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美国空袭伊拉克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3-21 08:11:17编辑:皮带君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连发2起爆炸导致27人死亡了吗?

1月15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两起爆炸,已经导致27人死亡。两起爆炸的袭击目标均为市中心的“空军”广场。巴格达,伊拉克首都,同时也是巴格达省首府,伊斯兰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巴格达跨底格里斯河两岸,距幼发拉底河仅30多公里,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铁路、公路和航空构成陆地和空中的立体运输,十分便捷。铁路向北通往叙利亚和土耳其,向南延伸至波斯湾,也是国际东方快车的必经之地。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定都巴格达,到20世纪末,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商业、交通和文化的中心。市区现代化建筑和古老建筑遗风共存,交相衬托。城内有多所大学,其中著名的有古老的穆斯坦绥里耶学院。有阿拔斯宫、伊拉克博物馆、伊斯兰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古迹。在统一公园屹立着阿拉伯历史名人大型石像,在萨阿敦大街和艾布·努瓦斯大街各矗立着取材于《一千零一夜》故事人物的大型铜塑像。闹市区有一座构思奇巧的无名英雄纪念碑。巴格达新添了许多现代化建筑,著名的有白宫(政府宾馆)、共和宫、国际会议中心大厦、巴比伦饭店等。

美国第一次空袭伊拉克是哪一年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 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 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 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 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 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 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 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 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 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 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 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 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 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 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 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 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 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 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 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 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 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 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 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 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 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 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 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 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 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 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 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 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 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

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 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 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 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 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 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 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 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 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 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 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 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 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整个地面进 攻历时100小时。

暂时停火以后,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和愿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次 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3自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 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据战后统计,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 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 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 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 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战况空前激烈和发展异常迅猛、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虽然只持续了 43 天,但它却提供了现代局部战争的许多新鲜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由于大量高技术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而展示的“军事技术革命”,更为世界各国军事理论家所关注,它引发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探讨现代局部战争的理论、指导规律和作战方法。海湾战争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一个窥视孔。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背景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

(一)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 20,000 人的科军,只有 5,000 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 1990 年 1 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6,517 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 10,015 亿桶)的 65 %,天然气 24 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 13.7 %。日产石油约 1,45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 6,360 万桶)的 23 %;每天出口石油约 1,20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 2,800 万桶)的 43 %。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 20 个特大的油田,有 11 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 1990 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 766.1 万桶,其中 206.4 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 26.9 %;西欧日进口石油 823.5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427.6 万桶,占 51.9 %;日本日进口石油 548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354 万桶,占 64.6 %。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三)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战后 40 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四)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 2 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 1 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 40 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 月 3 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伊拉克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 从军事角度看,美国已经打败了萨达姆,最初的目的达到了,因而美国算是胜利了。但是从战略全局,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道义等综合角度看,美国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失败了。至今,伊拉克局势仍旧动荡,战争对该地区及世界经济的打击正日益显现。鉴于经济全球化的纽带令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此次的伊拉克战争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相比,其严重后果必将对正从低谷中艰难走出的世界经济形势产生消极影响。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旅游业和航空业遭受重创,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美国经济复苏将步履艰难等几个方面。扩展资料: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武力改造中东的序幕。伴随着伊拉克战争,美国推出了“邪恶轴心国”、文明冲突论和大中东计划。美国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即通过攻打伊拉克,推翻萨达姆,在中东杀鸡给猴看,让中东国家知道,如果不自动服从美国控制,则就会遭到如萨达姆一样的下场。同时,推出邪恶轴心国,明确以伊朗和朝鲜为邪恶轴心国,即对朝鲜和伊朗发出警告,萨达姆就是他们的下场。为了安抚世界舆论和其他温和的阿拉伯国家,美国推出文明冲突论和大中东计划,把美国霸权殖民中东的目的说成是改造文明、和平、自由、民主的中东,把美国与伊拉克、伊朗人民的冲突说成是文明的冲突,以获得最大的西方世界人民的支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拉克战争

