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张之光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19 00:03:06编辑:皮带君
人物简介

张之光,1909年1月3日出生于山东潍县农家,7岁就读私塾,继而进高等小学。1925年考入潍县广文中学,读完初中二年级,因成绩优异跳入高中一年级。193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专修科,假期为老师整理抄写卡片以补零用。1932年毕业后受聘于浙江嘉兴秀州中学任植物学教师。1935年到沪杭甬铁路嘉兴苗圃任技术员。“七·七事变”后,苗圃解散,辗转湖南长沙。1938年秋到广西桂林县农场任代理技士及长安镇第三区农场技士,在场长柳支英指导下研究水稻黑尾叶蝉的防治。其间曾指导百寿乡农民用双层捕虫网捕杀竹蝗,控制了蝗群的蔓延。1940年调至柳州砂糖厂广西农事试验场进行水稻三化螟、蔬菜蚜虫防治研究。1941年冬受聘于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任讲师,讲授农业昆虫学,此为从事农业教学之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于1944 年秋又回到在成都的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学习。

抗战胜利后学校回南京,1947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时年38岁。同年,又回乡村建设学院任教。

1948年秋由乡村建设学院送往美国留学深造。1949年2月1950年2月入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农学院昆虫系作研究生,攻读昆虫生理学、害虫生物防治等课程。1949年整个暑假在河边镇(Riverside)的加州大学害虫生物防治站实习,参加人工饲料饲养繁殖草蛉;用瓜类作盾蚧虫科寄主,繁殖寄生蜂;用马铃薯发芽饲养蚜虫,繁殖澳洲瓢虫;在柑桔园内释放上述天敌昆虫防治蚧虫类。在加州大学期间,曾去斯坦福大学拜访蚧虫分类学家费雷斯(G.F.Ferris)教授。这些活动为他以后进行蚧虫类研究及害虫生物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

1950年夏,他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国,甘愿为桑梓服务,到山东农学院任副教授。1952年任植物保护系副主任、主任、教授。1987年退休。

张之光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出席山东省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当选济南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山东省科协第一届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济南分会理事长,山东农学会常务理事,山东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顾问,《山东农业科学》编委,《山东农学院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编委,山东农牧科研成果评审委员等职。

技术成就

蚧虫类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在山东省有多少种类曾是个空白,但其为害早已存在。50年代初,山东省烟台苹果因果实上有蚧虫类为害的约2毫米直径的白点,周围有红色“晕斑”而影响出口。张之光1950年来山东农学院后,即在各地区、县开展了采集蚧虫类标本的工作。到80年代,他同石毓亮几乎走遍了山东全省,采集到了中国14个蚧虫科的标本7800件,制作玻片标本1 500余片,初步弄清山东省蚧虫种类与分布为害状况。与此同时,对常见的几种蚧虫如球坚蚧、梨圆蚧等做了深入研究,写出论文,编入教材,并编写出了《山东蚧类初志(一)》,为科研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张之光80年代初作为蚧虫类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研究生开设蚧虫分类学、蚧虫文献讨论等课,培养了5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研究生时,他根据山东省烟台地区饲养柞蚕有悠久历史,柞蚕饲料为山毛榉科的栎属树木的叶片,该树种的病虫很多,为害也重,但无人研究。尤其是蚧虫类中红蚧科红蚧属、链蚧科栎链蚧属、壶蚧科链壶蚧属、球链蚧科球链蚧属、绛蚧科绛蚧属等的为害与研究状况,确定研究生研究上述蚧虫科属。这对解决栎属树木被害影响柞蚕饲料问题有积极意义,也对填补这些科属的空白,为继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除在山东省外,他还到江、浙、云、贵、川及东北等有栎树生长的地区调查,参阅国外文献深入研究,发现了19个新种。研究的红蚧属生命表是对防治红蚧作出的贡献;在链蚧属发现同一种蚧虫因在寄主上寄生部位不同,在1~2龄时有二型性,为食物与蚧虫营养生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退休后,他将这些宝贵的蚧虫标本与鉴定材料均移交给研究生。

张之光从50年代初就注意天敌昆虫标本采集和科学研究工作,并积累了大量的天敌昆虫标本,服务于教学。他常结合教学,率领学生在棉田观察、调查食蚜蝇(幼虫)、瓢虫捕食棉蚜、肿腿蜂寄生棉铃虫及菜粉蝶幼虫、蛹等的情况。在他的教诲下,他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成了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的专家并作出贡献。

