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张凤歧(1911~1945)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2-14 07:25:28编辑:皮带君

张凤歧(1911~1945)的个人简介

张凤歧(1911~1945)又名兴周,曾用名张子孚、张中孚,张乐然。原籍开原县刁皮屯村。1936年投身革命,去黑龙江省富锦县,先任教,后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于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联独立师秘书长、十一军秘书长、第三路军秘书长,是我省早期参加抗联的先驱,曾两次去苏联参加抗联整编。1945年秋,从苏联回国,在同江渡口被反动派武装包围,壮烈牺牲,年仅34岁。

家世与童年

张凤歧同志1911年出生于 奉天省(今辽宁省) 开原县 八棵树村刁皮屯。幼年家境富裕,有地三十多亩,车马农具俱全,年收入略有节余。父亲张仲刚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母亲阎氏为人贤淑,妯娌间和睦,善于料理家务。 张凤歧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张凤鸣、三弟张凤德、四弟张凤溥,都曾小学六年毕业,在家务农。

1920年,九岁的 张凤歧入貂皮屯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 八棵树高小。他天资聪颖,性格开朗,好学上进,品学兼优,在学六年历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他的高小老师崔作民先生赞扬说:“凤歧念书与众不同,开学课本发到手,不到几天时间,不但都能通读,尚能背诵大半,真是个天才。”他从不自满,善于帮助团结同学,特别是对学习差的同学的帮助。他严以律己,爱卫生,讲道德,懂礼貌,守纪律,尊师长。在校都称他是个好学生,选他为级长,兼为老师的一个好助手。

课余时间,他手不释卷,博览古今中外书籍很多,特别喜读古书,如《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他读书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并力求甚解,苦心钻研,主张学用结合,从书中得到教益。因此古书中的爱国人物对他影响较深,从精忠报国叱咤风云的人物中得到启迪,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学时代

张凤歧同志于192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 开原县两级中学。由于他勤奋学习,各科成绩在学生中均属第一,冠誉全校,深受老师的赞赏,并誉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同学们的好榜样。

开原县中学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并且校风校貌好。因此一些进步教师和学生都愿投身该校任教、就读。 张凤歧的中学时代正是中国局势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铁蹄加紧对我国的践踏,梦想吞并全中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1928年“ 皇姑屯事件”后,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制造了一系列严重的侵华事件。东北各大中学校时有聚会声讨之举。

大学时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东北各大院校被迫停课,大批学生流亡 北平,部分中学也时有罢课之势。

张凤歧同志小时即爱好书画。 开原老城中学毕业后,于1931年冬考入 北平郁文大学美术系。

东北当局对日本侵略者无能为力,各院校准备罢课,以示反抗。 张凤歧利用此时在校内积极传播外地学生罢课消息和鼓动进步学生抗日报国,并不断和进步学生谈论时局,抨击时政,议论国家未来大事。他还鼓动学生阅读进步书籍,从中寻求革命真理,使进步学生真正感到了人生的意义,为中国革命献身,为拯救中华民族贡献力量。

张凤歧同志小时即爱好书画。 开原老城中学毕业后,于1931年冬考入 北平郁文大学美术系。

郁文大学是私立综合性大学,学制四年。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和旧政权的统治,使这所大学学术空气和民主思想都不如其他大学那样活跃,学生运动的发展也受到阻碍。但1932年以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日急,为挽救国家危亡,全国各大专院校相继组成了爱国学生“救亡会”,开展反日救国斗争。郁文大学受其影响也开始活跃起来。 张凤歧同志和进步同学积极参加校内救亡讲演活动,在郁文大学播下了抗日种子。为了扩大反日救国宣传,他还利用假期秘密回到 开原宣传抗日救亡活动。直到现在, 开原仍有些老年人谈起他在大学念书时回开原宣传抗日的事情。

张凤歧在 北平郁文大学学习中,学业更有所进步,不但对美术有较深的造诣,对汉语和英语都有较高的水平。

这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越来越深,以极大的热情追求革命,寻求真理,政见益趋深化。全国人民对腐败无能的 国民党政府大失所望,东北流亡学生日益增多。这时 张凤歧同志同东北流亡学生和进步人士接触更为频繁。当时他虽身处逆境却能在逆境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生的救亡活动,和东北流亡学生共同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如饥似渴地学习进步书籍,把书本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艺术和政治结合起来,从中探索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个时期 张凤歧同志的爱国思想愈加强烈,开始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使他后来终于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信奉教育救国

1935年冬,张凤岐从 北平郁文大学毕业后,不愿为日寇效劳,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当了小学教员。他教学认真,年少老成,谦虚谨慎,衣着朴素,喜谈爱国思想。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态度和蔼可亲。学生把他看作良师益友,感情十分融洽,都愿意听他的教诲。他平易近人,家乡的父老特别是一些进步人士更喜欢接近他。他善于讲古比今,以史为鉴,潜移默化地讲述爱国道理,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讲的深入浅出,条理明白,人人敬佩。

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认为国家的兴亡,与人民素质有关。他说:“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我们为什么不能?”他不仅抓校内教育,也关心对平民的教育,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平民识字班,想方设法帮助家乡人民提高文化。

