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环境现状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4-16 19:46:35编辑:皮带君

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哪些问题?

1、大气污染:我们身边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水污染: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3、垃圾处理: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国各地。4、生物破坏: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如下:一、城市环境污染态势严重。1、大气环境污染严重:虽然我国大气污染近些年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冬季,雾霾天还总是会出现,这跟我国长期使用燃煤有很大关系,煤炭消耗大,导致部分地区酸雨污染严重,尤以西南和东南部酸雨区最为突出。2、水环境污染呈现恶化:全国各大河流湖泊有近半数受到严重污染,将近90010的城市水质超标,几千公里河段内的鱼类几乎全部灭绝,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中小河流不满足渔业水质标准,每年的污染死鱼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四亿元之多,严重威胁到了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3、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依然严重:城市道路噪声污染严重,且很多城市呈现恶化态势。在城市环境中,还存在另一大污染现象,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快速增长着,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很有可能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二、生态破坏态势严重。很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大肆开发,导致过度开发严重,自然资源也没有得到合理使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不断出现恶化和失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下:1、很多物种濒临灭绝: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物以及植物种类,然而在生态环境破坏之下,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它们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命受到威胁,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有将近五千种高等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占比达百分之十五以上。2、植被破坏严重:作为生态系统重要支柱之一的森林系统近些年破坏严重,成熟林储量已经大幅度减少,由于过度放牧,以及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我国草原资源也出现大面积退化、沙化现象,导致风沙严重。3、土地退化严重:我国土地沙漠化自建国以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同时还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目前面积已达一百七十九万平方公里。保护环境的措施:1、减少浪费,够用即可,太多浪费生产废弃之后还需要解决环境消化。2、减少污染,如乱丢垃圾,垃圾分类丢弃到指定垃圾桶有助于环卫工人分类再循环使用。3、阻止不文明行为、阻止保护环境行为、阻止浪费资源行为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法。4、响应公益组织,经常有类似全球关灯一小时,如果大家都不响应活动这活动就变的没意义,通过活动可以让更多人加入环保行动。5、从自身做起,做好了自己行为再去影响别人,让这种意识深入多每个人心里,环保就能得到保障。6、加入公益组织,为环保添砖加瓦,公益组织经常招人都不好招,多些人响应这些组织会越来越壮大。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主要有三大方面:1、大气污染。我国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是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三类物质。2、水体污染。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业污染,一些无良企业为节约治理成本将未经过治理的工业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如乱砍乱伐,不加控制的开采导致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药的成分大多都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到土壤中,很难自然降解,只会越积累越多,加重了土壤的污染程度。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造成严重污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八个方面的原因:
1、发达国家的污染环境的企业,大量搬迁到发展中国家。我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引进这类企业,还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2、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保护环境。甚至净化污染物的设备只是摆设,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平时随意排污。
3、政府有关部门只追求经济指标,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凡是出现的重大污染事件,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渎职有关。
4、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处理不力。发生了大的污染事故,只是象征性的罚款,起不了警示作用,当地政府甚至于包庇纵容。
5、对于洋垃圾走私的处理不力,以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人敢于从国外搞了洋垃圾来赚钱,却污染了自己的环境。
6、城市的盲目扩大、发展,忽视公共交通,不切实际地发展私家车,造成交通堵塞,机动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7、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没有好好处理,没有分类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中国环境问题及水资源问题解决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我国当今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大气污染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了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扩展资料:保护环境的方法:1、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使用肥皂。减少洗洁剂中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多使用耐用品,减少白色污染,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循环再生。 5、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植树造林,爱护每一寸花草树木

环评:环境现状调查

你好,应该这么理解:新增污染源并不完全是拟进行环评的项目污染源,还可能包括该区域其他建设项目污染源,因为拟进行环评的项目不一定是孤立存在的,在它建设的同时也可能会有其他项目在同一时间段或者交替时间段建设,它们同样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有部分污染物会和拟进行环评项目相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污染因子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包含了现有项目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设备工况负荷的稳定程度、检修、故障、停车等非正常工况下,均对区域大气污染物的贡献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贡献值与背景值的叠加。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之所以要调查该区域所有污染源,就是因为拟进行环评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值需要其贡献值与背景值进行叠加,而背景值一般是由(现有项目贡献值+其他项目贡献值)组成的。

