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翟双庆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06 06:13:45编辑:皮带君
人物经历

任免信息

2021年11月16日,经中共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免去翟双庆同志的中共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副书记职务。[8]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黄帝内经》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级、部局级课题10余项,主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内经选读》、“十三五”规划教材《难经理论与实践》等教材及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

学术论文

[1]黄俊伟,刘金涛,史延昊,等.基于知识元标引的中医古籍研究回顾与反思[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8):694-699.

[2]黄薰莹,刘珍珠,王维广,等.基于古代常见芳香药的药物特性探析《黄帝内经》香入脾理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6):485-490.

[3]田栋,席崇程,黄俊伟,等.从《黄帝内经》探讨哮喘与肾的相关性[J].吉林中医药,2021,41(4):421-424.

[4]刘金涛,吴越,付登霄,等.河南省郸城县县域医共体建设机制及成效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11):94-98.

[5]席崇程,田栋,刘金涛,等.论朱震亨与张介宾补肾思想之异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8):636-640.

[6]席崇程,谢颖,田栋,等.浅谈《庄子》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之相通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11):892-896.

[7]田栋,席崇程,廖书琴,等.从《黄帝内经》探讨不寐与肾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9):776-779.

[8]李永乐,翟双庆.中医五脏理论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299-1306.

[9]王正平,张弢,张毅,等.张士卿从痰瘀论治小儿慢乳蛾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304-5307.

[10]张志芳,李永乐,翟双庆,等.米子良道术结合的诊疗模式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74-77.

[11]刘珍珠,王瑞,代玄烨,等.新安固本培元派形成主要原因探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1):9-11.

[12]翟双庆,焦楠,闫永红,等.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0(4):28-32.

[13]李梦琳,席崇程,刘珍珠,等.从《黄帝内经》"心部于表"刍议心与表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4):269-273.

[14]陈敬文,刘珍珠,黄薰莹,等.刍议《黄帝内经》之"一"[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11):898-903.

[15]陈敬文,刘珍珠,张宁,等.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论治肩项部疼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451-454.

[16]席崇程,谢颖,杨玉媚,等.基于定性定量研究朱丹溪四君子汤应用特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3):47-52.

[17]席崇程,蒲亦乐,田栋,等.从《新方八阵·补阵》浅窥张介宾阴阳思想[J].中医学报,2021,36(9):1830-1833.

[18]袁娜,翟双庆,焦楠,等.基于学习者体验视角的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调查[J].中医教育,2020,39(4):1-6,17.

[19]焦楠,翟双庆,闫永红,等.追求卓越构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医教育,2020,39(2):1-4.

[20]田润平,徐静,李阳,等.以提升职业胜任力为视角的中医药高校“防疫云就业”模式探索[J].中医教育,2020,39(3):9-12.

[21]焦楠,谷晓红,袁娜,等.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师在线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20,39(5):1-6.

[22]陈子杰,吴宇峰,韩宜臻,等.内经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中医教育,2020,39(6):65-67.

[23]王小璇,焦楠,袁娜,等.《中医教育》近25年载文的热点分析[J].中医教育,2020,39(3):42-46.

[24]王慧如,刘哲,王维广,等.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9):1185-1187,1203.

[25]邓慧芳,陈子杰,翟双庆.《黄帝内经》尺肤诊理论的内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3):296-298.

[26]刘金涛,陈子杰,王维广,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经脉理论演变及原因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10):816-820.

[27]陈敬文,刘珍珠,张宁,等.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在肩项部疼痛疾患中的应用案例[J].世界中医药,2019,14(12):3313-3316.

[28]刘珍珠,翟双庆,王瑞,等.道文化对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形成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0,61(3):257-260.

[29]刘珍珠,陈子杰,黄薰莹,等.《黄帝内经》脏腑配属模式探讨[J].中医杂志,2020,61(6):471-474.

[30]刘金涛,翟双庆.张元素对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的建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5):2428-2431.

