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故宫匾额脱落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4-08 21:17:20编辑:皮带君

故宫的牌匾上的错别字不改,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错字”可能指的是“门”。森严的故宫里,最不缺的就是一扇扇朱红色的大门。而门上大都挂着牌匾写着“乾清门”“、“坤宁门”、“午门”等等,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门”字是没有竖勾的。而对于这件事情,民间说法不穷。其中一个流传较为广泛的观点是“防火说”。南宋宋高宗在位时,一日宫内突发大火,而燃烧之处正是存放圣旨的“玉蝶殿”。宋高宗大怒,下令彻查此事。而有臣子将此事归结为“门”带的钩,说是有火相,“五行属火”,把钩去掉就能免除后患。于是,宋高宗下令除去所有“门”字的竖勾,也就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模样。而又有流传说是明朝之时,朱元璋请一位老乡詹希原为“午门”题字。詹希原就洋洋洒洒的写了个带钩的“门”,朱元璋一看感到大怒,觉得带竖勾的“门”不吉利,是故意要绊倒他、阻碍他的仕途,于是下令处死詹希原。只能说这读书人着实倒霉,而此事一出,故宫内更不敢写“门”带有钩的牌匾了。还有一个比较匪夷所思的说法。说乾隆有一日看到这带钩的“门”,心思一动,觉的这钩会带走大清的江山,于是发布圣令除去这钩。只能说句皇帝的心思真难猜,一番忙活下来苦的只是下面的人。但如今我们还是能在故宫内发现一些有钩的“门”字,总不能是皇上看漏了吧?所以这“门”未必是错字,只是一种书写方式。在甲骨文、金文和隶书中,都可发现“门”本就是没有钩的,故宫内不同笔形的“门”字可能只是随时代变化的书写方式而已。小小的一个字,却可以牵扯出这么多有意思的故事。我们的汉字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有兴趣还可以多去了解它们的演变史,发掘它们在时光中翻转浮沉的魅力。

故宫旅游时存在什么不文明的行为

1、故宫门窗被游客扒坏 工作人员:还后代完整紫禁城
事发时间:2013年5月
故宫中和殿内部不对游人开放,但屡有游客站到台阶上把着门边窗边往里看。五一黄金周期间,中和殿东侧门上的棂花竟被扒坏,让很多人惋惜不已。近日,棂花已经修复,故宫工作人员呼吁游客文明游览。

2、游客徒手打碎故宫玻璃文物受损
事发时间:2013年5月
一名男游客徒手打碎故宫翊坤宫正殿一块窗玻璃,致临窗陈设的一座钟表跌落受损,随后该肇事游客被现场工作人员控制。

3、北京故宫角楼筒子河垃圾漂浮 游客:太煞风景
事发时间:2013年5月
故宫角楼一向是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集结地。但是,角楼四周的筒子河里却漂浮着许多垃圾,有些游人觉得太煞风景,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治理。
昨天下午,记者在故宫后门发现,筒子河东南角漂着一排塑料瓶。由此向西,在故宫角楼转弯处,河面上也漂着一大团垃圾。垃圾主要是一些白色的杨絮,里面还夹杂着烟盒、冰棍纸和塑料瓶等。此时,一对小情侣正在这里拍摄婚纱照,穿梭不息的游客也经常来到这里拍照留影。

4、故宫筒子河里捞出万余根玉米芯
事发时间:2013年3月
北京环卫集团40多名工人,集中清理筒子河中的垃圾。截至17时,环卫工共捞出4吨多垃圾,其中有1万多根吃剩的玉米芯。游客乱扔垃圾,故宫外围筒子河变成“垃圾河”,更头疼的是垃圾冻结冰面不易打捞。

