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彼得61德鲁克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4-13 17:16:13编辑:皮带君

德鲁克最经典的三本书

德鲁克三本经典书籍:《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1世纪的管理挑战》。1、《管理的实践》《管理的实践》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创作的管理学著作,于1954年首版发行。它是第一部把管理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系统性论述的书。该书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管理见解,又从实践出发阐明了应用的途径,从而构筑了管理学科的架构。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201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3、《21世纪的管理挑战》《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创作的管理学著作,于1999年首次出版。该书讲论的是“明天”的热点,是关系到“明天”生死攸关的主要挑战。该书中谈到的挑战已经在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但意识到这一点的组织或组织的领导人却还不多。而“今天”已经在对这些挑战作准备并付诸行动的,将成为“明天”的领袖并处于主导地位。要是等到这些挑战已经变成了现实热点时再去注意,势将处于落后地位而难以再赶上。彼得·德鲁克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其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的文化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德鲁克最经典的三本书

德鲁克三本经典书籍:《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管理的实践:《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编写完成出版的书籍,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现在非常火爆的目标管理,从这个时候开始管理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是无人问津的。《管理的实践》面世之后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开始接纳管理学,这本书也让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大大增加,那个时候因为这本书他就已经被称为管理学大师了!《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的精髓就是企业管理要结合实际情况,每个时代企业都需要采用不一样的管理模式,这样才会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是于1966年正式出版的,在发行之后就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反响,书籍中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高级管理和中低级管理同样重要,彼得·德鲁克编写的这本书直到现在依然拥有很多的忠实读者,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行业进步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三、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的第三本管理著作就是《21世纪的管理挑战》,这本书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相对比上面两本书,这本书更有深度,而且还结合了当时新兴的信息技术,讲的是未来管理模式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书中主要表达的思想就是要向管理好企业或者公司,管理好自己是首要的,阐述的是自我管理的艺术理念。彼得·德鲁克编写的管理学书籍还是比较多的,其实并不仅仅只有上面说的三本著作,其他的书籍也都是很有用的,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读一读哦。

彼得61德鲁克(彼得比尔特579)

