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海洋石油117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3-24 22:23:59编辑:皮带君

康菲石油公司的康菲中国

2005年1月17日,蓬莱19-3油田二期及蓬莱25-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ODP)正式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并列入国家重点项目之一。蓬莱油田二期项目中的详尽工程设计和建造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根据计划,其中要涉及到的设施有几座井口平台、中央处理设施和一艘新的大型FPSO。一期项目中的平台将与新建的FPSO相连, 新FPSO船身长 300 多米,日处理原油能力可达19万桶。预期将在2007年上半年开始二期项目的首次投产,届时第二座井口平台将完成与现有FPSO的连接,新建的FPSO预计可在2008年底投入生产。在南海,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海上油田西江24-3于1994年投产。一年后第二个油田西江30-2投产。1997年,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了西江24-3的卫星油田(24-1)。该油田的开发使用水平延伸钻井技术,曾经创立了几项世界钻井纪录。2005年西江油田日均原油产量为七万二千五百桶。自1994年投产以来,截至2005年12月31日,西江油田累计产量达到3.1亿桶。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同时,更重视环境和员工的安全保护,积极促进技术转让,并一直倾力支持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参与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和赞助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如支持在八达岭长城西侧建立国际友谊林,支持旨在教育中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探索未来之路教育计划等,充分体现了公司回馈社会的优良传统。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LOGO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是康菲石油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 目前员工约700名,与中外方合作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业务。目前在北京和塘沽设有办公室。在中国渤海湾,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共同开发中国海上最大油田之一—位于中国渤海湾的11/05区块的蓬莱19-3油田。在与中海油的合作中, 康菲石油于1999年5月发现了蓬莱19-3 海上油田。目前,康菲石油中国公司是该油田的作业者。2002年12月该项目一期投产。蓬莱油田二期项目包括5座钻井和生产平台以及一艘浮式生产储油轮的建造。所有的平台已经完工投产,新的世界最大的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之一——“海洋石油117”FPSO (又称为“渤海蓬勃号”FPSO)于2009年投产,用于处理蓬莱19-3以及附近的蓬莱19-9和25-6油田的产出原油。随着持续的开发,蓬莱油田的产量预期将不断攀升。2011年日均原油净产量约为42,000桶。在南海,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海上油田西江24-3于1994年投产。一年后第二个油田西江30-2投产。1997年,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了西江24-3的卫星油田(24-1)。该油田的开发使用了水平延伸钻井技术,曾经创立了几项世界钻井纪录。根据合同,康菲石油对24-3和24-1油田的所有权于2010年1月终止,对30-2油田的所有权于2010年11月终止。2006年3月31日,康菲石油公司成功完成对柏林顿资源公司的并购。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的资产,其中包括获得在中国南海15/34区块的番禺4-2、5-1和11-6油田的所有权。中海油是番禺油田的作业者。该区块2011年日均原油产量为10,000桶。康菲作为在中国最大的美国能源投资商之一,迄今在华投资额已超过41亿美元。

什么是世界海洋石油储运技术?

