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大王锦蛇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3-26 17:20:01编辑:皮带君

俗称的菜花蛇有没有毒?

俗称的菜花蛇没有毒,菜花蛇学名王锦蛇,又称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王锦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五步蛇、眼镜蛇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王锦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大王蛇”介绍?

王锦蛇是野生蛇类中种群数量较大的品种之一,因其长势快,肉多,耐寒能力强,并且季节差价较大,是目前国内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但任何野生动物都都经不起无限制的掠夺性捕杀,建议应该将开发利用与饲养结合起来,才能更多、更好地被人类所利用。
⒈ 王锦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王锦蛇别名大王蛇、蛇王、菜花蛇、王蛇、臭黄蛇、王子头蛇、麻蛇、油菜花、棱锦蛇、黄蟒蛇、菜蟒等。
王锦蛇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甘肃及台湾等省(市,自治区),是典型的无毒蛇,其长势仅次于蟒蛇。
⒉ 王锦蛇有何特征和习性? 王锦蛇的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其头部、体背鳞缘为黑色,中央呈黄色,似油菜花样,体前段具有30余条黄色的横斜斑纹,到体后段逐渐消失。腹面为黄色,并伴有黑色斑纹。尾细长,全长可达2.5米以上。成蛇与幼蛇的色斑差别很大,头上没有“王”字形斑纹,往往被误认为是其他蛇种。
王锦蛇身体呈圆筒形,体大者可达5~10千克以上。主要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在平原的河边、库区及田野均有栖息。它动作敏捷,性情较凶狠,爬行速度快,会攀岩上树。主要以鼠类、蛙类、鸟类及鸟蛋为主食,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残食同类。该蛇身上有一种奇臭味,手握蛇体后要用香味很浓的香皂多洗几次,方能将此臭味去掉。该蛇系产卵繁殖,每年的6~7月产卵,每次产8~15枚不等,孵化期为40~45天左右。
⒊ 王锦蛇和其他蛇类相比有何不同? 目前,国内完全适合人工养殖的无毒蛇贫寒总还不是太多,王锦蛇便是其中的一个好品种。由于王锦蛇体大、耐寒、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快、育成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市场价格高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长江以北的诸省(区)。大都以它作为无毒蛇的首选饲养对象。从1996~2001年,王锦蛇的价格一直独居众多无毒蛇榜首,这也是人们饲养它的主要原因。
然王锦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五步蛇、眼镜蛇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
⒋ 王锦蛇的长势怎样? 王锦蛇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势很快,食其他蛇类不可比拟的。以我蛇园饲养地王锦蛇为例:在1994年的春天,我们投进一批条重700克左右的王锦蛇,其中的一条长势特别快,就引起了饲养员的特别注意。在当年入冬前,捉住称重并作了记录,当时重量为1500克,当年净增重800克;第二年增重达1200克;第三年猛增重1500克;第四年只增重700克左右。此蛇4年中平均增重达1100克。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王锦蛇确实比其他蛇类增重快、好饲养、回报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此蛇太大、太凶,后期专以吞食其他蛇类为主,对所投食饵根本不感兴趣,严重危害同场蛇类,成为蛇园中真正的“蛇王”,无奈之中于1998年初冬以880元的价格忍痛卖出。为此,笔者建议:若饲养王锦蛇,无须喂到这么大,只要体重达到700~1000克左右出售正合适。因王锦蛇同其他蛇类一样,生长也是分阶段性的,一旦达到某一重量段,生长便呈现缓慢增重状态,从以上长势介绍可见一斑。
⒌ 王锦蛇的饲养密度及进食情况怎样? 王锦蛇的平均饲养密度宜在每平方米7~10条500克左右的。若投放的体型较大一些,每平方米可以减少2~4条;在立体养殖条件下,每平方米可放养15~25条。
刚投入蛇场的王锦蛇,因对新环境不熟悉,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胆子会变得很小,有的竟白天躲在窝里,只有晚上才会出来觅食,待时间久了白天才敢出来活动(约5~10天左右)。但绝大多数王锦蛇胆大,不怕人,即使有人在旁边也不妨碍它吞食。王锦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王锦蛇有何特征和习性?