[31]王维广,陈子杰,焦楠,等.思辨研究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1):885-888.

[32]王维广,陈子杰,王慧如,等.命门学说理论框架变迁及其原因的历史考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8):624-629.

[33]李永乐,翟双庆.《黄帝内经》“亢害承制”理论演进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5):585-586,589.

[34]田润平,宋萌,赵建磊,等.北京中医药大学"融通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9,38(4):11-14.

[35]田润平,宋萌,闫永红,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运用"五课"构建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3):94-96.

[36]钱会南,禄颖,贺娟,等.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在黄帝内经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0):25-27.

[37]刘昕妍,周剑,王维广,等.现代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与《灵枢·大惑论》的比较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8,11(6):868-870.

[38]欧阳波,白俊杰,李蔓荻,等.浅析《内经》营卫运行理论与失眠的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2):131-132.

[39]欧阳波,于宁,翟双庆.道家“无为”思想对《黄帝内经》人体观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5):477-478.

[40]李丹溪,田丁,孟昊,等.关于日本医学院校现代汉方医学教育的调查[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6):2307-2312.

[41]金秀年,翟双庆.卫气运行速度与四时的关系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2):804-805,808.

[42]李菲,翟双庆,梅乐章.《黄帝内经》中的"八纲"辨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1):737-738.

[43]黄玉燕,高思华,翟双庆,等.从北京市60年气象数据探讨运气的纪周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4):237-240.

[44]翟双庆,陈子杰,刘霁.内经学研究展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8):513-518.

[45]白俊杰,路广林,翟双庆.浅析唐代名家对《黄帝内经》的编注成就[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1):737-738.

[46]刘霁,翟双庆.心主神的含义及启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4):225-227.

[47]刘霁,翟双庆.足阳明经脉与神志疾病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812-813.

[48]霍磊,翟双庆.中医情志相胜疗法基本理论及优势[J].中医杂志,2007,48(6):569.

[49]王智瑜,翟双庆.中西医差别之根源及其对中西医结合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4):201-204.

[50]林琳,朱燕波,翟双庆,等.中医药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76-78.

[51]刘珍珠,黄薰莹,张宁,等.从中医神、魂、魄理论释梦[J].中医学报,2020,35(2):254-256,290.

[52]翟双庆,陈子杰.从589例古今医案考察五脏与神志活动的对应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9):521-524.

[53]翟双庆,孔军辉,王长宇.论心主神与五脏藏神的异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9-11.

[54]王洪图,贺娟,翟双庆,等.脾胃转枢对五脏藏神调节的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2):1-4.

[55]翟双庆,王长宇,孔军辉.论五神、七情的五行五脏归属[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5):1-4.

[56]席崇程,田栋,史延昊,等.基于聚类分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候特点[J].中医学报,2020,35(11):2261-2265.

[57]翟双庆,王洪图.试论心主神志活动观念的形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13-16.

[58]翟双庆,王洪图.试论中医学“脑主神明”与道家、道教的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13-15.

[59]翟双庆.论李梴《医学入门》“脏腑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6-10.

[60]烟建华,翟双庆,郭霞珍,等.《内经》疾病命名方法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5):18-21.

[61]翟双庆,王洪图.论中焦气机与神志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5):10-11.

[62]烟建华,翟双庆,郭霞珍.内经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1):3-8.

[63]梁艳,陈子杰,王慧如,等.论《黄帝内经》治疗和养生中的正邪观[J].吉林中医药,2017,37(11):1089-1091.

[64]白俊杰,陈子杰,翟双庆.白话《黄帝内经》中之“毒”[J].西部中医药,2017,30(5):27-29.

[65]李永乐,翟双庆.从体用关系分析《黄帝内经》中五脏理论的框架结构[J].中医杂志,2019,60(12):1001-1003.

[66]刘金涛,李梦琳,陈子杰,等.《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905-2908.

[67]田润平,艾华,傅骞,等."导师深度参与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8(11):87-88.

