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梵高传 电影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4-01 22:59:49编辑:皮带君

《梵高传我心向阳,无谓悲伤》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梵高传我心向阳,无谓悲伤》(杜晨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BQrzqdQGyMt5iVEm0iVwg 提取码: zcj3 书名:梵高传我心向阳,无谓悲伤豆瓣评分:6.3作者:杜晨曦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副标题: 我心向阳,无谓悲伤出版年: 2015-3页数: 246内容简介一百多年来,梵高悲惨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他的故事充满苦难,也充满人性。本书是梵高的个人传记,讲述梵高孤独、悲情又充满坎坷的一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常人读不懂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我们可以沿着梵高探索自我的足迹,发现他疯狂行为背后的真实与柔软,深入他的艺术殿堂,体会其人生体悟之深和画作韵味之浓。 作者简介 杜晨曦,文学热血作家,情感励志作家,信守向日葵“心向阳,不悲伤”的人生哲学。她的作品深刻而不晦涩,高昂却不声张,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生命的思考与领悟。

《梵高传我心向阳,无谓悲伤》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梵高传》(杜晨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1v7k书名:梵高传作者:杜晨曦豆瓣评分:6.3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年份:2015-3页数:246作者简介:杜晨曦,文学热血作家,情感励志作家,信守向日葵“心向阳,不悲伤”的人生哲学。她的作品深刻而不晦涩,高昂却不声张,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生命的思考与领悟。

有一部关于梵高《星空》的电影叫什么

星空 (2011)导演: 林书宇编剧: 几米 / 林书宇主演: 徐娇 / 林晖闵 / 刘若英 / 庾澄庆 / 桂纶镁 / 更多...类型: 剧情 / 爱情 / 奇幻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台湾语言: 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 2011-11-03(中国大陆/香港) / 2011-11-04(台湾)片长: 98分钟又名: Starry Starry Night

与梵高有关的电影有哪些

《梵高传》、《梵高与提奥》、 《梦》 、《梵高》、《文森特和我》

1956年美国版《梵高传》中文名:《梵谷传》,也有翻译为《欲海浮生》或者《生活的欲望》的中文片名:《渴望生活》 英文片名:LUST FOR LIFE  渴望生活——梵高传

1987年,澳大利亚拍摄的《凡高的生与死》
1990年荷兰 / 英国 / 法国和拍的《凡高与提奥》
还有法国导演莫里斯·皮亚拉1991年拍摄的《凡高》(Van Gogh)
中文片名:梵高 英文片名:Van Gogh     剧情简介:本片主要记叙了1890年,梵高在巴黎近郊的奥维尔度过的最后十天的生活。

《梦》 中文片名:文森特和提奥 英文片名:Vincent&Theo


有哪些电影与梵高有关?

梵高传
导演:Maurice Pialat
主演:Jacques Dutronc/Alexandra London/Bernard Le Coq/G?
上映年度:1991-10-30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
内容简介 在1890年的春末,梵高搬到了临近巴黎的Auvers-sur-Oise村的一个小客栈,同时受到加歇医生的照料。70天之后梵高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观众在影片中看到梵高如何作画。他的兄弟蒂欧、妻子约安娜和他们的孩子一起重游故地。梵高精力充沛、表现出非凡魅力。他把注意力放到加歇的女儿玛格利特、一个巴... ......

凡高的生与死
◎译 名 凡高的生与死
◎片 名 Vincent
◎年 代 1987
◎国 家 澳大利亚
◎类 别 剧情/卡通/传记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6.8/10 (81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4269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视频尺寸 448 x 336
◎文件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长 95 Min
◎导 演 Paul Cox
◎主 演 Writing credits (in alphabetical order)
Paul Cox
Cast (in alphabetical order)
John Hurt .... (voice)
Marika Rivera
Gabriella Trsek
Produced by
Tony Llewellyn-Jones .... producer
Original Music by
Norman Kaye
Cinematography by
Paul Cox
Film Editing by
Paul Cox
Sound Department
James Currie .... sound