彼得61德鲁克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匈帝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1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他的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如EMBA、MBA及CEO必读12篇等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彼得德鲁克管理名言:1、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2、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3、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4、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5、“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6、时间是很特殊的资源,不管需要多少,时间就是不会增加。7、即使是着眼于贡献的管理者也不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成果。8、价值是我们付出,并且被他人收到的那一部分。9、时间稍纵即逝,无法储存,时间才是最短缺的东西。10、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用一种资源替代另一种资源。但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已经失去的时间。11、要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话,其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时间十分爱惜。12、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13、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14、1人只需辛苦一阵子,穷人却需要辛苦一辈子。15、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16、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美丽,只缺乏发现美丽的眼睛。17、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18、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1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要使用好他的时间,他首先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时间实际上是怎样花掉的。20、首先必须发现并排除那些根本不需要去做的事情和那些纯粹浪费时间而又不产生效果的事情。为此,需要对记录上的所有活动进行仔细地审查。21、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根据自己的分析和认识安排工作的先后次序。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希望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只是当它们的奴隶。22、可能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是否对真正重要的事情,安排了适当的时间?”23、凡是重要的事,都得花上很多的时间,而且是完整的大块时间。不论是讨论一种新产品还是重大的人事决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24、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想要追求的目标和学习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目标和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生命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定向”,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25、重视贡献也就是重视成效。26、任何新事物都需要许多前期工作。你需要别人的理解,建立共识。27、在人类众多的活动中,唯一一条永恒的规律就是变化。因此,只满足于今天的企业。在变幻不定的明天就会感到难以生存下去。28、我们必须坦然接受一个非常简单、非常残酷、非常严厉的法则——个人要摆脱困境,抓住机会,最重要的是把资源投注在明日的成果上,而不是昨日的记忆中。29、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30、“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31、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32、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33、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34、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35、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36、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37、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38、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39、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40、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41、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42、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43、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44、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45、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46、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47、决策需要熬受痛苦。48、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49、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50、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51、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52、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53、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54、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55、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56、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57、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58、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59、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60、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61、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62、经营目标可以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63、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64、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65、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66、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67、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68、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69、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70、你会很惊讶地发现: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可以不必做的,而且也无关紧要。如果你的答案是:“不做这些事也没有什么影响。”你要毫不客气地删掉这些不必做的事情。应当学者说“不”,不管你是用很委婉的方式还是严词以对,总之要说“不”。71、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1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72、重视贡献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自己狭隘的部门、专业及技能转移到整个机构的经营业绩上来,使他更加重视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效益的地方,管理者也许因此而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技能、专业、作用、他的部门与整个机构及其目标之间的关系。在经过这么一番考虑之后,管理者对他自己该做什么,怎么个做法,也许会产生许多与过去不同的想法。73、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74、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75、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1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76、你可以很容易看到这些人没有贡献。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某些管理者有个常犯的毛病,即专家式的傲慢。认为别人都应该懂得他们的术语,并按照他的方式来思维。他们认为其余的人即使不沟通,也应该知道做什么。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禁要问:“自己应该贡献什么?”而且也要问:“在公司里谁应该知道我想要贡献什么,以及我正在做什么?我该用什么方式表达,才能让别人理解和运用,是别人也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77、晋升应该给那些把工作做得不一样的人,给那些可以扩大业务领域的人。应该提拨那些能问自己这样问题的人:“我能做出什么贡献真正使工作具有新的冲击力?具有新的意义?具有取得新的绩效的能力?”这些提问对于那些已经被提拔的人来说,似乎更重要。你最好问问自己,你能做出什么贡献,去创造一些不同。这样,你才能去掉陈规,才能有新的思路,才能超越原先的工作范畴,把晋升变成取得新的成功的机遇。彼得比尔特579200/265:基于大众/曼卡车G90的小型卡车,直至今日大众仍在巴西工厂生产260/334:用于高速公路,在1939-1941年间生产270/334/345:用于高速公路,用来取代269/334,在1941-1949年间生产354/355/364:重型卡车,在1941-1949年间生产280/350:经典的“铁鼻子”卡车,带有独特的循环型前挡泥板和直瀑型隔栅281/351:1954年-1976年间生产的卡车,在电影《决斗》中出现,电影中的车是1960年的281282/352:用来取代281/351,增加了倾斜式驾驶室359:第一款长鼻子常规彼得比尔特。起初只作为清障车使用,后在1972年,独特的“克尔维特”面板加入,而1100独特的驾驶舱壁式的车门沿用至今346:第二稀有的彼得比尔特,只产有10辆348:彼得比尔特第一款使用玻璃纤维罩的卡车,使用了倾斜的引擎盖,增加了视野353:1973年的彼得比尔特,取消了351上的台式挡泥板387:看上去很像353,最初设计为拉煤车,拥有了更大的保险杠,整车也更重362:1981年取代了353,是当时的旗舰车型,挡风玻璃上有三条雨刷372:彼得比尔特最注重空气动力学的平头大卡车,第一款油耗在10+MPG377:注重了空气动力学的大灯和挡泥板357:很像378,但是多用于重载、重型施工建设等379:彼得比尔特在1987-2007年间的旗舰,重新设计了车门,乘客门安装了更大的驾驶窗,有了更好的视野387:与其他彼得比尔特不同,387卧铺被安装在了车顶,整车车架也被重新设计386:只是比387便宜一点389:在2008年正式取代379,成为新的旗舰,320:彼得比尔特中设计最老的平头,多用于市区间走走停停的垃圾车210/220:彼得比尔特的平头中型卡车587:全新的设计,更大的空间,增加了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卧铺579:全新旗舰,内饰更豪华,更注重空气动力学彼得汉德克从他的创新精神入手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骂观众》被戏剧人视做经典。汉德克称他的《骂观众》为“说话剧”作品抛开传统戏剧里剧情、角色、布景、对白、高潮、结局等要素和舞台排演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让说话取代剧情成为整剧的主要内容;同时让说话把观众带入剧情之中,消除舞台与观众的界限,改变观众即成的观剧心里和习惯,从而构成对传统戏剧的颠覆。他的反传统戏剧创作,经历了辨证复归的建构性阶段,进而把个体感受与文化反思融入戏剧作品之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创新精神。彼得·德鲁克有“现代管理学之父”之称的是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的文化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德鲁克对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给出如下提示:1、技术和资本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2、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3、管理者不可能依赖进口,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4、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该说是快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也是必须学到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是什么的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德鲁克有哪些书