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1981年6月7日,西奈半岛埃其翁空军基地?准备执行巴比伦行动计划的6架F—15战斗机和8架F—16战斗轰炸机已做好了起飞前的最后准备,一字排列在跑道尽头?为了掩人耳目,这14架飞机的垂直尾翼上,全都漆成了约旦空军黑白灰3色圈标记?以色列与伊拉克之间隔着叙利亚?约旦和沙特阿拉伯,为了穿越这些敌对国家而不被启发现,以色列可谓费尽心机?“巴比伦行动现在开始!”耶路撒冷时间下午四点,以色列各海?空军基地,各战区司令部,“摩萨德”驻海外各情报站,担任奇袭任务的空军第2飞行大队,同时接到了空军司令艾弗里将军的命令?零时间,6架F—15战斗机机腹下,总推力为20吨的两台100F—pw—100型涡扇发动机喷管立刻怒吼起来?紧接着,8架F—16战斗轰炸机的发动机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强烈的尾喷气流顿时吹得沙飞石走?“啦!啪!啪!”3发红色信号弹在塔台上空腾起?这时,带队长机巴哈里上校的耳机中,传来了塔台指挥官“起飞”的命令?外挂空对空导弹和副油箱?担任战斗掩护的F—15战斗机器飞了?载着激光穿甲爆破弹的F—16战斗轰炸机器飞了?电子战王国的“千里眼”——E—2C空中预警机,早已升空待命?满载着高辛烷航空燃油的大型空中加油机kc—10A,仿如一头负重的老牛,4台功率强劲的发动机吃力地咆哮着,直到跑道尽头,飞机才腾空而起?机群在空中绕场一周,编队完毕后,转向东方飞去?这是一只钢铁长臂,它几乎囊括了人类军事科技的全部最新成果?从现在起,它就要以每小时1000公里以上的速度,朝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那块低地挥去?这一次,它要砸烂的目标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30公里处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以色列总参谋部军令处对所有军事行动都有备案,但此时,值班军官对面计算机屏幕上,莹绿色的字符显示却是:军事演习?代号:巴比伦行动?战争的机器已经开始运转,但却被装上了“消音器”?极善此道的以色列人知道,唯有隐蔽性最大的突袭,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尤其是这种“高技术?低强度”的“外科手术”式战争,只有实现突然性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先发制人所具有的优势?按照霍菲的要求,早已潜入伊拉克的“摩萨德”特工,从巴格达发来了“一切正常”的密码电报?在那个至今仍不为人知的秘密制高点上,通过一架西德“蔡司”公司制造的高倍望远镜,距巴格达东南32公里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里的一切,全都被“摩萨德”一览无遗?除此之外,一个精干的特别爆破小分队正秘密向那里靠近,万一飞机轰炸未能彻底摧毁反应堆,那么,剩下的“活”将由他们乘乱进行?天上,地下,一张密不透风的巨网已经织好,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在劫难逃了?像以往一样,以色列对“巴比伦行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除贝京和几个巴比伦行动计划的制定者外,绝大多数以色列人都被蒙在鼓里?6月7日是星期天?下午,贝京让秘书发出一个通知:内阁全体成员下午五时到他的官邸聚集?下午五时整,所有以色列内阁成员按时抵达贝京居所?他们陆续在会客室中落座,并不时地窃窃私语?他们在猜测这位总理大人把他们叫到家中来的原因?不一会儿,贝京从大厅旁的私人书斋中走出来,面色严峻?他冷冷地告诉部长们:就在他谈话的这个时候,以色列的F—16和F—15飞机正向东朝伊拉克飞去,目的是摧毁巴格达郊外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尽管这些部长们对贝京要袭击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意图早有耳闻,但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还是惊得目瞪口呆?机群继续急速飞行着?带队长机率14架飞机编队爬上8000米高空,尔后,从把沙特阿拉伯与埃及西奈半岛自然分开的亚喀巴湾最北端,沿约旦—沙特边界,经恰卡勒—木道瓦拉—哈拉尔阿马尔一线,循着预定迂回航线向东北飞去?飞在编队最前面的巴哈里瞥了一眼舱外,几朵晚霞正向后掠去,机翼下方就是西奈半岛的尽头?这地方他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参加过三次阿以战争的老兵,就在这里,他曾与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展开殊死的战斗?至今,在他的左臂胛骨里,还有1颗埃及高射机枪子弹的弹头?如今这里钻塔林立,在这看似荒瘠的沙漠下面,涌动的可都是无价的石油?正是为了争夺这块土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在这里已经厮杀了三分之一个世纪?由于实行全航程无线电静默,耳机里,只有机群左侧20000米上空飞行的电子干扰机发出的“咝咝”电流声?再过一会儿,这架E—2C“鹰眼”式预警飞机就将与机群脱离,沿以色列—约旦边境作往返巡逻飞行?从它那功率强大的电子吊舱中发出的有源干扰信号,将会使叙利亚和约旦所有的苏制雷达出现“迟钝”?