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观城县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14 10:24:20编辑:皮带君
河南子路坟墓

子路曾担任过蒲邑(长垣)的令宰,祠墓一直延续千年,杜仁杰记载“自公结缨之后,蒲之民时而思之,父母祠而祀之,神明之者,有年矣。逮秦汉魏晋而下,六朝隋唐之间,天下不知其几陵迟,而几版荡。……丧乱后,此祠仅存”。

长垣县仲子墓,据《仲子三墓志》记载,一说长垣子路墓葬其骨骼,一说为衣冠墓。该墓在宋代子路被追封为河内公后,称河内公墓,入元明两朝也一直称为河内公墓,清之后,俗称“子路坟”。位于长垣城东北岳庄村东北100米处。

墓前有祠。至元八年,监察御史王恽撰《重修河内公庙化縁疏》,呼吁重修长垣子路墓祠,邑人薛某响应,“岁涓月除,朝经暮构,至于一草、一芥、一瓦、一砾,皆手所自掇,而又执契券以明公私,按图志以杜侵冒。虽尺寸之地不得匿。若夫门三,其首榱栋已陈;庑两,其旁阶陛随筑,骎骎乎见落成之渐。”济南杜仁杰有记。此碑兵灾后不存,明弘治八年岁次乙卯春二月既望,知县杜启等重立石于城东三里仲子墓前,高六尺,宽二尺七寸,正书字径寸许。

明正统年,知县萧翼重修墓祠。天顺间,知县刘弘増修。成化五年正月十六钦差大理寺左寺正刘瀚为书墓碣“大贤河内公子路墓”(字径七寸),巡按监察御史俞荩树石。”字径二寸。

弘治十八年,知县白思诚悉撤其旧新之。嘉靖三十五年,知县钟崇武置祭田六亩。隆庆六年,知县胡宥重修,置祭田五十亩。

万历三十年,墓祠颓败不堪,知县张文炫重修,焕然一新。

万历四十三年,大名府知府陈所行批准泗水仲氏六十代宗子仲铨之子仲则达仲则威分守长垣开州清丰三墓。

崇祯六年十月十六,吏部尚书邑人王永光撰《崇祯六年复先贤子路墓田碑记》立碑于仲子墓,记载仲子六十代孙仲则达仲则威守墓、接管祀田的缘由。

清朝之前,长垣仲子墓祠的规模如下:前有山门,山门右旁立“先贤仲由祠墓”巨碑。过山门为牌坊,上书“三善遗踪”金匾。过牌坊为影壁墙。牌坊与影壁左侧为庑一排,右侧为筒子楼三层。影壁后为子路祠主殿,门上方有“先贤河内公墓”六个大字,后改为“正大高明”匾。主殿后为子路墓,墓前有巨型石碑,上书“大贤河内公子路墓”(字径七寸)。整个祠墓占地数十亩。春秋二祭,除祀田所得外,县衙每次拨银三两为助。

国朝康熙十八年,知县宗琮、教谕刘汉裔因年久毁废,建修门堂墙垣塑像,种树,焕然一新,有碑记。

乾隆十九年,知县屠祖赉、邑人贡生杨锺恒重修。

乾隆二十七年,知县吴钢再次重修。

乾隆五十六年所立记载,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在子路墓前举行敬贤大会,公布子路墓附近村民的优免事项。该碑碑高1.93米,宽0.71米,厚0.20米,今存。

可惜的是,1930年代黄河泛滥,子路祠墓均被冲垮,如今仅剩遗址,坟头都没了。但仅《仲子三墓》流传下来的赞颂长垣河内公墓的明朝诗歌就有一百余首,其文化积淀不容忽视。

