,姜维得知消息,便请兵杀回冀城救母。诸葛亮又派俘将夏侯杼木带兵前往冀城劝姜维投降。夏侯懋走到半路,听老百姓说姜维已献城降蜀,他只好往天水郡来。夏侯懋进城,把姜维已投降蜀兵的消息告诉了天水郡守城官兵。深夜,诸葛亮让人假扮姜维打天水郡。守城官兵更认定姜维降蜀是事实了。姜维苦守冀城,粮草缺乏。一日带兵劫粮,蜀兵乘虚取冀城。姜维失城只好向天水郡逃去。天水郡众将,误认姜维已经投降,不准他进城。姜维无奈落荒而去。走不到数里,诸葛亮乘车而出,姜维见自己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便下马投降了诸葛亮。扩展资料:主要人物:1、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2、姜维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_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_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姜维是蜀汉的中流砥柱,还是蜀汉灭亡的重要推手呢?

在三国时代,蜀汉的将领姜维是蜀汉末期军事上的顶梁柱。他在执掌蜀汉军权之后,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矢志恢复汉室,北伐中原。虽然他多次北伐,未得寸土,但是大家对他的精神还是赞赏有加。直到他投降之后,还是想方设法的要恢复蜀汉江山,最终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可是,在姜维的身上,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这个人是个备受争议的人。大家虽然对他的志向、品行都很赞赏,但是对他的能力、行动却多有微词。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是这样评价姜维的: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这个评价明明是对姜维个人的极其严厉的批评,那么,这个评价是怎样产生的呢?一、继承诸葛亮衣钵的姜维。姜维字伯约,本来是曹魏控制区天水郡人。他是个孤儿,父亲很早就战死在沙场。姜维和母亲相依为命,还折节向学,史书记载他对儒家郑玄的学说很有研究。长大后,因为父亲的功绩,他担任了中郎的官职,还参知本郡的军事。谁知道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被太守怀疑胸怀异心,被各处闭门不纳。姜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投奔了诸葛亮,并和诸葛亮一起撤回汉中,开始了自己在蜀汉任职的生涯。诸葛亮对姜维的到来是很高兴的。他不但对别人夸奖姜维的长处,还有意识的培养姜维。诸葛亮汲取了马谡的教训,让姜维从带兵打仗开始学起。当时,诸葛亮的手下蜀军也就十二三万人,他就拨给了姜维五六千人,还是最精锐的中虎步兵。在教导姜维学习成就后,还派他去觐见刘禅。诸葛亮亲自教导姜维,将自己的衣钵倾囊相授。在诸葛亮的培养下,姜维的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到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的能力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在五丈原撤军的时候,诸葛亮命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大家便发。这实际上把大军断后的任务交给了姜维。姜维果然不负诸葛亮的使命。在魏延先撤走,不顾大军断后任务的情况下,姜维承担起了断后的任务。当司马懿逼近的时候,姜维做出进攻的姿态,吓退了司马懿。这一切都显示出姜维临危不惧的能力。于是,在返回成都后,姜维被蜀汉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二、矢志北伐的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学生,姜维一刻都没有忘记诸葛亮的遗愿。诸葛亮评价姜维其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姜维也当然不会浑浑噩噩的混过此生。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就开始试探性的对曹魏进行袭扰。但是,继承诸葛亮职位的蒋琬、费祎都以修生养息为国策,不主张对曹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尤其的费祎,他对姜维说,“我们的才能都远不如诸葛亮,可连诸葛亮都没有能北定中原,何况我们呢!我们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至于谁建功立业,还是等待将来有能力的人。不要为了图侥幸成功而把胜负孤注一掷。