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西北联合大学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02 03:56:56编辑:皮带君
历史沿革

1933年5月,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后,有感于西北人才缺乏,在1935年11月联合西北各省政要提议建立西北大学,认为“北平大学现有农工医法商及女子、文理等五学院,学生共一千五百余人,教授百余人,机器、仪器、标本、书籍等约值三百万元,规模素称完备,以该校环境论,迁移西北尤为适宜”。时任北洋工学院院长的李书田也深感日寇入侵,天津恐难为办学之地,开始筹备学校内迁。因为他与邵力子交往密切,一度“亲自赴陕勘定西京分院院址”。邵力子不但同意该校迁陕,而且于1936年1月3日致电国民政府行政院请求支持。行政院在收到邵力子提议后,当日就将该事交教育部统筹办理。之后,邵力子又为北洋工学院办理了拨地130亩作为校址的手续。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1937年8月,为了保存抗战期间的中国高教事业,《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临时大学计划纲要草案》出台:“政府为使抗战期中战区内优良师资不致无处效力,各校学生不致失学,并为非常时期训练各种专门人才以应国家需要起见,特选定适当地点筹设临时大学若干所。”

1937年9月,设立临时大学的教育部令正式颁布:“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9月8日,中英庚款委员会应教育部之请,决定拨款50万元作为两所临时大学的开办费用。

1937年10月18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正式成立。11月15日,西安临时大学开始上课。共有学生1472人,其中311人为在西安两次招收录之新生,余皆为三校院原有学生或他校旧生转学而来。全校设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六大学院,共23系。

1938年3月2日,由于山西失守,日寇占领风陵渡,潼关告急,西安临时大学从3月16日开始南迁汉中,4月初师生全部到达汉中。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1938年4月3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训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及国立北洋工学院,原联合组成西安临时大学,现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起见,拟令该校逐渐向西北陕甘一代移布,并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经费自二十七年一月起由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各原校经费各支四成为国立西北联大经费。”

“西北联大”初设了六个学院:文理学院、法商学院、教育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学院下设二十三系。院系之间,原本合组的学校系统有的基本保持,有些混合组成,这给安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几经调整,形成了后来的基本格局:城固县:考院(黉学巷贡院旧址)设立校本部及文理学院;文庙设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小西关外原简易师范旧址设法商学院;古路坝天主教堂设工学院;南郑县(今汉台区)中学巷内设医学院(后因飞机轰炸迁至城外);沔县武侯祠等处设农学院。

1938年5月2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正式开学。全校在城固校本部举行了开学典礼。

1938年7月中旬,国立西北联大农学院与西北农学院合组为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联大工学院与焦作工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教育学院则改称为师范学院。

1938年9月8日,全校734名学生参加了国民党教育当局组织的陕西省学生为期两个月的军训。

1939年5月,敌机肆虐,南郑城内频遭轰炸,医学院选定南郑城东之孙家庙,马家庙,黄家坡黄家祠等处为临时课堂。

国立西北联大被拆分后,随着抗战胜利后逐步迁离城固,其中,由文理学院、法商学院等组建国立西北大学。1939年9月在陕西城固开课,胡庶华任校长。1945年后迁至西安。解放后,西北大学成了教育部直属的14所大学之一。

当年西北联合大学教员合影

原由北平师范大学等改组成的教育学院,改名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李蒸。1940年7月,教育部令该院迁至兰州办学。抗战胜利以后,部分师生留在兰州,现为西北师范大学,部分返回北平复校,现为北京师范大学。

设在古路坝的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和东北大学工学院,联合组合成国立西北工学院。李书田担任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后由赖琏担任第一任院长,后迁至咸阳。抗战胜利后,西北工学院部分师生返回天津,复校为北洋大学,即现在的天津大学。其余留在陕西,现为西北工业大学。

设在南郑县黄家坡的医学院,改称国立西北医学院,抗战胜利后,该校返回西安与国立西北大学合并,改称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解放后,学校独立设置,更名为西北医学院。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设在勉县的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合并,改称国立西北农学院,后迁至陕西武功县。解放后,称西北农学院,后为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典章制度组织人事

1938年5月2日,迁到汉中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正式开学。西北联大仍按西安临大旧制,不设校长,校内一切重大事项由校常务委员会议决。校务委员会为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是西北联大的统一领导机构,常委是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后因陈剑翛请辞,教育部复派胡庶华接任常委,同年10月,又派张北海任校务委员。