这样,在它们的雷达扫描器上,由这14架飞机密集编队所产生的反射波投影,仅相当于一块带电的高空积雨云?飞机飞到约旦—沙特边境的卡夫镇上空时,耳机中突然传来一阵阵频率极高的快速发报声响?按照预先的规定,这是基地指挥部给他们的最后一次暗号,告诉他们:在伊拉克方面,一切未见异常?巴哈里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踏实多了?下面的事,就是如何应付沙特空中警戒区值勤官的查询?他知道,在沙特由美国引进的最新式的雷达监测系统面前,一切干扰都是无效的?果然,没多久,在国际通用的应答频道上,出现了沙特空中管制官的英语询问?很显然,沙特警戒雷达已经发现了这些空中不速之客?然而,巴哈里并不惊慌,极老练地用流畅的英语回答道:“约旦空军,例行训练?”沙特空中管制官信以为真了,这是因为沙约两国素来关系友好,两国军用飞机偶入国境是常有的事,况且此时14架以色列战机已涂上约旦空军的标志?巴哈里在确认沙特阿拉伯已经不再注意他们这批“约旦空军”之后,用“黄沙丘”这句暗语,向总部发回了表示飞行顺利的密语电报,以色列空军总部从这短短的几个字中,可了解飞行编队的飞行情况?尾随的kc—10A加油机左翼下,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红色信号,这是加油机悬垂着的加油管上方的红色指示灯?为了保持静默,空中加油只能由事先约定的灯光信号进行联系?在能见度大大降低的暮霭中,以军飞行员完全凭借平时练就的高超技术,完成了别人白天都感到困难的动作?6时10分,突击机群飞临伊拉克领空?为了保持袭击的最大突然性和防备遍布伊拉克的苏制“萨姆”导弹,以色列机群又拿出了它惯用的低空突防战术?只见巴哈里一推操纵杆,紧随其后的另外13架战机骤然降低高度,钻进伊拉克雷达的“盲区”?空袭,将从离地几十米的“一树之高”开始?6时30分,经过整整90分钟的飞行,以色列机群准时飞抵目标上空?从空中望去,整个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工厂像一具凝固的塑像,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白色的建筑群与周围的景物呈现出对比强烈的反差?以色列飞行员们惊喜万分,触摸投弹按钮的手指开始发痒?按照袭击方案,担任攻击任务的8架F—16战斗轰炸机迅速爬升至600米高度,转舵由西向东,进入轰炸航线?而6架F—15战斗机则上升至5000米高空,警惕地注视着伊拉克空军的动静?以色列选择这个时间进行攻击是颇费了一番心机的?此时,飞机自西向东背着阳光发动攻击,视野清晰,可以准确投弹,保证命中精确度?而驻守厂区的伊拉克防空高炮部队,却只能对着阳光射击,准确性必然大打折扣?待轰炸结束,即将降临的夜幕又可成为以机摆脱伊拉克截击机群的最好屏障?攻击的第1枚炸弹是由带队长机巴哈里上校投下的?这枚高爆激光制导炸弹,从距反应堆堆体550米的空中径直落下后,由重力加速度产生的巨大动能,使炸弹垂直贯穿了敷在反应堆堆体顶层厚达数米的防爆水泥隔层,引起了反应堆主体内部猛烈爆炸?紧随其后的另外7架F—16,依次飞过带队长机的中心投弹点,投下了14枚炸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直到这时,伊拉克防空部队才如梦初醒,防空火炮开始还击?苏制6管速射高炮的串串火舌,在空中交织成数道弹幕,硝烟和横飞的弹片充斥半个天空,附近居民门窗的玻璃全部被震碎,人们像往常躲避伊朗飞机空袭一样,纷纷躲进防空掩体?从第1波攻击中冲出的以色列机群,此刻又绕回了背向阳光的西方?附近伊拉克空军机场正在开晚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飞机升空至少要20分钟?于是,巴哈里决定,把担任警戒掩护的另外6架F—15战斗机也投入轰炸编队?接到巴哈里的命令,6架F—15转眼间就从5000米高空冲向地面,加入了第2波攻击?一枚枚激光制导炸弹沿着激光波束向目标飞去,紧接着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摧毁反应堆主体之后,以色列机群按预先分工,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反应堆附属设施进行破坏性轰炸?随着一声猛烈的爆炸声响,1架F—16用火箭助推侵彻炸弹击中核反应堆另一侧的埋在地下6米深处的核废料存贮罐,巨大的烟柱立刻冲天而起,浓烟席卷烈焰,火柱高达数百米?6时45分,16吨炸弹被倾泻一空,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已经荡然无存?随着巴哈里一声令下,14架飞机垂直爬入高空,踏上了返航的归程,它们身后,夜幕开始降临?在高爆炸弹的成千上万块金属颗粒迸击下,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心脏”部位——生产铀238的重水堆机房已成一片废墟?巨大的粒子射线屏蔽钢罩被撕成几截,歪七扭八地躺在残垣断壁之中,安放巨型计算机的中央控制室房倒屋塌,千疮百孔,缕缕黑烟随着晚风四处飘游?三天后,在一片晦暗气氛中,法国援建团由巴格达登机回国?临行前,援建顾问团团长与伊拉克总统侍从室主任通了一次电话:“重建反应堆需要5亿以上的美元和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伊拉克政府能够确保安全的话?”还未等对方回答,这位团长挂断了电话?6月8日早晨,一叠由美国卫星传来的照片送到了以色列总理贝京的办公室?照片表明,造价数亿美元的反应堆的全部选定目标均被彻底摧毁?贝京站了起来,他拍了拍站在身旁的艾弗里将军的肩膀说道:“巴比伦行动向世界表明,以色列决不允许一个怀有敌意的阿拉伯国家拥有原子弹!”以色列说到了,也做到了?