德鲁克三本经典书籍:《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管理的实践:《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编写完成出版的书籍,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现在非常火爆的目标管理,从这个时候开始管理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是无人问津的。《管理的实践》面世之后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开始接纳管理学,这本书也让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大大增加,那个时候因为这本书他就已经被称为管理学大师了!《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的精髓就是企业管理要结合实际情况,每个时代企业都需要采用不一样的管理模式,这样才会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是于1966年正式出版的,在发行之后就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反响,书籍中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高级管理和中低级管理同样重要,彼得·德鲁克编写的这本书直到现在依然拥有很多的忠实读者,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行业进步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三、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的第三本管理著作就是《21世纪的管理挑战》,这本书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相对比上面两本书,这本书更有深度,而且还结合了当时新兴的信息技术,讲的是未来管理模式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书中主要表达的思想就是要向管理好企业或者公司,管理好自己是首要的,阐述的是自我管理的艺术理念。彼得·德鲁克编写的管理学书籍还是比较多的,其实并不仅仅只有上面说的三本著作,其他的书籍也都是很有用的,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读一读哦。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是什么?

如下:1、常识往往是不可靠的,理所当然的想法往往是错误的。2、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3、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在动荡不定的时期,变化就是准则。但是,只有将领导变革视为己任的组织,才能生存下来。需知:1971年秋天,德鲁克离开了曾经任教20多年的纽约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到洛杉矶的加州克莱尔蒙特研究生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授课。这所大学不仅在当时没有什么影响力,即便是现在的美国商学院排行榜中,其排名也在50名之外。这个选择反映了他对当时的管理学研究和教学的日益不满。他相信管理学应该是一门综合的人文学科,而不是一些细分学科的组合。克莱尔蒙特研究生院也遵从了他的管理哲学,在这里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经济和管理,而且要学习历史、社会学、法律和自然科学。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是什么?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如下:1、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the effective executive tries to be himself,he does not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2、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They concentrate their own time and energy as well as that of their organization-on doing one thing at a time,and on doing first things first.3、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Making the strength of the boss productive is a key to the subordinate’s own effectiveness.其他名言如下:1、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确立的什么法则