[68]翟双庆,焦楠,王维广.师承+院校教育打造人才成长新路径[J].中国卫生人才,2018(8):22-25.

[69]翟双庆.盛夏难耐的暑热[J].中医健康养生,2018,4(3):76.

[70]翟双庆.干巴巴的燥[J].中医健康养生,2018,4(5):77.

[71]翟双庆.古代名医“六不治”[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版),2018(12):54-55.

[72]翟双庆.冷酷的"寒"[J].中医健康养生,2018,4(2):74.

[73]翟双庆.难以对付的"湿"[J].中医健康养生,2018,4(4):76.

[74]翟双庆.天人相应的奥妙[J].中医健康养生,2018,4(7):76.

[75]翟双庆.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J].中医健康养生,2018(1):5.

[76]翟双庆.无所不能的风[J].中医健康养生,2018(1):76.

[77]刘哲,翟双庆.论《内经》中肾之神为精志[J].吉林中医药,2016,36(10):983-987.

[78]禄颖,翟双庆.《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学说”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5,35(2):116-118.

[79]车轶文,于宁,翟双庆.脾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理论探析[J].世界中医药,2015(5):703-705,709.

[80]陈光,杨浩婕,张乙,等.从中医发热理论的发展谈中医的创新[J].世界中医药,2015(8):1250-1253.

[81]席玉棚,翟双庆.《内经》从虚实辨治癫狂[J].山东中医杂志,2015(2):85-87.

[82]翟双庆.女子仰仗"肝将军"[J].中医健康养生,2017(8):75.

[83]翟双庆.至关重要的肾[J].中医健康养生,2017(11):74.

[84]翟双庆.天人一体话六气[J].中医健康养生,2017(12):75.

[85]董淼,翟双庆.生师互动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医教育,2017,36(6):38-40,53.

[86]翟双庆.如何安放君王般的心[J].中医健康养生,2017(7):74.

[87]翟双庆."仓廪之官"脾的顾护[J].中医健康养生,2017(9):74.

[88]钱会南,钱泽南,陈广坤,等.《黄帝内经太素》之理论框架探析[J].世界中医药,2014(11):1408-1412.

[89]黄友良,刘仁权,翟双庆,等.严肃游戏在《中国医学史》学习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9):909-911.

[90]禄颖,吴莹,鲁艺,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学说特点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3,33(8):858-860.

[91]杨丹,翟双庆.电针足三里穴对慢性应激抑郁症大鼠行为改变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3,41(2):6-8.

[92]吴宇峰,焦楠,乔旺忠,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实验班学情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5):659-662.

[93]李永乐,翟双庆.论《黄帝内经》中五脏之间的调控关系[J].中医杂志,2018,59(14):1171-1174.

[94]于中阳,庄雨龙,翟双庆.调气以定神治疗小儿癫痫[J].中医杂志,2018,59(19):1692-1693,1701.

[95]邓慧芳,陈子杰,翟双庆.《黄帝内经》面部分候脏腑理论的演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837-840.

[96]高增平,石任兵,雷海民,等.中药化学课程实施“三I”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74-77.

[97]杨丹,翟双庆.章虚谷著《灵素节注类编》学术成就[J].中医药学报,2012,40(6):142-145.

[98]刘永刚,白俊杰,翟双庆.丁香、郁金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J].吉林中医药,2011,31(4):365-367.

[99]白俊杰,陈子杰,刘永刚,等.从《内经》药味理论认识"十八反""十九畏"配伍[J].吉林中医药,2011,31(3):255-257.

[100]白俊杰,焦楠,吴宇峰,等.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意义与措施的思考——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教育,2016,35(6):4-6.

[101]焦楠,翟双庆,高思华,等.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0):4-6.

[102]郭健,赵俊云,赵淑英,等.岐黄国医班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中医教育,2016,35(5):7-9.

[103]翟双庆,陈子杰,王慧如.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中《内经》教材编写的梳理与反思[J].中医教育,2016,35(2):68-72,75.