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

美国为什么确定要打这场战争,看看当年的国际大事年历就明白了。
就在战争打响前三个月,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结算货币,欧元一上来就对美元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和威胁。72天的科索沃战争最重要结果,不仅仅打垮了米洛舍维奇政权,还重创了欧元。欧元与美元的汇率,由启动时的1欧元兑换1.07美元,变为0.82美元兑换1欧元,欧元跌幅达30%。可以说,为了打击欧元,维系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绝不会手软。从这个角度上看,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
此外,在科索沃战争爆发前,有关资料数据显示,约有7000多亿美元的热钱在欧洲游荡。战争打响后,有4000多亿美元立刻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另外的2000多亿则去了中国香港。


为什么美英要发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啊?

伊拉克战争前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劳伦斯·林赛就估计美国打这次战争就需要1000亿到2000亿美元,也有人估计需要500亿到1000亿美元,这对于年预算达2.1万亿美元的美国政府算不了什么,但是还要考虑到战后的费用,如果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不能在伊拉克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那么美国就必须长期在伊驻军,要保持一支7.5万人的军队,一年的开支就高达165亿美元。而重建伊拉克经济的开支又需要500亿到1500亿美元,而且,除了英国之外,美国其它没有未必会像海湾战争中那样慷慨解囊,这对高居不下的美联邦政府财政预算赤字无疑是雪上加霜。[①] 现在来看,这种预见正在走向现实。那么,我们回头再看,当初,美国对伊动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国学者高祖贵和展学习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论述,国外也有很多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

一、图谋建立美国一统天下的世界秩序

美国在外交上自海湾战争以来,很大一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中东地区,这一方面是因为阿以冲突,另一方面是因为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战略的要点,但是中东出以色列外的大多数国家在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方面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伊拉克,虽然遭受连续十多年的经济制裁,但是并没有削弱萨达姆政权的斗志,不断的给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使美国在外交上陷入困境,推翻萨达姆政权,将大大缓解这一情况,为美国推行对外战略提供很大的空间,研究海湾问题的专家波拉克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仅凭战略上的益处也能表明入侵伊拉克的正确性。铲除萨达姆争取将给美国的对外政策带来巨大的好处……我们不必马上考虑萨达姆可能如何加以利用的问题。我们在联合国范围内的外交努力,也不必围绕着解决对伊经济制裁和武器核查的问题打转,不必花费资源和力量……保卫科威特。”[②]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存在,无疑是布什政府的一块心病,但是更重要的是伊拉克背后的是整个穆斯林世界,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几乎没有改变占世界总人口1/5的穆斯林世界,美国所倡导的自由生活方式很难在中东找到市场,这是美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上帝选民”,他们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是世界上最好的,急于想把这种生活方式推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2003年2月26日晚,布什总统在美国企业研究所发表讲话时就直言不讳的说:“只有在伊拉克建立新政权,才能成为其它中东国家的自由的典范。”[③]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改变伊拉克政权,而是通过改变伊拉克政权,在中东树立自由民主的榜样,来改造整个的穆斯林世界,将“美国式的民主”移植到中东,继而推向整个世界,实现美国所倡导的世界新秩序。

