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天津市汉沽区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23 08:48:31编辑:皮带君
车站介绍

汉沽站站址在天津市汉沽区芦汉路,邮政编码300480。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于1983年,共建铁道十三股,8050米站台两座。离北京站210公里,离哈尔滨站1202公里,隶属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唐山车务段管辖。现为三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不办理整车爆炸品及整车一级氧化剂发到。

自2014年4月1日起,汉沽站停止客运业务办理。

2015年9月有客运了,不过只有下客,暂时还没有上客。

历史沿革

概述

汉沽站是一个具有一百二十八年历史的车站,于1887年建成,是原唐胥铁路延长线上的重要车站,于抗战期间在原址以东(即今址)扩建。1983年,毁于唐山大地震的汉沽站于1983年在原址完成重建,并在车站以西与新开北路相交的地方修建铁路公路立交桥一座。2014年3月31日,最后一趟经停汉沽站的4429次列车正点开出,汉沽站127年悠久的客运历史宣告结束。

汉沽站与唐胥铁路、唐津铁路

洋务运动后期,随着洋务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洋务运动的范围开始了以官督商办的方式扩大洋务新政,同时为了缓解财政日趋紧张的局面,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在唐山开办了开滦煤矿。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煤矿主办人唐廷枢就曾作过估算:即使唐山煤采用西法生产,煤的山价降低后,如用牛车将煤运到芦台,再由芦台装船沿蓟运河运到天津,每吨成本也将约白银四两七钱,几乎与进口煤价格相等。如果能修建一条由矿山到出海口的铁路,则煤的运费将降低很多,将比进口煤便宜。[1]因此,开平矿务局乃于光绪五年(1879年)报请李鸿章,拟由该局出资,修建一条由唐山矿到北塘出海口的铁路。李鸿章转奏清廷同意后,正等筹办中,因“顽固派”的谏阻,清廷又收回成命。[1]光绪六年(1880年),开平矿务局因铁路不能修建,就打算开凿运河来代替铁路。但经勘测后发现,唐山地势较高,无法开凿运河。仍需要用铁路来解决。为此,再次提出申请。考虑到“顽固派”最反对使用蒸气机车,因此申请时特别声明只修建以骡马为动力的、唐山至胥各庄间九公里的轻便铁路,才得到批准。[1]主持唐胥铁路施工的是英国工程师金达,1881年6月9日开建,使用的是每码重30磅的钢轨,枕木是产自当地的半圆形榆木,用附近采集的石灰石铺成路基。铁路全长9.7公里,没有隧道和桥梁,5个月建成。[1]在商议铁路的轨距时,出于降低造价考虑,唐廷枢主张建762毫米的窄轨,金达主张采用英国铁路1435亳米的轨距。李鸿章权衡再三,接受了金达的意见。中国铁路得以顺利与世界铁路“接轨”。火车在唐胥铁路上开行的消息很快传到京城,反对派们群情激愤,他们说火车喷出的黑烟会毁坏庄稼,更重要的是它的巨大声响会震动皇陵——东陵[1]。事实上,葬着清朝14座帝、后、妃陵墓的东陵,远在唐山以北遵化县长城脚下的马兰峪,离唐胥铁路还有近百公里。[2]

小火车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大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

唐山煤矿的产量上升很快,靠畜力拉运显然不行。这时中法战争即将爆发,清政府的兵工厂、军舰、轮船急需用煤。李鸿章上书说,要加强战备,必须加紧运煤,而不断增产的煤必须用火车头从矿井运出。清廷终于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并同意从英国购买2台3轴的水柜蒸汽机车,唐胥铁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营业铁路。[2]

开平矿务局又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请求李鸿章准许 路由胥各庄延长到芦台,以代替运河运煤。一向主张修建铁路的李鸿章认为这一建议“妥洽”,必有火车运煤乃能兴旺。就在当年,立即报朝廷批准后,将唐胥铁路向芦台方面延长,名为唐芦铁路。组成铁路公司,是为我国铁路独立经营的开端。李鸿章将唐芦铁路再延到大沽北岸的设想,又从国防需要出发,建议将唐芦铁路“南接大沽北岸,北接山海关”。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唐胥铁路延伸到汉沽,在当时的汉沽庄北设车站一座(现在车站道口西侧) ,这就是历史上第一座汉沽站,考虑到当时蓟运河河运繁忙,汉沽站当时还接支线到河下码头。与此同时,还在蓟运河汉沽段修建单线铁桥一座,即汉沽铁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铁路桥。据老人回忆当时由于要顾及繁密昂的蓟运河河运,汉沽铁桥一段可以旋开,使船舶可以无阻通行。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延伸到塘沽,建塘沽站(今塘沽南)。同年8月28日修通到天津,名为唐津铁路。[1]

汉沽站与“天下第一坨”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袁世凯为了维护其封建独裁统治,镇压南方起义,以盐税为抵押向西方列强借款,自此外国开始掌控中国盐政。1913年,任财政部盐务署顾问英国人丁恩开始着手对中国盐务的改革。 1913年11月,丁恩开始主持芦台场(即长芦汉沽盐场)盐务改革,首先进行的就是对汉沽芦台场官坨的扩建以及废除商坨。当时,芦台场有盐坨两处,一个是汉沽坨,还有一个是营城坨,但是原来坨内设施陈旧不完善且储盐能力有限。同年11月开始扩建汉沽坨,由意大利人顾塞额监督坨地扩建工程,随后还在1914年将天津的两处商坨裁废。经过五年多的扩建,汉沽坨于1918年完成扩建工程,建筑共耗费477736元4角。东接王家园子,西临蓟运河,南至铁狮坨,北至国家庄,面积409489平方米,建筑面积387500平方米,有十五个坨基,建有129个台码,储盐能力达到一千万担,储盐能力65万吨,运盐沟十一条,1818米的专线铁路到汉沽站与京奉铁路接轨,当时号称“全国第一大盐坨”,世界第二大盐坨。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快对汉沽盐业资源的掠夺,对汉沽站以及通往汉沽坨的支线铁路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将汉沽站由原址移至车站道口现址的位置,新建站房一座;截弯取直了通往汉沽坨地内的支线铁路。解放后,天津化工厂修建企业专线铁路,接轨至汉沽站。 1964年,铁道部为了提高汉沽盐区原盐输送能力,从汉沽站到南堡盐场(时属于长芦汉沽盐场)的专线铁路汉南铁路,到1992年以前还办理客运业务。

震后重建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丰南一带发生里氏七点八级地震,紧邻唐山的汉沽受到波及,伤亡惨重,损失严重,汉沽站被全部震毁,汉沽铁桥也被震毁。 1983年,汉沽站完成了震后重建任务,在原址建成长方形车站一座,正线2条,股道共13条。

历史不会忘记

改革开放后,市场搞活,运输方式渐渐多样化,一些对时间要求高的货品都采用了较快的运输方式,汉沽盐场原盐输送量也大幅减少。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共出行方式兴起,市民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发车班次多,运营更灵活的公交出行方式得到了市民们的青睐。以及北京铁路局对汉沽站经停车次的减少,汉沽站变得愈加冷清。[3]终于在2014年3月31日,随着由天津站开往秦皇岛站的4429次列车正点开出具有127年悠久历史的汉沽站,喧闹了百余年的客运月台终于寂静了下来,百年汉沽站结束了她悠久的客运历史。[3]

上一篇:羊城通打折规则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