目标管理理论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理论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其基础是目标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指定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它是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基本信息中文名目标管理理论别名成果管理外文名Target management theory主要内容目标管理把人视为“社会人”,认为人不只是为面包而生存,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人”的假设出发,目标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下级采取信任型的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了解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工作,而更应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重于个人奖励制度,并正面引导员工,通过竞赛去达到目标,争取集体荣誉。4、管理人员应充分信任下属员工,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实行“参与管理”,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参加工作目标和实现方法的研究和讲座以提高他们对总目标的知情度,加强责任感,以便实行“自我控制”和“自主管理”。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发挥他们的工作潜力,并把存在于他们中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掘出来。基本观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管理学》指出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包括五大功能,而目标管理包含于控制功能。2、强调“自我控制”。任何员工都喜欢被看作被“领导”而不是一台永不停止的机器,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3、经理权力下放。经理不是一位体育教练,而是一位实干家。经理权力下放,有利于为职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舞台,而不是家长式的管理的氛围。现代文明时代任何人都主张推崇民主而拒绝独裁。4、效益优先。目标管理的目的就是体现效益。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容易犯主观主义错误。理论根据动机激发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与需要相联系,是由人的动机推进的。也就是说,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又支配着人的行动。只有了解人的需要和动机的规律性,才能预测人的行为,进而引导人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摘要】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确立的什么法则【提问】目标管理理论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理论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其基础是目标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指定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它是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基本信息中文名目标管理理论别名成果管理外文名Target management theory主要内容目标管理把人视为“社会人”,认为人不只是为面包而生存,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人”的假设出发,目标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下级采取信任型的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了解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工作,而更应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重于个人奖励制度,并正面引导员工,通过竞赛去达到目标,争取集体荣誉。4、管理人员应充分信任下属员工,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实行“参与管理”,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参加工作目标和实现方法的研究和讲座以提高他们对总目标的知情度,加强责任感,以便实行“自我控制”和“自主管理”。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发挥他们的工作潜力,并把存在于他们中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掘出来。基本观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管理学》指出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包括五大功能,而目标管理包含于控制功能。2、强调“自我控制”。任何员工都喜欢被看作被“领导”而不是一台永不停止的机器,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3、经理权力下放。经理不是一位体育教练,而是一位实干家。经理权力下放,有利于为职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舞台,而不是家长式的管理的氛围。现代文明时代任何人都主张推崇民主而拒绝独裁。4、效益优先。目标管理的目的就是体现效益。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容易犯主观主义错误。理论根据动机激发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与需要相联系,是由人的动机推进的。也就是说,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又支配着人的行动。只有了解人的需要和动机的规律性,才能预测人的行为,进而引导人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一般说来【回答】【回答】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回答】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重视什么

这个学者提出的目标管理重视如下:1、根据查询百度百科资料,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和可达成的。企业应该制定具体的目标,而不是模糊的口号或抽象的愿景。2、目标应该是与企业使命和价值观相一致的,以确保企业的行动和决策符合其价值观和使命。3、目标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以激励员工不断努力,提高绩效。4、目标应该是可追踪的,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和行动。5、目标应该是可沟通的,以确保每个人都了解企业的目标和方向,并为实现目标做出贡献。


高效能人士教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个人效能篇)

现代人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每天变得很忙,好像永远都有回不完的邮件、接不完的电话、开不完的会、处理不完的待办事项,即便这样,我们还是不忘每天刷刷微博,逛逛朋友圈,看看各种APP上的推送文章,我们就像超人一样,奔赴各个工作与生活的现场,疲于奔命,所以各种时间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理论和技巧大行其道,吞青蛙,番茄时间管理法,打卡等等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人们企图通过技巧和方法让自己在繁重的工作中获得喘息的机会,可是我们真的需要去管理时间吗?时间没出问题,出问题的是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告诉我们,问题出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上,思维定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也就是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正确引导我们为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由内而外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这样的表达有点抽象,我还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解释说明吧。

假设你是一名记者,你今天一天的工作安排是这样的:

1、查看邮箱,回复邮件,其中包括紧急的、无关痛痒的。

2、下午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例会。

3、手头上有一篇稿子要写。

4、你要和主编谈一个专题采访的策划案。

5、下个月你将作为单位年终总结的优秀员工代表进行发言,你需要准备发言稿。

6、某单位有一项常规活动的新闻发布会,需要去现场拍照,并完成新闻稿件。

7、你需要看看新媒体运营发展的学习材料。

8、完成个人工作生活的月度总结。

当然,一天中你还将有可能接到很多电话,提供新闻线索或需要电话采访的,也有可能会被领导临时安排其他一些工作,或者还存在其他一些复杂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天的工作被排的满满的,那么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看到上面满满的工作安排,可能你会说,我有拖延症,就是不想干,怎么办?