这样,如果不能如愿,就会追悔莫及。”在费祎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是费祎谨守着诸葛亮修生养息的遗策,二是对姜维的能力抱有质疑。因此,费祎不让姜维带领太多的人马,人数最多也不超过一万人。直到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后,接管了军权的姜维才有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他对曹魏发动了多次进攻。在这些攻伐中,姜维既取得过大胜,也曾被打得大败。虽说胜多败少,可是到了后期,面对曹魏名将邓艾的防守,已经是一次不胜。在明眼人的眼中,已经看出,姜维的北伐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了。在姜维北伐的过程中,反对他的声音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这是因为,大家对姜维的能力抱有疑虑。大家普遍认为,姜维的能力根本就不足以完成他的目标。因此,在姜维的屡次攻伐无功的情况下,对他的非议更是喧嚣尘上。而当时的蜀汉政局也在慢慢变坏。在正直的老臣逐渐凋零的情况下,失去制约的刘禅开始宠幸奸佞小人。他手下的宦官黄皓慢慢把持了政局,姜维也和黄皓发生了矛盾。在当时,以诸葛瞻为首的一批人,认为蜀汉的症结在于内有黄皓乱政,外有姜维黩武。这造成了东吴使者说的现象,“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不闻正言是因为黄皓乱政,而民皆菜色,是因为姜维黩武。因此,诸葛瞻等人想要内斩黄皓,外制姜维。而黄皓也想趁机夺取姜维的权力,他甚至连接替姜维的人选都找好了,依附他的右大将军阎宇。姜维知道后,向刘禅进谏,要杀黄皓。但出乎姜维的意料,刘禅不但拒绝了姜维的建议,还把这件事泄露给了黄皓。姜维心生惧怕,为了避祸,他率领军队到沓中屯田。三、给蜀汉带来灾难部署的姜维。姜维多次北伐无功,消耗了蜀汉的大量人力、物力,使得蜀汉的国力衰弱。这虽然对蜀汉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还不至于让蜀汉灭亡。可是,姜维在曹魏灭蜀前后的一系列行动,却把蜀汉带进了灭亡的深渊。首先,姜维改变了汉中的防御方针,改变了汉中的防御体系。从魏延镇守汉中之后,就为汉中的防御制订了一个符合自己能力和当地地形的防御方针。那就是,如果敌人强大,就拒敌于国门之外,如果敌人兵力小,就放敌深入,全部歼灭。为此,魏延在汉中修建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在魏延死后,后来镇守汉中的将军没有魏延的能力,不能有效的歼灭敌人。于是他们就秉承魏延的方针,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兴势之战中,汉中的防御体系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在曹魏的优势兵力的进攻下,蜀军凭借险要的地形和预先准备好的防御城寨,层层设防。蜀军终于将魏军堵在崇山峻岭之间,最终魏军只得撤军而归。到了姜维时期,姜维完全改变了汉中的防御体系。史书记载说:(姜)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蜀汉采取姜维的意见,完全改变了汉中的防御方针和防御体系。“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现在我们看来,正是姜维的这个决定,给蜀汉带来了灭顶之灾。如果他不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那么有山险加强的蜀军,就能以少数兵力抵御钟会的进攻。这样,姜维的蜀军主力就可以机动作战。即使后来邓艾偷渡阴平,姜维也能够转用兵力消灭他。这样,蜀汉就不会那么轻易灭亡了。第二,擅自放弃自己的指挥位置,将主力带往绝地。姜维在曹魏灭蜀之战前,虽然改变了汉中的防御方针,但是,如果指挥得当,还是可以取得相当的战果的。在当年,魏延就曾经说过,如果曹魏的偏将率领十万人马来攻打汉中,就全部消灭它。用的战略就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可是,姜维没有魏延的能力,他还想建立魏延所说的功业。那么,他就必须有一支机动的兵力作为汉中的预备队才行。可是,由于姜维为了避祸,却把这支最重要的力量带往沓中屯田避祸。这就彻底决定了姜维汉中防御战略的破产。而且姜维不但带走了蜀汉的主力,还放弃了自己的职责。他当时身负大将军的职务,就要担负起大将军的职责。可是姜维一跑了之,将所有的一切都丢下不管。到得知曹魏已经有伐蜀的意图时,只是上个表章了事。自己不做准备,也不管后方的事物。结果在曹魏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手忙脚乱,丧失了先机。第三,忽视阴平小道,铸成最后的大错。等到曹魏灭蜀之战开始后,姜维所做一切的恶果都浮现了出来。姜维在西线,他和他的蜀军主力被邓艾和诸葛绪绊在沓中。如果不是曹魏军中有个愚蠢的将领诸葛绪,姜维连阴平桥头都过不去,很可能在一开始就全军覆没在西线了。