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中国古代地图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4-14 02:51:52编辑:皮带君

古代的中原地区包括哪里,哪有古代中原的地图?

以唐朝为例: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扩展资料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原就是古代的河南,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中国,中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原大概指现在的河南省,古时又称中州,有九州之中的意思;广义的中原指华北大平原,也就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的大平原,河南在这里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原大地背依我国的中央山脉——天山-昆仑山-秦岭,只有这一条最长最雄伟的大山系才能造就中国最大的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它们在中原大地两边流淌,在中原大地前面的大海汇合。中原大地拥有如此磅礴的“山环水抱”,可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中国古代地图

谭其骧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 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本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

中国历史上最大版图究竟有多大?多少平方公里?

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候是在唐朝时期,唐朝叠加版图面积1532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唐高祖公元618年即帝位,渐次削平隋末以来割据群雄,至太宗贞观二年完成统一。至唐总章元年灭高丽后,唐版图臻于极盛,首次将漠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吐蕃兴起于七世纪初,据青藏高原一带,连年与唐争衡。 唐之西南为濮子、金齿等部。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为靺鞨、室韦诸部。扩展资料: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是唐朝。其次依次为元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明朝,汉朝,晋朝,隋朝,秦朝。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元朝叠加版图面积1526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清朝叠加版图面积1312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297万平方公里。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华民国叠加版图面积1137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134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叠加版图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历代疆域

中国哪个朝代版图最大?哪个最小?

中国古代元朝版图最大,秦朝版图最小。元朝: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纬55°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则有2267万平方公里。秦朝:秦并六国,北战匈奴,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扩展资料元朝: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记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自灭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安南、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纬55°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则有2267万平方公里。秦朝: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朝,百度百科——秦朝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

您好,春秋和战国其实是两个时期的,春秋一般指的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地图给您发个春秋初期的参考下。【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提问】【回答】您好,春秋和战国其实是两个时期的,春秋一般指的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地图给您发个春秋初期的参考下。【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的位置分布图是什么样的??

一、战国七雄位置1. 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2. 楚国: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南部、贵州一小部分。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后迁至寿春,在今安徽寿县)3. 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国都:蓟(今北京)4. 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国都:原先在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灭郑国后迁到新郑(今河南郑州)5. 赵国: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内蒙古部分地区。国都:原来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来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6. 魏国:今河南大部、山西东南部。国都:开始是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后来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7、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后来势力扩展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后灭掉了其他六国,统一中国。国都: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二、战国著名战役:伊阙之战(今河南洛阳龙门)2. 燕攻齐之战(今山东西部济水边)3. 即墨之战(今山东平度东南)4. 阏与之战(今山西和顺)5. 鄢郢之战(今湖北宜城东南和江陵)6. 肥之战(今河北晋州西)7. 蕞之战(今陕西临潼东北)8. 长平之战(今山西高平)9. 马陵之战(今河南范县西南)10. 桂陵之战(今河南长垣)拓展资料: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中国古代的地图是怎么做的

以山川为基准,以航线为基准,以比例为基准。以地理状况为依据划分区域,这种方式是古代绘图使用最普遍的方式。它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将县城设在地图中心;再把县域辖区内的主要山川相对于县城的大致方位描绘出来;最后把村镇和道路填充到山川中间就完成了。航线当然是水运、海运的航线,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们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分析其原理:首先在地图中间画上京杭大运河,在运河的首端画上北京;然后绘图人坐着轮渡从北京一路往南,将沿途的城市和山川地貌记录下来,画在运河两侧;最后当绘图人到达杭州时,在地图的末端画上杭州即可。俗话说“兵贵神速”,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场上,熟悉作战环境、能够及时调兵遣将,是胜利的重要因素,所以帝王对待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必须采用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方式来绘图,这就衍生出了客观比例法。


