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奥斯卡德拉霍亚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3-28 05:40:20编辑:皮带君

英美的哲学对世界造成了什么贡献

1999 年12 月美国《哲学论坛》(The Philosophical Forum) 发表了一份关于20 世纪哲学经典的调查报告.调查者根据对美国和加拿大五千名哲学教师的问卷调查, 公布了20 世纪位居前25 名西方哲学家的27 本哲学著作.依次列出如下: 1、L.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2、M.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3、J . 罗尔斯: 《正义论》 4、L.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5、B. 罗素和A. N. 怀特海:《数学原理》 6、W. 蒯因:《词和对象》 7、S. 克里普克: 《命名和必然性》 8、T. 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9、萨特: 《存在与虚无》 10、A. N. 怀特海:《过程与实在》 11、A. J . 艾耶尔: 《语言、真理和逻辑》 12、J . 杜威: 《经验与自然》 13、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14、G. E. 摩尔: 《伦理学原理》、 15、W. 詹姆斯: 《实用主义》 16、A. 麦金太尔:《寻求德性》、 17、E. 胡塞尔《逻辑研究》、 18、E. 胡塞尔: 《大观念》 19、西蒙娜·德·波芙娃:《第二性》、 20、H.哈特:《法的概念》 21、G.赖尔:《心的概念》 22、N.古德曼:《事实、虚构和预测》 23、H. G.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24、D.帕费特:《理性和位格》(Reasons and Persons) 25、B.罗素:《哲学问题》 26、W.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 27、K.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在这些人当中还活着的人好象只有麦金泰尔,麦金泰尔在现代的英美哲学界影响力极大,被称为还唯一还活着的哲学大师.