一、海上油气集输系统油气集输是继地质勘探、油田开发、钻井采油之后的油田生产阶段。这阶段的任务是从油井井口开始,将油井的产出物在油田集中、油气分离、计量、净化处理、必要的初加工,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油、气及副产品,而后输送给用户。海上油气集输系统包括海上油气生产设备系统以及为其提供生产场地、支撑结构的工程设施。海上油气集输包括了整个油田生产设备及其工程设施。这些工程设施有井口平台、生产平台、生活平台、储油平台、储油轮、储油罐、单点系泊、输油码头等。根据所开发油田的生产能力、油田面积、地理位置、工程技术水平及投资条件,可分别组成不同的油气集输系统。随着海上油田开发工程由近海向远海发展,海上油气集输形成了以下三种类型。1.全陆式集输系统海上油田开发初期,是在离岸不远的地方修筑人工岛,建木质或混凝土井口保护架(平台)打井采油。油井的产出物靠油井的压力经出油管线上岸集油、分离、计量、处理、储存及外输。这种把全部的集输设施放在陆上的生产系统称为全陆式集输系统。该系统的海上工程设施一般为:(1)井口保护架(平台)通过海底出油管上岸;(2)井口保护架(平台)通过栈桥与陆地相连;(3)人工岛通过路堤与陆地相连。全陆式生产系统在海上只设井口保护架(平台)和出油管线,大大减少了海上工程量,便于生产管理。陆地生产操作费用比较低,而且受气候影响小,与同等生产规模的海上生产系统相比,其经济效益好。该系统一般适用于浅水、离岸近、油层压力高的油田。我国滩海油田开发多采用这一集输方式。2.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随着油田开发地点水深的增加、离岸距离加大、钢导管架平台的发展和应用,全陆式集输系统已不能适用。为了解决油气长距离混输上岸效率低及油层压力不足的问题,逐步把油气分离及部分处理设备放在海上。油井开采出来的油气在海上经过分离初处理后,再将原油加压管输上岸处理、储存及外输。如伴生气的量小,除作平台燃料外,其余在海上放空烧掉;如天然气量较大,则油、气在海上分离后,分输上岸再处理。这种在海上仅进行油气初处理,而把主要的油气集输设备及储存、外输工作放在陆上的油气集输系统,称为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离岸不远、油田面积大、产量高、海底适合铺设管线以及陆上有可利用的油气生产基地或输油码头条件的油田,尤其适用于气田的集输。因为在海上不易解决天然气的储存和加工问题,所以一般气田采用半海半陆式的集输系统,如我国渤海湾锦州20-2气田就采用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3.全海式集输系统随着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简化海上生产的原油上岸后再通过海运外输的环节,凭借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在海上建储油罐和输油码头,使油气直接从海上外运。这种将油气的集中、处理、储存和外输工作全部放在海上,从而形成了全海式集输系统。由此也使海洋油田的开发向远海、深海和自然条件恶劣的极地发展。全海式的集输系统可以是固定式,也可以是浮动式;井口生产系统可以在水上,也可以在水下。这种集输生产系统既适合小油田、边际油田,也适合大油田;既适合油田的常规开发,也适合油田的早期开发。这是当今世界适应性最强、应用最广的一种集输生产系统。综上所述,海上油气集输系统是从全陆式发展到半海半陆式,又从半海半陆式发展到全海式。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集输的生产处理设施是放在海上还是陆上,如全部的油气集输生产设施放在陆上,则称为全防式;如全部设施放在海上,称为全海式;如部分设施放在陆上、部分设施放在海上,称为半海半陆式。二、海上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因为全海式油气集输系统可实现全部油气集输任务,本节就以全海式生产平台为例,介绍油气集输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出油气集输生产包括油气水分离、原油处理、天然气处理、污水处理等主要生产项目。1.油气计量及油气生产处理流程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地层里油、气、水是共生的,又由于油气生成条件各异,各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的组分是不同的。此外,油中还含少量氧、磷、硫及砂粒等杂质。油气生产处理的任务就是将油井液经过分离净化处理,能给用户提供合格的商品油气。由于各油田生产出来的油气组分和物性不同,生产处理流程也不完全相同,如我国海上生产的原油普遍不含硫和盐,因此就没有脱盐处理的环节。有的油田生产的原油不含水,就没有脱水环节。海上原油处理包括油气计量、油气分离、原油脱水及原油稳定几部分。由于海上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增补能量的开采方法,因此原油脱水是原油处理的主要环节之一。2.天然气处理经油、气分离的天然气,在高温下仍带有未被分离的轻质油、饱和水、二氧化碳及粉尘等物质,这些物质如不处理,一则浪费,二则会造成管路系统的堵塞和腐蚀。天然气处理主要指脱水、脱硫及凝析油回收,有的天然气还要脱除二氧化碳。一般海上平台天然气处理是将由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和各级闪蒸出来的气体分别进入相应的气体洗涤器,以除去气体携带的液体,再进入不同压力等级的压缩机,分段加压,达到设计压力,一个典型四级分离的气体压缩和凝析油回收系统。由各级气体洗涤器收集的凝析油分别进入各级闪蒸罐的原油管线中。为防止管线被天然气水化物堵塞,采用甘醇-气体接触器,吸收天然气的水分。由于天然气处理压缩系统投资较高、质量大、占用空间面积大,有的平台由于生产的伴生气较少,往往将生产分离出来的天然气不经处理,一部分作平台燃料,一部分送火炬放空烧掉。如果气量大,可管输上岸再处理。如何处理天然气要经综合评价后做出选择。经气体压缩和凝析回收后出来的气体,一般仍需进一步脱水、脱硫和凝析油回收。脱水主要采用自然冷却法、甘醇化学吸收法、压缩冷却法等,脱水的同时可以脱出轻质油。对含硫的天然气还需要脱硫,同时可以回收硫。海上天然气加工生产系统和陆上一样,这里不再赘述。3.含油污水的处理随着世界工业的迅速发展,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严重地影响了生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目前世界环境保护机构规定:油田所有的含油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水中含油量低于15~50毫克/升才能排放。故海上采油平台原油脱水出来的污水及生产中产生的含油污水,都必须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4.海上油气集输生产流程及设备的选型油气集输生产流程的设计及主要设备的选型,不像钻井工艺及钻机设备那样有定型生产流程及系列的钻机设备,它往往是根据油田产出物的组分、物理性质、产量及油田的开发方式、油气集输系统的选择等条件进行设计制作。如一离岸较远、含气量较高的油田,选用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油气长距离混输上岸,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为此采用油、气分输上岸流程,即在海上平台进行油、气分离初处理,油、气上岸后再分别进行全面的处理;如采用全海式集输系统,油气处理及其储运设备全部放在海上,那么其具体工艺流程及设备的型号显然是与前者不同的。每个油田根据设计的生产流程、主要设备、工程结构选型及尺度,分别设计安装在模块上,一般都按生产的内容设计,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1)井口模块模块。上面设置井口采油树、测试分离器、管汇、换热器等。(2)油气处理模块。一般设置生产分离器组、电脱水器、原油稳定装置及其配套的管路、仪表、罐、换热器等。(3)天然气处理模块。一般设置有分离器、洗涤器、压缩机、轻质油回收装置等。(4)污水处理模块。有隔油浮选、沉降分离、过滤器及其加压的水泵与其辅助设备等。此外,还有发电配电模块、生活模块、注水模块、压缩模块等。这些模块的设计要求自成系统,同时考虑与其他系统的连接配套。