古代地图是怎么做的

以山川为基准,以航线为基准,以比例为基准。以地理状况为依据划分区域,这种方式是古代绘图使用最普遍的方式。它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将县城设在地图中心;再把县域辖区内的主要山川相对于县城的大致方位描绘出来;最后把村镇和道路填充到山川中间就完成了。航线当然是水运、海运的航线,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们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分析其原理:首先在地图中间画上京杭大运河,在运河的首端画上北京;然后绘图人坐着轮渡从北京一路往南,将沿途的城市和山川地貌记录下来,画在运河两侧;最后当绘图人到达杭州时,在地图的末端画上杭州即可。俗话说“兵贵神速”,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场上,熟悉作战环境、能够及时调兵遣将,是胜利的重要因素,所以帝王对待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必须采用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方式来绘图,这就衍生出了客观比例法。


古人的地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第一种方法:以山川为基准以自然地理情况为区别做图,这也是古时候绘制地图最常见,也最便捷的一种方式。绘图方法是:最先把所需绘制的县里画在中心,随后再把县里旁边的山川河流,相对性于县里在什么位置,尺寸怎样用特殊标记表明出去;最终再把县里与山川中间的路面绘制出去就可以。尽管说这类方法不足精确,可是既直接了当又好用,十分合适高新科技落伍的古时候。可是地图不是你信手绘画就可以的,山川河流实际的方向,及其地势多少迈向,及其河流尺寸长短都必须大家去明确的。而明确的方法只能依靠人自身去走,去看看去亲自量。但是古时候没有精准定位技术性,测量仪器也相对落后,因而产生偏差是很常规的,并且随间距越长,范畴更高偏差就更高。第二种方法:以航道为基准航道就是指船运的航道,中后期也发展趋势到国际海运。这类制图方法比第一种还需要简易,拿中国在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京杭大运河来剖析:最先就在这里张薄纸的中心把京杭大运河画出去,首起北京,随后绘图的人坐下来船从北京考虑,顺着大运河一路向南考虑,把河流海峡两岸的山川地形地貌都绘制出来,画在运河两边,最终绘制工程图纸的人抵达了杭州,也就完成了绘制。大家能显著的看得出这类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优势便是方向定位的很准,绘制全过程也非常快。缺陷是绘图的地区太窄,仅限河流两边周边的地域。上边说的二种方法是古代常见的绘制地图的方法,可是主观原因过多,偏差比较大。也有一种较为直接的绘图方法,下边详细介绍。第三种方法:以占比为基准古代战争是经常产生的事,战事讲的是走为上计,知彼知己。怎样军队速度更快假如连地图都不清楚或许还会继续迷了路,怎样知彼知己,连产生战事的地域的自然地理外貌都不太熟,怎样排兵布阵。因而因为战事的必须,古代人必须健全地图,把地图绘制的更精确更细腻。说白了的占比为基准便是大家常说的比例尺精度,大家如今机械制图和cad制图用的十分普遍。便是在地图里绘制上满满的格子,一个小格子意味着一个稳定的长短,例如1:1000,就表明图上1小格子表明1千米。随后依据具体精确测量实体尺寸,方向用比例尺精度的方法变小在地图上。那样就变得很精准了。前二种方法尽管精密度不高,可是应用性还能够的。耗费的精力也很大,必须大家参观考察,凭直觉去分辨方向,尺寸。第三种方法也是消耗精力,绘制一个地图乃至要花很多年的时间

古代时候的地图怎么画出来的

古代地图主要采用计里画方法绘制。 “计里画方”之法,是为使地图图形正确缩小尺寸而设计的按比例绘格网的方法。 1、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边长代表实地里数。 2、派人到处按照一定的标准采集各方面的数据。 3、收集完数据然后按方格之框定绘制地图内容。 扩展资料: 晋代的裴秀(公元223-271年)展出一套绘制地图的理论并据此绘制《禹贡地域图》,他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制图六体”,即制图时要考虑的六方面因素: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道路里程)、高下(地势高低)、方邪(角度)、迂直(弯曲度)。 “制图六体”成为中国传统制图理论的重要依据,计里画方之法则是基本操作法,双双沿用1500余年,历代著名地图都少不了计里画方,裴秀之后,还有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的《天下州县图》以及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 历朝所改良处主要在纬度及里程测量的精准度以及折算的比例。 宋朝普遍使用“水平”(水准仪)、“望尺”(照板)、“干尺”(度干)等仪器来测量地势的高低,沈括又以“互同”取代“道里”,可能就是现代的等高线标记。

地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吗?