◎简 介
这个纪录片是凡高的传记片,通片以画外音叙述的方式,诵读凡高给其弟提奥的信,画外音以画家的身份代言,没有任何凡高生前的画面及属于凡高的演员扮演、场景再现这样的手法出现,既然是画家的心灵自述,因此,这个片中的画面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是主观的,即摄影机所拍摄的画面都是模拟画家的当时心境下的视野,比如面对夕阳解读生命,面对田野诉说树叶的色彩,摄影机都是按照画外音中凡高的心绪波动来调动镜头,通常我们摇动摄影机时讲究平滑顺畅,但实际上,人在观看景色--尤其是空旷的原野时,人视野的巡视不是平稳顺滑的,而是断断续续,也许视野里的某一个画面吸引我们驻足片刻,这样,镜头在摇动时,也要按照人眼观景的特性来摇摄影机。
这个片也可以是那种编年历史般的人物纪录片,从画家出生到死亡的区间,截取典型的人生场景,这样平庸的手法实在是太多了。而现在我看到的这种拍摄,它的高明在于,毋庸靠高昂的成本去再现历史,去航拍,去使用用一个师的群众去呐喊。导演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以1872年到1890年凡高给弟弟写的信为线索(凡高遗留有大量信笺,见《亲爱的提奥》南海出版公司),如此以来画家复活了,画外音只是按照画家遗留的档案来模拟复述,而镜头呢,恰如其分的主观镜头的运用才为画家添上了复活的灵魂,一切都随着画家的视觉行动,所有的心理动机有了现实的依托。并且----这种主观的拍摄方式一旦开始进行,操作极其简单,只要一个人一架机就可以完成了,影片摄制者最需要掌握的就是弄懂凡高的心路历程,然后并再以镜头模拟好画家及时心理时的视界,就这么简单,但却非常伟大。
人物传记的意义在于弄懂一个人的历史及其生的价值,那么没有比人物自身更懂得自己,《凡高的生与死》一片就是把摄影机变成了凡高,至少是巧妙地扮演了他的灵魂,艺术家的创伤一目了然。


有关梵高的电影

  凡高传奇不朽的一生多次被搬上电影银幕。
  1956年美国版《梵高传》
  中文名:《梵谷传》,也有翻译为《欲海浮生》或者《生活的欲望》的
  导演: 乔治·丘克(George Cukor) 文森特·明奈利(Vincente Minnelli)
  主演: 安东尼·奎因(Anthony Quinn) 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导演文森特-明尼里的这部艺术家传记电影,是拍得相当细腻动人的一部代表作。柯克.道格拉斯饰演才华横溢却毕生活在痛苦之中的梵高,他原为荷兰画家,因为生活关系到比利时的矿场当矿工。幸好梵高的兄弟支持他的艺术创作,自愿供养他的生活,使他得以专心作画,并跟同时代的名画家高更等人交往。可惜梵高的艺术道路仍然走得十分曲折,在生前一直未获得大众赏识,直至死后多年才在艺坛大放异彩。导演文森特.明尼里对梵高的悲剧性一生刻画得有血有肉,道格拉斯也演出了主人翁郁郁不得志的深沉气质。安东尼.奎因饰演画家高更,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金像奖。

  1987年,澳大利亚拍摄的《凡高的生与死》
  影片以凡高在1872年知道1890年间给兄弟Theo写的信为线索,雄辩地带出天才艺术家的创伤,凡高是最了不起的艺术家之一,本片则是一个被拷打的天才的故事,是所有关于凡高的电影作品中最杰出的一个。

  1990年荷兰 / 英国 / 法国和拍的《凡高与提奥》,讲述了凡高和弟弟的故事。凡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凡高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凡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充分地反映了他与 弟弟提奥之间深厚真挚的手足之情。在凡高1890年去世六个月后,提奥也追随它的兄长去了.