部分生产模块的设备在陆上安装好可进行试车,当在平台吊装就位,连接好水、电、管路系统就可全面试运转,以减少海上工程量,便于生产管理。在设计模块规模时,还要考虑平台面积、施工起吊能力及生产安全要求等。三、海洋集输平台设施当人们航行在茫茫大海中,有时会突然发现远方有一些建筑群时隐时现,你一定会欣喜万分,以为看到了海市蜃楼。轮船靠近后才看清这是一些钢铁制造的庞然大物高高地矗立在海面上,不管是台风袭击还是海浪拍打,它都像一个忠实的哨兵守卫在辽阔的海疆。这些钢铁建筑物就是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先建平台后打井、采油,这是海上石油和陆上石油的主要差别。通俗地说平台就是给人们在海上生活、生产提供的固定场所。最初人们在海洋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只能在近海,用木料搭制一个作业平台,进行钻井、采油。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平台更安全、更坚固耐用,并能适用于环境恶劣的深海条件,逐渐改为使用混凝土或钢铁建造作业平台。再后来发明了自升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这两种装备实际上都是船,前者没有自航能力,要靠其他船只拖曳,后者具备自航能力。钻完井后,钻井平台或钻井船驶往新井场。目前海上见到的平台大多是油气生产平台,这些平台上设施的内涵与陆地油田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更精良、更安全可靠。图37-1所示是所有设施全部设置在海上的情况,其中中心处理平台把周边各井的油气通过海底管道集中并计量,同时配备安全装置,然后将油气水分离净化,合格的原油输送到储油平台,处理过的水再经过井口平台回注或排放,天然气一般放空烧掉;储油平台主要功能是存放原油并通过穿梭油轮定期运送给用户;动力平台主要是柴油发电机组、天然气透平发电机组、供热锅炉等提供动力的设备;生活平台提供工作人员休息、生活;各平台间有供工作人员行走的栈桥,另外淡水、蒸汽、燃料等管道及电缆也附设其上。当然,根据油田在海洋的地理位置,各种设施并非要全部建在海上。如果距离陆地较近,油气水处理平台、储油平台则建在陆上。即便全部建立在海上,也可根据情况将某些设施适当地组合在一座平台上。井口平台实际就相当于陆上油田计量站,负责单井的集油、油气日产量的计量和注水。浮式生产储油轮相当于陆上油田的联合站,负责油气水分离净化、储油。其动力、生活系统也在船上。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海上固定平台,降低了投资。如果油田迅速降产或失去生产价值,浮式生产储油轮还可以转移到其他油田继续使用。图37-1 早期海上采油系统四、海底输油管道海洋石油竞争,比拼的是资金的雄厚和技术的先进。油气运输是随勘探和开采而发展的。国际上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设施的模式根据油气储运特点基本分为两类,即全海式与半海半陆式。所谓全海式,是指油气田的油气生产、处理以及产品储存与外销全部在海上进行;所谓半海半陆式,是指油气生产在海上进行,油气处理或在海上、或在陆上进行,而产品储存与外销在上陆后进行。人类从深海开发油气是今后长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伴随着海洋储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世界海洋石油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深水,世界海洋管道从最初的油气田内部短距离海底管道发展到各类长距离平台至陆地海底管道,海底管道设计、施工技术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深水大型油气田达50多个,包括200多座深水平台设施、1000多套水下装置、1.2万千米的深海管道等设施。深水技术的发展不断刷新世界深海作业的最新水平:钻井作业水深达3050米,已投产油田作业水深达2192米,海底管道铺设水深达2150米。六、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既可以独立运输,也可以临时存储,然后由油轮运输到陆地。1976年,壳牌石油公司首次引入FPSO概念,那是一艘在Castellon海域由油船改装而成的FPSO。FPSO是英文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Offloading的缩写,含义为“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它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同时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海洋工程特点(图37-2)。在那以后的26年间,前15年是其概念形成阶段,9O年代以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最初的FPSO大都是改装船舶,在这方面,新加坡的船厂做得较为成功,取得了大部分改装船工程项目。目前,FPSO的建造市场主要由日本、韩国造船企业和新加坡船厂统治。由于一艘FPSO造价高达几亿美元,是典型的高附加值船舶,所以近年来中国船厂也开始积极介入这个市场。图37-2 FPSO工作示意图静态来看,截至2008年2月,FPSO现役数量为139艘,其中,新建数量为54艘,占比为38.85%,改造数量为85艘,占比为61.15%;订单32艘,其中11艘为新建,21艘为改造,占比分别为34.38%和65.63%。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均经历了两次高峰:1997—1999年、2003年至现在。现役FPSO基本上是在2000年以后建造的,80%左右的船龄在10年以内,大多还可以应用至少10年左右的时间,更新需求动力相对较小。在现役的FPSO中,分布较多的国家有巴西、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数量分别为22艘、15艘、13艘、12艘、12艘、11艘。在FPSO订单中,巴西依然是拥有量最多的,为9艘,其次较多的分别为英国、印度和尼日利亚,其数量分别为5艘、4艘和3艘。七、发展趋势挪威专家Einar Holmefjord先生在题为《挪威边际油田开发研究活动现状——DEMO2000》的演讲中指出,“昨天,我们采用重力基础的平台进行钻井和生产,今天,我们采用浮式生产系统和水下设施,明天,我们将井流物从海底直接输送上岸处理,不需要任何海上设施”。Einar Holmefjord先生的话简明地概括了国外海上石油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开发边际油田,国外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浮式生产设施和水下回接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的配套技术,如水下混输技术、深水大排量混输泵、水下供配电系统、水下作业机器人、水下卧式采油树、水下管汇和水下多相计量技术等。上部设施包括油气集输和水处理设施的新工艺、新设备也不断出现,如多相透平技术、海水脱氧技术等。这些技术已得到应用,且有些技术已趋于成熟。深水和超深水域油田的开发是国外海上油田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某些地区,如Ormen Lange、Voring plateau、At1antic Margin的水深在600~1400米,而Angola、Gom、New Foundland、Brazil的水深更是达1500~3000米。深水具有低温、超高静压、温压变化引起立管内介质物性复杂等特点,容易引发立管段塞流、结蜡、水合物等问题,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为解决深水水域介质在管道内的流动安全问题,近年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流动安全学。目前国外公司开展的深水技术研究包括立管内多相流研究、SPAR模型平台、深水系泊系统、轻型组合立管、电加热管技术、水合物抑制技术(动力学抑制剂的研制)等。解决深水油田开发的技术问题是国外海上石油技术发展的趋势。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的康菲中国