而东线,由于姜维擅自修改汉中的防御体系,并且带走了蜀军的主力,又放弃了自己的指挥责任,造成了汉中蜀军兵力的空虚。这使得魏军轻易的通过山险,直入汉中。在占领关口后,钟会长驱直入,一举打穿了姜维编织的包围网的网底。姜维在这个时候已经乱了章法,他只得听从廖化的建议,抢占剑阁,才得以暂时阻止了钟会的进军。可是,姜维顾了东又忘了西,他忽视了阴平小道的重要性。他以为有阴平天险,邓艾绝不敢偷渡。兵法云,“地无兵不险,兵无地不强”。没兵防守的天险不是真正的天险,无人防守的阴平小道也无法阻止敌人的前进。结果邓艾趁蜀军西线空虚,偷渡阴平小道,一举拿下江油。随后在绵竹之战击败诸葛瞻率领的蜀军最后的抵抗,直抵成都,迫降了刘禅,蜀汉灭亡。四、结语。如果我们回头审视那段蜀汉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姜维的所作所为,对蜀汉的灭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正是姜维的错误,才造成了蜀汉的灭亡。这是很多蜀汉的臣子对他不满的主要原因。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一心匡扶汉室,进行北伐。可是,我们看姜维的北伐,没有战略战术,只是为了北伐而北伐。姜维在各方面都不占优的情况下,穷兵黩武,虚耗国力。在当时,针对姜维的这种情况,谯周就写了《仇国论》来劝谏他。可是,姜维并没有接受他人的意见。最后,蜀国国力消耗殆尽,处于亡国的边缘。而在对抗曹魏灭蜀的战役中,姜维更是处置失措,漏洞百出。他先是好大喜功,不顾自己的能力和蜀魏的实力差距,改变了汉中的防御体系,开门揖盗。后又因为和刘禅、黄皓的矛盾,主动放弃指挥,率领蜀军主力躲到不重要的地方沓中屯田避祸。在魏军马上就要进攻的时候,姜维还雷打不动,不赶快紧急处置,光是写封奏表报告情况就不管不问。结果在曹魏进攻时,姜维被绊住在沓中,钟会势如破竹取了汉中,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错失。最终,姜维虽然在剑阁挡住了钟会的进攻,可是他忽视了西线的阴平小道。连当年诸葛亮留下的营寨都被他废弃了。这使得邓艾得以偷渡阴平,灭亡了蜀汉。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姜维的所作所为,才给蜀汉带来了灭顶之灾。如果没有姜维的穷兵黩武,倒行逆施,蜀汉还可能会多存活几年,姜维就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可是,这也没有办法,在蜀汉末期人才凋零的情况下,粗有文武的姜维也成为了蜀汉的佼佼者。这样,蜀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了。

蜀汉后期的姜维是怎么死的?

姜维是三国时一位重要人物。他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堪称奇才。 关于姜维之死,史料记载不多,但人们普遍认为是被杀的。那么,姜维之死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呢?王连辰在1996年第11期《科技智囊》杂志上撰文,认为姜维在死前就患有胆—心综合症,其根据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描述:魏将邓艾、钟会攻取四川后,姜维用计离间邓、钟二将,并教钟谋反。在谋杀魏将时,“姜维忽然一阵心疼,昏倒于地,左右扶起,半响方苏”。后“姜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魏兵争欲报仇,共剖维腹,(见)其胆大如鸡卵”。 由此推断,姜维原来即患有胆囊或胆管疾病,而且同时伴有两次发作性心疼,虽无其他资料作证,但从迹象上判断,大将军患有胆—心综合症。胆—心综合症是由于胆囊、胆管结石或感染,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而出现一过性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致人昏迷、休克。《三国演义》中记述“姜维胆大如鸡卵”,原意是想借“胆乃大将军之官,谋断出焉”的理论来证实大将军的英勇果断。如今病理学研究证明,胆囊增大现象恰恰多见于胆囊炎或胆管结石。可以想象,在当时处境中,姜维按捺不住心情的紧张和激动,以致旧病复发。加上胆管扩张,胆道内压升高,通过脊髓的同节反射或内脏—内脏神经反射,而引起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心疼转加”就不足为怪了。 综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讲,姜维死前患有内疾;并可以肯定,是胆—心综合症毁了一代英才。后人有诗叹曰:“无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姜尚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三国演义姜维扮演者?