  还有法国导演莫里斯·皮亚拉1991年拍摄的《凡高》(Van Gogh),表现了画家凡高生命中最后67天的非常经历,剖析了画家自伤自杀的异常行为,。
  为追求纯美的画家,导演用内省的笔触探寻了梵高最后的67天的生活。故事节奏进展得很慢,但人物挖掘得很深,在美丽的景物和悲惨的结局之间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张力。本片主要记叙了1890凡高搬到巴黎近郊的奥维而,再那里度过的自杀之前几十天的生活.在1890年的春末,梵高搬到了临近巴黎的Auvers-sur-Oise村的一个小客栈,同时受到加歇医生的照料。70天之后梵高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观众在影片中看到梵高如何作画。


梵高传的故事梗概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 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并被译成8O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
  本译本于1982年出版, 18年来屡印不衰,正如译者常涛女士所言:“是梵高那在人生的磨难中摆脱了传统的桎桔而化入永恒的美丽灵魂吸引了一代代读者,《梵高传》也许会因此而有幸成为一部可以传之久远的书。”[编辑本段]目录
  导言
  序幕 伦敦
  (一)娃娃们的天使
  (二)古比尔公司
  (三)爱以它自己的形象创造爱
  (四)“让我们把这事忘了吧,好不好?”
  (五)梵高家族
  (六)“哼,你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
  (七)拉姆斯盖特和伊斯莱沃思
  第一卷 博里纳日
  (一)阿姆斯特丹
  (二)凯
  (三)古板的乡下教士
  (四)拉丁文和希腊文
  (五)曼德斯·德科斯塔
  (六)长处在哪里
  (七)福音传道学校
  (八)“煤黑子”
  (九)一间矿工的棚屋
  (十)成功了!
  (十一)矸石山
  (十二)马卡塞
  (十三)一堂经济学课
  (十四)易碎品
  (十五)黑埃及
  (十六)上帝退场
  (十七)破产
  (十八)微不足道的小事件
  (十九)艺术家对艺术家
  (二十)提奥上场
  (二十一)莱斯维克老磨坊
  第二卷 埃顿
  (一)“干这一行是可以谋生的!”
  (二)疯子
  (三)学生
  (四)特斯提格先生
  (五)安东·毛威
  (六)凯来到埃顿
  (七)“不,永远办不到,永远办不到!”
  (八)人在有的城市永远不走运
  第三卷 海牙
  (一)第一个画室
  (二)克里斯汀
  (三)工作取得进展
  (四)男人得有个女人才行
  (五)“你必须得赶快开始卖画。”
  (六)善滋长于出乎意料的地方
  (七)学会受了痛苦而不抱怨
  (八)“无情之剑”
  (九)爱
  (十)“圣家族”
  (十一)提奥来海牙
  (十二)难以捉摸的父亲们
  (十三)艺术是一场战斗
  (十四)——这就是婚姻
  第四卷 纽恩南
  (一)牧师住宅里的画室
  (二)织工
  (三)玛高特
  (四)“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
  (五)任你走到哪里
  (六)审讯
  (七)“你的作品差点儿就能卖出去了,但是 ·”
  (八)吃土豆的人
  第五卷 巴黎
  (一)“哦,是啊,巴黎!”
  (二)爆炸
  (三)“要是一个人能当上画家,他干吗非要当伯爵呢?
  (四)一个原始派画家的肖像
  (五)绘画应当变成一门科学!
  (六)罗稣的宴会
  (七)一个上吊的可怜虫
  (八)艺术与道德
  (九)佩雷·唐古伊
  (十)“小林荫道”
  (十一)为工人的艺术
  (十二)“共产主义科勒尼”
  (十三)向南,向南 向着太阳
  第六卷 阿尔
  (一)地震还是革命?
  (二)绘画机器
  (三)“鸽子”
  (四)邮递员
  (五)黄房子
  (六)玛雅
  (七)高更到来
  (八) 大吵大闹
  (九)“伏热”
  (十)“在当今的社会 画家只不过是个破罐子。”
  第七卷 圣雷米
  (一)三等客车
  (二)疯人互助会
  (三)破瓶烂罐就是破瓶烂罐
  (四)“在头童齿豁 气息奄奄的时候,我才学会了作画。”
  第八卷 奥维尔
  (一)首次个人画展
  (二)精神病专家
  (三)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
  (四)一种疾速还原的泥土
  (五)“他们死时也不分离。”
  附 记
  编后记
  【节选】
  言语从来不是他的媒介物。他应该画出诀别。
  一个人是无法画出诀别的。
  他仰望太阳。然后他用手抵住自己的太阳穴,抠动扳机。他倒下了,脸埋在肥沃又发出刺鼻气味的麦田里。他回到生生不息的大地母亲的子宫里去了。
  【评价】
  在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文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丹青妙手无人能识,厄运是他永远的朋友,大多数时候,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顽强的拼搏,努力从要淹没他的滚滚波涛中,抬起高贵的头,作最自由的呼吸。然而他用自己的画笔,创造了另外一个理想国度,这个国度里,有旋转着的星光,有被风吹乱的柏树,有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有向日葵和大片大片的麦田。正是这个理想国度支持着他,即使在最穷困潦倒之时,对生命仍是充满着最质朴的热爱。当星夜中流光闪烁,这位疯狂的天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更美,更富于创造力与无限激情的全新世界。
  【作者简介】
  欧文·斯通(Irving Stone,1903—1989),美国著名传记小说作家。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先后做过报童、推销员、牧童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于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欧文·斯通一生创作二十五部传记小说,传主包括杰克·伦敦、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其作品在欧美各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其年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内容节选】
  娃娃们的天使
  “梵高先生,该醒醒啦!”
  温森特即使在睡梦中,也一直在期待着乌苏拉的声音。
  “我醒着哪,乌苏拉小姐!”他大声答应着。
  “不,你刚才就没醒着,”姑娘格格着着,“你是这会儿才醒来的。”他听见她下楼到厨房里去了。
  温森特把手放在身下,用劲儿一撑,从床上跳起来。他的肩膀和胸部肌肉发达,两臂粗壮有力。他敏捷地穿上衣服,从水罐里倒出一点冷水磨起剃刀来。


