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白细胞介素12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3-24 08:48:54编辑:皮带君

白细胞介素-12的简介

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缩写为IL,功能关系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这种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的许多因子参与。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1979年这方面的研究团体提出了在淋巴细胞活素及巨噬细胞因子(monoki-ne)中,已作为一种分子提纯并弄清了性质的称为白细胞间杀菌素。最初测定的为 IL1和IL2。IL1属于monokine,以前曾以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命名。细胞促进蛋白质(mitogenic protein)以及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activating factor)等七种名称称之。而IL2属于淋巴细胞活素,以前曾以胸腺细胞刺激因子(thymocyte stimulating factor)、T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等六种名称称之。在对免疫应答的研究过程中,在丝裂原刺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研究者各以自己测得的活性进行命名,十几年报道了近百种因子。后来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以往许多以生物活性命名的因子实际上是具有多效性的同一物质。为了避免命名的混乱,1979年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会议将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在名称后加阿拉伯数字编号以示区别,例如IL-1、IL-2……,新确定的因子依次命名。只有取行克隆化的基因、明确产物的性质和活性才能得到国际会议的认可。白细胞介素是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家族,截至2013年,得到承认的成员已达29个;它们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它们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2,由抗原提呈细胞和B细胞产生,是一种异源二聚体形式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并以这种形式分泌到细胞外。IL-12能诱导IFN-γ产生,在体内免疫应答中(特别是在细菌或寄生虫感染中)它也是IFN-γ产生所必需。来自活化淋巴细胞,由IL-12A(p35)和IL-12B(p40)亚基组成,二者分别与IL-6Rα链和IL-6同源。是NK细胞激活因子,能促进CD4+Th0细胞分化为Th1细胞,协同亚剂量IL-2,可诱导LAK细胞活性。细胞来源:IL-12主要由b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其分子是一种异型二聚体,40kd(p40)和35kd(p35)的2个亚基通过二硫键相连接。IL-12主要作用于t细胞和nk细胞,曾被命名为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LMF)和NK细胞刺激因子(NKSF)。

白细胞介素的由来?它们有什么重要作用?

功能关系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这种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的许多因子参与。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1]在对免疫应答的研究过程中,在丝裂原刺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研究者各以自己测得的活性进行命名,十几年报道了近百种因子。后来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以往许多以生物活性命名的因子实际上是具有多效性的同一物质。


白细胞介素-12的主要功能

1.IL-12可刺激活化型t细胞增殖,促进Th0细胞细胞向Th1细胞分化;2.诱导CTL和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促进其分泌IFN-γ、TNF-α、GM-CSF等细胞因子;3.促进nk细胞和il-2rα、tnf受体及cd56分子的表达,增强对肿瘤细胞的ADCC效应。由于IL-12在抗肿瘤免疫及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对其临床应用寄予厚望;特别是il-12可协同il-2促进ctl和lak细胞的产生表明,IL-12与IL-2联用可望构成一种更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细胞因子

中性粒细胞是末梢血中含量最多的一类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60-70%,具有较强杀伤细菌、真菌甚至病毒的能力.是机体防御致病因素的主力军之一,AHCC能够促进中性粒细胞在癌细胞周围聚集并呈现高活性,聚集率达91.5%,比灵芝高出11.3%个百分点.
末梢血中的单核细胞落户于组织之后成为巨噬细胞,能够识别、阻拦并消灭细菌、病毒、癌细胞等异物,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局部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被活化并吞噬、消灭“来犯之敌.此外,巨噬细胞还能够将吞噬的外来抗原进行有效的处理,将抗原肽呈给T淋巴细胞.AHCC聚集并活化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NK细胞产生于淋巴系统,淋巴细胞是分布于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体积较小的游离细胞.根据细胞功能以及膜表面的标志将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NK细胞对癌细胞原本就具有杀伤能力,当NK细胞发现癌细胞时,与其结合,并分泌一种细胞质颗粒(G颗粒),溶解并破坏癌细胞.NK细胞活性增加表现在G颗粒的增加,从而提高NK细胞的活性即破坏癌细胞的能力.AHCC和NK细胞的活性化有密切关系,能够提高NK细胞的活性,补充NK细胞的G颗粒.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的数量.
在细胞与细胞之间传达情报的物质的总称.与激素相同,通过受体起作用.主要有:TNF-?:(肿瘤坏死因子)主要从巨噬细胞中产生,最初人们把它当作阻碍癌细胞的因子,它具有强有力的阻碍癌细胞的作用,然而,它也会同时阻碍正常细胞.特别是,它能够强有力地阻碍血管内皮细胞.TNF-?一旦过剩,就会产生恶病质,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IFN-?(干扰素-?)主要从T细胞( Th-1)、NK细胞中产生,不仅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因子,而且能够增强T细胞、NK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活化等对癌细胞的细胞性免疫力.免疫活性细胞遇病毒后产生干扰素(抗病毒蛋白),可抑制病毒复制,产生杀伤肿瘤效应.分为IFN-?、IFN-?、IFN-?三种,均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其中IFN-?抗癌作用较强,IFN-?、IFN-?抗病毒作用较强.
IL-2(白细胞介素-2)从辅助T细胞中产生,是NK细胞、杀伤性T细胞、LAK细胞的分化和诱导的因子,在试管内进行LAK、NK细胞的细胞增殖性给药,研究者把它用于治疗癌症.IL-12(白细胞介素-12)主要从巨噬细胞中产生,最初是作为刺激自然杀伤细胞的因子而被人们发现.能够增强NK细胞、LAK细胞以及杀伤性T细胞的癌细胞阻碍活性,增强干扰素-?的产生和诱导,能够诱导免疫细胞对癌细胞产生强有力的抗肿瘤效果.


树突状细胞是什么?

树突状细胞和神经系统里的树突不是一个概念
树突状细胞,其主要分布于胸腺髓质和周围淋巴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其结构特征是,细胞具有规则的多分支的长突起,他们互相交错、穿插,伸展于淋巴细胞之间。能将抗原呈递给邻近的T细胞。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树根形状的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者,当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侵袭或体内有细胞发生恶变时,树突状细胞很快即能获知这些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免疫系统,并将病原微生物或恶变细胞从体内清除出去。


“白细胞”和“免疫细胞”,哪个词属于“俗称”,哪个词属于“学名”?

这两个词都是属于学名的词语。白细胞(血液细胞)编辑 讨论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人总数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中文名白细胞、白血球外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 称WBC分 布血液、淋巴,及各组织中大 小7-20微米正常成人数量(4.0~10.0)×10^9/L所属人体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编辑 讨论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多种,在人体中各种免疫细胞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免疫细胞(immune cell)俗称白细胞,包括先天性淋巴细胞、各种吞噬细胞等和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

白细胞介素的化学成分

白细胞介素:在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作用下,人体白细胞会产生一系列的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物质,其中的一个系列称之为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已发现有许多种,白细胞介素8(IL-8)是其中之一,而且近来又发现除了白细胞外,其他一些细胞也有产生白细胞介素的能力。
化学成分: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具有高度、中度和低度亲和力的三种形式,可由一条α链单体、一条β和γ链二聚体及一条α、β和γ链三聚体构成的蛋白类化合物。


外毒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的概念都是什么

外毒素
大多数外毒素是产毒菌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的,外毒素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但也有少数外毒素合成后保存在体内,等菌死亡溶溃后才释放至周围环境中的,痢疾志贺菌和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的外毒素就属于这种类型。

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白细胞介素
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缩写IL。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


上一篇: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