王锦蛇的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其头部、体背鳞缘为黑色,中央呈黄色,似油菜花样,体前段具有30余条黄色的横斜斑纹,到体后段逐渐消失。腹面为黄色,并伴有黑色斑纹。尾细长,全长可达2.5米以上。成蛇与幼蛇的色斑差别很大,头上没有“王”字形斑纹,往往被误认为是其他蛇种。
王锦蛇身体呈圆筒形,体大者可达5~10千克以上。主要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在平原的河边、库区及田野均有栖息。它动作敏捷,性情较凶狠,爬行速度快,会攀沿上树。主要以鼠类、蛙类、蛇类、鸟类及鸟蛋为主食,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残食同类。该蛇身上有一种奇臭味,手握蛇体后要用香味浓郁的香皂多洗几次,方能将此臭味去掉。该蛇系产卵繁殖,每年的6~7月产卵,每次产8~15枚不等,孵化期为40~45天左右。


怎么人工养王锦蛇

王锦蛇的饲养技术

王锦蛇是野生蛇类中种群数量较大的品种之一,因其长势快,肉多,耐寒能力强,并且季节差价较大,是目前国内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但任何野生动物都都经不起无限制的掠夺性捕杀,建议应该将开发利用与饲养结合起来,才能更多、更好地被人类所利用。

⒈ 王锦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王锦蛇别名大王蛇、蛇王、菜花蛇、王蛇、臭黄蛇、王子头蛇、麻蛇、油菜花、棱锦蛇、黄蟒蛇、菜蟒等。

王锦蛇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甘肃及台湾等省(市,自治区),是典型的无毒蛇,其长势仅次于蟒蛇。

⒉ 王锦蛇有何特征和习性?

王锦蛇的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其头部、体背鳞缘为黑色,中央呈黄色,似油菜花样,体前段具有30余条黄色的横斜斑纹,到体后段逐渐消失。腹面为黄色,并伴有黑色斑纹。尾细长,全长可达2.5米以上。成蛇与幼蛇的色斑差别很大,头上没有“王”字形斑纹,往往被误认为是其他蛇种。

王锦蛇身体呈圆筒形,体大者可达5~10千克以上。主要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在平原的河边、库区及田野均有栖息。它动作敏捷,性情较凶狠,爬行速度快,会攀岩上树。主要以鼠类、蛙类、鸟类及鸟蛋为主食,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残食同类。该蛇身上有一种奇臭味,手握蛇体后要用香味很浓的香皂多洗几次,方能将此臭味去掉。该蛇系产卵繁殖,每年的6~7月产卵,每次产8~15枚不等,孵化期为40~45天左右。

⒊ 王锦蛇和其他蛇类相比有何不同?

目前,国内完全适合人工养殖的无毒蛇贫寒总还不是太多,王锦蛇便是其中的一个好品种。由于王锦蛇体大、耐寒、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快、育成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市场价格高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长江以北的诸省(区)。大都以它作为无毒蛇的首选饲养对象。从1996~2001年,王锦蛇的价格一直独居众多无毒蛇榜首,这也是人们饲养它的主要原因。

虽然王锦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五步蛇、眼镜蛇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

⒋ 王锦蛇的长势怎样?

王锦蛇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势很快,食其他蛇类不可比拟的。以我蛇园饲养地王锦蛇为例:在1994年的春天,我们投进一批条重700克左右的王锦蛇,其中的一条长势特别快,就引起了饲养员的特别注意。在当年入冬前,捉住称重并作了记录,当时重量为1500克,当年净增重800克;第二年增重达1200克;第三年猛增重1500克;第四年只增重700克左右。此蛇4年中平均增重达1100克。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王锦蛇确实比其他蛇类增重快、好饲养、回报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此蛇太大、太凶,后期专以吞食其他蛇类为主,对所投食饵根本不感兴趣,严重危害同场蛇类,成为蛇园中真正的“蛇王”,无奈之中于1998年初冬以880元的价格忍痛卖出。为此,笔者建议:若饲养王锦蛇,无须喂到这么大,只要体重达到700~1000克左右出售正合适。因王锦蛇同其他蛇类一样,生长也是分阶段性的,一旦达到某一重量段,生长便呈现缓慢增重状态,从以上长势介绍可见一斑。

⒌ 王锦蛇的饲养密度及进食情况怎样?