1、1994电视剧《三国演义》,由张天舒、樊志起饰演。2、2010年的电视剧《三国》,由叶鹏饰演。姜维的人物形象: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扩展资料:姜维的轶事典故:1、不在当归姜维投降诸葛亮的时候,恰逢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率领大军撤退,而姜维母亲尚在冀县,所以与母亲分开。后来姜维母亲给姜维写信,让姜维回去,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2、胆大如斗刘禅投降邓艾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投降于钟会。钟会问姜维:“你为什么来迟了?”姜维却神色严正哭着说:“现在来已经是太快了。”钟会对此非常惊讶,非常器重姜维,让姜维继续统领他原来的军队。而姜维却劝钟会拥兵造反。钟会诬陷邓艾造反,司马昭派人将邓艾收押,钟会进据成都,自称益州牧。钟会想让姜维率领五万人为先锋讨伐司马昭,而姜维想先借钟会之手杀尽魏将,而后再杀钟会,复兴蜀汉。但钟会想要杀魏将的事情败漏,与姜维一同被杀。魏将士对姜维的计策非常愤怒,姜维死后又剖开姜维的尸体,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维

三国演义的姜维是谁?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魏天水太守马遵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遇刺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互有胜负。而后蜀汉大臣大多反对姜维北伐,宦官黄皓也操弄权柄,姜维杀黄皓不成,前往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摆脱牵制自己的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但邓艾却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命令姜维向魏军投降。姜维投降后,打算利用魏将钟会反抗司马昭的机会以恢复汉室,但最终无力回天,姜、钟二人皆被魏军所杀。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北伐了多少次?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北伐了多少次?在历史上你知道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北伐了多少次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了解一下吧。虽然姜维的北伐胜多败少,但是对于局势来说,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大家知道蜀国地小人稀,军事力量本来就比魏国薄弱的多,所以经不起大败。姜维的北伐虽然对魏国有一定的消耗,对于大局却无碍。毕竟魏国占据当时人口最多的地方,底子更厚,魏国经得起你消耗,但是蜀国却经不起!由于成都方面的牵制,姜维的北伐都未能像武侯那般获得全国之力的支持。但姜维在这11次战斗中,获得了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从战绩方面来看并不吃亏,但从战略角度依然是曹魏占据优势.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一次的北伐记载,第一次是在238年的时候,姜维和蒋琬两人合力出师伐魏,但是在南安被魏军阻拦了下来,一番相持只好无奈退兵。第二次北伐是一次成功的大胜,姜维派出当时在蜀国还算强势的王平攻打魏国,曹爽大败,差点就攻入关中,可惜还是功亏一篑。第三次北伐也小有收获,在这次北伐中,姜维在陇西一带击败魏将。廖化,字元俭,以果敢刚直著称,姜维北伐时期的重要大将。他曾经在关羽被俘后投降东吴,但同年诈死带老母千里走单骑回归蜀汉,这份忠心也使刘备大为感动。后在姜维北伐中多次带兵击退魏军。廖化常年在姜维军中,是姜维依赖的北伐名将。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虽然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没能攻占曹魏重镇陈仓。但是,在诸葛亮撤军的时候,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到了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汉大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历史上诸葛亮是把姜维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看的,所以一直对姜维关照有加。姜维感念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战功。诸葛亮死后,政治上的继任者是蒋琬,费祎。蒋琬是支持姜维北伐的纵观姜维的北伐记录,我们可以看出他是胜多败少,即使在蜀汉明显劣势的时候,姜维依旧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可见姜维的军事才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为蜀国自身的羸弱,最后北伐还是以失败告终。曹魏五子良将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位令刘备都曾非常忌惮的名将。所以,在笔者看来,诸葛亮除掉张郃这位名将,其带来的震撼,丝毫不逊色于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夏侯渊。因此,在笔者看来,从造成曹魏武将损失的角度来看,无疑是诸葛亮北伐中原取得了更大的战果。另一方面,从对曹魏的整体杀伤来看,诸葛亮五次北伐中,虽然也对曹魏付出了一定的损失,不过,这都比不上姜维在洮西之战所取得的战绩。姜维当时的身份也是比较尴尬的,他本来是魏国的将领,是被诸葛亮招降的,为此诸葛亮还放弃了进一步攻打曹魏,可以说姜维这个降将的身份对于他的制约是很大的,虽然他一直是被诸葛亮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但是其实蜀国上下对于他都有着一种排斥心理,为了自己个人政治上的需要,他也得继续坚持北伐,否则他的价值体现不出来。经过以上大概了解你明白了吗。

姜维北伐了几次