[104]鲁艺,张杰,邓秀兰,等.中医拔尖人才培养中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拓展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264-265.

[105]金秀年,翟双庆.从《内经》和《东医寿世保元》体质理论探讨心理特征与体质发病的关系[J].吉林中医药,2010,30(1):1-3.

[106]白俊杰,翟双庆.日儒森立之著《素问考注》的学术成就[J].吉林中医药,2010,30(3):265-267.

[107]陈子杰,翟双庆.《内经》脏窍相关不同观点的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9,29(3):185-187.

[108]黄玉燕,翟双庆.淳于意决死生方法探析[J].吉林中医药,2009,29(11):1003-1005.

[109]陈子杰,翟双庆.从《内经》"肾治于里"与"肾为之主外"引起的思考[J].吉林中医药,2009,29(4):277-279.

[110]白俊杰,翟双庆.黄元御《素问悬解》学术成就[J].吉林中医药,2009,29(4):358-359.

[111]郭子华,翟双庆,季伟萍,等.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7,13(4):1-4,15.

[112]张红林,周宏,李洪娟,等.阴跷脉病候的医案讨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10(2):46-47.

[113]焦楠,翟双庆,吴宇峰.中医临床拔尖型人才内涵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5(1):8-10.

[114]吴宇峰,焦楠,石琳,等.多途径利用社会资源促进高校发展的思考与探讨[J].中医教育,2015,34(6):19-22,28.

[115]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内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中医思维的方法初探[J].中医教育,2015(2):24-26.

[116]陈子杰,张小勇,吴宇峰,等.《素问·痹论》教学中运用案例素材的思考与拓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4):97-99.

[117]翟双庆,石琳,吴宇峰,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5(5):84-85.

[118]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内经》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联系与区别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88-90.

[119]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内经》教学围绕中医各家学说展开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7):72-74.

[120]陈子杰,贺娟,翟双庆.比较教学法在内经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4,33(1):37-40.

[121]姜姗,闫永红,林燕,等.非医专业医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刍议[J].中医教育,2014,33(6):26-28.

[122]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内经》教学与医古文课程联系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4):92-94.

[123]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73-75.

[124]陈子杰,邓慧芳,翟双庆.石寿棠《医原》学术思想溯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0):5-7.

[125]姚洁琼,陈光,熊洋,等.岐黄之途——浅谈中医游戏及对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1-3.

[126]禄颖,贺娟,翟双庆,等.《内经》教学形成性成绩考核方式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0):90-91.

[127]吴秀艳,王天芳,高琳,等.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课程建设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4,33(3):9-11.

[128]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内经》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58-60.

[129]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内经》教学联系《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3-5.

[130]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内经》教学中联系中药方剂相关内容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71-73.

[131]王慧如,于宁,刘哲,等.《黄帝内经》体质学说与现代中医体质学说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458-1461.

[132]王维广,陈子杰,王慧如,等.当代中医病机概念的演变[J].中医杂志,2017,58(17):1441-1443,1457.

[133]王慧如,王维广,刘哲,等.中医诊断学辨证体系中脏腑辨证变迁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7,58(24):2071-2075.

[134]王维广,陈子杰,王慧如,等.现代中医藏象理论结构特点分析[J].中医杂志,2017,58(3):183-186.

[135]王慧如,刘哲,王维广,等.中医辨证体系中病因辨证的变迁[J].中医杂志,2017,58(7):541-544.

[136]林燕,赵程博文,翟双庆.基于国家统编教材的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505-2509.

[137]高思华,翟双庆,罗祥云.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J].中医教育,2013,32(1):1-3,7.

[138]吴宇峰,翟双庆,陈静,等.学习成绩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医教育,2013,32(5):9-12.

[139]翟双庆,罗祥云.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3):17-19.

[140]吴宇峰,翟双庆,石琳,等.从认知学习结果评价中医学专业实验班的实践效果[J].中医教育,2013,32(1):25-28,31.

[141]焦楠,吴宇峰,陈国勇,等.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分析[J].中医教育,2013,32(6):7-11.