5、北京故宫铜缸被刻字“到此一游”引网友谴责
事发时间:2013年2月
“今日,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这两天,一条微博引来众人关注。原来,几天前,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巡视时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被人偷偷刻上了一行字(如图)。由于没能“人赃并获”,气愤之下颜先生将此事发到微博上,随后立刻引来“骂声一片”,网友纷纷谴责该游客“太缺德”,甚至扬言要“人肉”此人。

6、北京故宫匾额惊现"到此一游" 高30米多年未动
事发时间:2010年
高近30米的故宫保和殿上,悬挂在正中的匾额上竟然有“到此一游”的痕迹,令游客生疑。6月28日,市民陆先生到故宫游玩,端着相机将巍峨的三大殿拍了个够。回家检视照片时,他发现了保和殿匾额上的“端倪”。只见匾额右下角处,可以隐约看到“××到此一游”几个字。


故宫牌匾一个错别字,从明清两朝为何都不改?

去过故宫的人,应该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故宫所有牌匾上都有一个错字,就是门字。在明清两代,故宫又称为紫禁城,可是皇室居住的地方,代表着皇室的尊严,庄重肃穆。但,为何所有牌匾上都有一个错字呢?这个错字为什么明清两代的皇帝可以容忍呢?原来,这个门字还是有讲究的。在古代,人们非常的迷信,不仅民间如此,皇室更加相信。而,这个门字要写错不能写对,还是要从宋朝说起了。南宋时期,都城临安一个放历代皇帝画像的宫殿,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皇帝知道后大怒,要求彻底彻查此事,结果过去了两个月还没有查到原因。后来,大臣为了不让皇帝执着于此事上,希望皇帝能够重视朝政,就假借迷信的说法,上奏表示,全都是因为宫殿的“门”字带了勾,将火种勾入宫殿引发的火灾。这要放到如今没人会相信,可是皇帝却偏偏信了。于是,就命人把所有的宫殿牌匾上的门字改成没有勾的。当然,紫禁城牌匾上的门字没有带钩还有另一种含义,这就要从朱元璋说起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把皇宫和城墙都修好。于是,朱元璋就打算让一个书法好的人为宫门和城门写牌匾。正好,当时颇有名气书法家的詹希原就在南京当官,还是朱元璋的老乡,所以詹希原最能胜任此事了。詹希原接手了朱元璋的任务,自然是满心欢喜,可以借此名气大涨。于是,回家后,詹希原就一直在想如何把牌匾上的字给写好?经过一天一夜琢磨,以及自己不断的书写,终于让他写好了,他把“门”字向内的钩向上拉高拉长,让人感觉刚劲有力,文笔犀利。他非常满意这样的写法,并将宫门和城门牌匾上的门字都用这样的写法。后来,朱元璋看到他写的牌匾后,很生气,朱元璋并不是什么文人,对于文学含义,一窍不通,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字形象中带的表面含义。朱元璋认为詹希原写的“门”字钩竖起那么高,不就是表示皇宫不欢迎贤士嘛!代表皇帝昏庸无道将人拒之门外。这样一来,朱元璋勃然大怒立马将詹希原砍头了。之后,朱元璋命人将所有牌匾上的“门”字都去掉钩。所以,明朝的官府衙门、皇宫门、城门上的牌匾一律都是不带钩子的。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去北京,修建紫禁城也是一直沿用这个传统。清朝建立后,满人入驻紫禁城,并没有改变着一个传统,只是将牌匾多加了满文上去。于是,如今的故宫牌匾上才都会有一个错别字。因此,当大家游故宫的时候,就会看到连一个庄严肃穆的皇宫竟也会有错别字的。

故宫太和殿为何匾额只有汉文没有满文?