二、优越的战略位置,复杂的中东形势

中东是全球战略的重点,而伊拉克恰恰又位于中东的核心,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东位居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各大洲由于地缘上的关系,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控制了这一地区,对于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和价值观念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二战以来,美国一直企图把它的势力深入中东也是这个原因之一,但是从现实来看,美国在中东只有以色列这一个比较巩固的盟友。

从交通上来看,中东是连接三大洲的桥梁和交通枢纽,西北有地中海出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东南出波斯湾或红海入印度洋。伊拉克位居中东最关键的中心,北接叙利亚到地中海,南连波斯湾入阿拉伯海,是控制三大洲结合部的重要支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一地区的重要性也就日趋明显,特别是控制了这一地区,美国想控制整个世界,就无需处处驻军了。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形势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美国重要的战略利益所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亲美的政权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改变伊拉克政权,可以在中东建立除以色列和土耳其以外的第三个战略支撑点。可以在导弹和核开发问题上对伊朗施加压力,由战略上的西遏两伊改为一个,迫使叙利亚终止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东促和平的战略也将在伊拉克问题与阿以冲突之间的联系将被断绝而更为有利,同时可以使以色列的顽固右翼势力失去一些反对推进阿以和平进程的理由,改变伊拉克政权还将为调整与埃及、沙特等国的关系创造条件。沙特和埃及虽然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9·11”事件使美国认识到这两个盟友国内反美呼声很高,而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国,军事实力都较弱,难以发挥重要作用。改变伊拉克政权,推行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及相应制度,把伊拉克重建成为一个民主、繁荣的国家,可以使所谓的阿拉伯人聚居区认为,发动“圣战”的不良后果超过一切潜在的好处,会对整个伊斯兰世界产生强烈的冲击波。

三、战争形式的不对称改变了美国人的安全观

9·11事件的发生,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战争形式,使美国把原来的“先发制人”的策略,发挥到了极致。即只要是认为国家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可以绕开联合国,直接对潜在的敌人发动进攻,这是因为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副总统切尼就深切的感到,如果恐怖分子使用的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美国遭受的伤亡将更加惨重,甚至不堪设想。2002年6月1日,布什在美国西点军校发表讲话时指出:“自由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在于激进主义与技术的结合。当化学、生物和核武器同弹道导弹技术一起扩散——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即使是弱小的国家和小集团也可能获得打击大国并造成灾难的能力。我们的敌人已经宣告了这种意图,并且已经在寻求获得这些可怕武器的过程中被抓住。他们想用这种能力来讹诈我们,或者伤害我们,或者伤害我们的朋友——我们将使用我们的一切力量来反对他们。[④] 2002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清楚的写道:“我们所受海军舰队和陆军的威胁,小于被激怒的极少数人手中所掌握的能够造成灾难的武器。”[⑤] 2002年10月,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更为明确的重申,美国面临的主要障碍,或危及生存的最严峻的威胁,使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这个威胁与美国在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或冷战时期所面临的威胁同等重大。”[⑥]

2002年10月7日,布什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说:“伊拉克可以决定在某一天向恐怖组织或个人提供生化武器,与恐怖分子联合可以使伊拉克政权能够对美国发动攻击而不留下任务痕迹。”“尽管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危险,但来自伊拉克的威胁尤为突出,因为它在一个地方集中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严重的危险,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被一位杀人暴君所控制,他已经使用化学武器杀死了成千上万人。”[⑦]

