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张志俊太极拳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4-03 16:48:53编辑:皮带君

为什么张志俊,陈瑜和四大金刚的拳架不一样啊?那种好些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本人是后学晚辈,试着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多指点。首先,陈式太极之理是一致的,其核心是缠丝劲,不管哪个支派,都离不开这个核心,都离不开这个理,而且太极练到推手和散手阶段,已不在于招式,而在于劲力,四正手为核心,四隅手为补充,所以,很多高手在练成以后,会对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所学的架子做修正,然后教给自己的徒弟,我想,当初发科公改架的原因也是要把在与各门派高手过招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融入自己的拳架中。另外,徒弟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强调老师传授一些方面,这就会出现一个太极师父教出N个徒弟都不一样的情况,因此,架式没有好坏,只在功力是否能达到境界,如果您仔细看,四大金刚虽然都是照丕大师启蒙,后学于照奎大师,但是四人的架现在也有不小的区别;张志俊大师和马虹大师虽然都完整继承了照奎大师的新架,他们二人的架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当你仔细品味,其中强调的东西又有着很大的区别。第二,关于新架和老架的高低,我看到了网上很多评论,在这里我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新架和老架应该是陈式太极两个阶段,新架朴实宽大、松沉平稳,是入门去僵的好架,很利于初学者对于呼吸的调整和自身内力的增长,加上桩功,可为练拳打好基础,但是太极本身一种拳术,必然要有技击的作用,我这里并不是想说老架的技击术不行,照丕大师的技击是很厉害的,但是老架练技击必须要“把大圈练成小圈”,也就是说把功夫从根节练到稍节,所以,稍节的抖发和劲力应该是实战中太极最常用的方法,如果你看一些年纪大的大师级人物练散手时,他们往往不会像练老架那样发于足、主宰于腰、达于四肢的方式去发力,而多是手上的小圈。所以,老架是入门的功法,如果要想练到“神明”,必须要“入室明师”,让老师教你进阶的法门,而这种法门不能只依靠练习老架就能体会出来的。我认为,新架的产生,是发科公晚年练到功力精纯时一种外在体现,他把陈式拳该达到的最高境界都外在地体现在这套拳里了,所以仔细研究这套拳会了解真正应该达到何种境界,如果你没有很好的根底,很难练好这套、细腻、严格、松活弹抖的新架,反过来说,如果真的把新架练好了、练精了、弄通了,太极的精华也就学了不少了。关于这套老架,多数人认为陈照奎传的架应该是跟发科公的架最接近,但是发科公的几个徒弟的架又不一样,如果你看张志俊大师和马虹大师的教学视频,在外形上要求很高,讲了很多技击术,可是在呼吸和内功上讲得却很少,陈瑜大师据说是少年时学于其父照奎大师,后又跟随冯志强大师学习,他的架松活圆转、内力雄浑、发劲完整,在他的教学视频中,讲了很多呼吸的调整。所以,我认为,在新架的流传上,出现了“各有侧重”的现象,张志俊大师强调稍节领劲、肩肘定位,马虹大师强调的三节发劲,应该都是这套拳里的精华,但是这种精华的发挥要在基础牢固的前提下,不可速成,那么,刚开始练架时,就刻意地强调这些,是对还是不对,我不敢在这里下定论。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想练陈架,可以走四大金刚的途径,先练老架,在功底练好之后,再去琢磨新架,还要多跟老师盘手。说了好大一堆,都是个人的一些拙见,希望对您有帮助。