太和殿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扩展资料:太和殿没有满文的详细原因:初满族攻入北京城,为了能平定汉人的反叛,让汉人能接受清朝统治,于是统治者就让人把所有宫殿的匾额上都写上满汉两种文字,一般都是满文在左边,汉文在右边。而且经过了满汉长期的杂居共处,相互耳濡目染,彼此习俗融合,很多人对满汉两种文字都很熟悉了。不过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老百姓认为袁世凯竟然要恢复帝制,取消民国,行为非常恶劣,这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这种情况下,袁世凯身边的一个谋士就提出意见,建议把外朝宫殿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以表示他们也是反清一族,借此安抚百姓的情绪。袁世凯欣然同意,但是没过多久,他的政权就被推翻了,但是太和殿没有满文这一现象却得以保留了下来,成为袁世凯复辟这一历史事件的证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殿 (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

故宫太和殿是清朝最重要的宫殿,为什么匾额上没有满文只有汉字呢?

其实,在明朝的时候,紫禁城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但是,1644清朝入主中原之后,顺治皇帝便逐渐将紫禁城内外宫殿、宫门的匾额改写成满汉并存的样式。至于为何顺治帝要这么做,除去民族因素之外,还与当时的政治有着密切关系。顺治朝初期权势较大的基本上都是满洲贵族,但是他们自身对于汉文化的认知水平又不是那么高。因此,紫禁城里的满语匾额主要是对汉语的一种注释,其最初的目的,就是要告诉那些不太懂汉语的满人这个地方是哪儿。现存的大量满文匾,主要是体现了这一实用功能,这些满语不过就是对这些地名汉语的直接标音。慈宁宫花园里的宝相楼悬挂的就是满汉两体的横匾。这三个字的拉丁文转写为“boo”、“siyang”、“leo”当然,要是注意到满蒙联姻的时代背景,其实紫禁城的匾额还是存在满、蒙、汉3种字体同时书写的情况。慈宁宫建筑群在清朝初期是孝庄太皇太后的寓所,特意在匾额上增添了蒙古2,1911年,辛亥革命,革命新军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宣统皇帝也被迫退了位,但他仍然住在后廷里,也就是乾清门以北的宫中。而外朝的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等范围就交给民国政府使用。北京、台北两个故宫,与其说是外形相似的双胞胎,还不如说是一张分裂的地图不久,北洋军阀袁世凯施展权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但他依然不满足,还要恢复帝制,想当皇帝。经过他的一番计划还真当上了,自封年号 “洪宪”。他刚一复辟帝制,就立刻受到老百姓的痛骂,人们的反抗情绪一天比一天高涨。袁世凯被吓得连宫门都不敢出。他深知自己太不得人心了,这个皇帝恐怕也当不了多久。可他不死心,于是就把心腹王景泰召到寝室,商量对策。王景泰道:“这紫禁城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汉、满两种文字并列书写的,满文就代表清朝。这老百姓不是要反清吗?咱们何不就把那满文去掉,只留下汉文,以表示咱们也反对清朝?老百姓一看宫里连满文都去掉了,兴许就不反对您当皇帝了。”位于河南省项城市袁氏故居内身着冕服的袁世凯蜡像袁世凯觉得甚有道理,想到这儿,他急忙写了一道 “圣旨”,要在10日之内,把紫禁城内所有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可 “圣旨”刚要往下发 ,他又改变了主意 ,那内廷里还住着宣统皇帝和清廷的遗老遗少们 ,他们刚被推翻没多久,在全国的势力还不小,要是把内廷宫殿 、宫门匾额上的满文也去掉,是否会遭到他们的反对呢?这宫外还没平息,再招来宫内的不满 ,麻烦可就大了。想到这儿,他把“圣旨”改了一下,写成了 “把外朝宫殿 、宫门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这样清廷的遗老们不到外朝来,自然也就不知道外朝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没了,也就不会对这一举动有所反感。

故宫三大殿的匾额上是什么字

故宫三大殿的匾额

1.太和殿“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

2.中和殿“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

3.保和殿“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为顺治御笔。
交泰殿“无为”匾,为康熙御笔。
养心殿“中正仁和”匾,为雍正御笔。
西暖阁“勤政亲贤”匾,为雍正御笔。
养心殿“三希堂”匾,为乾隆御笔。