在与中海油(CNOOC)的合作努力中, 康菲石油于1999年5月在11/05区块发现了蓬莱19-3 海上油田。在合作开发位于中国渤海湾的蓬莱19-3和蓬莱25-6油田中,康菲石油中国公司是该油田的作业者。2002年12月该项目一期投产,日均原油产量为两万五千桶。项目的一期开发使用一座井口平台和一艘租用的浮式采油、储油和输油船 (FPSO)。2005年1月17日,蓬莱19-3油田二期及蓬莱25-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ODP)正式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并列入国家重点项目之一。蓬莱油田二期项目中的详尽工程设计和建造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根据计划, 其中要涉及到的设施有几座井口平台、中央处理设施和一艘新的大型FPSO。一期项目中的平台将与新建的FPSO相连, 新FPSO船身长 300 多米,日处理原油能力可达19万桶。预期将在2007年上半年开始二期项目的首次投产, 届时第二座井口平台将完成与现有FPSO的连接,新建的FPSO预计可在2008年底投入生产。在南海,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海上油田西江24-3于1994年投产。一年后第二个油田西江30-2投产。1997年,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了西江24-3的卫星油田(24-1)。该油田的开发使用水平延伸钻井技术,曾经创立了几项世界钻井纪录。2005年西江油田日均原油产量为七万二千五百桶。自1994年投产以来,截至2005年12月31日,西江油田累计产量达到3.1亿桶。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有限公司怎么样?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有限公司是1984-09-29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天河路16号2楼。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00019034361X6,企业法人杨敬红,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为南海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提供有关的技术和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口业务;本企业的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物业管理;物业租赁,物业设施维修与保养,物业设施防腐;园艺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市政设施维修与维护工程施工;咨询与调查;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建设及维修工程;票务代理;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五级);承装水设施安装、维修、维护;海上设备维修;电器及办公设备维修;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清洁服务;企业管理服务;办公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车辆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养老服务;保安服务。仓储、住宿业、餐饮业(由分支机构另办证照经营)。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34571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4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有限公司对外投资6家公司,具有2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南海西部有哪些油田,有哪些石油公司