什么电影讲述的是画家的故事?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1475-1564)
就像拔起亚平宁半岛的棕榈树,蘸着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在天空勾画的金色画幅,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充满了动人心魄的力度和激情。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米开朗基罗创造了一件件气势恢弘的作品,成为人类高尚精神的象征。
有关米开朗基罗的片子有1950年的意大利影片《泰坦:米开朗基罗的故事》、1980年的美国影片《米开朗基罗》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卡罗尔·里德导演的《迷狂与痛苦》,影片描述了米开朗基罗在绘制西斯廷大教堂天顶画的过程中和雇主,罗马教皇朱利尤斯二世之间发生的故事,着力表现两个巨人之间的冲突和友谊。(P16-1A、P16-1B)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1973)
这个身材矮小的西班牙男人以最高票数当选为代表整个20世纪的个人,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曾经尝试过从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以至波普艺术的各个绘画流派,并且是“立体派”画法最重要的发明人,这使他成为我们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象征。除了在绘画领域表现出的惊人创造力,作为情圣的毕加索也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一生中曾经和难以数计的女人有过浪漫史,而他“画风随着情人变”的癖性更是被史家们津津乐道。
不少电影都以毕加索为主角,其中比较优秀的包括1976年亨利·克鲁佐导演的《毕加索的秘密》、1982年的西班牙电影《画家毕加索》、1996年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拯救毕加索》、以及曾经在中央台播放过的瑞典影片《毕加索的奇妙之旅》等。(P16-2A、P16-2B)

弗朗西斯科·戈雅 Francisco Goya(1476-1828)
在戈雅身上,突出体现了西班牙人看待世界的魔幻眼光,笔下的魑魅魍魉仿佛会飞出纸面。而这种奔放感在另一些绘画中表现为对革命的热情和对不公正的愤怒。当然,戈雅也有温情的一面,他画的女子都活力四射,撩拔人心,使人联想起画家不凡的浪漫史。
关于戈雅的影片有1999年的西班牙影片《波尔多的戈雅》,这部制作精美的艺术影片描绘了西班牙画家戈雅热情似火而又神秘莫测的内心世界。(P16-3A、P16-3B)

