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传染病网络直报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4-13 09:38:19编辑:皮带君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及答案

4、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 5、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 ) 6、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7、我国HIV-l主要流行株是HIV-l的B,E亚型。( ) 8、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 9、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 10、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 ) 11、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可以感染艾滋病毒( ) 12、HIV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备传染性,无任何症状( ) 13、没有症状的带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 14、因为艾滋病毒只感染少数有危险行为的人,因此我们无须进行大量的健康教育( ) 15、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 ) 三、填空题 1、日前已证实,艾滋病主要通过 、 、 途径传播。 2、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体可测出的这段时间称为 。 3、影响艾滋病流行因素主要有 、 、 以及 等。 4、对HIV传染源的控制应采取 、 和 措施。 5、对 HIV传播途径的控制主要手段是 、 、 、 以及 。 6、HIV感染分为三期,是 期、 期和 期。 7、目前HIV/AIDS的预防主要是采取以 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8、隐球菌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是 。 9、目前认为HIV感染者开始抗HIV治疗最好的时机是 。 10、叠氮脱氧胸苷(Azidothymidine AZT)又名(Zidovudine ZDV)其作用机制是抑制 减少HIV的复制. 11、艾滋病全称为 ,是由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速度快,目前无法治愈但能够预防的传染性疾病。 12、艾滋病是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其感染各期的确诊必须根据 和 综合分析,慎重诊断 13、典型的艾滋病毒感染,从感染到死亡经历以下阶段: 、 、 、 。 14、艾滋病的传染源为 、 。 四、简答题 1.艾滋病的全称 2、艾滋病的感染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3、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的哪些体液中?在外界抵抗力强吗?什么样的消毒药物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诊断艾滋病的依据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5、当发生艾滋病流行时,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6、艾滋病的治疗原则? 7、艾滋病的传染源? 8、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9、HIV初筛试验的试验方法的要求是什么? 10、简述HIV感染到艾滋病期常见的临床表现? 11、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是什么?试述其主要临床表现? 12、什么叫HIV感染的“窗口期”? 13、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包括哪些? 14、试述艾滋病毒不传播的途径。 15、试述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医学管理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l、B 2、A 3、D 4、D 5、B 6、C 7、D 8、D 9、A 10、B 11、B 12、D 13、C 14、D 15、C 16、D (二)是非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对 7、错 8、错 9、错 10、对 11、错 12、错 13、对 14、错 15、对 (三)填空题 1、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2、窗口期 3、高危行为人数的增加、知识缺乏和社会歧视、经输血和其它医源性感染、人口流动 4、疫情报告、AIDS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针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5、控制HIV经性传播、控制HIV输(受)血液传播、控制医源性传播、对吸毒的控制、控制母婴传播 6、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7、切断传染途径8、两性霉素B 9、CD4<350/mm 10、逆转录酶1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2、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13、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14、病人、HIV感染者 (四)简答题 1、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生存于人体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 2、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经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经性传播:全世界的HIV感染约75%通过此途径传播的。性接触包括同性间和异性间的性接触传播,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均可因接触而相互传染, 血液传播:如果输入带有HIV的血液、血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针头、都有传播的危险。 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期、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3、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较弱,它比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抵抗力低。因此,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诊断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l)HIV抗体检测经确认试验阳性。 (2)临床表现。 (3)流行病学史。如配偶或性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多性伴、静脉注射毒品,接受过HIV污染的血液、血制品或曾被HIV污染的利器刺破等。 在三条中最主要的依据是:HIV抗体阳性。而某些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可提示应考虑做HIV抗体检测。 5、当发生HIV疫情时,应采取传染源控制和传播途径控制的手段 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1)疫情报告:一旦发现HIV感染者应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指密切随访观察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病情变化。为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提供医学、心理咨询。 (3)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与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密切相关的接触者进行医学检查和HIV的检测,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传播途径的控制: (1)控制HIV经性传播: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向进行安全性行为,避免婚外性行为和多性伴的高危行为。 (2)控制输(受)血液传播:对所有献血员都要进行HIV检测。以保证安全供血。 (3)控制医源性传播: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消毒制度、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职业暴露的安全性防护。 (4)吸毒的控制:为静脉吸毒者提供清洁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者采用美沙酮递减疗法。 (5)控制母婴传播:做好HIV阳性妇女的咨询工作,劝其最好不要生育,对分娩后HIV阳性母亲应采取人工喂养来替代母乳喂养,并对好新生儿定期随访,密切注意新生儿的感染情况。 6、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支持疗法等,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 7、艾滋病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及HIV感染急性期均系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精液内,感染者在抗体阳转阴前即有传染性。 8、不分种族,年龄,男女均可感染,以中青年占多数。 9、敏感性高,不能出现假阴性,但允许有少量的假阳性。 10、临床有不规则低热在1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lcm,慢性腹泻在4一5次日以上,体重下降10%以上,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或进展迅速的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济氏(kaposi)肉瘤等,少数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11、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夜间盗汗、乏力、不适和体重减轻,呼吸短促;血氧分压明显降低,胸部X光片为弥漫性或对称性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 12、HlV感染后2一4周,机体HIV抗体出现阳转,这段从感染HlV到血清HIV抗体阳转的时间,称为"窗口期",其时间长短因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的免疫应答不同而异,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所采用检验方法的敏感度。 13、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有: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2、肺结核 3、念珠菌性食管炎 4、神经系统疾病 5、卡波济肉瘤 6、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14、HIV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HIV。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HlV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 餐炊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而传播;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但是要避免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15、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是指密切随访观察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的病情变化,为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提供医学、心理咨询;为防止HIV传播而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等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属于什么监测?