西江24-3,30-2油田
这两块油田由菲利普斯石油国际公司亚洲部代表其合作者Pecten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51%)进行作业。



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惠州26-1,惠州32-2,惠州32-3和惠州32-5形成惠州油田群。


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发现于1987年2月,是目前南中国海发现的最大的油田。
阿莫科于1985年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得区块29/04合同。1993年12月,科麦奇公司加入合作开发的队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东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陆丰13-1,22-1油田
其中,陆丰13-1油田于1987年1月发现,1993年10月投产。陆丰22-1油田于1986年5月发现,1997年12月投产。

番禺5-1油田田
番禺5-1油田田于1999年发现。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CONHE ) 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直属公司。


涠洲10-3油田
于1982年12月发现,是南海西部公司最早的海上合作油田,合作方是法国的TOTAL公司。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世界的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在哪些地方?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国内外学者研究,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捕量,在没有开发大洋中层鱼类资源的情况下,每年约为2~3亿吨,中国在近海和外海的可捕量,每年约350万吨,海洋渔业可捕量仅占世界海洋渔业总可捕量的1.16~1.75%;中国海区的生物生产力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近海鱼类生产力平均为3.18t/km2·年,而南太平洋沿海为18.2t/km2·年,西非近海为8.3t/km2·年;世界海洋中的生物共约20万种,中国海20278种;世界海洋中年产量在10~100万吨之间的品种有60~62种,中国近海历史上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有40种左右,没有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大宗品种。在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沉积盆地中,中国近海不占优势。世界上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西海岸等几个地区,这些地区的油气总储量占世界海上探明储量的80%。在未探明的油气区中,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中国近海的找油前景不如上述地区。据预测,中国近海的石油可采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3~12%。

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多少?

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其中东海海底蕴藏量之丰富,堪与欧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东海平湖油气田是中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中型油气田,位于上海东南420千米处。它是以天然气为主的中型油气田,深2000~3000米。据有关专家估计,天燃气储量为260亿立方米,凝析油474万吨,轻质原油874万吨。

关于海洋油气有哪些介绍?

世界上,海洋油气同陆地油气资源一样,分布极为不均。在四大洋及多个近海海域中,波斯湾海域的石油、天然气含量最为丰富,约占总贮量的50%左右;第二位是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湾海域;其次是亚太、西非等海域。据中国南海油气资源也有巨大的发展远景,是世界海洋油气主要聚集中心之一。石油和天然气是人们向海洋索取资源的一大重要成果。

世界海洋油气储量多少?