在艰难条件下,西北联大在城固县城、南郑县、沔(勉)县6地联合办学。在办学管理方面,《本大学组织系统说明》规定:(第六条)“各学院设在城固城内大学本部者,一切行政事务均由本大学常委会所属各处组办理。其不设在大学本部之各处学院,由院长秉承常委会督率各该院事务室人员办理,遇有对外重要公共普遍性之事项并须由院送请常委会统筹办理”;(第七条)“凡不相关连(联)之学系合设在大学本部以外之一处时,得组织分院院务委员会,代行院长一部分职务,但重要教务之执行,须争取相联系院院长之同意,其他事项与第六条规定同。”

学制设置

1938年6月,对导师制度,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规定9月1日至4日在武昌,长沙,重庆,成都等21个城市举行本年度招生考试。

办学条件院系概况

班级生数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1937年在校学生86人;1938年毕业有3人;1938年度学生有129人。。1937—1946年间,西北联大及其后五院校共有505名教授、1489名员工,培养毕业生共9257名,为国家各项事业作出了贡献。

机构设置

西安临时大学校本部为第一院,在西安城隍庙后街4号(含国文系、历史系、外语系、家政系);第二院在今天的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体育系及工学院6系);第三院在北大街通济坊,有法商学院三系(法律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商学系)、农学院三系(农学系、林学系、农业化学系)、医学院(不分系)和教育系、生物系、地理学系等。

1938年5月2日,西北联大设6个学院,23个系。

国立西北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继承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文、理、法、商四个学科,在城固县城内办学。初设文、理、法商3学院12学系,另与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合办1个先修班。

据1938年4月18日西北联大常委会议通过的《本大学组织系统说明》,该校分为文理学院、法商学院、教育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等6学院23个学系。[1]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及北平大学工学院合组而成,设有土木工程学系、矿冶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和纺织工程学系等六系,成立工科研究所。北洋工学院源于北洋大学,清末与京师大学堂齐名,办学历史最为悠久(1895年创立),工科、法科(后并入北京大学)享有盛誉。西北联大的教育学院(后改称师范学院)设有三学系,其中教育学系、体育系主要来自北平师范大学,家政系来自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北平师大源于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国内最早创建也是当时唯一的师范大学,在基础学科、教育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源于1906年创办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其系科设置深受美国教育影响,在女子师范教育、家政教育方面颇具优势。[1]

国立西北联大的文理、法商、农、医各学院,主要来自北平大学各系科以及北平师范大学文理科部分教师、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1937年北平大学迁至西安后,其女子文理学院改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文理学院。西北联大组建后,文理学院设有国文、外国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八系。西北联大法商学院承袭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学科建制,设有法律、政治经济和商学等三系。西北联大农学院设有农学、林学、农业化学等三系。该学院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农科,后改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西北联大医学院不分学系,其渊源可溯至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是我国最早培养高级医学专门人才的学校。

西北联大医学院按全国统一制订之教学大纲和专业设置进行教学,一年级学生在校本部接受通用课教学,其它年级则在医学院接受教学。除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外,并按学校决议订定之导师制细则,由导师对本组学生之性行思想学业及身体状况分别考查,每学期终出具总报告一次。导师要对学生进行个别训导,每月召集学生举办谈话会、讨论会或远足会作团体生活之训导。医学院代院长蹇先器当选导师会六人常委之一,主持医学院各组学生训导事宜。[2]

办学规模

国民政府教育部为了培养人才,使来自沦陷区的青年顺利完成学业,由国库拿钱,颁布了《公立专科以上学校战区学生贷金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专科以上学校家在战区,费用来源断绝,经确切证明必须接济者,可向政府申请贷金。贷金依据当地生活费用及实际需要决定,每月八元或十元。学生毕业后,再将服务所得交还国家,其偿还期不能超过战事终了三年以后。于是,“贷金”成了抗战时期后方大学生享受免费食宿的专用名词。

1938年10月,西北工学院与汉中天主堂签订了一份《借用古路坝天主堂房屋合同》。其中,借用古路坝教堂东北部修女院及老汉院全部,天主教方“不收租金”;借用时间没有限制:“该房屋借用期限自签订合同之年月日起至学院永久校舍建筑完成之年月止。”其他除去房屋修补,保持原样外,也只有“修女院经堂不得作为寝室”等可以理解的条款,甚至“学院得在借用教学址地内添建房屋,其所有权永久属于本院”。