在貂皮屯小学任教一个学期后转到 八棵树村两级小学任教。在那里他仍组织群众识字班,广泛开展识字活动,并注重教学质量。在他的教育下学生和青年中后来成为各方面人才者颇多,他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反日斗争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趋加紧,祖国大好河山已有半壁沦陷。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却积极“剿共”,迫害进步力量。全国民心涣散,汉奸卖国贼认贼作父,为虎作伥 甘当亡国奴。人民怨声载道。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 张凤歧同志进―步认识到: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地团结民众。1936年冬,他毅然离开了年迈的父母、善良的妻子、可爱的儿女,离开了和他朝夕相处的师生,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家乡,挺身北疆,经人介绍到 黑龙江省 富锦县两级中学任教。

富锦两级中学是中共北满省委在边境地区开辟新战区的活动据点。主要负责人是 张进思同志,他的公开身份是 富锦两级中学校长。 张进思是 黑龙江省 巴彦县人,早年毕业于 北平清华大学,与 胡乔木、 于天放同志是同学。曾任 北平西郊区委书记,代理北平市委书记。1931年夏 北平市委被破坏, 张进思同志去往上海,旋即到东北,在满洲省委领导下,在 黑龙江省 巴彦县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任军事指挥员,以后又在满洲省委领导下做秘密工作。

张进思同志才华横溢,他在 富锦做地下工作时曾写一首《反日大同盟》歌曲,动员和鼓励地下工作者、抗联官兵、社会进步人士和其他一些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我中华。同时,为了开展工作,以补充教师不足为由,他重返 北平找来王文郁(地下党员)和曾昭芳同志到 富锦中学充实革命力量。恰好此时, 张凤歧同志经同乡好友伪 富锦协和会会长、爱国人士程芝香介绍,到富锦中学任美术教师。 张凤歧同志在 富锦中学任教期间,当其抗日救国的秘密活动被日寇特务察觉后,将其照片寄回 开原警察当局,招来警察对其家属大肆搜查和秘密监视,致使全家无法安居,终日提心吊胆,并随时都伴有生命危险的困苦处境。

富锦两级中学教师,多系进步教师,都踊跃参加抗日救亡秘密活动。因 张凤歧同志的学识和书画水平及进步思想受到 张进思的赏识,于是很多工作都委以 张凤歧同志去做, 张凤歧并以能书会画和善讲的特点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从而教育启发爱国学生和青年参加救亡活动,在全校师生中颇有影响。因此,北满省委把 张进思和 张凤歧同志列为重点培养人才,准备调往省委另行分配。但由于当时日寇对北满控制很严,省委开展工作比较困难,加之原校长 张进思活动有所暴露,日寇便有目的的把进思提升为伪县教育股股长,对他的活动便于监督,进思察觉后,故未赴任工作,却离开了学校。为了不使 富锦两级中学这个抗日据点受到损失, 张进思离校前委任 张凤歧同志为该校校长。他从此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更加热爱并团结进步师生,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出色地完成了地下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如现在健在的 黑龙江省民革委员王善述和黑龙江省委幼儿园校长刘向书同志,都是 张凤歧同志当年的学生。在回忆中他们都说:“ 张凤歧同志在特务密集、刀枪如林的困难环境中不畏艰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参加和领导进步师生进行爱国抗日活动,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人士,进步的教师,人民的楷模。”

抗日斗争

1937年8月28日,根据中共北满省委 冯仲云的指示,抗联独立师师长 祁致中派副官郭革一去 富锦县接 张进思、 张凤歧、于树屏(即 于天放)和陈森到部队工作。途中遇敌, 张进思壮烈牺牲。到部队后, 张凤歧被任命为独立师秘书长,于树屏被任命为随军校长,从此 张凤歧成为师的高级文职官员。但当时由于日本侵略者疯狂地加紧对北满进行封锁,同年11月,根据中共北满省委决定,抗联独立师改编为抗联第十一军, 张凤歧被任命为军秘书长。

当时新改编的十一军武器弹药极度缺乏,原来虽有小型兵工厂也因缺少药剂难以生产。抗联千余名战士被围困在深山密林之中,日本关东军、日伪靖安军及江上军常从水陆两方面对抗联进行"围剿"。面对这种艰难的环境, 张凤歧选择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道路,于1938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为摆脱敌军的围困,保存实力,突破敌人对北满的重重封锁,第十一军在1938年1月奉命“西征”,去 嫩江、 铁力、庆城( 庆安)一带,伺机打击日本侵略军,壮大革命力量,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不久又回师 富锦,仍在原来的密林中活动。由于当时正处冰天雪地的严冬季节,气候异常恶劣,全军已弹尽粮绝,身无棉衣,尚在被围困之中,致使抗联多数官兵活活被冻死、饿死在深山老林。

1938年春季,只剩下百余人的抗联十一军,奉命与第三路军合并, 张凤歧带领十一军余部完成了这一任务。第三路军军长是 李兆麟, 张凤歧被任命为第三路军秘书长,跟随 李兆麟将军继续抗日,1941年初和1943年冬两次跟随李兆麟将军去苏联整编。

1945年秋, 张凤歧从苏联回国途中,在中国边境 同江渡口被反动武装包围,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上一篇:张钟潜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