地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因为我国古代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帝王的座位设在北方,面向南方。因帝王是一朝之长,万人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为“上”。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为卑下,南就称为“下”了,后来又带进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比如看地图时,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是依据一定的绘制法则,使用制图方法,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
地图是按照一定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2D)或多维形式(3D)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Earth)(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现阶段地图的定义是:以一定的数学(Math)法则(即模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或者称为图形数学模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个规律对么?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正确的。在地图不标注指向标和经纬网的时候,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正确的。在生活中,只有当自己面向正北的时候,才能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别方向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中国地图的方位和定向一般和其他的地图一致,即正北定向(正北朝向图面的上方)。 地图是按照一定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者多维的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现阶段对地图的定义是:以一定的数学法则(即模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或者称为图形数学模型。地图其实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宇宙是一个无极无穷的容载体,宇宙虽有方向性,却没有方向名词。而地球上的方向名词其实是人类主观地、有目的地创造而来的。为的是方便人类辨识、认知方向。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都认可的习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只适用于没有指向标,经纬网的的地图。称作一般辨别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因:1、人类文明主要发源于北半球,用北极星定位。你手里端着地图,面向北方找北极星的时候,当然地图上北方画在上面,比较容易参照。另外,我们中国人生活在北半球,但古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的意识里,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的“中”就是这样来的。他们白天看到的太阳无论东升西落,它始终都是在我们的南方,晚上夜观星象,抬头正对着象征帝王的北斗七星,这样,“上北下南”也附和一般百姓的生活习惯。2、皇帝的坐位的方向一向都是坐北朝南的,南面朝臣的成语你也应该听过吧!北为皇帝,高高在上;南为臣子,俯首在下。3、在中国古代,一等公务员,下等商人,北方搞政治,南方搞经济,皇帝定都几乎都在北方,所以就有了以北为尊的说法。那么北上南下的说法就很自然了。4、中国古代建筑都是习惯朝南建造,获得温暖采光。古人从皇帝到百姓,出门时候站在门口辨别方向,后脑勺都朝着北方,南方在脚下向远处绵延。所以习惯上北下南。5、世界地图最早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介绍给徐光启的,叫做《坤舆万国全图》。当时《坤舆万国全图》就是上北下南,是当时的通用绘图方法。户外辨别方位的方法:1、建筑辨别: 如果你在的地方还有人类生存,只是当地人说话你完全听不懂,可以观察一些建筑来认清方向:如果山上有个庙宇的遗址,那通常庙门是向南的,农村的独立房屋也是门朝南的,蒙古包的口也是朝南的,甚至山坡上的蚂蚁洞一般也是朝南的,但是清真寺通常是门向西边。2、星星辨别: 还有人说,我迷路的时候是在大晚上,没有太阳,周围也都看不清,不知道有什么建筑,怎么办?这时候你可以寻找北斗七星,这个地球人几乎都知道,但是方法你不一定特别清楚——你需要找到勺口的第一二颗星,把连线从二到一延长四倍,就可以看到北极星了,找到北极星自然就找到了北方。另外不得不说一句,导航用的南极星是不存在的,更不存在什么南极仙翁爷爷,因为南极座最亮的星星也比北极星暗二十倍,肉眼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用。3、树墩辨别: 有人说,我很倒霉,成为第一个踏上某片土地的人类,该怎么办呢?你可以找个树墩,看树木的年轮,年轮肯定不是标准的同心圆,而是一边宽一边窄,宽的一边就是向阳面,即北半球的南方。如果没有树墩,看树皮也能看出来,朝北的方向树皮粗糙树枝稀疏。如果有果树,我们可以看到向南的一面果实先成熟。什么?你在看清楚之前都吃了?怪我咯?4、石头辨别: 又有些熊孩子或许又会问,我在荒漠或者雪原里头迷路了,周围一棵树都没有,天气也不好,白天没太阳、晚上没星星,怎么破?这时候也有办法。你可以找一块大石头,看石头上哪个部位有潮湿或者长有苔藓,在北半球,长苔藓的一边就是北方。如果周围有雪堆,朝北的一面积雪多融化慢。友情提示,如果你真的在这边迷路,还是先想办法找些食物和水吧。5、手表辨别: 还有,只要你有手表,就不用惊慌了,如果你是在北半球(咱们的传播力度恐怕还不到南半球吧),那么就将手表的时针对准太阳,然后想想时针和十二点刻度组成一个角,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就是南方。6、直棍辨别: 有人说了,我是一个平时辛苦打工的穷游族,没有手表,只有高超的智商和不可一世的帅气,那怎么办?老子曰:大道至简。用一根直的棍子也能帮你。只要把棍子垂直插在地上,看好它的影子,在影子顶端做一个标记,然后等上一二十分钟,影子顶端肯定挪了位置,再做第二个标记,将两个标记点连线,然后再做一条垂直线,画出一个小十字,第二个标记就是东,最上边的那端就是北边。7、看雪辨别:在沟谷地带有存雪的话,先融化的一面就是南面,另一面就是北面。