王锦蛇的平均饲养密度宜在每平方米7~10条500克左右的。若投放的体型较大一些,每平方米可以减少2~4条;在立体养殖条件下,每平方米可放养15~25条。

刚投入蛇场的王锦蛇,因对新环境不熟悉,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胆子会变得很小,有的竟白天躲在窝里,只有晚上才会出来觅食,待时间久了白天才敢出来活动(约5~10天左右)。但绝大多数王锦蛇胆大,不怕人,即使有人在旁边也不妨碍它吞食。王锦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⒍ 王锦蛇有何繁殖特征?

王锦蛇为孪生繁殖,每年的6月底~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5~15枚不等。刚产下的卵表面有黏液,常常几个粘连在一起。掰开卵会发现,卵内没有卵黄和卵白之分,均是淡黄色的胶状物质。王锦蛇的卵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卵为乳白色,每卵重约40~55克,卵小者也有30~38克,孵化期长达40~45天左右。据观察,王锦蛇产卵后盘伏于卵上,似有护卵行为。但人工养殖王锦蛇,重视的还是人工孵化。王锦蛇孵卵技术同其他蛇类一样,只是孵化天数不同而已。人工孵化王锦蛇卵,大多采用缸孵法。蛇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0~30℃。如果温度过低,孵化时间将会延长;温度偏高,虽可以缩短孵化期,但容易形成畸形的幼蛇。

⒎ 幼蛇与成蛇有何不同?

刚出壳的幼蛇体长在25~35厘米之间,个别大者可达35~45厘米,体色较浅,头部无“王”字形斑纹,往往使人误认为是其他蛇种。幼蛇枕部具有2条短的黑纵纹,体背呈浅茶褐色,有不规则的细小黑斑纹;尾背有2条细黑纵纹直达尾端;体后段及尾部两侧各有1条黑色点状斑纹;腹面为浅红色,腹鳞两侧具有黑色点状斑。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从幼蛇的花纹及颜色上根本找不到成蛇的模样,差别之大,令初养者很难相信这就是王锦蛇幼蛇,这种现象在众多蛇类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⒏ 怎样饲养幼蛇?

幼蛇在出壳后的7~10天即蜕第一次皮。对幼蛇的人工饲养,有条件的养蛇户(场)可采取早期灌喂,后期投活饵的交叉方式。在人工灌喂时,开始只喂给鲜蛋液,以后在蛋液中酌加一些捣成肉泥状的小昆虫,如蛐蛐、蚂蚱、黄粉虫、蝇蛆等,为以后让幼蛇主动捕食动物性活饲料打下基础。期间还可投喂一些活体的小水蛇、泥鳅、蛐蛐、蝗虫、蚂蚱等,共幼蛇自动捕食。投饵时间均以幼蛇在24小时内吃完为准,到时将未食或被幼蛇咬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出来。平时不要零星投放,以此掉起幼蛇的胃口,培养其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刺激它主动捕食的欲望,为以后正常饲养奠定基础。

⒐ 幼蛇的投饵周期怎样计算?

通常情况下,幼蛇一旦主动捕食饱餐一顿后,在5天内不需再次投饵,应在第5~7天后开始投饵,以后每隔一周左右投饵一次。这种投饵频率可至冬眠前的周期不变。但饵料的个体可以逐渐加大,且投饵数量一定要达到幼蛇数量的4~5倍,要定期投放小于幼蛇体的饲料蛇,使其从小养成不残食同类的好习惯。

⒑ 幼蛇所需的温度怎样掌握?

一般情况下,幼蛇同成蛇所需的适宜温度基本上差不多的,但幼蛇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应略高一些。幼蛇出壳时正值8~9月份,周围的自然环境温度均能满足其生活、生长的要求。若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保暖或升温措施;若温度高于35℃或连续数日高于32℃,应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因幼蛇最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23~28℃,短时间的低温或高温对幼蛇并无多大妨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放任不管。

⒒ 幼蛇所需的温度怎样控制?