姜维北伐了几次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公元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公元240年,姜维率军攻打陇西,魏将郭淮进军强中,姜维退军。公元243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公元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袆共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雍州、凉州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郭准击平。公元24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依傍曲山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准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御。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为陈泰军所阻。姜维闻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退路,迅速率军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降魏,郭淮又西击羌人各部,留邓艾屯白水北岸,以防蜀军反攻。姜维闻讯后,令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率重兵奔袭洮城。后为邓艾所识破,并于当夜抢占洮城,姜维只得撤军退走。公元250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修而还。姜维认为自己熟悉西部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举兴兵,费祎多次制止他,拨给他的部队也从未超过万人。费袆还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公元253年春,费袆去世,姜维得行其志,三月,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也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包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撤围退走。公元254年,姜维主持蜀国内外军事,二月,魏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废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为大将军。事泄,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等,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魏狄道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

【姜维简介】三国蜀国名将姜维是怎么死的?姜维生平故事

【姜维简介】三国蜀国名将姜维是怎么死的?姜维生平故事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未期蜀国名将。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姜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因此,魏朝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蜀丞相 诸葛亮 第一次兵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派镇东将军 赵云 、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佯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郧,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重兵设防, 诸葛亮 却亲率大军攻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郭淮闻后,决定东行,回上守备。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姜维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姜维等害怕,只好去投 诸葛亮 。时蜀军先锋马稷因违背 诸葛亮 的部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被魏左将军张击败,失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陇城镇,一说今天水东南)。马稷丧失街亭,使 诸葛亮 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 诸葛亮 只好攻克西县,率千余户和姜维等人班师。姜维于是同其母失散。 诸葛亮 喜姜维有胆智,命其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时年二十七岁。 诸葛亮 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对姜维赞赏不已,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不久,姜维就升任中监军、征西大将军。孙盛《杂记》记载,姜维投奔 诸葛亮 ,跟母亲失散了。后来,他接到母亲的书信,让他设法回去。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记载不太可信。因为姜维粗知学术,待母不至如此。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 诸葛亮 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为魏大将军司马懿所拒。二军相持百余日。其间, 诸葛亮 数番挑战,司马懿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 诸葛亮 派入送司马懿女人衣服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上表请战,魏明帝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制止之。以后, 诸葛亮 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辛毗一到,姜维就对 诸葛亮 说:“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诸葛亮 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八月, 诸葛亮 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走生仲达”(《晋书·宣帝传》)。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   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景耀元年(258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姜维屡次北伐,不但未见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于是,不再轻易对外用兵,转过头来,致力于加强汉中的守御。