清朝时期中国地图是什么样的?

清朝前期和末期领土变化很多,后期被西方列强和日本割让了160多万平方公里,1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香港岛160多平方公里2. 澳门23平方公里3. 1858年东北《爱晖条约》60+万平方公里4. 1860东北《北京条约》40+万平方公里5. 西北44万平方公里6. 〈伊利条约〉等西北疆界堪定书等7万平方公里7. 〈马关条约〉台湾3.6万平方公里.

现在中国地图与清朝地图相比多出的地方叫什么?

现在中国地图与清朝地图相比多出的地方一共三个:1、勐板勐板乡位于永德县西部,东与永康镇相连,南与德党镇接壤,西与镇康县的勐棒毗邻,北与小勐统镇相邻。距县城40公里,距市266公里,距省会昆明827公里。勐板位于东经99°09`北纬24°05`,总控制面积为213.74平方公里,合320610亩。东西横距十八公里,马路小道35公里;山区占总面积的95%以上,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2、都龙都龙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的一个古镇,距离越南直线距离不过8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11.8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苗、彝、傣、瑶、布依等11个民族。全镇耕地面积34413亩,其中田8615亩,占25.03%,地25798亩,占74.97%。3、田蒲扩展资料:清朝疆域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的极值是乾隆时期。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析为十八省。1884年(光绪十年)置新疆省,1887年(光绪十三年)建台湾省,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加上内地18省共为23省。因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签订了卖国求荣的马关条约,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所以史称22省。清朝的22省,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勐板乡百度百科-都龙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史上最早的地图介绍

地图带给了人们很大的方便,拿当下来说,纸质的地图大部分是学生时期用的,更多的人是在使用手机导航,看手机地图。我们不妨追寻一下历史上最早的地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下面排行榜123带来中国最早有史记载的地图详情。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图禹贡地域图 1700多年前,西晋人裴秀主编完成《禹贡地域图》18篇,它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地图集。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 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制图六体”是:一曰分率(比例尺),用于测定地区的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于确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里(距离),用于确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为水平直线距离);五曰方邪(方取斜裴秀简介,取斜为直线距离);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为直线距离)。这六项原则归纳起来也就是现代地图学所论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离3要素裴秀简介,说明绘制地图必须制定比例尺,测出地物之间的方向,并求得各地物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裴秀还指出这“六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他认为,六体必须综合运用,互相参考,否则就不能正确绘制出反映实际地貌的地图来。裴秀提出的这些制图原则,是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论,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它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 世界上最古老的新大陆地图 地图是我们以前经常能见到的东西,因为初中或是高中教室一般都会挂有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现在虽然是手机地图盛行的时代,但是还有一些有纪念价值的地图饱受人们关注......【点击查看】