阿美迪奥·莫迪里阿尼 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
莫迪里阿尼一直是美术史上的一个谜团。1906年,这位百分百英俊潇洒的青年才子从意大利来到巴黎,穷愁潦倒地度过了十数年的时光,1918年后其自创的画风逐渐被社会承认,但莫迪里阿尼仍然拒绝从绝望和放荡的泥潭中爬出来,几乎每天都要喝得烂醉如泥,终于在1920年溘然长逝。莫迪里阿尼喜欢描绘高度变形的人物形象,以女子“天鹅式的长脖子”而闻名于世。这些形象大多赏心悦目,在构图上和色彩上都有很好的控制,具有和谐之美,这些画是如何在醉酒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这一直是令史家头痛的谜题。(P16-4A,P16-4B)
关于莫迪里阿尼的影片有《蒙巴尔纳斯19号》,在这部法国导演雅克·贝克导演的影片中,钱拉·菲利浦演活了这位命运多蹇的天才。这部影片获得了激进的电影大师戈达尔的赏识。

迭戈·里维拉 Diego Rivera(1886-1957)
声名显赫的拉美画家里维拉曾经尝试过立体派和抽象派,但在壮年时毅然转向挖掘祖国墨西哥的传统文化,歌颂伟大的拉美人民。他糅和了古典画法、马雅和阿兹台克的古老画风、以及西方现代诸流派的技法,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也属于左翼进步力量,属于拉美人民的,富于装饰性和宣传性的画风。
在2000年的美国影片《摇篮还要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艺术家开朗、正直、幽默的性格。(P16-5A、P16-5B)

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1928-1987)
兼有油画家、版画家和电影制片人几重身份的安迪·沃霍尔是按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红人。他提出了“艺术不必手工制作”的著名主张,最有名的作品是大批制作的玛丽莲·梦露丝网版画,这些画组成的“版画走廊”探讨了大众文化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成为波普艺术运动中的最强音。
1996年的美国影片《我射杀了安迪·沃霍尔》表现了一个希望安迪·沃霍尔买下自己的电影剧本,却履履不能如愿的女人一怒之下射杀了这位先锋人物的故事,影片从海报到影像都具有波普艺术的味道。(P16-6A、P16-6B)

弗瑞达·卡洛 Frida Kahlo (1907-1954)
这位墨西哥女画家的作品中,幻觉和想像如野马狂奔。卡罗曾经是托洛茨基的情人,后来嫁给了墨西哥画家里维拉,他们的婚姻生活骚动不安。在20世纪40年代后,女画家的脊柱出了问题,但她仍然作画不息,一直到生命的终结,画作的主题从超现实主义的想像变成了对神的礼赞。
还未上映的美国影片《弗瑞达·卡洛》由著名影星塞尔玛·海耶克主演,将在观众面前展现卡罗传奇的一生。(P16-7A、P16-7B)

埃尔·格列柯 El Greco(1541-1614)
格列柯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画作多是宗教题材。他以很大的明亮色块和拉长的形体表现严肃的精神性主题。这在当时文艺复兴的世俗化氛围中无疑是一种反潮流的风格,但400年后,格列柯的平涂技巧和精神主题却正好投合了现代画家的口味,使格列柯成为对现代流派影响最大的古典画家之一。研究表明,格列柯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这更增加了现代人对他的兴趣。
1963年,梅尔·费雷尔在影片《埃尔·格列柯》中,再现了这位大师不平凡的绘画生涯。(P16-8A、P16-8B)