麦金太尔的麦金太尔对于情感主义的批评

麦金太尔教授洞察到:“当代道德话语最显著的特征乃是它如此多地被用来表达分歧;而这些分歧在其中得以表达之各种争论的最显著的特征则在于其无休无止性。麦金太尔的意识是说,这类争论不仅没完没了(尽管它们的确如此),而且显然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没有任何理性的方法可以确保我们在道德问题上意见一致。” 麦金太尔教授的这一洞见显然点到了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死穴。在现代社会,道德哲学无疑是哲学学科中的一门显学,然而,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与道德相关的问题和现象时,道德哲学不但无法给出普通人一种明确的回答,反而扩展了不同道德理论之间的分歧。为了向人们更好地阐述他对于当今道德哲学的这一洞见,他列举了三个在当代道德争论中经常提到的例子来详细阐述他对于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看法。这三个例子分别是:正义战争,人工流产,公费医疗和教育。在这三个例子当中,支持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同样充分,谁也无法说法谁,通过对这三个事例的进一步考察,麦金太尔教授发现,以这三个事例为代表的道德争论和分歧共享三个特征。一,三个争论中的每一个例证在概念上都是不可公度的(incommensurability)不可公度性又称不可通约性,是从数学上借用来的术语。举个例子说,如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为√2,是一个无理数,对角线√2与边长1之间没有共同的度量单位。哲学中借用这一概念来说明在各个特定理论体系中,概念、原则、结果、方法、论证、结论都是自成一体,与另外的体系大不相同,设法归结到一些最根本的一致的意义元素上面,导致了不可比较,不相容(接受一种,就要排除另一种)(参见高国希P9页)在这里,麦金太尔教授像说明每一道德论证在逻辑上都是有效的,活真,很容易通过推演达到这一点。所有结论的确都源于各自的前天,但是,对于这些对立的前提,我们没有任何合理的方式可以衡量其各个不同的主张。;二,三个道德论辩无一不是旨在做出一种非个人的合理论辩,从而通常都以一种适合于非个人的模式出现。麦金太尔教授认为,道德命令的说服力与特定情况以及话语的个人语境有关,而非个人模式预设了非个人的标准,非个人标准与说者和听者的语境,爱好,态度无关,这也意味着某种可普遍化。当我们把当代道德言说与论辩的第二个特征与第一个特征放在一起时,当代道德言说与论辩中所弥漫的自相矛盾的气息就透露出来了。三、这些争论中所展开的诸对立论辩在概念上具有不可公度性的不同前提,有着极为多样的历史起源。面对道德争论的这三个特征,麦金太尔教授认为:充斥于我们道德话语中的所有各种概念原本都处于更大的理论和实践总体中,而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些道德话语从它们发挥作用的语境总体中剥除了。此刻,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所面对的不过时各种道德话语的大杂烩。这样,现代道德争论的上述特征就和麦金太尔教授对于现代道德哲学所断言的原初假设之间确立了某种关联。但是,麦金太尔也意识到,对于他的这一判断,当今的道德哲学家们是很难接受的,他们可能会说,甚至会反唇相讥:当代道德争论中的无休无止性是合理的,因为一切道德的论辩,甚至一切评价性的论辩,都是且始终必然是合理地无休无止的。某些当代道德分歧不可能得到解决,因为这类道德分歧在任何时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能得到解决,那些被你所视为我们文化中需要某种特殊的,或许是历史的解释的偶然特征,实际上是所有评价性话语的文化的必然特征。当代道德哲学家的这种反驳,带有典型的情感主义的倾向。在麦金太尔看来,这种情感主义的道德哲学对道德哲学的发展所构成的挑战是尤其需要我们面对的。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究竟何谓情感主义呢?情感主义对于道德哲学是如何理解的呢?情感主义都有那些理论旨趣呢? 麦金太尔认为,情感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所有的评价性判断,尤其是所有的道德判断,就其具有道德的和评价性的特征而言,都无非是偏好的表达、态度和情感的表达。 从麦金太尔对于情感主义的这种解读中,我们可以发现,情感主义者把一个具体的道德判断区分为道德的要素和事实的要素两部分,在事实领域存在着一些合理的标准,借此,我们可以确保在何者为真,何者为假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然而,表达态度或情感的道德判断既无真,也无假,道德判断中的意见一致并不是由何种合理的方法来保证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这种方法,相反,它完全是由对待不同意见的情感或态度造成某些不合乎理性的影响来保证的。我们使用道德判断,不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且恰恰要对他人造成这样一种影响。这样以来,严肃的道德判断就成了个人主观好恶的表达。按照这种理解,情感主义就是一种自称对所有诸如此类的价值判断做出说明的理论。对于这种理论,麦金太尔内心充满了担忧。显然,如果情感主义是正确的,则一切道德分歧都是合理地无休无止的,同样,如果一切道德分歧真的都是合理地无休无止的,那么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当代道德争论的某些特征就不是当代所特有的了。 如果真像麦金太尔所理解的那样,道德话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样的问题就不再有意义了。那么,情感主义这种对于道德哲学的解读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人们又是如何接受了情感主义的这种对于道德哲学的解读方式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对情感主义的成长史进行一次大致的了解,我相信,了解情感主义的发展历程也是读者们所关注的问题。万俊人教授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一书中,对于什么是情感主义有一个比较中肯的介绍。情感主义伦理学(Emotionalist ethics)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典型理论形式之一,它的理论宗旨在于,把伦理学作为一种非事实描述的情感,态度或信念的表达,以为它不具备逻辑与科学那样的普遍确定性和逻辑必然性。因此,伦理学的命令不属于科学命题的范围;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伦理学命题是事实的陈述,那么它既不具备命令的意味,也不提供普遍的行为规范。因为,科学只提供真理,不提供行为命令。所以,伦理学不具备科学性、知识性和规范性特征。换言之,反自然主义、非认识主义和反规范性是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特点所在。 当然,在这里,万老师主要是在元伦理学的整体背景下来理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这是其不足之处,其实,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中,情感主义的道德哲学在休谟那里就得到了发展。他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一书中所说的情感主义主要指的是新情感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素、艾耶尔、卡尔纳普、赖辛巴赫、史蒂文森等。在中国学术界,对于情感主义的探讨并不是很多,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感主义的思想旨趣,在这里,让我们看看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版的《伦理学大辞典》是怎样介绍情感主义的。在该书的第678页,编者是这样介绍情感主义的:情感主义:新实证主义伦理学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在英美及西欧各国流行很广。代表人物有:罗素、艾耶尔、卡尔纳普、赖辛巴赫、史蒂文森等。他们在探讨基本伦理概念善、义务、正当的意义时,认为这些伦理概念与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均无联系,是根本不能定义的。艾耶尔等认为伦理词没有描述意义,只有感情意义。史蒂文森虽然承认伦理词有描述意义,但认为这种描述意义随使用场合而异。伦理词主要表达对评价对象的称赞和不称赞的态度。情感主义者把道德看作个人情绪的表现。认为任何道德命题只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无论是道德评价判断(“节约是美德”),还是道德规范判断(“应当守信”、“不许欺骗”)都不反映什么东西,所表达的只是说话者的道德激情、意愿、态度和立场。道德判断的功能是激发、命令、劝说或感染听者,使他领会说话者的情感,或完成说话者所希望的行动。因此,道德判断在逻辑上是假判断,不具有认识意义,不能用事实和经验来检验。伦理学不是科学,只是表达情感的特殊领域。伦理学和科学的区别就在于伦理学的基本材料是情感和情绪,而不是知觉和经验。任何道德判断都没有客观标准,所以,要求人们做客观上正确的事是不明智的。 那么,情感主义是合理的吗?如果情感主义是合理的,那么,麦金太尔企图从理论上消灭道德分歧的企图就是没有意义的。其“追寻美德的谋划”也就变得不可理解了。面对情感主义的挑战,麦金太尔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在麦金太尔看来,情感主义至少因为以下三个极为不同的原因而明显地失败了。首先,倘若这个理论是要通过参照某类句子被言说时表达各种情感和态度的功能来阐明这类句子的意义,那么,这个理论的一个实质部分就必然在于识别和描述这些情感或态度。但是,迄今为止,一切企图辨别相应类型的情感或态度的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陷入空洞的循环。其次,作为关于某类句型之意义的理论,情感主义一开始就从事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为它致力于将两种表达【个人偏好的表达与评价性(包括道德的)表达】描述为在意义上是等同的;但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两种表达在我们语言中的特定功能主要原因彼此之间的对比和区别。而且,我们有很好的理由在所谓个人偏好的表达与评价性的(包括道德的)标准之间做出区分。最后,情感主义理论旨在成为一种有关句子意义的理论,但是,从特征上讲,情感或态度的表达是一种无关乎句子意义而只关乎其在具体情景中的使用的功能。由于以上三个原因,麦金太尔觉得我们并不能把情感主义当作普遍的真理来接受,而只能将情感主义作为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理论进行考察。虽然情感主义已经具体体现在我们的文化中了,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内容与社会语境的一部分。在麦金太尔看来,具有特殊关系形式和话语模式的情感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中某些关键性事件改造、分裂并广泛地置换了道德有关。这些事件其实是哲学史中的事件,因此只有通过对那一部历史的考察和分析,我们才能够理解当代日常道德话语的特殊性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才能够理解情感主义自我又是如何找到一种表达手段的。