张之光主持了山东省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并在1984年与学生王习文整理出《山东省天敌昆虫名录》。该名录载8目、37科、102 属、160种。每种天敌均有分布、寄主或猎物、采集场所、采集方法、简要习性等。其中有农林害虫78种,黑光灯(20瓦)下诱集的天敌昆虫41种,并记录各自出现的日期,有些还记录其出现的高峰期。调查采集到的天敌昆虫经饲养观察,发现寄生梨梢卷叶蛾的壕姬蜂也寄生梨小食心虫;寄生粘虫的白星姬蜂也寄生豆卜馍夜蛾;稻螟小腹茧蜂也寄生豆坑翅夜蛾。这些都是新记录。这项研究获山东省农业厅技术改进成果三等奖。

张之光自1950年来山东农学院,先后开设农业昆虫学、害虫生物防治及贮粮害虫等课程。他执教严谨,条理清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他常亲自编写教材。在教学日历安排上,尽可能把讲课时间与害虫田间发生时间相吻合,以便于观察。如春讲小麦、棉花害虫,夏讲玉米螟、粟灰螟、大豆害虫,秋讲甘薯害虫等。为讲好贮粮害虫这门课,他与泰安粮食管理所联系,到该所参观学习。尤其用氯化苦熏蒸仓虫的过程,请技术负责同志讲解并作具体示范,防治后的效果检查也让学生们参观。张之光对实验课更是倍加重视。实验前,亲自采集新鲜标本,对害虫形态特征描述力求逼真。所以,他的课受到学生们的赞扬。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1950年他邀请研究棉花害虫防治的傅胜发为学生们作棉虫专题讲演。他多次带领学生进行农业昆虫学教学观察。1951年6月同石毓亮率学生去惠民县协助群众用棉油皂防治棉蚜,指导学生田间设点取样,认识棉蚜的不同蚜型及多种天敌。又分别于1951、1952年率学生在山东省产梨区指导观察梨实蜂、梨瘿蛾、梨茎蜂等害虫的产卵、为害和防治。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俱获提高。

张之光1965年提出结合生产现场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做法是:植保系三年级学生的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化学保护三门主课全在农场上课,主讲教师及助教都食宿在农场。将同学们分为若干专题小组,各自进行病、虫、化保专题调查研究。这样,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大田作物、各种蔬菜、果树病虫盛发期在农场现场教学,实践了麦田粘虫调查防治,玉米螟的生物学及防治,蔬菜害虫的调查防治,果树病虫的观察防治等。安装的黑光灯,由学生轮流负责,收集制作昆虫标本。农场还供给药械,由师生承担各种作物的病虫防治。9月中旬现场教学结束前,对这种教学制度,从组织形式到实践收获作了全面总结,各专题小组进行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师生们对这种教学形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是面向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因此,自1965年以来一直沿用。

张之光教授执教30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培养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为山东省的农业昆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论著

1 柳支英,张之光。水稻黑尾叶蝉的防治。广西第三区农场年刊.1939

2 柳支英,张之光。豌豆蚜虫被真菌寄生的研究。广西农业.1941

3 张之光,孙少轩。大绿叶蝉产卵习性及防止产卵试验。农业科学通讯.1952(10)

4 张之光,孙少轩。胶东果树害虫调查报告。中国昆虫学会通讯.1953 (4~6)

5 张之光,石毓亮。朝鲜球坚介壳虫的研究。山东农学院学报.1955(1)

6 张之光,石毓亮。扁平球坚介壳虫的研究。山东农学院学报.1958(2)

7 张之光。玉米螟。生物学通报.1960(9)

8 张之光,石毓亮。日本球坚介壳虫的研究。山东农学院学报.1961(6)

9 张之光。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问题。中国昆虫学会学术讨论会刊.1961

10 石毓亮,张之光,李玉椿。粘虫生殖系统解剖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山东农学院学报.1964(9)

11 张之光,石毓亮,李玉椿。试论粘虫越冬迁飞问题。植物保护.1964,2(6)

12 石毓亮,张之光,李玉椿。山东麦田粘虫生物学。昆虫知识.1964(3)

13 张之光,石毓亮。山东蚧类初志(一).山东农学院单印本.1978

14 张之光。果树害虫。见山东主要农林病虫图谱。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79

15 张之光主持,王习文。山东省农林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山东省天敌昆虫名录。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4(2,增刊)

16 张之光,石毓亮。紫薇绒蚧的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6(2)

17 刘玉升,张之光。栎链蚧属一新种(蚧总科,链蚧科).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9,20(2)

上一篇:周发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