如图2-2所示,海底可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其面积仅占整个海底面积的7.49%。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在全球海洋油气探明储量中,目前浅海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将逐渐进军深海。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2000—2005年,全球新增油气探明储量164亿吨油当量,其中深海占41%,浅海占31%,陆上占28%。图2-2 海洋水深分类示意图及比例图从区域看,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三湾、两海、两湖”的格局。“三湾”即波斯湾、墨西哥湾和几内亚湾;“两海”即北海和南海;“两湖”即里海和马拉开波湖。其中,波斯湾的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伊朗,北海沿岸的英国和挪威,还有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都是世界重要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国。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海上产油区有波斯湾、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欧洲的北海和美洲的墨西哥湾,称为四大海洋石油区;海上天然气的储量以波斯湾为第一,北海第二,墨西哥湾第三。地球上海洋油气资源总量极其丰富。海洋的石油资源量大概占了全球石油总量的34%,但还处于勘探开发的早期阶段。据统计,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757亿吨,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为173万亿立方米。全球海洋石油资源量约1350亿吨,探明约380亿吨;海洋天然气资源约140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约40万亿立方米。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安哥拉和尼日利亚近海是备受关注的世界四大深海油区,几乎集中了世界全部深海探井和新发现储量。据2003年底的统计,在已发现的深海储量中巴西有146亿桶,其中的5大发现就超过100亿桶;墨西哥湾有140个发现,储量达115亿桶;安哥拉近海有41个发现,储量95亿桶;尼日利亚的25个近海油田,储量达83亿桶。2004年深水石油产量约占全球5%,2010年占世界的9%。在“金三角”区深水石油累计产量达6亿吨,其中巴西占57%,墨西哥湾占39%,西非占4%。按已发现的油气田估计,金三角深水石油的产量可望达到3亿吨左右。2010年,全球深水油气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其中墨西哥湾约10亿吨,西非海域22亿吨,巴西海域8亿吨。与大西洋盆地相比,东南亚的深海油气活动规模较小,对大型跨国公司的诱惑力不及西非、巴西和墨西哥湾,但东南亚未来的潜在利益为寻找深海区块的石油公司提供了机遇。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未来将成为亚洲深海油气活动的主要地区。