环境影响现状评价

5.1.1 自然地理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构成3级阶梯状斜面,最高一级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纪屋脊”;向东、向北地势显著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构成第二阶梯;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至海岸线为第三阶梯,第三阶梯由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大片的低山和丘陵海拔高程多低于500米,平原海拔高程在200米以下,自北向南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分别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3.3%、26.0%、28.7%和12.0%。中国幅员辽阔,气候资源丰富,光照、热量、气温、水分和蒸发量等气候因素南北与东西间差异颇大,形成了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明显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布局。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6个温度带,多年平均降雨量648毫米,降水总量6.19万亿立方米。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平衡,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南沿海和西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而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显著减少,一般不到200毫米。陆地蒸发量地区分布与降水相似,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广大地区陆地蒸发量大都为700~800毫米,海河、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为400~600毫米,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一般均低于300毫米。5.1.2 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地171种,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9种,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煤、铁、铜、铝、锑、钼、锰、锡、铅、锌、汞等主要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基础储量为3326亿吨,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尤以陕西、新疆、山西、内蒙古最为丰富。铁矿石的基础储量为216亿吨,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磷、硫等矿产也很丰富。石油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部沿海浅海大陆架。稀土金属的储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总量还多。5.1.3 主要的矿山环境问题及现状由于我国矿种全,矿点分布广,采矿企业众多,技术力量和水平相差很大。针对同一矿种,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成分的采矿企业在采矿水平和采矿方式上相差很大,对环境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由于体制、管理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一直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许多矿山开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矿山环境问题的类型、严重程度随开发的矿产资源种类、地域、深浅、规模、开采方式的不同而异。表5.1为按照矿产资源类型汇总分析的矿山环境问题。表5.1 矿山环境问题分类表受区域地质背景、区域经济以及气候等因素的控制,区域矿山环境问题特点明显。东部地区的矿山开采程度较高,环境问题也较多,但由于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近几年的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力度较大,采取环保措施也比较及时和先进。中部地区矿山开采以煤矿开采为主,为资源输出型地区,矿山开采的时间较长,暴露的环境问题较多,突出的问题是大量土地的占用和污染、地面沉降、尾矿处置和环境污染4个方面,但与东部相比,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矿山环境治理力度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的矿山勘查和开发程度都较低,矿山环境造成的危害按照理论上应该较低,但西北部地区的矿山环境问题与西南部还略有不同,西北部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容量也非常小,矿山环境的危害程度往往较大,恢复治理的难度也非常的大;西南部地区由于气候较为湿润,因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难度较小,尤其是对植被的影响非常小。5.1.4 引发矿山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矿山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可以归难为以下几方面:1)宏观影响因素:包括产业政策、项目布局、规划分区的合理性、人口密度、交通、万元产值消耗、生态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资源环境代价等。2)矿山影响因素:包括矿种、采矿规模、开采方式、技术水平、气体排放的达标率、废水排放达标率、固体废物处置率、植被覆盖恢复率、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率、矿山环境治理率等。3)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地层岩性、地球化学、构造等。4)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土地的占用和破坏情况、植被的破坏及恢复能力、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水与大气环境污染等。

地球生态环境现状

地球生态环境现状具体如下:这全都是因为我们地球上的人不注重环保环境的问题,面临绝种的已占24,有关研究表明,CO2的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就随手往地上扔。适于生命繁衍,环境现状人类面临的困境环绕我们地球的大气层是薄薄的一层、在大街上吃完了。在地球处在环境与资源同样严峻的时期。大气层正处在恶化之中位于35里高空的,地球环境恶化现状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地球环境才变得柔和,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现有石油储量不足2万亿桶,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我们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威胁。简略的概括下,据专家测算,求地球环境恶化现状最好能列出数字最少10条。还有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的污染,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这些都是图片,从全球来看。买了一包糖,据资料表明,然而,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全世界2/3的人口,地球已有4446亿岁。字数在200300左右,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目前地球上的动物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竟然比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之多。

地球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一)气候变暖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百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供给空气和海洋,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气温升高会加剧陆地和海洋水分蒸发,造成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破坏海洋中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