中国第一张全国性地图是哪个朝代绘制的

虽然题主是在问“第一张全国性地图”,但是有些东西仍然需要交代一下。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制作地图的传统,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各类地图。但是古代的文献,有时候很容易就亡佚,尤其是地图这种彼此替代性很强的东西。而且随着新的制图理论、制图技术的出现,旧地图的流传空间会进一步受到压缩。因此当题主问“第一张全国地图”的时候,仅敢说“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全国性地图,现有的认识还是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会被考古成果推翻的。举个例子,以前人们都以为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宋代人绘制的《禹迹图》。但是随着考古研究有了新发现……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地图是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已知的最早的彩色地图是西汉马王堆出土的长沙国地形图:在尚存地图的问题上都那么复杂,那么什么时候有第一张全国性地图只能更加是一笔糊涂账了……目前知道的全国性的地图,最早的大概是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这幅图用了晋代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并采用了古墨今朱(古郡县名用黑色,当时郡县名用红色)的绘图模式。海内华夷图此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人修全国性的地图。比如北宋沈括的《守令图》《守令图》税安礼编绘的《历代地理指掌图》中,也有一副“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到了元明清时代,留存下来的全国性地图更多。元朝的《大元统一方舆胜览》的图:《混一诸道之图》其一大萌也有《大明舆地图》大明舆地图清朝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民国以来各种全国地图更是数不胜数了:似乎是1912年的一张民国地图Orz新中国当然也是不甘落后啦:1951年光华舆地学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地图

中国历史地图演变过程是什么?

公元3世纪西晋裴秀用“制图六体”绘成的《禹贡地域图》,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中国历史地图。它是一部普通历史地图集,表示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至西晋初年的历史地理概貌。一地图演变史 (1)人类使用地图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除石器、刀具等工具外,地图也是早期人类探索世界时发明的一种工具。仿佛有某种巧合,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其形状和大小与现在的苹果手机非常类似。 (2)这份地图很概括,把古巴比伦描绘成圆环形状,处在地图中心位置,国土被幼发拉底河一分为二,外围被海洋环绕。地图细节不多,大部分地方没有名字,少数地区才有命名,如亚述。地图的真正作用,不是用来导航出行,而是让地图持有者(帝国皇帝)认识整个世界。二地图 (1)地图(Map)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地图是按照一定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2D)或多维形式(3D)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Earth)(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历史地图演变过程是什么?

公元3世纪西晋裴秀用“制图六体”绘成的《禹贡地域图》,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中国历史地图。它是一部普通历史地图集,表示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至西晋初年的历史地理概貌。唐贞元十七年(801)贾耽制成的《海内华夷图》广三丈、高三丈三尺,内容上溯《尚书·禹贡》、下及当代,范围包括唐朝版图及其邻国。它是首创“古墨今朱”双色注记法的历史地图。北宋税安礼绘成的《历代地理指掌图》44幅,始于帝喾,迄于北宋,至今尚有宋、明刊本流传。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20世纪初杨守敬在其门人协助下编绘刊行的《历代舆地图》,44组、34册,以《大清一统舆图》为底图,收录了自春秋至明的重要地名,全部朱墨套印、古今对照,比以往的图集要精确、详细、实用。杨守敬的《水经注图》(刊于1905年)是中国专门历史地图中最重要的一种。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A.赫尔曼编绘的《中国的历史地图集》除历代政区外,还包括有先史时期的遗址分布图和一些重要城市图。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不仅弥补了过去各图的缺陷,而且在内容上也远较旧图丰富。相关介绍:历史地图(historical map),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表示古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事件的 专题地图,称为历史地图。历史地图表示的内容有疆域变迁、部落氏族演变及民族形成、分布、迁移,以及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

上一篇:中国分类信息网168

下一篇:企业形象代言人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