对幼蛇来说,饲养场地的环境相对温度保持在40%~50%较为适宜。当幼蛇进入蜕皮阶段,对环境湿度的需求要高一些,应保持在50%~70%。若环境湿度过低,气候干燥不利于幼蛇蜕皮,往往由于蜕不下皮而造成死亡。但环境湿度也不宜过大,一般以不超过75%为宜。虽然短时间的高温对幼蛇没多大影响,但时间久了幼蛇易的霉斑病。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幼蛇易患肺炎,因此,要加强通风,保持饲养场地空气清新。

⒓ 幼蛇冬养应该注意什么?

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或志在掌握反季节养殖幼蛇的新技术,进一步奠定大规模饲养蛇类的基础,有条件的蛇场往往打破幼蛇冬眠期,使其尽快生长。因王锦蛇的耐寒能力比较强,加之食物来源广、养殖可塑性强和冬季价高等优点,是人们率先将王锦蛇幼蛇列入冬养范围的主要蛇类之一。但这得注意的是,打破幼蛇冬眠期,需采取逐步打破的方法比较稳妥。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可采取当年深秋晚10日降温,使幼蛇晚10日进入冬眠;来年春天采用早10~15天升温,迫使幼蛇早出蛰。切不可一下子就打破幼蛇冬眠的习惯,毕竟幼蛇不同于成蛇,耐受能力并不是太理想。盲目限制其冬眠时间,容易使它的正常生长规律陷于临时性的混乱,不利于幼蛇的正常所需。如果按照逐年缩短幼蛇的冬眠时间,让其有一定的适应性,才能达到安全打破幼蛇冬眠,延长其生长时间、缩短育成周期的目的。地处长江以南的养蛇场(户),由于冬眠时间较短,对其影响不算太大。凡是能够达到饲养条件的,不妨干脆让幼蛇不冬眠。

⒔ 幼蛇冬养的食物怎样解决?

有人认为,第一年的幼蛇因没有冬眠的适应性,可直接进行冬养。即在保证幼蛇所需的温、湿度条件能够达到、食源可以保证的情况下方可对幼蛇实施冬养。同时,为了适时得到充足的活体小动物,不妨自己培育或暂养(存)蚯蚓、蟋蟀、小白鼠、泥鳅、小杂鱼等活饵,还可用自养的鹌鹑、鹧鸪的蛋来喂幼蛇。必要时,可人工灌喂一些高营养的流体饲料。小白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并且容易饲养,可以适当引种,待繁育后再饲喂幼蛇。另外,暖房繁殖蟋蟀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闲置的暖房内放置一些麸皮、果皮和菜叶,在堆放一些砖头或瓦片,把捉到的常在灶房角落中出现的“家蟋蟀”放入,过些时候就会大量繁殖,到时可定期捉来投喂幼蛇。

⒕ 用蛇箱冬养幼蛇应注意什么?

如果想用蛇箱少量试验冬养幼蛇的话,可以采用在蛇箱内的顶部吊挂1~3只60~100瓦白炽灯泡的方法来增温。但是,灯泡的外面一定要加罩,使幼蛇无法直接接触到灯泡。对于在面积稍小的蛇房内采取箱养活池养,可采取土暖气、暖气、电炉加文等方式,有条件者用空调控制温度当然最理想不过,但不宜采用明火(炉火或柴火)直接烘烤加温,慎防浓烟将幼蛇呛死。冬养幼蛇箱见图17。

在幼蛇的冬养期间,除了维持正常的温、湿度外,还要定期检查幼蛇的健康情况或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如遇不能维持正常养殖的意外情况,应及早终止幼蛇冬养,让其进入冬眠状态。

⒖ 散养幼蛇应注意什么?

