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邱飞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08 07:06:20编辑:皮带君
学院简介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据学院资料)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文化遗产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五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近1500人。

学院人类学、社会学分别为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重庆市人文社科示范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验中心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教学团队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古代汉语为重庆市精品课程,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为重庆市重点建设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文艺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现代汉语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分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设有吴芳吉研究所、巴渝文化研究所;截止至2012年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科研经费达100余万元。

学院学生活动形式新颖,学生能力锻炼充分,社会实践平台宽广,学生社团繁荣有序,学生作品屡获大奖。“星湖写作社”、“文化艺术节”等已成为知名文化品牌。自2005年的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文传学子连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一、二、三等奖,不少学生考上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学院在重点中学、各级电视台、重要报社、门户网站、区县行政服务中心、文化事业单位、相关企业等建立实训实习基地50余个。历年来,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村官考试通过率及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等均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

2010年(根据学校网站的最晚更新为2010年推测得到),学院确立了“重应用、倡交叉、创特色、铸品质”的发展定位,正在抢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发展契机,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致力占领学科建设制高点、构建专业建设创新点、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突破点,努力创建有特色、有实力、有影响的新型二级学院。

学院学子在各类校内外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社团“星湖写作社”、学生活动“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校内知名品牌。

师资力量师资队伍

据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官网资料显示,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7人,国家一级编剧、二级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巴渝新秀1人、重庆市优秀辅导员1人。迄今,已建成数字语音实验室、广电制作室、电视演播室、图形工作站等9个现代化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近700万元。学院图书资料室陈列图书、期刊近两万册。

职称/职务   

老师

教授万书辉,夏明宇,杨忠谦,赵明友,杨钊,李天福,何云贵,刘学明,段昌平,王逸虹副教授袁珍琴,皮运汤,蒋永平,袁昌玉,刘小文,蒋独见,肖玉峰,刘光明,黄高庆,吴立友,刘壮,胡明清,唐筱童,李芹燕,洪星球,唐霞,李东平 ?讲师A组杨家兴,田小中,胡亚非,王茂建,沈祖春,邓江权,王宏梅,黄晋卿,崔狄生,王长武,华龙康 ?讲师B组钟聿新,夏建军,雷璐荣,余建荣,胡晓,黄元英,周杰,邱飞,韩永青,袁志利,刘宏梁,易晓莉,李微 ?助教韩宇峰,郝力瑶 ?
学院组织

党总支部

教工一支部

教工二支部

学生一支部

学生二支部

书记:何云贵书记:何云贵书记:李芹燕书记:牟芷书记:周杰副书记:李芹燕组织委员:周杰组织委员:王长武组织委员:邱飞组织委员:王茂健组织委员:雷璐荣宣传委员:王长武宣传委员:杨家兴宣传委员:钟聿新宣传委员:秦奋滔宣传委员:聂廷廷纪检委员:杨忠谦纪检委员:王长武纪检委员:胡晓纪检委员:韩永青纪检委员:王宏梅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

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广播电视编导文化遗产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机构吴芳吉研究所

吴芳吉研究所是重庆文理学院校级研究机构。重点对吴芳吉的文学成就,包括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自身的文学创作成就、与新文化运动同时代学人的交往特别是“学衡派”诸君子的交游、其创作与巴蜀文化的关系等作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古代、近现代巴蜀作家作品的研究,充分展示巴蜀文学的源远流长,研究巴蜀文学与文化的特点;并且将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学术团队建设相联系。

吴芳吉作为近现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对蜀中教育、新文化运动的反思等方面都做出贡献,有鉴于此,对其做全面的研究,不仅仅是本研究所,还有江津区吴芳吉研究会、重庆大学吴芳吉研究会,本研究所与他们形成紧密的学术联系,依靠他们的学术资源,扩大与学界吴芳吉研究同仁的联系,从而深化本研究所吴芳吉专题研究。

巴渝文化研究所

巴渝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几经发展,人员机构有许多变化。至2012年4月,研究所共有6名成员,研究队伍实力比较突出。

2007年至2008年,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发表高质量论文近百篇,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后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力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研究所工作宗旨:

关注重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重庆区域文化(文学)问题,服务重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事业。

研究所主要任务:

1、积极开展巴渝文化(文学)的课题申报和研究,助推巴渝区域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积极参与巴渝区域社会文化活动,以区域文化(文学)为纽带,加强校地合作。

3、以学校为阵地,积极开展有关巴渝文化的学术讲座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对重庆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文学)的认识和了解。

4、积极开展区域外文化和文学的研究。

教学成就

教学成就

2012年暑期双师型教师培训经验交流会成功举行

20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邹靖团队作品喜获第六届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两项大奖

2009级董宇翔团队作品《梦回松溉古镇》喜获第八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一等奖

2005-2009年,教师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50篇,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课题10余项,校级课题16项。

学生社团渝西文化创意社

渝西文化创意社成立于2008年9月18日。现有社员70人。“立足校园,辐射社会”是社团的战略定位。让同学们利用社团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创新创造意识,不断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沟通能力。从而在学校和社会上形成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渝西文化创意社还将有效的推进“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策略,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为我校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蓄备一定的就业资本。社团本着为大家服务的宗旨,以提高大家的创新意识以及锻炼大家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将专业知识、创新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发挥自我的平台。

该社团专注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市场营销与策划类人才、新闻传媒类人才、广告设计、教育实践培训等。

语言文化艺术社

语言文化艺术社,是关于语言、文化、艺术的学生社团。该团于2002年9月成立,以“舞动语言腰肢,演绎艺术图腾”为口号,以“宏扬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表演能力,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为宗旨。社团主要活动形式有话剧编排、短片拍摄和栏目制作。学生以语艺社为平台,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锻炼自我,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目的。语言文化艺术社团相信“有心就有翼”。

星湖写作社

星湖写作社成立于1993年10月9日,主办《星湖》一报,下辖有红河校区编辑部、星湖校区编辑部、记者团、网络部、美宣部、文艺部、外联部、秘书处以及书画、摄影、舞蹈及文学俱乐部等各种社员互动组织。星湖写作社一九九七年正式成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员(社团代号50001299——9),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社团”。并在2001年再次获此殊荣,并出版了第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大学社团文集《星湖岁月》,及第二本社团文集《星湖十年》。在2006至2008年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连续三年获明星社团荣誉称号。

上一篇:夫妻两地分居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