在各方努力之下,学校较快安置下来。诸院系按照实际情况,分赴汉中、城固、沔县各地,分配校舍,作开课准备。城固旧文庙修葺后,改为男生宿舍,居住600余人;旧考院西北小院修葺为女生宿舍,居住120余人。全为上下木架床。因房屋破旧,每遇阴雨,屋顶皆有数处漏雨,“联大”地理学系很快于4月17日自行开始授课。

师资队伍

西安临时大学因数校联合,共有教授106名。其中,文理学院有黎锦熙、许寿裳、陆懋德、赵进义、傅种孙、曾炯、张贻惠、岳劼恒、刘拓、张贻侗、金树章、黄国璋、殷祖英等35人;法商学院有沈志远、寸树声等12人;教育学院有李建勋、马师儒、袁敦礼、董守义、齐壁亭、王非曼等15人;农学院有周建侯、汪厥明、虞宏正等16人;工学院有李书田、周宗莲、李仪祉(兼职)、魏寿昆、张伯声、潘承孝等22人;医学院有吴祥凤、严镜清等6人。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学科和师资来源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大办学主体以及北平研究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等。[1]

据资料统计,1937年底,西安临时大学共有学生1472人,教职工316人。

许寿裳马师儒曹靖华戴君仁汪奠基包志立傅种孙杨永芳谢似颜季陶达江绍原赵进义、刘亦珩刘书琴魏庚人、张贻惠蔡钟瀛杨立奎、谭文炳虞宏正、刘拓赵学海、殷祖英黄国璋、
人才培养

1938年7月,历史系考古委员会在城固县西饶家堡张骞墓进行考古发掘,在8~9月发掘清理完毕。为发展西北教育,组织考察团远赴甘青两省考察;以联大名义向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提交议案,建议由教育部组织西北教育考察团,设计西北教育发展方案,以推进“建设西北”的“既定国策”。承担了陕、甘、宁、青、新、内蒙的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教育的研究与辅导,选拔毕业生充实边省学校教员。还先后赴陕南调查金矿、煤矿等,并代为计划开采事宜;负责设计、监修西安机场的全部扩充工程;勘探、规划、监修商洛公路、咸榆公路、汉白公路;承担陕南城区测量、市政工程以及地方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利用西北土产研制战争和生活急需的各种化工产品等。西北大学还联合西北工学院建立西北科学研究室,从事西北开发研究,并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前往甘、宁、青、新、内蒙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西北联大及以后设置的五校在科学研究上也取得重要成就,在地质学、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诸方面都有与西北地区密切相关的成果。如地质学方面有张伯声的《陕西砂金》,殷祖英的《新疆及额济纳地理考察报告》;生物学、气候学方面有刘慎鄂、薛贻源的《中国西北之植物地理》,殷祖英的《城固县气候志初稿》等;地理学方面有王钧衡的《甘肃境内黄河航运的地理根据》,卢惠如、黄绍鸣的《南郑商业地理之研究》等;历史考古方面,对汉中张骞墓的发掘,对汉中小南海新石器遗址的发现,以及对新疆地区持续的考古研究,都达到了一定深度。黎锦熙教授对西北地方志的研究提出了系统的现代方志学研究理论;民族学方面,李式金教授对西藏、青海、川康喇嘛教的研究,杨兆钧教授对青海撒拉族文化的研究,在学术上都有开拓之功。这些研究成为日后西北高校的一个学术特点,如今西北诸高校的强势学科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教育学,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奠定基础的。

文化传统精神文化

校训

1938年10月下旬,西北联大第45次常委会决定,以“公诚勤朴”校训,与国训“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制成匾额,悬挂礼堂。

校歌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歌》并序连黉,卌载燕都逈。联辉合耀,文化开秦陇。汉江千里源蟠冢,天山万仞自卑隆。文理导愚蒙;政法倡忠勇;师资树人表;实业拯民穷;健体名医弱者雄。勤朴公诚校训崇。华夏声威,神州文物,原从西北,化被南东;努力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黎锦熙民国二十七年秋。?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歌

知名校友师昌绪吴自良赵洪璋叶培大傅恒志高景德史绍熙

上一篇:褒义成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