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抽象画法在康定斯基等人手里已经表现得相当成熟,但到波洛克这里才真正显示出其疯狂的魅力。波洛克创造了各种极端的画法:以戏剧化的狂暴将颜料泼洒到画布之上;用棍棒或刀子沾染颜料,再甩向钉在墙壁上或铺在地板上未完成全展开的画布;把砂子和玻璃碴随便抛洒在画布上。他作画时在房间中不停地走在走去,并且把这种行动看作是绘画的一部分,这使其风格获得了“行动艺术”的称号。但这并不是说波洛克的行动大于艺术,在其作品中,我们仍能够感到一种清新、和谐而又丰富的美感。波洛克使美国绘画第一次拥有了一种完全独特的视觉语言,为美国成为战后视觉艺术中心立下了汗马功劳。波洛克的一生是悲剧性的,因为一直怀疑自己艺术的价值,波洛克性格孤僻,迷恋酒精,直至最后被车撞死。
在2000年的美国影片《波洛克》中,美国实力派影星埃德·哈里斯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孤独而又疯狂的开拓者,因此而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P16-9A、P16-9B)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
速写风格的清晰勾线和富有光感的色彩运用使劳特累克的画作仿佛杜米埃和印象派的杂交。这位少年身残的画家喜欢和下层人士来往,敏锐的感觉使他得以同时捕捉环境氛围和人物的心理世界。不过,他所画的人物总是比实际上看起来丑些,成为作者愤世疾俗情绪的“受害者”。
在1953和2001年的两部《红磨坊》中,劳特累克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可惜这两部影片都算不上成功。(P16-10A、P16-10B)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Jean-honore Fragonard(1732-1806)
这位18世纪的画家画风甜美细腻,可以说达到了洛可可风格的极致。
1989年菲利浦·勒居埃的影片《两个弗拉戈纳尔》根据画家的名画《洗衣妇》的主题,设置了洗衣妇玛丽安娜作为女主人公,为影片引入社会画卷,注入浪漫情调。(P16-11A、P16-11B)

潘玉良(1902-1977)
这位中国近代女画家幼时父母双亡,13岁即被卖入烟花楼,受尽凌辱,1916年被革命党人潘赞化赎出并与之成婚。之后受邻居的影响开始学习文化和绘画,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入上海美专,之后考入法国国立里昂美术学校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25年以毕业创作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罗马奖学金,进入罗马皇家美术学院,之后其作品两次获得国际大奖。潘玉良把中国传统和勾线画法和当时流行的印象派技法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她笔下的人物多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而女性没有层次感的红艳嘴唇是她画作的商标。
大陆香港合拍的影片《画魂》由著名影星巩俐主演,影片以大量的篇幅表现了潘玉良从妓女到画家的过程,观众对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和影片中的裸体镜头津津乐道,却并没有意识到主人公是一个多么杰出的画家。(P16-12A、P16-12B)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有人把凡·高归于印象派,有人把他归于表现主义,其实凡·高不属于任何派别,凡·高就是凡·高。平凡的题材、明亮的色彩,旋转的笔触,凡·高的每一幅画上都带上了自己的商标。凡·高的人生有着太多的诡谬之处:他有着渴望拥抱一切人的热情,却连亲近的朋友都无法和他友好共处;他像个圣徒一样希望解除世人的苦难,却被认为是反社会的怪人;他的画在生前无人问津,在死后却价值连城,其复制品比“可口可乐”的广告还要常见。凡·高同时拥有着最富亲和力的画作和最富戏剧性的人生,没有理由不成为最为公众熟知的艺术人物,以至于在中国的任何一个乡镇都有不少人知道凡·高,说起他的名字就像说“蛋糕”一样自然。
凡·高是电影业的宠儿,他的故事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在1956年文森特·米内利导演的《苦命的凡·高》中,柯克·道格拉斯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凡·高的形象,并以“微妙的方式”暗示了凡·高和高更之间的同性恋关系。在黑泽明的影片《梦》中,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客串了一把凡·高的形象。在1990年法国著名导演莫里斯·皮亚拉执导的《凡·高》中,摄影师用电影画面成功地模仿了凡·高绘画给人的感觉。最有意思的是加拿大儿童片《我与凡·高》,在片中一个小姑娘在梦中的凡·高的鼓励下追回了自己的画。
(P16-13A、P16-13B)

让-米歇尔·马斯克耶特 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6)
草率勾勒的人物、手写的文句以及科学的数字图式,加以丰富的色彩拼凑在一起,巴斯克耶特的画似乎比任何经典画家的作品更契合于我们这个纷乱的时代。从纽约嬉皮士的涂鸦起家的巴斯克耶克在80年代迅速大红起来,流星似地迅速建立起国际声望,但不久死于吸毒过量,年仅26岁。
1996年米拉马克斯公司的影片《巴斯克耶特》以纷乱的色调和激越的摇滚表现了这位画家奇特的一生。(P16-15A,P16-15B)