1.“建极绥猷”匾

含义:
君临天下,建立雄伟强大的国家,安抚海内的藩属,创万世之功业。

建极: 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建:建立。极:原义为屋脊之栋,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

(匾额在太和殿内,是故宫恢复“康乾盛世”风貌规划的维修时,故宫博物院专家依照清宫所存《清朝皇室写真》中1900年太和殿旧照片,历时一年,于2002年9月成功复制的。原物已经无法找到了。)

2.“允执厥中”匾

含义: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皇建有极”匾

含义:所谓皇建有极,极是指中道,法则,意思是君王建立政事要有中道,基本是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

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极”。


故宫的匾额是谁写的?

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是由顺治皇帝书写的。在故宫的后三宫第一大殿乾清宫里面,悬挂着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的匾额,这四个大字是由清军入主中原建立满清政权以后,第一位住进紫禁城的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亲笔书写的。到后来康熙皇帝对这个匾额进行了一番摹勒和刻石,匾额上面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出自于《周易》里面的“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意思是要告诉皇帝们,想要稳固自己的皇权,就必须要效法天地顺应人情,从而表明他们的统治者是正大光明的。相关由来: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都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正大光明

故宫博物院的牌匾是谁写的

故宫博物院的牌匾是郭沫若写的。故宫博物院的牌匾具体情况:故博分家之后,其实就变成了两个一脉相承但又完全独立的博物馆,两家都没有继续沿用李石曾题写的匾额,在六零七零年代分别各请高明重新制匾。台北故博于六五年重题匾额,北京故博于七一年重题匾额,题写者分别是庄严、郭沫若。当时的情况是,一九七一年郭沫若到故博指导,院长吴仲超等人提议郭沫若为故博题写新的匾额,郭沫若当即答应并现场书写。当时准备匆忙,找来的纸张都是已经单面印刷过的,郭沫若将纸反过来将题字书写在背面。郭沫若的题写显得很随意轻松,但也正是这种随意性,让其题写的匾额感觉更加自然和真实。郭沫若虽然在当代书法史上堪称大家,但它更大的成就是在考古和历史学上,在当时它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界的领导者,故宫博物院由他题写,也算是实至名归。

关于故宫匾额上的题字

故宫匾额上的题字有:

1、太和殿“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

2、中和殿“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

3、保和殿“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4、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为顺治御笔。

5、交泰殿“无为”匾,为康熙御笔。

6、养心殿”中正仁和”匾,为雍正御笔。

7、西暖阁“勤政亲贤”匾,为雍正御笔。

8、养心殿“三希堂”匾,为乾隆御笔。


为什么故宫每个门匾上会有蒙语啊?

这是因为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当时满洲贵族多通晓蒙古文,以及政治军事上争取蒙古各部的支持的考虑。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始建之初各宫殿的匾额上自然是只有汉字一种文字。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清朝定都北京,对于紫禁城的匾额改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主要是当时满洲贵族多通晓蒙古文,以及政治军事上争取蒙古各部的支持的考虑。1657年2月7日,顺治皇帝颁旨:“太庙牌匾停书蒙古字,只书满汉字”。之后逐渐取消了皇宫匾额上的蒙古文字。扩展资料故宫的建筑规模: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

为什么故宫每个门匾上会有蒙语啊?

这是因为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当时满洲贵族多通晓蒙古文,以及政治军事上争取蒙古各部的支持的考虑。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始建之初各宫殿的匾额上自然是只有汉字一种文字。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清朝定都北京,对于紫禁城的匾额改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主要是当时满洲贵族多通晓蒙古文,以及政治军事上争取蒙古各部的支持的考虑。1657年2月7日,顺治皇帝颁旨:“太庙牌匾停书蒙古字,只书满汉字”。之后逐渐取消了皇宫匾额上的蒙古文字。扩展资料故宫的建筑规模: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

上一篇:报纸服装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