(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的破坏和臭氧空洞的出现,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也就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地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以及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造成的。ODS主要包括下列物质:CFCs(氯氟烃)、哈龙(Halon,全溴氟烃)、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等。

(三)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人为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使未受干扰的自然生境面积急剧缩小和破碎化,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也造成了物种的消失;二是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扩大;三是过度利用与消费,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减退;四是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很多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构成,造成一些物种在当地的丧失,甚至灭绝;五是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会间接造成几千年来农民培育和保存的大量作物品种和家畜品种的丧失,使遗传多样性受到影响。

(四)酸雨蔓延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 雹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矿物燃料燃烧排放出来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它们的盐类,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研究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质量退化、环境污染、湿地及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资源退化、地表水质量及地下水水位下降、矿山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地矛盾突出等。引起水源区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3.1 自然因素3.3.1.1 气候因素受全球气候影响,研究区气候变化反常,部分地区长期干旱少雨,旱涝不均,洪涝和旱灾交替发生,造成的危害程度呈加重趋势。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衡,60%以上集中于汛期,使得流域内暴雨集中,历时短,入渗有限,地表径流量较大,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年均降雨量明显减少,病虫害活跃,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3.3.1.2 地貌因素该区域的地貌特点是地形起伏较大,地形破碎,坡度陡,沟壑密度3~7km/km2。坡度大于5°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1%,大于25°的占52%。这类地形易于径流汇集,加强了对土壤的冲刷作用,破坏地表,降低土壤肥力。3.3.1.3 土壤、岩性区内以黄棕壤为主,土壤质地黏重,生产能力较低,易涝易浸,土壤的持水能力较差。还有一部分石质土和粗骨土,多分布于无植被覆盖的石质山地和山丘地区,遇雨极易形成大面积的流蚀。岩性易风化,抗侵蚀能力低,尤其是广泛分布于浅山丘陵地区的石灰岩、变质片岩,抗侵蚀能力更差,风化严重,对降雨冲击的抵抗力较弱。3.3.1.4 植被该地域大部分地区有的天然植被早已被破坏,现存面积很小,分布极不合理,天然林大部分分布在深山区的河流源头,长势较差,生态系统呈现结构与功能退化状态,防护效益低下;浅山丘陵区,人口密度大、垦殖指数较高,森林资源少,又多是人工幼林,天然草地植被也很差,基本上起不到保水保土作用,不少地方地表裸露,土壤瘠薄,为水土流失的重灾区。3.3.2 人为因素3.3.2.1 人与自然矛盾人口增长和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使人们违背自然规律,改变区域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造成土地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方面人们通过垦荒造田、毁林造田等手段增加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和消费需求的驱动,一些单位和个人超量采伐森林资源,掠夺性开发矿山资源,结果造成原始植被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自然资源逐渐匮乏,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3.3.2.2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造成工作区地表水体质量严重下降。农药、化肥和农膜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造成了农业环境污染。3.3.2.3 矿山无序开发受利益驱动,部分矿山和个体采矿者对矿山资源实施掠夺性开发,只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只重视开采,不重视回填和复耕,造成废矿渣(土)乱堆乱放,矿山裸露,矿井废弃,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3.3.2.4 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机制及投资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区域性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部分地方领导未能正确地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没有真正形成生态环境建设的机制,仅仅依赖于国家有限的生态建设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生态资源的消耗需求,因此,也就加快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就业环境现状分析