婆婆总催要二胎,大家都怎么做的

要不要这个二胎,还得综合家庭各类情况和夫妻的身体状况负责任地选择。
但生育子女,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件大事,因此,在选择是否要生育二胎的问题上,应该谨慎,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作为婆婆的意见,可以考虑,但并非非得按她的意愿。生育子女,是夫妻的权力而不是婆婆的。
记住一句话,对的事就得坚持。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意识到些什么。


结婚一年,夫家不停的催要孩子,我该怎么办?

孩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趁现在没工作要孩子也无妨,这样不会遭遇被单位逼辞职的困境。或者就得工作一年以上,在一个单位连续投保一年才有生育险保险。要孩子心态很关键的。你想想,怀胎就十月,还没怀就不开心,怀的时候会影响宝宝。等孩子生下来,更需要你的强大精神力量了。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还是和老公达成一致吧,要是他也不急,就让他说服他妈妈。


同样是拳王,为什么如今的梅威瑟在拳坛地位比泰森高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肯定会有人会说梅威瑟的地位比不上泰森什么的,但事实上梅威瑟在世界拳坛的地位还真的就比泰森高,这里的地位比的可不是在球迷心中的分量,地位什么的,比的完全是战绩、商业价值等等,拿历史P4P排名来看的话,梅威瑟能排进历史前十(最新排名梅跑跑第一名),而泰森却排不进去前十,甚至连前20都进不去。泰森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人气,一个是时代的造就、另一个是他的传奇职业生涯。当年泰森的横空出世在拳坛引起了巨大的风暴,很多人都因为泰森而喜欢上拳击(包括我),但泰森虽然伟大,他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什么强奸、入狱、吸毒、咬耳朵的丑闻几乎毁了泰森,泰森败就败在没有规划好自己,没有看管好自己,所以泰森也只是一个纯粹的拳击手而已,离开了打拳,他什么都不是,当然现在的泰森还能够出来拍电影捞金什么的,多半是因为他当年的辉煌带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果他当年有梅威瑟一半的商业头脑,泰森将不可限量。其实我第一次了解梅威瑟不是在拳击台上知道的,差不多是在10年前吧,当时喜欢看WWE,其中摔角狂热大赛上有这么一个剧情,身高213cm的大秀哥要修理一个173cm的小拳击手,这个小拳击手很diao,出场带十个大胖子保镖,如果纯论实力的话,大秀哥一只手就能做掉这个小拳击手,但WWE就是WWE,有套路的,梅威瑟在被大秀哥狠狠的修理一顿之后突然剧情反转,梅威瑟称大秀哥被外人干扰不注意的时候,带上指虎一拳KO了大秀哥,当时很多人都惊呆了,赛后我才在网上了解到,原来这个小拳击手叫梅威瑟,还是个拳王来的,难怪这么diao,上WWE原来是来宣传自己了,梅威瑟是拳击手,但梅威瑟最厉害的不是他的拳击,而是他超强的商业头脑,这点泰森完全比不上,梅威瑟的知名度其实根本比不上泰森,我身边不看拳击的人都知道有泰森这么一个人,可能不知道泰森是打什么级别的,但anywhere,泰森的知名度很高就是了,梅威瑟的知名度不高,这么说吧,大街上随便找10个人问一下了解梅威瑟吗,估计也只有几个人会知道,要是问有人认识泰森吗,10个人里面应该有9人知道,剩下一个不知道的是小学生。

为什么拳击会有梅威瑟

弗洛伊德·梅威瑟(Floyd Mayweather),1977年2月24日出生于美国大急流城,美国职业拳击手,先后获得过五个级别的拳王金腰带。
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梅威瑟代表美国队获得了一枚羽量级铜牌,同年转入职业拳坛。2005年,梅威瑟被评为年度最佳拳手。2007年5月,他战胜了拳坛金童奥斯卡·德拉·霍亚,12月梅威瑟又击倒了此前保持不败战绩的英国的白面杀手里奇·哈顿,2007年又再次被评为年度最佳拳手。2015年,以点数完胜“亚洲驱逐舰”菲律宾拳王帕奎奥,将自己的战绩提升至48场不败。


上一篇:problem child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