海湾战争后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和政治上的全面封锁的遏制政策是失败的,萨达姆作为一个狂人,曾经使用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积极谋求地区霸权,给所在地区造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稳定,在9·11事件后,萨达姆公然对这个事件表示了庆贺,十多年来,伊拉克政权一直在策划发展炭疽病菌和神经性毒气及核武器。并且拒绝接受联合国的核查。继续采取有限遏制的战略是不足以防范和消除萨达姆政权的威胁的,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萨达姆政权对美国的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只要这个政权存在,威胁就无法消除。因此,美国对伊动武只是迟早的事。

9·11事件改变了大多数美国人的安全观,改变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已成为布什政府大多数成员的共识,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后,布什在多个公开场合就伊拉克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尤其是2002年1月29日在首份国情咨文中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一,使之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仔细阅读这些谈话,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萨达姆政权必须改变,伊拉克战争不可避免。2002年6月1日,布什在西点军校发表讲话时将伊拉克的威胁提升为美国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公开表明了对付此类威胁的战略,即“先发制人”。


四、.控制中东石油

波斯湾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已探明储量约为6710亿桶,占世界探明储量1万亿桶的67%。伊拉克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高达1000亿桶以上,办探明的石油储量为400亿桶,约占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的12%。不仅如此,伊拉克石油极易开采,成本很低。[⑧] 2003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新加坡出席亚洲安全高峰会时也公开承认了这一点,他在比较美国对伊拉克和朝鲜的政策差异时说到,“让我们简单的来看,朝鲜与伊拉克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经济方面。我们在伊拉克别无选择,这个国家浮游在石油的海洋上。”伊拉克石油对于美国至少有两层意义:一方面,美国可以借此减少自身对沙特石油的依赖,抑制甚至削弱沙特队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对于不满欧佩克的美国人来说,还可以由此进一步削弱欧佩克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美国重建伊拉克的部分费用可以从伊拉克的石油收入中得到补偿,也就是说,伊拉克新政府可以用石油收入来支付重建费用,进而减轻美国的负担,甚至在长远意义上还将给美国公司带来利益。

可见,只要美国控制了世界石油龙头,就可以控制油源,操纵油价,确保本国经济发展的“血液”,卡住对手和盟国的“油脖子”,扼控世界经济的命脉,把法、德、日、俄等大国的经济命脉拿捏在手,必要时,还可操纵国际油价来打乱它们正常的经济秩序。尤其重要的是,一旦发生国际危机时,美国就可以利用手中的国际石油市场操控权来卡住其对手的“油脖子”,严重减杀其战略能力。


冷战后美国参与并反动的局部战争有哪些,具体些啊?!

1、美国空袭利比亚战争1986年4月15日凌晨,美国出动3艘航空母舰、34艘其它舰船和包括18架F-111战斗轰炸机在内的几百架飞机对利比亚进行代号为“黄金峡谷”的突然空袭,大规模超低空轰炸首都的黎波里和重要港口班加西市。2、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3、阿富汗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组织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2014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4、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事件1998年,在南联盟南部的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同塞尔维亚警察之间的暴力流血冲突事件不断升级。阿尔巴尼亚族是科索沃地区的主要民族,长期以来寻求让科索沃从南联盟独立。这场冲突本是南联盟国内的民族矛盾,但却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描绘成了一场人权危机,并以此为借口,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了对南联盟的空袭。战争期间,北约向990个目标发射2300枚导弹、投掷14000枚包括贫铀弹和集束炸弹在内的炸弹。超过2000名平民丧生,其中包括88名儿童,数千人受伤。超过2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撤离科索沃。扩展资料崇尚武力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和传统。美国自独立后的伊拉克战争,共发动过70多次对外战争,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近200次。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利者,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一种战争经济观:战争是国家最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对联合国成立58年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原则基础提出了重大挑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事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富汗战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拉克战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空袭利比亚

经典军事行动代号

“发电机”行动
即英军于1940年从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名称。

“巴巴罗萨”计划
1940年7月,希特勒召集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会上希特勒宣布了一个预谋已久的作战计划:突然袭击苏联,一举将这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摧毁,尽管当时两国政府已经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为实施希特勒的作战意图,德军总参谋部立即着手拟订对苏联作战的具体行动方案。该方案于12月底完成,并被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主要内容有:一、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二、先以突袭的办法歼灭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使其无法退往内地,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并辅之以空军支援,分三路向苏联腹地进攻,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