属于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以社区为基础的监测。这套网络直报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覆盖全国,纵向“到乡镇卫生院的电脑里都可以看到这个网络系统”,只要发现传染性病例、尤其是不明原因肺炎,医院都要直接在这套系统上报告病例,包括中国疾控中心在内的各级疾控部门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中国疾控中心更是有一组人专门监测、每天写分析报告。并且,一旦发现不明肺炎在一个地方超过5例,就自动触发核查机制:由中国疾控中心派人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访视、采取样本。扩展资料完成网络直报后,县级疾控机构须于24小时内对病例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疫情信息。同时,县级疾控机构还需在接到病例报告后的24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并逐级向上级 (市级、省级) 备案,接受上级审核。若任何一级别的专家无法确诊,将交由上级会诊,上级的会诊期限同样是接到下级报告后的24小时内。不能排除 SARS 和人禽流感的病例,需将采集相关临床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在会诊的同时,医疗机构需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医务人员也需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果疫情严重,疾控中心还需上报给所在行政区的卫健委。什么样的疫情需要报给当地卫健委,当地卫健委又应将哪类疫情上报当地政府,这都没有确切的规定。不同的传染病,感染人数也各不相同,这是一个经验问题。但疾控中心的报告中会包含疫情的具体情况,也会给出防控建议。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疾控中心无辜吗?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CDC原副主任:应追问SARS之后重金建立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我国传染病直报系统属于什么检测

属于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以社区为基础的监测。这套网络直报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覆盖全国,纵向“到乡镇卫生院的电脑里都可以看到这个网络系统”,只要发现传染性病例、尤其是不明原因肺炎,医院都要直接在这套系统上报告病例,包括中国疾控中心在内的各级疾控部门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中国疾控中心更是有一组人专门监测、每天写分析报告。并且,一旦发现不明肺炎在一个地方超过5例,就自动触发核查机制:由中国疾控中心派人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访视、采取样本。扩展资料完成网络直报后,县级疾控机构须于24小时内对病例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疫情信息。同时,县级疾控机构还需在接到病例报告后的24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并逐级向上级 (市级、省级) 备案,接受上级审核。若任何一级别的专家无法确诊,将交由上级会诊,上级的会诊期限同样是接到下级报告后的24小时内。不能排除 SARS 和人禽流感的病例,需将采集相关临床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在会诊的同时,医疗机构需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医务人员也需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果疫情严重,疾控中心还需上报给所在行政区的卫健委。什么样的疫情需要报给当地卫健委,当地卫健委又应将哪类疫情上报当地政府,这都没有确切的规定。不同的传染病,感染人数也各不相同,这是一个经验问题。但疾控中心的报告中会包含疫情的具体情况,也会给出防控建议。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疾控中心无辜吗?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CDC原副主任:应追问SARS之后重金建立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传染病上报时限要求

甲类2小时,乙类12小时,丙类24小时【摘要】
传染病上报时限要求【提问】
甲类2小时,乙类12小时,丙类24小时【回答】
能不能再展开讲讲?【提问】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以及疟疾。记忆口诀(一黑一红一口一,两风两虫三流行。)
3、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
注意: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
对于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管理较为严格,如果出现,需要在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行网络直报,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方法防止疾病传播,对于其他乙类、丙类等传染病也需要在24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行网络直报。
因上述疾病对于人群致病性较强,发生时需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对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等人群均应进行隔离,并且应及时上报,不得瞒报、缓保、谎报等,医护人员等进入隔离室应穿着防护服、佩戴N95口罩等。【回答】


传染病上报时限要求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应该24小时内上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如何规范管理传染病网络直报帐户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上报时限是多少个小时

法律分析:甲类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应在2小时内上报;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上报。法律依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七)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八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对重大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参与并指导对暴发的疫情进行调查处理,开展传染病病原学鉴定,建立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负责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

乙,丙类传染病要求几小时上报

法律分析:乙类、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发现前款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报告。

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上报时限分别为

法律分析: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于2小时,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于24小时。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未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应于几小时内完成上报

甲类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应在2小时内上报;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上报。法律依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七)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摘要】
未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应于几小时内完成上报【提问】
甲类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应在2小时内上报;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上报。法律依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七)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回答】
未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上报【回答】


上一篇:传染病疫情报告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