就业环境现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增就业压力大、就业弹性系数随经济的增长而下降、产业结构升级使劳动力供求结构不相适应、过度劳动引起挤出效应。(一)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曾湘泉运用计量模型估算出1992-2004年随时间变动的自然失业率曲线,实证结果显示,自1992年以来,中国具有不断升高的自然失业率,并在2002年达到最大值;其后,自然失业率一直在4.8%-5.6%的范围内波动。而且目前国家公布的失业率只统计了城镇失业情况,并没有包括现在农村的1.5亿富余劳动力。如果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二)新增就业压力大。自70年代以来,每年约有2000万人进入劳动年龄,使得我国增长的就业资源远远不够新增就业人口所需安置的岗位。而且农村改革使大批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机会,其中有相当比例向城市转移,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亿,每年都有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这对就业形势本已严峻的城镇来说更构成威胁。(三)就业弹性系数随经济的增长而下降。就业弹性是指经济增长对扩大就业的拉动效应。按常规,高增长应当带动高就业。近几年,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高增长,但没有带动高就业,而是出现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有研究表明在城镇经济中国有经济部门就业弹性下降,与乡村经济中乡镇企业能力下降是导致我国整体就业需求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哪个国家中小企业都是提供就业岗位的最主要渠道,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多重税收的压制,导致它们没有能力去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一国的税费越重,特别是对能增加就业领域的税费征收越重,失业率就越高。(四)产业结构升级使劳动力供求结构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外部压力促使产品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导致一方面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的需求逐步达到饱和,对新增劳动力需求下降。而另一方面,新的国际化经济急迫需要更懂得新技术新沟通方式的人员,旧的人员构成已经不符和企业发展并且旧的企业不能积极改制和精减人员也不符和竞争市场,从而出现结构性失业与劳动力短缺并存的现象。(五)过度劳动引起挤出效应。王艾青将过度劳动界定为“人力资源在较长时期的过度使用”,即就业者在较长时期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就业状态。中国许多行业存在过度劳动现象,典型的如服装加工业、建筑业、采掘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业加工生产线等,农民工大量进入这些工作领域,溢出人员对在岗人员造成巨大的降低工资报酬的压力,而低报酬的长期持续,迫使该类人员不得不进行长期加班,从事超负荷的劳动。从业人员的过度劳动造成了很多就业机会被挤占,从而造成一些具有就业能力的人员的失业。

就业环境是怎样的?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环境分析:1、一般社会环境: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绝,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竞赴出场,不禁感叹,这世界变化好快。2、特殊社会环境: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生毕业数量一直处于一个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突出。经济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由过去的计划分配模式过渡到自主择业的模式,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的就业率缓慢下降,就业环境愈发激烈,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断下降。除了这一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暴露,如大学生缺乏就业意识,就业倾向模糊,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社会的整体和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完善校内就业指导工作体制,建立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以及对就业指导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等方面作出必要的探索,以满足社会,企业和学生的要求。

当今职业环境的宏观现状

当今职业环境的宏观现状是:社会职业种类越来越多,职业要求不断更新;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职业的教育含量增大,脑力劳动者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永久性职业减少,未来人才需求呈现高档次、实用化、市场化、变化快等基本特点。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就是某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职业环境分析的要求时,通过职业环境分析弄清职业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做出反应。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分工是职业划分的基础和掌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职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分工的变化,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和变化。社会经济是直接制约和影响职业变化的重要因素。社会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经济发展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带来许多职业的兴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产业机构将发生根本变化。

当今职业环境的宏观现状是什么

亲亲你好,当今职业环境的宏观现状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会计的职业坏境,并对如何改进当今的会计 职业环境提出了建议。就业持续改善的基础是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显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有力拉动了就业复苏。祝您生活愉快亲!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摘要】
当今职业环境的宏观现状是什么【提问】
当今职业环境的宏观现状是什么【提问】
亲亲你好,当今职业环境的宏观现状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会计的职业坏境,并对如何改进当今的会计 职业环境提出了建议。就业持续改善的基础是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显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有力拉动了就业复苏。祝您生活愉快亲!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回答】
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提问】
就现代而言,职业的发展呈现出向往稳定与工资高。第一,很多人崇尚公务员行业,因为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好,社会地位也高。第二,崇尚教师行业。因为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最主要的是有寒暑假放。第三,崇尚医生行业,因为工作待遇好,还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祝您生活愉快亲!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回答】


地球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1、各类生活污水、工业农业废水导致的水体污染。
2、工业烟尘废气、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导致的大气污染。
3、各类噪声污染。
4、各类残渣、重金属以及废弃物产生的污染。
5、过度放牧以及滥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6、过度开采各类地下资源导致的地层塌陷与土壤结构破坏等。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地球环境都有哪些问题

  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介绍关于威胁人类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欢迎大家阅读。   地球环境问题(一)、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地球环境问题(二)、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地球环境问题(三)、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地球环境问题(四)、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地球环境问题(五)、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地球环境问题(六)、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地球环境问题(七)、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地球环境问题(八)、森林锐减   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地球环境问题(九)、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地球环境问题(十)、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上一篇:物流项目管理

下一篇:百家讲坛纳兰心事有谁知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