请问,世界上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以上的国家有哪些?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中国现在仅仅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活动范围多方向扩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增长,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整体产业的发展。这样的趋势和特点是带有普遍性的,同期,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步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编辑本段]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2006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8408亿元,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产业增加值为8286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4%,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1、海洋渔业   1992年以来,我国海洋渔获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当年海洋渔获量93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42万吨;2005年海洋渔获量已达2838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l 385万吨,海洋渔获量提高了3倍,海水养殖产量提高了5.7倍;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海洋渔获量的比重已从26%上升到49%。2005年海洋渔业总产值达3258亿元,是1992年海洋渔业总产值的7倍。   2、海洋交通运输业   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已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2005年我国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为6989万标箱,是l994年的17.4倍,继续保持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国的地位;海洋主要港口旅客吞吐量7290万人次,是l994年的l.4倍。   3、海洋船舶工业   我国造船量已连续l2年居世界第三位;新承接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综合吨,是1996年的7.2倍;造船总产值1 l45亿元,是1996年的5.9倍;船舶出口达到l l71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l9%。   4、海盐业   2005年我国海盐产量为2829万吨,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海盐和海洋化工业总产值433亿元,是1994年的9.5倍。   5、海洋油气业   2005年海洋原油产量3175万吨,是l994年的4.4倍;海洋天然气产量62.7亿,是l994年的16.7倍;海洋油气业总产值866.9亿元,是1994年的l2倍。   6、滨海旅游业   2005年滨海旅游收入3942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ll47亿元,而l994年国际旅游收入只有321亿元。 [编辑本段]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新的可开发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近10年来,海洋科技突飞猛进,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海洋已成为巨量财富源泉,为解决困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两大问题展现了新的曙光。一是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储量巨大。二是海洋新药物资源家族庞大。三是提取和开发利用深海基因资源前景广阔。据估计,深海基因资源的市场潜力可达30亿美元/年。四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前景乐观。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大幅下降,世界海水淡化市场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扩大。总之,20世纪最后10年,多学科联动的海洋科学发展,使新的海洋资源不断被发现,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为基本特征的“海洋世纪”的到来。   海洋经济产出快速增长。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在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水平。“九五”期间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年均 15.7%。其中海洋渔业经济总量仍高居首位,占总产值的51%,年均增长18%;海洋油气业异军突起,年均增长达到32.3%,产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货物运输量持续稳定增加,占海洋经济总产值比重位居第二,为18%。另外,海洋旅游业因统计口径问题,仅是国际旅游收入项,已经超过600多亿元,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统计在内的国内滨海旅游收入至少还有约1000亿元。因此,滨海旅游业实际上已经位居第二,并正在展现其强劲的发展后劲。预计,滨海旅游业将迅速成长为我国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首。   海洋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经过有意识的计划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呈不断优化趋势。从“八五”末期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48∶14∶38到 “九五”末的50∶17∶33。最明显的变化是,第二产业得到发展,第三产业升中有降,但整体经济实力未减。海洋劳动就业队伍扩大。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海洋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   “九五”期间,海洋产业全职劳动就业增加了近40万人。在海洋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也与产业结构相一致,海洋第一产业吸纳了将近 70%的就业人口,以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海洋第二产业,劳动就业率较低,但劳动生产率最高。尽管海洋直接劳动就业统计数字只有400多万人,但海洋产业还提供了约1000万人的季节性或非全职工作机会。而且,目前我国的统计口径只统计直接的行业劳动就业,而国际组织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评价海洋就业贡献的统计范围非常宽泛,美国把临海、与海洋开发利用相关联的生存人口都计入海洋提供的生存机会之中,这样,海洋对其国家的劳动就业就显得极为重要。   海洋高新技术培育新兴海洋产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与海洋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同步发展起来的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科技含量的海洋高技术产业,海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带动了海洋产业群的扩展壮大。1996年海洋高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到1998年,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实现500多亿元。目前,我国的海洋高技术主要包括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其产业、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水养殖业、海洋监测技术及海洋仪器制造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信息技术等。   海洋产业成为沿海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90年代兴起的海洋开发热潮,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海洋开发已然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跨世纪的地区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从2000年情况看,海洋产业增加值3000多亿元,占沿海省区市GDP总量5.5万亿元的 6.88%。海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增加值总量)排列依次为广东、山东、福建、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海南、广西、河北。最高的广东省海洋产业增加值超过750亿元。   海洋经济发展处于成长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算得上是海洋大国,但还远不是海洋经济强国。我国海岸线总长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之比小于0.3,低于世界沿海国家的平均水平 0.96;海岸系数(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国海洋资源绝对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200海里水域面积、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资源绝对量在世界范围内排位较前,是优势资源,但是,海洋资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国的海洋产业正处于成长期,产业结构正从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与传统海洋产业改造相结合的状态发展。 [编辑本段]海洋经济发展态势  21世纪将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今后10年甚至50年内,国际海洋形势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包括高新技术引导下的经济竞争。发达国家的目光将从外太空转向海洋,人口趋海移动趋势将加速,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国际海洋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未来50年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加拿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提高贡献,扩大就业,占领国际市场;日本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英国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迎接跨世纪的一次革命;澳大利亚在今后10年~15年要强化海洋基础知识普及,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国际海洋竞争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发现、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勘探开发新的海洋矿产资源;获取更多、更广的海洋食品;加速海洋新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更安全、更便捷的海上航线与运输方式。   海洋是高新技术发展前沿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英、法、德等国家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的战略决策,希望在21世纪世界海洋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期望在海洋领域找到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目前,国际上海洋高技术发展有以下五个重点领域: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系统模拟技术,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海底勘测和深潜技术。总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高技术开发已上升到各国最高层次的决策范畴,并进行了战略性规划安排。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全球现代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23万亿美元的4%。世界四大海洋支柱产业已经形成,发展前景看好。一是海洋石油工业。全球海上石油的探明储量为200亿吨以上,天然气储量80万亿立方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海上石油勘探与开发,投入开发的经费每年达850亿美元。2000年海上石油产量约13亿吨,占世界油气总产量40%,产值约3000亿美元。21世纪中叶海洋油气产量将超过陆地油气产量。二是滨海旅游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滨海旅游业收入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约为25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3倍;1998年全世界40 大旅游目的地中有37个是沿海国家或地区;沿海37个国家的旅游总收入达3572.8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三是现代海洋渔业。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已发展为捕—养—加并举的工业化渔业生产。近10年来,全世界海洋渔获量每年达8500多万吨,产值约2000亿美元。四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全世界较大海港2000多个,国际货运的90%以上通过海上运输完成,1998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约为1.5亿标准箱,海运收入1500亿美元。总之,世界范围内的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资源消耗型到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升级,世界海洋产业结构不久将可能出现三、二、一的排列顺序。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可能要略滞后于世界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变,首先可能过度到二、三、一结构。   人口趋海移动趋势加速。目前,6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世界3/4的人口将居住在沿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城市密集区。这一地带占14.2%的国土面积,却分布有44.74%的城市数和51.44%的城市人口,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东部沿海地带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人口分别占全国的59.81%和47.44%。研究预测表明到2020年或21世纪中叶,60%人口将居住在沿海地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兴起,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保持年均0.63个百分点的增幅,2002年全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34%,而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现状水平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7%。预计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未来50年,世界性、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我国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和基础。正在编制中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将对我国“十五”及以后10年的海洋经济发展提出规划安排。提高认识,认准方向,扎实推进,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成世界级海洋经济大国甚至强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海底石油储量是怎样的?