[142]翟双庆,石琳,吴宇峰,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2,31(2):11-13,16.

[143]高思华,翟双庆,罗祥云.加强协同创新促进深度融合构建“大实践”教育平台[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1):11-13.

[144]高思华,翟双庆,吴宇峰,等.考试与测评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J].中医教育,2012,31(2):1-3.

[145]林燕,闫永红,翟双庆,等.关于加强我校临床实训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医教育,2012,31(6):57-59,80.

[146]石琳,吴宇峰,焦楠,等.用课程理论分析研究中医临床专业课程体系[J].中医教育,2012,31(5):19-22.

[147]张红林,翟双庆,马文珠.《甲乙经》天突、璇玑、华盖位置考证[J].首都医药,2012(4):47.

[148]焦楠,翟双庆,乔旺忠,等.关于来华留学教育示范项目评价体系建立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2,31(3):64-67.

[149]高思华,翟双庆,罗祥云.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医教育,2011,30(6):1-4.

[150]翟双庆.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11):49-51.

[151]李晨辉,陶晓华,翟双庆,等.浅谈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中医教育,2011,30(4):8-10.

[152]李蔓荻,翟双庆,石琳.浅谈中医药院校新生转型期的学习指导[J].中医教育,2010,29(3):57-59.

[153]高思华,翟双庆,罗祥云.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9,28(1):1-4.

[154]白俊杰,翟双庆.浅探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J].中医教育,2009,28(4):58-60.

[155]黄玉燕,翟双庆.五运六气时间周期析微——论《素问·天元纪大论》的一纪与一周[J].中医研究,2009,22(12):2-4.

[156]翟双庆,郭振华,白俊杰,等.探索海外合作办学新途径构建和优化国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J].中医教育,2009,28(1):5-8,49.

[157]李蔓荻,翟双庆.顺应时代发展推进中医药课程改革[J].中医教育,2008,27(1):14-17.

[158]刘霁,翟双庆.从足阳明经脉与脏腑配属不同学说的探究谈对中医经典教学的启示[J].中医教育,2008,27(2):19-22.

[159]王智瑜,翟双庆.谈中西医学理论之异同促中医基础理论之教育[J].中医教育,2008,27(6):20-24,27.

[160]钟赣生,翟双庆,高学敏,等.探索中药学基本功训练模式的构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2):108-109.

[161]翟双庆,石琳,李蔓荻.中医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医教育,2007,26(5):14-18.

[162]翟双庆,石琳,陈静漪.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探索中医药教育发展新途径[J].中医教育,2007,26(2):1-5.

[163]高宝忠,翟双庆,郭建珍,等.中医师的院校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教育,2007,26(5):28-31.

[164]钟赣生,于永杰,左英,等.中药学基本功训练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研制开发[J].中医教育,2007,26(6):35-37,40.

[165]翟双庆,高宝忠,袁宝权,等.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设置及其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一)[J].中医教育,2006,25(4):22-26.

[166]郝玉芳,翟双庆,韩丽沙.浅析中医药院校护理对外交流方向教育层次及目标定位[J].中医教育,2006,25(4):69-70,82.

[167]马淑然,翟双庆,郭霞珍,等.加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双语教学研究[J].中医教育,2006,25(5):8-10.

[168]王琦,翟双庆,李玮,等.中医护理临床课程改革的设想[J].中医教育,2006,25(2):60-61.

[169]翟双庆,高宝忠,袁宝权,等.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设置及其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二)[J].中医教育,2006,25(5):17-19.

[170]翟双庆,罗祥云,张玮玮.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英国米顿锡斯大学合作办学案例[J].中医教育,2005,24(3):19-21.

[171]王智瑜,翟双庆.从人的认知过程谈中西医异同及中医教育[J].中医教育,2005,24(1):25-28.

[172]王长宇,翟双庆.王洪图教授运用《内经》之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4):9-11.

