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友谊农场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17 08:01:39编辑:皮带君
建制沿革

友谊 ? 农场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国营农场,隶属红兴隆农场管理局。位于黑龙江垦区东部境内,场部设在友谊镇。友谊农场,是1954年苏联政府援助建立的大型机械化谷物农场。为纪念中苏之间的友谊,故命名“国营友谊农场”。1954年10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国营友谊农场的决定》,并指定场址设在黑龙江省集贤县三道岗地区,任命王操犁(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为场长。同年11月进行勘测设计,并选定三道岗东北8公里处作为总场场部,于12月21日举行升旗仪式,象征着友谊农场的诞生。

1955年5月初开始开荒,到6月9日共开荒39.3万亩,当年播种小麦5.27万亩。总场下设5个分场(实行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1956年基本建成,到1957年已拥有耕地45.5万亩,拖拉机97台、联合收割机96台、汽车60台,职工2360人,总人口5400人。1958年10月,将集贤县的兴隆、三道岗、七星、友林4个乡和套河乡的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友谊农场,成立友谊人民公社,实行“社场合一”管理体制。1960年4月,撤销友谊公社,以友谊农场管理范围设置友谊县,实行“县场合一”管理体制。1968年6月,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将友谊农场编为第三师第十八团。

1973年9月,国务院批准,正式撤销友谊县。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友谊农场,隶属红兴隆农场管理局。1984年12月,仍以原友谊农场场区范围恢复友谊县,是个纯农垦企业的农场县。1992年,总场下设11个农业分场,全场总人口12.5万人。

发展

农场风光

友谊农场场区地处三江平原腹部,地势平缓,土地连片,是我国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90%以上,五分场是我国北方旱粮现代化生产试验基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8年4月,确定五分场二连队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试点单位,从美国引进具有70年代先进水平的农机装备,配备20名工人,耕作3万亩土地。1978—1984年,全连队人均年生产粮食207.4吨,创年产值8.88万元。全场总面积28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7.2万亩,可垦荒地35.8万亩。以农业为主,兼多种经营。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葵花籽、白瓜籽、烤烟等。工业发展较快,已形成食品、糠醛、水泥、建材、造纸、机械等10多个门类,数百个品种的工业体系。1992年粮豆总产量1.5亿公斤,工农业总产值2.9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占58%。总场场部友谊镇,已成为新型的综合性城镇,场部机关、学校、医院和工商企业均集中于镇内,2012年末场部全总人口达7.38万人。社会经济经济实力

友谊农场 ? 综合的经济实力较强。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52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72000万元,全口径统营利润18763万元,人均收入13804元。友谊农场机械化程度较高。目前全场拥有履带式拖拉机642台,轮式拖拉机488台,小型拖拉机2950台,大中型拖拉配套农具2596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763台,机动水稻插秧机227台,工厂化育秧设备11套,排灌动力机械1768台,大型喷灌95台,联合收割机402台,机动收割机19台,机动脱粒机410台,粮食处理中心9座。特别是被誉为农业现代化窗口的五分场二队从美国引进的具有现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设备,为科学种田,农业高度机械化创出了路子。友谊农场水资源丰富。由于农场地处内陆断陷第四纪间歇性沉陷的低洼平原,具有深厚、松散、含水丰富的砂砾层,同时,松花江和七星河上游地下水含水层不断补给,加之大气降水,形成地下水位高,水量足,水质好的丰富水源,初步预计,友谊农场地下贮水约300亿立方米。累计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990546万立方米,修筑堤防136.9公里,共完成干支沟366条,长1811.8公里,斗农沟5811条,长7756.4公里,中小型水库9座,总库容量1951万立方米,桥涵闸建筑物2695座,大小排水站15座,治涝面积达1255905亩,有效灌溉面积498540亩,机电井1928眼,形成了涝能排、旱能灌的有效配套工程。具有较强的科技人才优势,科技人员达2489名,科技贡献率58%。

种植业结构

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大小麦种植27万亩,水稻37万亩,大豆24.5万亩,经济作物32万亩,牧草5万亩,芸豆6万亩。盛产大豆、小麦、水稻、西瓜及其它经济作物,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574.6万吨,是国家北方旱粮基地之一。绿色、有机农业成为农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2001年,全场6万亩小麦、3万亩玉米、3万亩西香瓜和1万亩花生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优质品面积占粮豆作物的80%。全场粮豆总产28.6万吨,种植业总产值4.7亿元。

农业结构

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由于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农场共有龙头企业12个,主要企业有:处理6万吨小麦等级面粉;24万吨大豆浸油加工厂一座;年生产1500吨甘油,6000吨淀粉厂一座;年生产1000吨糠醛厂一座;年生产5万吨水泥厂一座;年生产3000吨造纸厂一座。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农业产业化格局。全场已建立起集贸、医疗卫生、种子仓储处理、建筑等12个行业,这些行业容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加快了职工再就业和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畜牧业结构

畜牧业超常规发展。以肉牛、大鹅、生猪为重点为畜禽良种及产品开发销售基地,辐射每一个分场和生产队,使养殖业生产形成一定的特色。2001年,肉牛存栏1.78万头,奶牛存栏1100头,生猪存栏4.7万头,鹿存栏70只,禽存栏92万只,羊存栏41600只,鱼产量600吨,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5200万元。2002年大鹅生产80万只鹅,产品远销上海、常州等地,供不应求。

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事业步伐加快。近四年,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达2.5亿元,修建水泥路及柏油路13.5公里,多方筹资建楼房20.6万平方米,农场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自来水入户率达30%。到2011年止,建1处2.2万门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达81%,有线电视普及率94%。几年来对教育投资达21089万元,义务教育普及率99.8%,中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7%以下。队卫生所、分场、农场卫生院,为职工医疗提供了较好物资条件。

历史文化

早在1800年前,满洲族人的祖先挹娄民族就生息繁衍在这块黑土地上。在漫长的岁月中,先民们采集渔猎、拓荒农作,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友谊大地的第一部拓荒史。

这里有悠久的古文明,经过文物工作者的文物调查,友谊区域己发现各类文化遗存132处。其中:汉魏时期遗址124处,日军侵华罪证点4处,古生物化石点3处,抗联烈士墓1处。这些文物遗存分布在:友谊镇1处,兴隆镇53处,建设乡4处,兴盛乡8处,庆丰乡4处,成富乡7处,风岗镇22处,友邻乡14处,新镇乡3处,龙山镇16处。

1999年1月10日,龙山镇北峰村附近的“有利南山城址”、兴盛乡向阳村附近的“兴隆山遗址群(15处单体遗址)”、兴隆镇长胜村附近的“长胜遗址群(42处单体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占全县文物遗址总数的47%。这些文物遗存的发现,打破了“北大荒亘古荒原无人烟“的传说,改写了三江平原的拓荒史,填补了黑龙江省区域汉魏时期历史的空白。

这些文物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三江平原聚落形态的产生与发展及早期文明的出现,对于研究古代三江平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农业的发展及民族的融合与迁徙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上一篇:交强险在线办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