唐伯虎(1470-1523)
唐寅,字伯虎,弘治十一年(1498)中应天府解元,后入京会试,受考场舞弊案牵连下狱,
被黜为吏。于是伯虎绝意功名,藉诗画谋生,他泛取宋元诸家之长,笔墨细劲秀润,格调潇洒
清逸,行利兼具,雅俗共尝。唐伯虎性格狂放不羁,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不过,我们了解这位画家,主要是因为星爷的影片《唐伯虎点秋香》。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
画家业余时间做成的一件小事:化身为唐伯虎的敌人打入仇家内部,只因为看中了府里长相酷
似巩俐的丫环“秋香”。在求爱的过程中,唐伯虎不但表现了绘画的绝技,更显示出其在曲艺
、武术、气功等方面的多项才能,最终抱得美人归。《唐伯虎点秋香》塑造了电影史上最神气
的画家形象,并且给了本文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

(转的别人的……)


一部电影 关于凡高的

  Vincent et moi

  又名: Vincent and Me / 文森特与我 / 梵高与我

  导演: Michael Rubbo
  主演: Tchéky Karyo / Nina Petronzio / Christopher Forrest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 法国
  上映年度: 1990
  语言: French
  imdb链接: tt0081721

  故事梗概:
  13岁的女孩乔非常热爱绘画,她的偶像是绘画大师文森特·凡高。或许是因为过于崇拜凡高,乔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着凡高的照片,她对凡高的作品也是如数家珍,连自己的绘画风格都与凡高非常接近。
  乔参加绘画培训班并住在蒙特利尔的奶奶家中,在火车上便认识了和她同在一所学校的菲利克斯,并且成为了好朋友。一天一个名叫温克勒的油画商人找到乔希望购买她的作品。乔画了一副乡村风格的画卖给了温克勒。但很快乔从报刊上得知温克勒在阿姆斯特丹将那幅画拍卖了,并向外界宣称那是一副凡高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孩童时期的作品。
  惊愕的乔决定到阿姆斯特丹找回那幅画,并将真相公之于众。菲利克斯决定和她一同前往,此外还有一名随行记者汤姆。在人生地不熟的阿姆斯特丹想要寻找一副画简直如大海捞珍,乔和菲利克斯找到对当地地形非常熟悉的乔尼斯帮忙。在一艘废弃的船仓下面,他们遇到了一个画家,他正在复制前不久刚刚被盗的凡高名画《邮差》。经过攀谈大家发现有个人强迫这名画家复制名画,而那个人正是温克勒。
  乔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汤姆,汤姆报警抓走了温克勒,也将名画送回了博物馆。但乔的画却已经被一个日本商人买走,她不知道要如何去做才能要回来。梦中乔回到了一百多年前,她见到了凡高并请凡高在那篇登有乔画作的报纸上签名以证明那幅画并不是凡高小时候的作品。同时凡高送给了乔一副自己的画,因为在当时没有人像乔一样对凡高的画感兴趣。醒来后乔发现那幅凡高送给自己的作品果然就在身旁,报纸上也确实有凡高的亲笔签名。
  经过一番努力,乔终于要回了自己的画。她回到了加拿大,亲朋好友像迎接英雄凯旋般欢迎她的归来,他们都在为乔而感到骄傲。
  精彩视点:
  众所周知文森特·凡高是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画家,一生都在辛酸艰难中度过,贫穷和癫狂一直到死都缠绕着他。以往无论是传记电影或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影片,只要和凡高有关,无不大篇幅地展现凡高生活的苦难和不得志。而本片则不同,影片表现了小主人公对凡高的热爱和崇拜,并利用时空交错从现代来到了19世纪与凡高相见,在本片中凡高第一次从电影中逃脱了他悲苦的形象。影片中小主人公的纯真与凡高对绘画的执著,在乡野中谱出了一道美丽光影。


上一篇:张菲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