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一个兵团有多少人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07 13:53:12编辑:皮带君

疫情的时候,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后面,总是出现一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很多人对这个“兵团”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让不为人知的兵团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兵团”到底有多么的强大。

什么是“新疆建设兵团”?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有过12个生产建设兵团、3个农建师,但唯一保留到现在的,就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它被称为祖国西北的定海神针。中央政府的官网也对它有明文说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重领导。它一般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政委。正是因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是省、直辖市、自治区但是享有省级权限,所以包括这次疫情通报在内的各种中央文件中需要单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司令部就相当于省委省政府,师就相当于市委市政府,团场就相当于县委县政府,连队就相当于村。司令部在乌鲁木齐市,再说说这十四个师都分布在哪里:第一师在阿克苏地区,第二师在巴州,第三师在喀什地区和克州,第四师在伊犁州直,第五师在博州,第六师在昌吉州,第七师在伊犁州直的奎屯市和塔城地区,第八师在昌吉州和塔城地区,第九师在塔城地区,第十师在阿勒泰地区,十一师在乌鲁木齐市(建工师,没有团场),十二师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和吐鲁番市(221团在吐鲁番市),十三师在哈密市,十四师在和田地区。把十四个师当做十四个地级市,他们正好分布在全疆各个地州。

新疆建设兵团的由来

1949年12月5日,毛主席发出《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王震将军向新疆守军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为了自给自足,他们在天山南北的广袤大地上摆开了大生产的战场,播种近5.53万公顷,实现粮食自给7个月,蔬菜、油、肉全部自给。到1952年,全军播种面积达到11.07万公顷,实现主副食全部自给,并建立起一批军垦农场。

1953年,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整编军队的指示,将驻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二军、六军大部,五军(民族军)一部和二十 二兵团( 起义部队)全部编为生产部队。这次整编为以后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奠定了基础。

到1954年8月,在军队转业复员投入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经毛主席批准,新疆军区下辖的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师和9个直属团合并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陶峙岳任第一任司令员,王恩茂任第一任政委。当时总人口 17.5万人。此后一段时间,每年都有转业军人和来自内地的知识青年支边而来,国家又动员20多万人员自愿支边投入建设。这些人员,构成了兵团第一代。

为什么是祖国西北的定海神针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对新疆的政策也随之改变。1962年5月,他们趁遣返侨民之机,向我边民滥发苏侨证,宣传“持有这些证件的人都是苏联人,都可以去苏联”,策动了伊塔事件。
1962年4月,新疆伊犁、塔城边境的6万多居民,带着财产,赶着牲畜,逃往苏联。这一恶性 事件造成了我边境地区的空虚和混乱。给自汇区造成了巨大损失。伊塔地区本就人口不多,一下逃走几万人,当地各级机构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原先耕种的土地、放牧的牛羊、屋内的财产等陷入了无人管理的境地。兵团立即组编6个独立营,协助地方维持秩序。对于外逃的边民,兵团及时劝阻,制止可能出现的暴乱苗头。仅在塔城、霍城两线,就劝阻了外逃边民8600多人。兵团即从六个师里抽调了18000多人的工作队,配备了若干汽车、拖拉机和农业机械,进入伊塔地区,进行“三代”工作。所谓“三代”,就是“代耕、代管、代牧”。

同时,按照中央的指示,兵团在沿中苏边境地区开始建设边境国营农场。从1962—1966年,兵团共建立了53个边境农场,形成了一条纵深10~30公 里的边境农场带,这条被誉为生命界碑的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同时具备守卫边防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功效。

撤销兵团

1963-1965年,新疆兵团的模式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首先在西北被推广。 根据新疆兵团已有十个农业师的建制,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地新建的 农业建设师被续称为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师。
“文革”中,新疆兵团的经验开始在全国推广,从1968年 开始到1970年,全国新组建黑龙江、内蒙古、兰州、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云南、山东、湖北等11 个生产建设兵团和三个生产师。
这些兵团虽然在“文革”中对稳定当时的局势和 巩固边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1972年开始,各地兵团先后被撤销,1975年3月25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也被撤销, 由新疆农垦总局来主管国营农场。
此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在1975年短暂取消,然而,兵团撤销后,屯垦戍边、发展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新疆稳定的特殊作用明显削弱。加上政策的失误,新疆各地, 尤其是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地区多次发生群众闹事、 民族纠纷,甚至是反革命暴乱事件,这直接威胁着中国西大门的国防安全和国家的统一。
因此,尽快恢复兵团,就成了发展新疆经济、维护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1978年,国家农垦总局派出工作组,对新疆农垦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恢复新疆兵团的建议。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由原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是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享有省级的权限。

除了戍边,经济建设也是使命

兵团的生产直接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棉花早在几千年前就经由新疆传入中原,新疆也早有种棉历史。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新疆并不是传统产棉区,甚至历来被认为不适宜棉花种植。兵团在1950年起试种棉花,1951年各团试种的棉花多数获得成功。为提高产量,王震、陶峙岳等又和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教授签订了《石河子棉花丰产协议》,并创办了部队第一所高等学府-八一农学院,大力推广植棉技术。

1953年,2万多亩棉花地就获得了空前的丰收。这是新疆棉花有史以来第一次大丰收,堪称伟大的创举,人民日报为此发布了头条新闻。棉花从此得到推广,新疆传统以来较为落后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变。新疆成为建国以后发展的新棉区,并带动了当地纺织业等工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如今新疆不光是我国第一产棉大省,也是全国第二大棉纺织大省。

1950年,王震入疆时,到处是茫茫戈壁滩。王震与陶峙岳、张仲瀚等人选中了一处只有荒滩和沼泽,没有人烟的地方开基始祖。他们用了四年,把这块荒滩从荒无人烟到初见雏形的戈壁新城,这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石河子。
到如今,经过兵团人的不懈努力,在荒原上崛起了一批新城,形成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北屯、阿拉尔、 图木舒克等十四个师。
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大漠边缘的每一片绿、每一棵树,都凝聚着兵团人的心血与渴望。

上一篇:姿优雅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