看到没,你先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标签——拖延症,然后你就理所应当地接受这个事实,就是不想干。也就是你在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些工作太多了,我不知道从何下手,感觉好难呀”。所以说,决定我们能否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是态度问题,面对一件事首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要说自己做不到。

等一下,你是不是要问我,怎么治愈拖延症,我的回答很简单,去做就行了。

或者,从今往后,你不要说自己是“拖延症患者”,把自己当成“积极主动症患者”吧,这种心理暗示其实更多的是态度问题,这样暗示更有效。

好,现在你要积极主动,着手开始干活了,可是这么多工作,如果没有方向乱抓乱撞,很容易就迷失方向,终日困于繁忙而零碎的工作中。

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是说,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你的生活将以什么为重心。

从我们的例子来看,假如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那么现场采访、写稿件这样的工作就是该努力的,假如你想获得职位的上升,那么在年终总结上的发言讲话,无疑是被高层领导发现并重视的好机会,假如你想要在新媒体领域有更深的造诣,那么学习资料固然是不可缺少的,总之,你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要事。耗费时间的四大事务包括:

1、第一类事务既急迫又重要,人生在世,无法避免。

2、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

3、第三类事务急迫但不重要。 

4、第四类事务指做些无关紧要的活动。

我们常常认为要事是那些既紧迫又重要的事务,也就是第一类事务,可是《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告诉我们: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急迫性;强调产出与产能齐头并进,着重第二类事务的完成。

我们再回头看看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等等,明白了吧,第二类事务是人生方向,是我们工作的重心,这才是让我们不会迷失在繁重的工作中的保障,所以,从现在开始,重视第二类事务吧。


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以什么为中心的设定目标

具体化展开的组织目标成为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的行为方向和激励手段,同时以使其成为评价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的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运行。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以管理心理学中的“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其理论依据是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中的目标论。即任何一个组织系统层层地制定目标并强调目标成果的评定,都可以改进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职工的满意程度。目标管理的目的为通过目标的激励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核心就是明确和重视成果的评定,提倡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其特征就是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并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定其贡献大小。扩展资料目标管理基本观点1、目标管理为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管理学》指出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包括五大功能,而目标管理包含于控制功能。2、强调“自我控制”。任何员工都喜欢被看作被“领导”而不是一台永不停止的机器,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3、经理权力下放。经理不是一位体育教练,而是一位实干家。经理权力下放,有利于为职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舞台,而不是家长式的管理的氛围。现代文明时代任何人都主张推崇民主而拒绝独裁。4、效益优先。目标管理的目的就是体现效益。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容易犯主观主义错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目标管理理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目标管理

彼得·德鲁克的人物生平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当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德鲁克认为: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管理沃尔玛(Wal-Mart)和管理罗马天主教堂当然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各组织所使用的名词(语言)有所不同。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上而不是在原则上。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培养经理人的重要性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和极大的投入,但彻底搞垮它可能不用费多大劲儿。21世纪,经理人的人数必将不断增加;培养一位经理人所需的投资也必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经理人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而且,企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于经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经理人。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企业员工的态度,正是管理层的能力与结构的一面镜子。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几个管理学之父

几个管理学之父
问题一:被称为“管理学之父”的是谁!?1、科学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丙辰年)―1915(乙卯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将管理分为四大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其理论的核心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攻;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2、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11.19~2005.11.11),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被人们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代表作有《德鲁克论管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九十年代的管理》等。
彼得?德鲁克的十大管理兵法:1.“分权与授权”才能引发学习动机。2.用成效来管理,用目标来管理,而非用监督来管理。3.不连续时代的现象:知识产业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取代个别经济,政府魅力式微。4.不创新的风险,比创新高很多。5.顾客是企业存在的目的。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达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会责任”。7.公司经营不能炒短线。8.化社会问题为商机。9.组织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领导人。10.家族企业妨碍企业进步。

问题二:现代管理学之父是谁?你好!
“现代管理学之父”是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他于1954年在美国创建了现代管理学。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绩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彼得?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经济人的末日》(TheEndofEconomicMan)-1939
《工业人的未来》(TheFutureofIndustrialMan)-1942
《公司的概念》(ConceptoftheCorporation)-1946
《新社会》(TheNewSociety)-1950
《管理实践》(ThePracticeofManagement)-1954
《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NextTwentyYears)-1957
《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1957
《成果管理》(ManagingforResults)-196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EffectiveExecutive)-1966
《断层时代》(TheAgeofDiscontinuity)-1968
《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ManagementandSociety)-1970
《人、思想与社会》(Men,IdeasandPolitics)-1971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Tasks,R......余下全文>>