当年 刘备 留魏延镇守汉中,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敌人来进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后来汉中之战,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姜维认真研究了蜀中形势,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朝廷也觉得姜维的办法不错,便命令汉中都督胡济退驻延寿、监军王含驻守乐城,护军蒋斌驻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军营驻防。其实,敛军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于是自弃险要,自拆樊篱。景耀五年(262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姜维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姜维本非蜀人,托身蜀国,加上连年征战,没有建立什么功绩,所以颇遭非议。而当时蜀国后主刘禅无能,宫廷由宦官黄皓专权,为所欲为。右大将军阎宇见黄皓炙手可热,便依附于他,于其勾结。黄皓想寻机废掉姜维,扶阎宇掌管军政大权。姜维疑心,颇为恐惧,于是,不再回成都,在沓中驻扎。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对黄皓专权恣肆很不满,曾上言后主,请求诛杀黄皓。后主说:“黄皓不过是一个奔走效力的小臣罢了。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   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势力很大,感到自己失言,便告辞后主出宫。后主命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姜维对黄皓说自己要到沓中种麦,以资军用,实际是为躲避黄皓。景耀六年(263年),姜维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禀告后主,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同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直到魏将钟会将要进入骆谷,邓艾将要进入沓中时,黄皓这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去沓中援助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率兵去阳安关中(今陕西沔县西),作为各个营寨的外援。并令汉中诸将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今陕西勉县东)、乐城。廖化进军到达阴平,闻魏将诸葛绪正向建威迸发,便停下来等待敌兵。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在沓中见邓艾的军队攻来,又听说钟会进军汉中,知汉中难保,立刻引兵东撤,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魏将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姜维从孔函谷(今甘肃省武都县孔幽水人白龙江处)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这一战,姜维灵活用兵,暂时摆脱了被动局面。   在阴平,姜维遇到了赶来增援他的廖化。姜维命廖化在阴平抵御敌军,自己想率军往阳平关迎击钟会。   由于蜀军未对咽喉险道斜谷、骆谷、子午谷严加防守,被魏魏兴太守刘钦占领。钟会遂几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汉、乐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阳安关口,守将蒋舒降投,傅佥战死,继克关城(今陕西阳平关),钟会攻乐城不下,闻关口已克,引兵长驱南下。这时,张翼、董厥才到汉寿,姜维、廖化也舍弃阴平退回,刚好和张翼等会合。于是,合兵退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写信给姜维,企图用故土关系招降他。信中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姜维没有回信,而列营守险。钟会不能克,双方形成了对立之贽。魏军因军粮不继,钟会准备退兵。时邓艾上书建议,出奇兵从阴平经江油(今四川江油北)、涪县(今四川锦阳东),袭取成都。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并克绵竹,斩诸葛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今四川广汉北),逼近成都。蜀后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决定向邓艾请降。   姜维等坚守剑阁,惊悉绵竹失守,接著,一日三惊,有的说后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说后主要向东投奔盟国东吴,有的说后主要向南进入建宁。姜维恐腹背受敌,即引军退至巴西境,至县(今四川射洪西)时,后主诏书传来,命令全军投降。姜维伤心落泪。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诏到涪城向钟会投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   钟会待姜维等甚厚,发还他们原平的印号节盖,钟会与姜维出则同车,坐则同席。并对长史杜预说:“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不久,钟会与邓艾争功,陷害邓艾,魏元景五年(264年)正月,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钟会心存异志,姜维看得很清楚。便想借钟会构成魏国的内乱,然后伺机复国。便对钟会说:“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邪!”钟会道:“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姜维心领神会,说:“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从此两人感情越发好起来。钟会排除了有灭蜀大功的邓艾,又掌握庞大的远征军,遂密谋反叛。钟会想让姜维率兵五万为先锋出斜谷,自领大军随后,前往洛阳争夺天下。但司马昭对钟会怀有野心早有戒备,遣中护军贾充率1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10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钟会知道司马昭已经看破自己的意图,遂扣押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姜维见时机已到,便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并密书与刘禅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因钟会迟疑而消息泄露,护军胡烈之弟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营救本部将领也一起响应,蜂拥杀入蜀宫,被拘宫内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姜维、钟会及部众数百人被杀,蜀太子刘璇和姜维妻子也被诛杀。   