据地质专家研究表明,海洋中的大陆架和大陆坡蕴藏着全球3000亿吨石油的一半以上。海底石油将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1960年全世界近海石油产量占石油总产量的10%左右;1970年,产量占总产量的16.8%;1980年海上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21.8%;1985年海上石油占总产量的26.74%,2000年,已超过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煤、石油、天然气是工业化社会一刻也离不了的动力源泉。现代化的交通多数离不开石油、天然气和煤。20世纪以来,传统的燃料,煤和木材逐步让位于石油和天然气。以1950~1970年为例,短短20年间,世界石油消费量提高了三倍,天然气消费量提高了四倍。在世界各种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所占比重达到了64%。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其比重高达75%以上,多数工业发达国家都靠进口石油来满足本国需要。西欧各国所消费的石油96%依靠进口,开采石油量占世界石油总量1/3的美国,也要进口40%的石油才能满足本国石油需求量。日本进口的石油量占世界石油耗量的17%。这一趋势有增无减。能源短缺,早已成为全球人类关注的焦点,因此开发海上天然气和石油,已成为各工业国家的共同行动。1907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巴巴腊海峡,用栈桥式井架,在水深仅有几米的海底,首次采出石油。1924年前后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和前苏联里海的浅滩上也先后建起了海上石油钻井架,进行石油开采。这些石油井架都用栈桥同陆地相连。直到1946年,美国建造的海上钻井平台首次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海底油井。据科学家研究报道,海底石油和天然气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大陆架,石油储量最多的首推波斯湾。其中有六个产油量超1000万吨,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特大油田。其次是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油田。在海底天然气储量方面,波斯湾仍居第一,北海居第二,墨西哥湾第三。中国浅海大陆架面积近285万平方千米,其中200米水深范围内的大陆架面积共130万平方公里。经勘探研究表明,我国沿海主要有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浅滩、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等七个含油盆地,总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千米,现已查明有17个新生代沉积为主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估计有很多的油气资源量,大约达100亿~130亿吨,构成了环太平洋区含油气带的主体部分,是中国油气资源的重要后备基地。位于英国北海的巨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20世纪50年代海上勘探油气的国家仅六个,而现在已达100多个。海上油气钻井数,1961年为726口,而到1995年达2663口,其中美国海上油气钻井数最多。海洋石油的产量,1950年仅0.3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5%;1960年为1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9.20%;1995年为9.65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08%。海洋天然气的发展速度不如石油,1980年的产量为2903.11亿立方米,1995年为4421.00亿立方米。从1980年开始中法、中日先后在渤海中部、西部和南部进行联合勘探开发。1981年在中日合作区打了第一口预深井,日产原油近1000吨,天然气约60万立方米。同年10月又打出了一口井,日产原油270吨,天然气3.3万立方米。1982年4月,中日合作打出第一口深井,日产原油390吨,天然气7万立方米。早期的海上钻探,通常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平台进行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水深作业。固定式平台既可用于钻探,也可用于石油生产。位于英国北海的巨大的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活动式钻井装置具有既保证钻井时的平稳性,又有易于活动和适应多种水深的特点。采油是海上石油开采的最后一道工序。固定式生产平台是目前最常用,最主要的是采油平台,它有钢管架桩基平台、钢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张力腿平台、绷绳塔平台。建一座固定平台,其投资量非常巨大,必须要有大面积的采油要求条件,才是可行的。浮式生产系统有半潜式和油轮式两种,半潜式适用于900~1500米的深海区或边际小油田开采油气。油轮式的最大作业水深可达1800米。有的国家采用向海中填石砂、泥土和废料等建造人造岛来进行石油开采。

海底石油资源是怎样的?

世界上大陆架的面积约有2700多万平方千米。大陆架和深海(如海沟带)之间,还有段很陡的斜坡,称为大陆坡,已发现这里也有大量的油、气资源。大陆坡的面积比大陆架还要大,有3800多万平方千米。两者合计,相当于陆地沉积岩盆地面积的两倍。海洋的这些区域具有形成油、气积聚层需要的最好的地质条件,通常这是地壳稳定拗曲区域,覆盖着非常厚的沉积物,陆地的油矿与气矿一般是与这样的地带联系着的。大陆架是陆地的直接延续,大约在一万多年前也曾经是陆地的一部分。人们对大陆架的碳氢化合物的形成规律有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已发现深海盆地也有大量油、气资源。


在墨西哥的深达3500多米的海渊中钻井,探明有含油沉积岩层。因此,大陆坡将成为人们向海洋探寻油气宝藏的场所。目前,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将近30%来自海底。海底天然气所占比例接近总产量的12%。现在大部分拥有出海口的国家均在从海底寻找并开采石油与天然气。


据估测,全世界可采石油储量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约1350亿吨,迄今已发现的海洋油气田1600多个,已有40多个国家的海域在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几乎所有的大陆架都成为勘探、开发石油的对象和场所,都是很有希望的海洋油气区。


上一篇:杨翘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