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由于气候适宜、环境湿润、食饵相对北方来说丰富得多,加之幼蛇冬眠也比北方晚得多,故比较适宜散养或半散养。对于采取散养或半散养形式的幼蛇来说,最好采用集中在运动场或固定场所定时定点投饵的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后,幼蛇便也习惯了这种方式。尤其是以投喂死饲为主,如泥鳅、小杂鱼或鹌鹑蛋等,更应注意投喂地点。届时应彻底清除喂食的投饲物,以防止腐败变质引发细菌蔓延,直接危及幼蛇的健康。若在采光条件好的室内散养幼蛇,除做好防逃工作外,还应将幼蛇的窝和洞垒造好,让幼蛇有个既理想又安全的栖息场所。幼蛇散养房见图18。

⒗ 南、北方养殖王锦蛇的饲料转换率有差异吗?

南、北方养殖王锦蛇的饲料转换率差异比较大。像福建、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的四季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气温低于0℃的时候很少,可以说常年四季如春,自然王锦蛇的生长期比其他地区就长好几个月,这是饲料转换率高的其中原因之一。在者,蛇类是变温动物,不需要通过耗能来调节体温,它又无四肢来支撑体重,故它形成了吃饱不爱活动的天然习性。虽然它7~15天才吃一次东西,但它的消化吸收能力特别强。所以它的饲料转换率也比较高。以王锦蛇为例,在适宜其生存的人工饲养环境中,王锦蛇如果能吃500克鲜活饲料,消化后其体重可净增300~350克,这是其他蛇类无可比拟的,也是人们选择养殖王锦蛇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果在北方养殖王锦蛇就没有南方那么好的自然条件和天然优势了,相比之下饲料转换率也没有南方王锦蛇高。在我国北方,王锦摄进入冬眠期要在每年的10月中旬;在南方,则在11月,甚至12月才会进入冬眠。但在春天来临,王锦蛇结束冬眠开始出蛰时,南、北方在出蛰顺序上又颠倒过来了,南方王锦蛇出蛰较早,约在3月末~4月初;而北方的王锦蛇出蛰则晚很多,约在4月上旬,晚者至下旬才出蛰。这也是南、北方养殖王锦蛇饲料转换有差异的因由所在。

⒘ 在养殖王锦蛇时,南北差异还有哪些?

每年的秋末冬初时节,当气温逐渐下降时,王锦蛇便转入不愿活动的半僵状态。当气温降至10℃左右时,王锦蛇便进入了冬眠。对于产地在北方的王锦蛇,因耐寒能力相对南方蛇强一些,实际进入冬眠时的气温可能比此温度还要低。

在我国的南、北方,无论采取何种养殖方式,蛇窝均应设置在干燥的地方。王锦蛇冬眠的时候,蛇窝内的温度宜保持在5~10℃左右,上、下温差不宜超过2℃。温度过高,如10℃以上时便会增加蛇体的消耗机会,于蛇冬眠及来春出蛰时不利;温度过低,如长期低于3℃以下时,往往会发生冻死蛇的现象。南方省(区)因地下水丰富,水位相对北方来说较浅,冬季应注意蛇窝的湿度变化。若湿度始终处在85%以上,蛇腹容易受潮生斑,久而久之就患上了霉斑病或口腔炎。由这两种症状引发的死亡不在少数,希望南方的养蛇场(户)格外注意才行。
追问:
如果要克服对蛇的一些恐惧应该怎么做?对于第一次养殖蛇类是否需要请专业的养殖人员来协助?
回答:
要克服恐惧的话还得靠自己!既然知道这蛇没毒就不要去怕!蛇也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只要你不弄痛它它是不会咬你的!如果确实不知道怎么做的话,最好还是去请个专家详细咨询下!


身体黄色头上有王字的蛇叫什么蛇?

王锦蛇属游蛇科蛇类,体大凶猛,且无毒,食谱广泛,野外捕食鼠、鸟、鸟蛋及其他小型动物。中国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南部(以前分布较多,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为因素等,现在较为少见)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国外分布于越南、日本(均有记录)。生活于平原、丘陵和山地。垂直分布范围:300~2300m。扩展资料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大都以养它作为无毒蛇的饲养对象。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

俗话说,一里路上有墨蛇,十里路上无毒蛇。这是什么原因呢?

