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有理数的乘法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5-03 18:24:44编辑:皮带君

有理数的乘法技巧

有理数乘法运算是继加法和减法运算后的又一种运算,也是有理数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学好有理数乘法运算是学好有理数运算的关键,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取合理的方法,才能避开繁杂的运算,做到既快速又准确.
一、合理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计算:32×(-8.5)×(-25).
分析把32化为4×8,再把4与25结合相乘.
解:原式=(8×8.5)×(4×25)=68×100=6800.
点拨运用乘法交换律的目的是为了乘法结合律的应用,而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目的则是为了计算的简便,乘法运算中能够简便计算的两数常见的是互为倒数或积为整百、整千的两数.

二、合理地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2:计算:(-28)×(1/2-2/7-3/14+7/28).
分析若先算括号内需要通分较繁,注意到括号内数的分母都是28的约数,因此,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简化计算.
解:原式=(-28)×1/2+(-28)×(-2/7)+(-28)×(-3/14)+(-28)×7/28=-14+8+6-7=-7.
点拨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打破“先算括号”的计算习惯,大大简化乘法与加法的运算.


有理数乘除运算的几种技巧

先弄清楚运算法则(1)有理数的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4. 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⑵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补充:去括号与添括号: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添括号法则:在“+”号后边添括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不变;在“-”号后边添括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要变号。⑶有理数的乘法:①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③ 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 ④ 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⑷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⑸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给果叫做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即先算乘方或开方, 再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⑺运算律: ①加法的交换律:a+b=b+a; ②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的交换律:ab=ba; ④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⑤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技巧是在熟悉基础的前提下总结出的,有以下方法:1、互为相反数结合,如21+3-21=21-21+3=3、 2、同号数结合,如:-5+6+(-4)+5=[-5+(-4)]+(6+5)3、同分母分数结合4、互补数结合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具体步骤:(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例:(-5)×(-3)=15 (-6)×4=-24(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例:0×1=0(3)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数时,积为正。并把其绝对值相乘。例:(-10)×〔-5〕×(-0.1)×(-6)=积为正数,而(-4)×(-7)×(-25)=积为负数(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例:3×(-2)×0=0 (5)乘积为一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reciprocal)。例如,—3与—1/3,—3/8与—8/3(5)0没有倒数【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怎么学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



湖北兴山高阳中学 张佰祥



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 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 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b.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c.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d.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号得

(-)×(-)=( )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 P76 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 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 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加法

同号
得正
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
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
得负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 -6
(-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
得零
得任何数



5、 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2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

【点评】:本节课张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密切社会生活的问题情景—抗旱,由此引入新课,并利用学生熟悉的数轴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充分体现了课程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自我建构的过程等理念,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我生成的过程。

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张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心设计了问题训练单,将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了法则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便于记忆和提取,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张老师组织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和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对比,通过讨论、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以优化。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当新知识获得之后,必须按一定方式加以组织,为新知识找到“家”,并为新知识“安家落户”。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张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个人性格不同,采用异质分组,使不同性格的学生组对交流、互换角色,达到了性格互补的目的。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使每个人的认识都得到完善,这正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具体体现。

本节课我们也同时看到在新课引入和法则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中,张老师的设计与教材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深加工、再创造,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关键是什么呢

一、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进行有理数加、减计算时要特别注意运算符号.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后,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就转化为加法运算了,然后按加法运算律,一般把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或同号相加,或同分母的分数相加,这样可使运算简便.二、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计算时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根据有理数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乘法运算.在交换乘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在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后,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就转化为乘法运算了,然后按乘法运算律,一般把互为倒数的两数相乘,或好约分的两数相乘,这样可使运算简便.解题的一般步骤:1.判别类型;2.确定符号;3.绝对值运算.三、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来解.今后要能够做到直接写出乘方的结果.一般步骤是:先确定最终结果的符号,再根据正数的乘法得出最后的结果.如果是分数,要记住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另外,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6位整数,指数就是5.四、典型例题分析例1、计算:-30+15-(-12)+(-3) 分析:根据有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就行原式=(-30)+15+12+(-3)=[(-30)+(-3)]+(15+12)=(-33)+27=-6


有理数乘除法的法则初一数学

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例:(-5)×(-3)=15 (-7)×4=-28。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如-1/2与-2。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时,负因数得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时,积是负数。例:2 ×3 × 4×(-5)的积是负数,而(-2)×(-3)× (-4)× (-5)的积是正数。
5.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1]
除法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1]
注意:
0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做除数。
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上一篇:在厨房做了一个小时

下一篇:爱戴的拼音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