“台风”行动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计划先将莫斯科正面的苏军分为两个包围圈加以歼灭,然后顺势攻占莫斯科。进攻方法仍像战争初期那样,同时从三个方向给苏军以决定性打击。

“堡垒”计划
1942年德军实施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进而占领莫斯科的作战计划。该计划直接导致了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库尔斯克大会战。

“霸王”行动
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发动大规模登陆行动。这场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它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并且将“D日”这个军事用语固定在了1944年6月6日。

“市场—花园”
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后,为求尽快击败纳粹德国,结束持续多年的战争,遂由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向艾森豪提出代号“市场—花园”作战(Operation Market Garden)计划。“市场—花园”作战,其中市场指的是空降部队;花园指的是地面部队。计划中以三支空降部队分别是美国第82空降师、101空降师与英国第一空降师及波兰伞兵旅组成第一空降军团。由伞兵们先行空降敌后占领横跨莱茵河上的五座大桥,巩固后待装甲部队抵达会合,再一举进入德国边境,然后主力将扫向鲁尔工业区,使德国失去经济命脉而提早结束战争。

“守望莱茵”
是纳粹德国在1944年的12月16日于法国阿登地区发动以装甲部队为先锋的反击作战,行动代号“守望莱茵”(史称突出部之役或阿登反击战)。

“春醒”作战
是纳粹德国于1945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准备解救被苏军所围的德军集群发起的作战行动,代号“春醒”,这是德军在东线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

“滚雷”行动
又称“轰雷”行动。是由美国空军第二师(即后来的美国空军第七军)、美国海军和南越空军发动,于1965年3月2日至1968年11月1日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的轰炸行动,此为越南战争的一部分。

1990年以美军为首发动针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一次海湾战争。
第一阶段“沙漠盾牌”——向波斯湾集结军队,以沙特为主要基地,盾牌的含义即防御为主。
第二阶段“沙漠风暴”——美军空军发动大规模空袭,削弱伊军战斗力量和抵抗意志。
第三阶段“沙漠军刀”——发动100小时地面战,将伊军赶出科威特。

“持久自由”
“9·11”事件是美国有史以来遭到最大规模、损失最为惨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把矛头对准中亚的阿富汗,发起了代号为“持久自由”的军事打击行动。

“斩首”行动
最先由美国提出,它的本质是基于美国的“先发制人”的战争理论。在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美军基于这种理论率先实行了“斩首”行动。对萨达姆政府以及“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成员实施精确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至于“斩首”行动的有效性目前还不能肯定,其合法性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伊拉克为什么面对美国的轰炸,几下就玩完了?

自从2003年,美国联合西方各国绕开联合国轰炸伊拉克开始,伊拉克就成了人间炼狱,从那天开始,伊拉克人民也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军事武器装备首屈一指,在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可是在美军及其联合国军的轮番轰炸之下,一代枭雄萨达姆的倒台,同时也伴随着曾经军事强国的美名轰然倒塌。现在的伊拉克,百废待兴,人民流离失所,国家全面瘫痪,国防外交更无从谈起,其实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虽比不上一些大国家,但整体实力还行,因为伊拉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利用石油资源,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伊拉克当时的国民收入已在世界前列,所以国家有钱,就会发展国防科技,国防力量,萨达姆时期,包括120万的正规军队和14万的共和国卫队。再者,当时伊拉克也有大大小小的战机120多架,潜艇、战舰也都可以,为什么面对美国的轰炸,几下就玩完了呢?当时的两伊战争,伊拉克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世界各国普遍认为,虽然伊拉克与美国有着很大的军事差距,但伊拉克也会是美国一个强大的对手,美国也不会轻易的取得胜利。但事实是美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伊拉克,那么伊拉克到底怎么了。首先,本身来说,伊拉克凭借石油获得了巨大财富,所以,人民对于战争特别反感,所以面对战争,伊拉克人民没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加上美国的鼓吹,认为萨达姆专制,所以民众整体抗美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加上当时军队之间互相不信任,萨达姆偏信自己的共和部队,所以,正规军与共和军队长期矛盾,加上当时萨达姆的指挥失误,战争时期,萨达姆判断,美国从南部战区北上,因此,在战争初期,就将自己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以及敢死队,大部分调往南部,以跟美军交战。但美军直接绕过南部战区,绕过了共和国卫队和敢死队,直接奔巴格达杀来。导致萨达姆方寸大乱。所以现在再看当时的战争,其实,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实力,必须得有一个整体的核心,如果当时伊拉克全国上下一心,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得民心者的天下,人和最重要。只要万众一心,侵略者都是纸老虎。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把人和体现得淋漓尽致。纵使你是第一军事强国,纵使你有飞机大炮,纵使我只有小米步枪,但是,我依然不怕你,我们有人民,有千千万万的人民做后盾。所以,伊拉克军事再强,也会输得稀碎;中国,军事再弱,也最终能战胜强大的美国。