  鸡冠蛇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里和古书中的一种虚构的蛇类,我国东部,南部都有关于它的传说,据说这种蛇头上长着如鸡冠一样的东西,蛇身能够直立起来,其叫声奇异无比,传说它还会飞,除此之外,它还会吐毒气,其毒十分剧烈。只要被鸡冠蛇咬一口或者沾染了它吐出的毒气,定必死无疑。虽然说鸡冠蛇是民间传说和古籍中记载的,很少有人在现实中见过,但据说也是有人见过这种“怪物”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西百色市凤梧乡淮达村附近有个小山丘,当地村民就在那里见过鸡冠蛇。其形貌和上面描述的差不多,后来当地人还把那小山丘取名为“鸡冠山”。消息到底是否可靠,谁也不清楚。毕竟鸡冠蛇是传说之物,世间是否存在我们也不知道。墨蛇,是一种大型的无毒蛇,其身长在1米到2米之间,身型较长的可达两米多。这种蛇也是来源于古代民间传说,现实中不知有没有真物的存在。传说它们生活在广东一带,全身呈墨黑色,所以被称为“墨蛇”。只要其爬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道黑色的道痕,周围的草木花虫也都会死亡,其毒性十分大。所以才有了“一里路上有墨蛇,十里路上无毒蛇”的俗话,但传说归传说,现实中真正见过这种蛇的人也几乎没有吧,毕竟记载于古书中,要说真正见过它的人,可能也早不在人世了。说到底,这两种蛇都是出现于古代传说和古籍中的蛇类,在现实中它们到底存在与否,我也不敢妄下定论,毕竟真正见识过这两种蛇,并且能拿出确切证据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一地王锦蛇、十里无毒蛇”这句话听起来的意思是,只要有王锦蛇的地方,就方圆十里就没有毒蛇了!这和眼镜王蛇生存周围没有其他蛇类一样,都被吃光了。但是,王锦蛇可没有眼镜王蛇那么厉害,无论是速度还是捕食能力,都远远逊色与眼镜王蛇,和王蛇科的其他蛇类差不多厉害。经常关注毒蛇网的蛇友都知道,有一种游蛇科王蛇属的蛇类,也是无毒蛇,喜欢吃各种蛇类,也可以吃各种毒蛇,只要体型小于它们的毒蛇都可以吃掉。王锦蛇也是如此,对毒蛇有不寻常的抵抗力,具有抵抗蛇毒的能力,至今动物学家还没有找到原因,如果找到了,那以后毒蛇咬伤就是小问题了。

俗话说,一里路上有墨蛇,十里路上无毒蛇?墨蛇真的那么可怕吗?

首先我个人认为,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这很有可能是一种以讹传讹,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即使附近存在着某种剧毒的毒蛇,也不一定,这10里之内都没有其他蛇,当然仅限于它是一种毒蛇的情况下,如果它是一种蛇的天敌,那么很有可能出现这种状况,在科技不太发达的过去,人们经常受到一些野兽骚扰,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威胁特别大的野兽,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出现以后,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无法像现在这样通过电子设备拍摄证据,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确定当时那是哪种动物造成的威胁?所以我认为,到底有没有墨蛇?还是两回说,之所以传的这么严重,可能由于以下几点原因:1、民间传言中国古代乡村民间相传有一种蛇,头生鸡冠,叫似鸡声,据说是蛇中之王,凡是有鸡冠蛇出生的地方,方圆十里都不会有其他蛇活动,而且这种蛇极具毒性,被它咬上一口,几乎没有生还的机会。但是其实根本在地球上就没有这种生物,也就是说他只不过是个谣传罢了。2、对生物的天生恐惧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毒如蛇蝎”,这句古语是为了形容那些阴痕狡诈的人做的某种行为,当然,能被应用到这个古语的人和事,一般情况下,做事都很绝,之所以用蛇和蜥蜴来形容,说明古人对于蛇蝎的狠毒是非常恐惧的,就好像我们不需要任何介绍,看到一个三角形的舌头,天生就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一样。3、夸大事实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最毒的蛇,并不都是黑色,但是黑色却占有很大一部分,准确的说应该是近似黑色的墨色,所以我感觉很多人为了形容黑色蛇的狠毒,夸大了这个事实才总结出这一句话。

上一篇:melody的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