问题三:管理学中的梅奥是啥父?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经济理性人,是及其的附属物。
代表学派:科学管理学派、组织管理学派。
学派代表人:泰罗;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
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
韦伯《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从行政管理角度对管理的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
2.行为科学阶段
对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以求全面、完整地把握人的本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管理的目的。
梅奥……霍桑试验: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提高满足度→人机关系学说。
▲关于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保健、激励。
▲管理管理中的人性问题:
(1)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人性假设
(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人性是发展的
(3)关于人际关系: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孔茨……管理学丛林现象(11个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职能学派):代表人物孔茨。
(2)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
(3)系统管理学派
(4)决策管理学派:管理就是决策。
(5)经验学派:认为管理仅仅是企业管理。
(6)权变理论学派:管理方法技术与管理条件环境之间的两个函数变量
(7)管理科学学派:采取数学模型和程序来分析和表述

问题四:彼得.德鲁克为什么能称为管理学之父有人曾经评价德鲁克:如果只读一本管理学的著作,那么就读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就好了。彼得德鲁克是发明“管理”一词的人(当然我指的是英文)。在德鲁克之前,西方对管理的描述是非常有限的,在他之后,凡讨论管理学,必有他的影子。比如当代很多著作,如基业长青,追求卓越等,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等,都是对大师某一个观点,某一句话的具体发挥而已俯
我读过一部分《管理的实践》,读过之后真是汗颜,大师在1954年写下的著作,到今天依然适用。枉费我花许多经历去探索,人家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早就下好结论,整理好论据了。

问题五:管理学之父是谁管理学之父不是他,泰勒只是“科学管理之父”是让工厂生产标准化、流程化、、、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准确的不知道。

问题六:被称为管理学过程理论之父的是谁?D

问题七:现代营销学之父是谁?管理学之父是谁?菲利普。科特勒现代营销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管理学之父

问题八:在管理思想史上,谁被称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B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亨利?法约尔,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与马克斯?韦伯(MaxWeber)、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并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并被尊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

问题九:科学管理之父,管理理论之父,组织理论之父分别是什么?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管理理论之父:切斯特?巴纳德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望采纳,谢谢。


现代管理学之父是谁?

你好!
“现代管理学之父”是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他于1954年在美国创建了现代管理学。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 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彼得·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1939

《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1942

《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1946

《新社会》(The New Society)-1950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

《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1957

《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1957

《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196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

《断层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1968

《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Management and Society)-1970

《人、思想与社会》(Men,Ideas and Politics)-1971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1973

《看不见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1976(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重版)

《人与绩效:德鲁克论管理精华》(People and Performance:The Best of Peter Drucker on Management)-1977

《管理导论》(An Introductory View of Management)-1977

《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1978(autobiography)

《毛笔之歌:日本绘画》(Song of the Brush:Japanese Painting from the Sanso Collection)-1979

《动荡时代中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1980

《迈向经济新纪元及其他论文》(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1981

《变动中的管理界》(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1982

《最后可能出现的世界》(小说,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1982

《行善的诱惑》(小说,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1984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1985

《管理的前沿》(Frontiers of Management)-1986

《新现实:政府与政治、经济与企业、社会与世界》(The New Realities: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1989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原理与实践》(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s)-1990

《管理未来》(Managing for the Future:The 1990s and Beyond)-1992

《生态远景》(The Ecological Vision)-1993

《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1993

《巨变时代的管理》(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1995

《德鲁克看亚洲:德鲁克与中内的对话》(Drucker on Asia:A Dialogue between Peter Drucker and Isao Nakauchi)-1997

《德鲁克论管理职业》(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1998

《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1999

《德鲁克精华》(The Essential Drucker)-2001[1]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2002

《功能社会》(A Functioning Society)-2002

《德鲁克日志》(The Daily Drucker)-2004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2006


上一篇:家用沼气池

下一篇: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