长垣县子路坟明代规制

莘县子路坟墓

山东莘县观城镇子路墓,观城镇为旧观城县县城。

据《山东通志》记载“仲子子路墓,在观城县东南负瑕村。”,相关记载在《观城县志》《曹州府志》中也有。该墓封土较早,宋代即有文字记载,明朝尤详。

但由于该县建制屡次兴废,此墓很少为人注意,甚至仲氏族人也很少知晓,直到清代中期才被收入《仲子书》。由于该县位置较偏,且文人墨客足迹罕至,故而今天并没有留下一篇相关诗文。

目前与观城县相邻的范县大部分区域已经划归莘县管辖。范县的子路堤、仲子庙(又名子路书院)也已经归入莘县管辖。《(康熙)范县志》卷之中“古迹”记载颇详:“子路书院,在县城东北半里。考《卞里志》:‘周敬王十一年壬辰,即鲁定公二年,子路三十五岁,因阳虎乱政,退修诗书於此。次子讳启随世居焉。’又《人物考》:‘周敬王七年,从孔子子自齐返鲁。鲁乱,避此讲学。卫水大泛,筑堤防御,时值家贫亲老,负米百里之外。孔子闻之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矣。’’《卞里志》有《百里负米赞》、《筑堤拯溺赞》。至今堤形蜿蜒,名曰‘子路堤’,环堤悉仲氏居,堤巅有庙,即旧为书院处,遗像巍然,廪生仲文化等奉祀,至今未湮。”《仲里志》也有记载:“祠堂……康熙二十九年知县宫广重修,有碑记,三十八年,范县六十四代孙仲继贤等又重修。”仲文化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岁贡生,可见明朝天启年间莘县仲氏族人聚居聚居规模就已经很大了。假如这记载可靠的话,那么莘县就是仲子路的第二故乡,仲子路卒后安葬在莘县也就顺理成章。

河南清丰县子路墓

清丰仲子坟墓

子路坟

子路墓,在县西南三十里赵让村。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李汝宽封土列树,创建祠屋,立石以表之。春秋特祭焉。有晁记,并李汝宽奠辞。

〖《清丰县志》〗、

濮阳子路坟墓简介

仲由墓直径28米,高4.30米,墓周有青砖砌成的围墙。墓前有碑,上刻“仲夫子之墓”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再往南有石象生、卫国公石坊、石阙和望柱,有四通明清两代重修仲由墓祠祀碑排列两旁。其路东侧有一巨碑,上书“仲夫子落缨处”。墓园原来翠柏葱郁,大者可二人合抱,惜全毁于1958年。再往前南为墓祠,其享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酸覆顶,宏伟壮观。还有东西两庑享堂,内有明、清两代碑刻题咏二十来方,多刻文人官绅赞颂仲夫子的诗词歌赋。[1]

经历

仲由墓曾被盗掘,墓室内有残铁剑一把,陶壶、陶鼎、陶陲各一件。墓基为夯打,墓室为绳纹小砖券砌。专家认为此墓始建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之西汉中叶。以后历代均有修葺,明代重修再三,今有碑文在其墓侧。

1991年至1992年,濮阳市人民政府对子路墓祠进行了全面整修复原。整修后的享殿、两厢房、山门、石碑坊皆为明清风格。大殿为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仿明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交六木宛如雪花窗棂。四周有石栏杆环绕。两厢房,面阔十一间,为硬山前抱厦式仿明建筑。山门亦为绿琉璃瓦、面阔三间的仿明式建筑。现在的子路墓祠,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为典型的陵墓式建筑。[1]

子路

子路祠

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弟子,当过蒲邑(今长垣)邑宰,后来为孔悝家将。公元前492年(卫出公十八年),出公的大臣孔悝与出公之父蒯聩谋袭出公而作乱,子路仗义执言,痛斥悝聩,悝令家将攻子路。子路坟,高四米,直径29米。墓侧古柏肃穆,四周围墙环绕;坟前有石柱,石门,石狮,石龟等。篆刻有致,史迹翔实。子路坟位于河南濮阳市新市区的中心地带,市政府已对其修缮一新,以子路坟为依托的子路坟公园也已动工兴建。

子路坟(仲由墓)

上一篇:从不在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