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闫集镇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21 22:16:15编辑:皮带君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置六区。

1958年8月,设立闫集公社。

1961年7月,复置闫集区。

1965年5月,又撤区置闫集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闫集乡。?

2013年,撤销闫集乡,设立闫集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底,全镇辖11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闫集村。?

行政区划详情一览(截至2016年)杨庄村杨庄、姜黄庄、程楼、胡寨、大吉店、韩堂塘沃涯村塘沃涯、黑楼、前口、朱梁庄、陆庄、杨楼、黄庄、宋庄刘店村刘店、腾楼、纵香朴、梁庄、新庄郑集村郑集、孙小楼、新楼、新庄高楼村高楼、杨庄、赵庄、郑土楼、张庄、小庄、窦楼、李庄、桃园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闫集镇位于萧县西北部,距离萧县城区24千米,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4°35′,东经116°77′。镇域东部与杨楼镇接壤,西部与黄口镇相连,南部与马井镇毗邻,北部与新庄镇一河之隔。镇域总面积66.84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闫集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带,兼有南北方的气候特点,总特点是:冬冷夏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2℃,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40.2℃(72年6月11日),历年各月最高气温平均值19.8℃。极端最低气温-23.6℃(69年2月5日),历年各月最低气温平均值9.5℃。无霜期206天,最长225天(1965年),最短189天(1976年、1979年)。地面极端最高气温68.6℃(1960年7月21日)。地面极端最低气温-28℃(1969年2月5日)。冬季冻土深度5-20厘米,最大冻土深度22米,历时11天(1963年2月4日至14日)。闫集降水量年720-740毫米,萧县降水量中最小,降水量多集中于夏季,,强度较大;冬季雨水较少,个别年份有干冬现象。该镇蒸发量又在萧县最高。该镇区太阳辐射量127.5千卡/平方米,高于宿州市,丰富的光能资源有利于冬小麦的优质高产,全年日照时数240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4%。

地形地貌

闫集镇为平原地形,总的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北部以刘店为中心,其周围多为沙质土壤,黑楼以东为碱化潮土,刘店东北,利民沟南岸为淤土,土质较好。

水文

大沙河下游段

闫集镇境内主要河道北部有利民沟,中部有黄杨河,南部有萧黄河和大沙河共四条,均属季节性河流。全镇沟渠65条,1个水库,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埋藏浅,水质较好,便于开发。人口民族

闫集镇主体民族是汉族,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2536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00人,流动人口8220人。总人口中,男性26072人,占51.4%;女性24699人,占48.6%;14岁以下7944人,占15.6%;15~64岁36826人,占72.5%;65岁以上6030人,占11.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0752人,占99.96%;少数民族19人,占总人口的0.04%。2017年,人口出生率12.5‰,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7.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06人。

经济综述

萧县闫集镇青天家庭农场

闫集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是萧县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中心。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达6.5亿元,完成财政税收60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5.5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招商引资完成5.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9560元。第一产业

截至2016年底,闫集镇建成塘沃涯村2000亩青皮冬瓜示范基地,刘店村1500亩优质蔬菜基地,唐楼村800亩辣椒制种生产基地,高楼村良种猪繁育基地。有4个农业片区。及高标准良田区:位于闫集镇东北部,主要涉及郑集、高楼2个村;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位于闫集镇西北部,涉及汪楼、刘店、塘沃涯、杨庄4个村;生态观光农业区:位于闫集镇中部,涉及闫集、孙老家、赵堂3个村;特色养殖区:位于闫集镇南部,涉及柳园、孟楼2个村。

截至2016年底,闫集镇有2.5万亩国家高标准农田,全镇粮食产量5.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养殖和种植专业合作社80余家。

第二产业

闫集镇乡镇工业主要以纺织业、加工业等为主。截至2016年底,闫集镇有纺织公司、食品公司、混凝土公司、家具制造公司等企业。

第三产业

截至2016年底,闫集镇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有496家。2016年,社会消费品总额8.74亿元。?

社会医疗事业

街道

截至2016年,闫集镇有中心医院1所,11个行政村均有卫生室。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闫集镇全镇有幼儿园所,在园幼儿1100人,专任教师75人;有小学14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共2300人,教职工1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全镇有卫生院1所,村医疗室11个,医务人员63名。全镇11个村全部开通了调频广播,有线电视入户10300户。?

文化事业

截至2016年,闫集镇文化站办公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有11个村文化书屋设施配套工程。

交通

闫集镇形成“一横一纵”的主干路骨架。“一横”指文昌街,“一纵”指富民路。有S301、G310、陇海铁路、闫柳路、闫张路、黄新路、富强路、振兴街、花王路、刘孟路、新酒路等道路经过。截至2016年底,闫集镇水泥硬化11个村,村级公路达到56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各村通过农民“一事一议”的决策机制,投资投劳,共新修砂石路48.5千米。修建好了贯穿闫集镇南北的主要干道(闫张路)近8千米的水泥路面。?

旅游风景名胜

枌榆寺正殿

枌榆寺,又名枌榆社。位于阎集镇北部枌寺村,是汉高祖刘邦的祖籍老家。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汉书·郡国志》进一步道明:丰西有大泽,高祖斩白蛇于此,有枌榆亭。《辞海》亦释:丰,邑名,枌榆,乡名,汉高祖的故乡。《西京杂记》亦云:高祖少时常祀枌榆之社,及移新丰,亦立焉。

据考证,刘邦的太祖父刘阳,战国时为魏国大夫,居于汾水之榆地。周显王扁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秦国公孙鞅攻打魏国都城安邑,利用与魏公子的私交,用计骗得魏公子“印”为,魏国被迫迁都大梁,刘阳随往,其家乡父老便沦为秦国的奴隶。因刘阳为魏国大夫,秦视之为政敌,故其家人倍遭。无奈,被迫倾家出逃至大梁之东萧邑置地安家。为了永记家族之根源,他们欲以汾水之“汾”,榆地之“榆”命其庄名“汾榆”。但考虑到是为避难,觉得还是不直接用家乡汾水之“汾”字为好。恰巧该地长满枌榆树,且“枌”与“汾”谐音,于是就叫“枌榆”。他们为尊宗敬祖,在村中建了个家族社坛,人称枌榆社。清末由于黄河的改道,区划也以黄河为界,北丰南萧,枌榆也由原来的丰邑划入安徽萧县。?

上一篇:可逆反应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