[173]翟双庆,王长宇.王洪图教授《内经》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2):42-44.

[174]翟双庆,林建平,陈静,等.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点看法[J].中医教育,2004,23(5):1-4.

[175]翟双庆.《内经》的注家与注本[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8):19-22.

[176]袁宝权,翟双庆,付爱珍,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分析与思考[J].中医教育,2003,22(6):8-10.

[177]翟双庆.《内经》的学习方法与要求[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1(8):11-12.

[178]翟双庆.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思考[J].中医教育,2003,22(6):25-28.

[179]李永乐,王维广,翟双庆.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晋唐时期肝属木理论特点分析[J].中医杂志,2016,57(16):1355-1357.

[180]李永乐,翟双庆.论《黄帝内经》"肝生于左"[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770-772.

[181]翟双庆.谈中医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46(8):1033-1037.

[182]于宁,陈子杰,车轶文,等.中医理论体系中概念的“沿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2):364-366.

[183]刘哲,翟双庆.试论中医文化和道文化的关系(一)[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3931-3935.

[184]李永乐,翟双庆.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探究当代脾藏象理论框架的演变[J].中医杂志,2016,57(13):1086-1089.

[185]刘哲,翟双庆.试论中医文化和道文化的关系(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402-4405.

[186]刘哲,翟双庆.试论中医文化与道文化的关系(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4924-4927.

[187]邓慧芳,陈子杰,翟双庆.叶天士对《黄帝内经》奇经八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1):2624-2626.

[188]邓慧芳,翟双庆.《黄帝内经》中的方剂阴阳分类法[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483-484.

[189]于宁,翟双庆.《黄帝内经》之“肝主生发”[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5):1291-1293.

[190]陈子杰,王淑斌,纪征瀚,等.《内经》学术研究方法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8):1892-1895.

[191]杨新宇,梁嵘,王召平,等.FM100孟塞尔色觉测试在中医望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2,53(9):772-774.

[192]黄玉燕,陈子杰,翟双庆.《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理论推断预后时间的应用范围[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4):634-635.

[193]黄玉燕,陈子杰,翟双庆.《黄帝内经》判断预后时间尺度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396-1398.

[194]王智瑜,翟双庆.从人的认知过程初探中医相关概念的形成与实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3):274-277.

[195]王慧如,陈子杰,梁艳,等.浅析秦伯未治疗水肿六法[J].中医学报,2017,32(6):964-967.

[196]杨奕婷,焦楠,吴宇峰,等.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学情调查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7,23(9):52-55.

[197]欧阳波,翟双庆.《内经》情志养生理论与道家无为思想[J].新中医,2014,46(10):224-226.

[198]刘哲,翟双庆.试论元气与真气[J].中医学报,2016,31(1):57-60.

[199]王雅茹,胡建鹏,王键,等.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3):303-306.

[200]白俊杰,张小勇,戴一鸣,等.浅析近6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演变——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3):1-3.

[201]陈子杰,翟双庆.《内经》耳鸣耳聋与五脏相关理论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123-125.

[202]黄玉燕,陈子杰,翟双庆.《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判断死亡时间方法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123-125.

[203]宋菲,胡建鹏,王键,等.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2):1657-1659.

[204]胡建鹏,翟双庆,王键.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8):1051-1054.

[205]翟双庆.各学术流派概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19-21.

[206]陈子杰,禄颖,韩晶杰,等.浅析《内经》中心与与官窍的关系[C]https://www.530311.com/baike//全国《黄帝内经》高端论坛暨国医大师周新有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17:85-89.

[207]车轶文,姚克宇,席玉棚,等.Wendan Decoction(温胆汤) for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2016(4):302-310.

[208]翟双庆.彰显岐黄精神,落实"两学一做"[J].北京教育(德育),2016(6):35-36.

[209]王慧如,翟双庆.黄帝内经体质分类与现代体质分类的比较[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论文集.2015:353-357.

[210]于宁,翟双庆.程国彭对《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继承[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论文集.2015:124-128.