据《世说》记载,姜维死后尸被分解,人们发现,其胆如斗。有人说是如升,胆不可能斗大。对于姜维的投降和降后的图谋再起,后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孙盛持否定态度,说他:“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兰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裴松之不同意孙盛的看法,比较客观地评论这件事,他认为:“当时钟会已到剑阁,姜维与将领们列营守险,阻击钟会,钟会无法前进,已经准备退兵,姜维等保全蜀国的功劳,差一点就建成了。不料邓艾偷渡阴平,出现在后方,诸葛瞻战败,成都自溃。在这种情况卜,姜维如果回师救援成都,钟会则会进击其后。形格势禁,难以两全。因此,如果责备姜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那实在是强人所难,没有道理。后来钟会要坑杀魏将以举大事,授予姜维重兵,让他作前驱,假如不出意外,此事得成,而兵权握在姜维手中,那么,杀掉钟会,恢复蜀汉,也不是难事,也还是可能的。一般说来,在情理之外获得成功,才算是‘出奇’。我们不能因为事情没有按预期发展,出了差错,就说姜维不好。试想,假如当年田单定计之后,机会不好,没能成功,难道我们也说田单愚蠢暗昧吗?”姜维为人,生性好学,生活俭朴。   正曾写文章评论他说:“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 *** 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相比之下,裴松之和正说得尽情尽理,足以服人。但姜维屡次出师,导致民困兵疲。在最后一次功魏前,蜀右车骑将廖化曾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将何以存”(《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结果终为廖化所言中。《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评论姜维时也说:“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姜维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 诸葛亮死后保卫蜀国29年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姜维肯定不陌生,他是蜀汉后期大将,诸葛亮死后就是姜维在保卫蜀国。在军事才能上,姜维可以说继承了诸葛亮,用兵打仗、后勤都跟诸葛亮相似,他也成了诸葛亮死后唯一可以做统帅的人,为蜀国抵御敌国,可惜后期多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劳民伤财后丢掉了蜀国! 一、姜维简介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最厉害的15位大将之一,也是诸葛亮死后蜀国唯一能做统帅的人。姜维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政治才能显得很薄弱,在他掌握蜀汉军政大权期间,执意北伐,还多次北伐,均都无功而返,这极大伤害了蜀汉的民力国力,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1、名将之子,投降蜀汉 202年,姜维出生在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他是汉朝末年将领,三国时期曹魏功曹姜冏的儿子。214年,姜冏平定羌胡,兵败阵亡,13岁的姜维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伴。228年,诸葛亮北伐中原,军出祁山时,姜维受到猜忌,被魏军抛弃,逃到上邽、冀县时,均被拒绝入城,不得已下,姜维投降诸葛亮。 2、得到重用,名声初显 投降蜀汉后,姜维的才能被诸葛亮看中,很快就得到重用,但姜维真正开始崭露头角是在诸葛亮死后。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但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结果被当反贼处死,姜维就率军击退了试图追击的司马懿。回到蜀汉都城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3、掌军政大权,主持北伐 诸葛亮死后,朝中的宰相先是蒋宛,后是费祎,他们都是诸葛亮所指定的人,治国理政都是非常优秀的,可惜一个短命,一个被奸细所刺杀!253年,费祎被刺杀身亡,256年,姜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从此无人再制衡他。之后姜维不顾蜀汉微薄的命运,执意北伐,还多次北伐,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但均都无功而返,这些出征都极大的伤害了蜀汉的民力国力,间接导致了蜀汉集团的一种灭亡。 三、姜维是怎么死的 姜维是被曹魏的田续杀害的,享年63岁。263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而在这时,魏国大将邓艾亲率一支铁骑,翻山越岭绕了七百多里突破了姜维的防线,直接出现在了成都城下,击破年轻的守将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 接到命令后,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先是假意投降钟会,后来发现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而这就是姜维一计害三贤的故事。

三国演义姜维

三国演义姜维如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而降钟会。但因事败,死于乱军之中,享年六十二岁。人物生平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 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此后,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年,姜维二十七岁。诸葛亮还曾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三国演义中的姜维的人物简介?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_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_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_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_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_。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上一篇:万里通积分兑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