陈小旺与陈正雷谁才是掌门

  我们熟悉“掌门人”一词是通过金庸、古龙等一些武侠小说的影响,加之改编成的电视剧,久而久之,我们也默认了这一词。掌门人是一派之长,在外代表门派,在内统领帮众,按照武侠小说的描写,掌门人的推选是要经过复杂的程序的。首先,要当掌门的,必定是武功高强,不然难以服众。其次要武德高尚,否则也难以当此大任。最后还要召开武林大会,向外界宣布谁为本门派的掌门。这样才确定了本门派的领导人,自己本门派遇到什么大小事务,都要通过掌门来领导。  在太极拳界里,我们也经常提到,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杨式太极拳掌门人——杨振铎,吴式太极拳掌门人——马海龙,孙式太极拳掌门人——孙永田,武式太极拳掌门人——乔松茂。  大家可能注意到,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后面有个问号,这也是太极拳里有趣的现象,因为陈式太极拳里有两个掌门人。除了陈小旺,还有一个陈正雷。对于陈小旺,广大拳友对他的功夫是认可的,对于把他安为掌门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掌门的,必定是功夫深厚的。但由于多年来,陈小旺已经在悉尼定居,陈小旺的发展在国外,又因为陈正雷和陈小旺是同门师兄弟,又是“四大金刚”之一,在“四大金刚”之中,只有陈小旺、陈正雷是“陈”姓,所以,陈小旺不在国内,很多人就把陈正雷定为陈式太极拳的掌门人,就连央视拍陈式太极拳人物专访时,也把陈正雷定为掌门人。  大家之所以尊称他们为本门派的掌门人,无非是认可他们在推广太极拳的拳术中,做了大量努力的工作,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我认为还是以称代表人为佳,据有关史料,太极拳创立三百多年来,并没有一个人自称为掌门人,在目前有关介绍历史有名的拳师中,也都以当时的代表人物为介绍。


张志俊解密太极拳的内容简介

陈式太极拳的技击特色是利用它特有的缠丝劲,利用螺旋、杠杆、切线的原理,采取公转和自转相结合的独特方法,使来力从向心力变为离心力,沾、连、粘、随,引进落空,化而走之,应而发之。对太极拳来说:这是0与100的战斗,沾上了,对手一次机会都没有。真正的武术就是这样的,口说一个字的功夫,胜负立判了。太极拳的灵魂就是技击,一招制敌。按照本书中张志俊先生40多年的经验总结,辅以简洁科学的训练方法,并经名师指点,只要肯下苦功,不出一年,你也一定能拥有一手好功夫。

陈家沟为什么不认张志俊是陈氏太极传人

1、跟姓氏有关系。陈家沟大都姓陈,张志俊是外来人,传统武术都讲究正统。2、可能张志俊跟陈家沟的人有过节,或者违反了陈家沟的一些武术规矩。①陈家沟,是民间六式太极拳之一的陈式太极拳发源地[1]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陈家沟。②张志俊,1970年习拳,1974年拜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奎为师。从师七年,加上30多年的精心研讨、练功不辍,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传统陈式太极拳拳理、拳法和教学方法。精于推手、散手、擒拿等实战招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关太极拳的诠释、教学和训练的全新理念。1983年,张志俊在河南郑州与来访的日本空手道代表团当面切磋武技,大败对手,成为武林佳话。

张志俊的个人简介

张志俊,1946年3月生于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许和村,大专文化,原供职于郑州国棉四厂行政处,现已退休。1970年时的张志俊,患心脏病、胃溃疡等多种疾病。后经人介绍,开始练太极拳。两年下来,身体状况大为改善,并自认拳脚功夫了得。1972年,第二届河南省武术比赛中,张志俊遭遇陈家沟代表队之太极名师陈照丕,甫一交手,输得一塌糊涂,方知自己皮毛未得。这才有了1973年张志俊六上陈家沟学艺,5月,结识了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照奎,方知太极拳博大精深,开始正规习练陈式太极拳。1974年2月,张志俊正式拜陈照奎为师,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张志俊数十年练功不辍,桃李满天下,他不仅全面系统掌握了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教学方法,精于推手、擒拿、格斗,而且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法有极大的创新,为后来学习太极拳的人提供了更为简捷有效的习练方法。70年代末,张志俊在河南郑州、信阳、焦作、驻马店等地教拳,80、90年代传艺授徒于深圳、珠海、惠州、重庆、香港、澳门等地,学员万余人,入室弟子100余名。弟子吴方成、刘越、张鹏、张春、澳门李文钦等,参加省、市、全国和国际性武术比赛均创佳绩。80年代中期致力于太极拳拳理、拳技、拳法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武林》、《武魂》、《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及香港、澳门武术杂志上刊载。先后被聘任为信阳市、驻马店市、重庆市、南京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及总教练、香港、澳门陈式太极拳健身会荣誉会长。

上一篇:暹罗玫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