[211]王维广,翟双庆.基于框架理论的现代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与《灵枢·大惑论》的比较分析[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论文集.2015:357-360.

[212]辛小红,于宁,翟双庆.《内经》标本治则浅析[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论文集.2015:306-309.

[213]白俊杰,陈子杰,翟双庆.白话《黄帝内经》中之"毒"[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论文集.2015:302-305.

[214]翟双庆.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中《内经》教材编写的梳理与反思[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论文集.2015:1-8.

[215]刘哲,翟双庆.从道文化看"五脏藏神"中的肾之神[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论文集.2015:27-31.

[216]李永乐,翟双庆.论《内经》"肝生于左"[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论文集.2015:310-313.

[217]陈子杰,白俊杰,翟双庆.《内经》脏窍复杂关系的探讨[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234-239.

[218]白俊杰,陈子杰,翟双庆.从《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认识相反相成用药机理[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25-129.

[219]翟双庆.关于内经学术发展的思考[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7.

[220]于宁,陈子杰,翟双庆.中医理论体系中概念的“沿袭”[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54-158.

[221]于宁,翟双庆.《黄帝内经》之"肝主生发"[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4:1291-1293.

[222]席玉棚,陈子杰,翟双庆.古今中医病因分类的演变对比[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59-162.

[223]李永乐,翟双庆.《内经》“亢害承制”理论演进研究[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01-105.

[224]邓慧芳,翟双庆.叶天士对《黄帝内经》奇经八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63-167.

[225]欧阳波,翟双庆.《内经》的"因势利导"与道家"无为"而治[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5):544-545.

[226]陈子杰,翟双庆.浅析《内经》梦因理论对《金匮要略》梦证治疗的启示[C]https://www.530311.com/baike//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67-70.

[227]翟双庆,陈子杰.《灵枢》注本钩玄[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269-277.

[228]张红林,翟双庆,马文珠.《甲乙经》天突、璇玑、华盖位置考[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三届国际针灸推拿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38-41.

[229]李丹溪,田丁,孟昊,等.关于日本医学院校现代汉方医学教育的调查[C]https://www.530311.com/baike//全国第十三届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349-356.

[230]翟双庆.有关内经学科发展的思考[C]https://www.530311.com/baike//《黄帝内经》高峰论坛暨全国第十一届内经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01-111.

[231]杨新宇,梁嵘,王召平,等.一种提高中医望诊技能训练效果的方法[C]https://www.530311.com/baike//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02-205.

[232]翟双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C]https://www.530311.com/baike//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2011’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高端论坛论文集.2011:1-9.

[233]高思华,翟双庆,吴宇峰,等.考试与测评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C]https://www.530311.com/baike//第二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论文集.2011:7-11.

[234]牛欣,吴秀芬,翟双庆,等.教育转型中的中医药海外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实践[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2009:234-250.

[235]翟双庆.内经学研究发展展望[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7-10.

[236]翟双庆,陈子杰.有关《黄帝内经》梦学理论的总结[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136-142.

[237]陈子杰,翟双庆.论《内经》梦象理论的形成基础[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118-121.

[238]翟双庆.论学习《内经》在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C]https://www.530311.com/baike//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10-214.

[239]张红林,周宏,李洪娟,等.阴跷脉病候的医案讨论[C]https://www.530311.com/baike//2003年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95-197.

[240]翟双庆.论李Yan《医学入门》"脏腑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3).

[241]翟双庆.脏腑与神关系理论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

[242]钱会南,王洪图,齐治家,等.调理脾胃复方对PTZ点燃大鼠PENK MRNA、PCCK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 (6):345-346,6.[11]

研究方向

《内经》理论体系研究、《内经》藏象理论研究、《内经》五脏藏神研究等。

其他作品

出版图书

《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9],《内经》[10]。

翟双庆

社会任职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1]、副校长,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科带头人[2],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3],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4],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5],《中医教育》杂志副主编,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2]。

上一篇:叶绿体中的色素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