98年英美为何轰炸伊拉克?

这次空袭是美伊长期矛盾激化的结果。

1991年的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就制定了针对伊拉克的遏制政策,力图通过维持对伊伍器核查和全面的经济制裁,削弱乃至推翻老萨正权,销毁和防止其发展大规模沙伤性伍器,消除其对海湾地区的威斜,确保美国在海湾地区的主导地位。

但几年来,该政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使老萨彻底屈服。1998年,伊在伍器核查问题上频频向美国发难,美、伊发生了三次大的伍器核查危机。美几欲对伊动武,但伊方总在关键时刻后退,从而使美失去动武的借口。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的斡旋下,几次危机均暂时得以化解。1998年10月31日,伊拉克又一次中止同联合国特委会的合作。同年12月15日,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向安南递交了一份指责伊未与特委会全面合作的报告,这成为了美国对伊动武的直接导火线。

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空袭行动的的主要意图有两个:一是维护美国的国际信誉,对外显示美国在海湾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可以随心所欲的实力。二是出于美国国内正治斗争的需要,以强硬立场平息国内的不满。


美国驻伊拉克使馆遭冲击,为何他们要严厉指责伊朗?

因为美国觉得伊拉克的民众反抗是由伊朗促成的,所以才大使馆遭到冲击之后才会这样口不择言,严厉指责伊朗,即使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是伊朗做的,而且我觉得美国这样做其实是为未来的一些行动找借口,这样一来,美国对伊朗发动袭击就有明确的理由和目的了。伊朗和美国因为核协议没有谈好,双方也没有一点点要退步的意思,而且美国自视甚高,用经济制裁、将伊朗石油出口归零的手段,压迫伊朗低头,双方更加是变得水火不容。在我看来,美国不会放过一切可以打击伊朗的机会,只要和伊朗牵扯上一丝一毫的关系,美国就是立刻插一脚,不管这件事对于美国来说是不是重要的。美国在很多事情的做法上都是非常幼稚的,身为一个强国,却没有半点强国的风范,没有半点容忍之心,只会恃强凌弱,更加是干预别国的事务。只要是美国看不惯的,美国都会欺负一下,更别提在利益方面有冲突的伊朗了。不管背后有没有伊朗的推动,我觉得美国这样的损失实在是活该,不值得同情,因为美国给世人的印象实在太差了,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人的利益,作为一个大国,更是不会伸出援手去帮助贫穷落后的国家,美国只会害怕自己的地位会下降,但是我觉得想要真正地做好一个大国,因为学会恩威并重,做一个和平,有原则有底线的大国。

美国入侵伊拉克,给伊拉克人带来了什么?

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贫困以及战乱,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后并没有给伊拉克人带来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因为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伊拉克地区的利益,而伊拉克人民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才会支持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但是现在伊拉克人民觉得自己处在一个上当受骗的情况。由于萨达姆在执政时期推行的是独裁统治的手段,这也使得很多的伊拉克人感觉到非常的不满。不过从社会稳定的状况来看,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的经济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并且国内的局势非常的稳定。因为萨达姆的独裁统治使得各方势力都得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镇压,这也使得各方势力根本没有能力和萨达姆政权进行对抗。不过后来萨达姆发动了对伊朗和科威特的战争,这也使得伊拉克人民的生活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并且萨达姆的举动也惹怒了美国。因为科威特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一旦科威特的利益受到损害的话,将会使得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也受到非常大的威胁,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美国出兵伊拉克,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推翻了萨达姆的政权。不过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以后,并没有使得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得到一个好转,并且现在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反而变得更糟,甚至还出现了非常多的恐怖分子,伊拉克人民现在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状态之下。

上一篇:星界游神巴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