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滚滚红尘三毛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3-17 00:13:30编辑:皮带君

费玉清滚滚红尘讲的是什么?

滚滚红尘有两首歌曲,还有一本三毛的小说。不知道你问的哪个?

费玉清的 滚滚红尘是一首歌,没有剧情。从歌词看,讲的是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思念远方爱人的故事。歌词如下

歌名-滚滚红尘
歌手-费玉清
专辑-莫言醉

纵横天下 心怀汉家
踏遍关山明月 不教边庭牧马
怕三月春城见落花飞絮 错过良辰美景
以绣阁之彦 扮红粉英雄 琼闺依旧有琴声
身似黄叶各自飘零 我俩何日再相逢
挥闪闪秋水 赶茫茫前程 一夕功成酬天庭

纵横天下 心怀汉家
踏遍关山明月 不教边庭牧马
怕三月春城见落花飞絮 错过良辰美景
以绣阁之彦 扮红粉英雄 琼闺依旧有琴声
身似黄叶各自飘零 我俩何日再相逢
挥闪闪秋水 赶茫茫前程 一夕功成酬天庭

------------------------------------------

还有一个三毛的小说,也叫滚滚红尘,改编成电影了,是以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写的。电影版的插曲也叫滚滚红尘,是陈淑桦唱的。

歌名-滚滚红尘
作词:罗大佑
作曲:罗大佑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本应属于你的心
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80年代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张爱玲的爱情故事为蓝本,编写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什么?

滚滚红尘

根据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唯一一部剧本改编而成的电影.
林青霞饰演的韶华影射女作家张爱玲,她生长在一个得 不到父爱的封建家庭中,少女时代遭父亲禁闭,愤而为文,获读者章能才(秦汉扮演)倾倒,两人迅速相恋。而章能才是替日本人做事的文官,因“汉奸"身份暴露而躲避到农村 去。两人的爱情之路就是这条崎岖路走下来,直至大陆解放终于面临生离死别。导演严浩拍得相当认真,大陆实地拍摄的外景也丰富了故事的吸引力。秦汉与林青霞的配搭是典型的郎才女貌,同时演好友的张曼玉也非常抢镜。


滚滚红尘歌词谁写的

《滚滚红尘》是香港流行女歌手袁凤瑛的一首粤语歌曲,由林夕作词,罗大佑作曲,袁凤瑛演唱。收录于专辑《若是你能听见》中,发行于1991年06月01日。是一个错误年份,认识不应结识的人。烧毁一生浮华无非要换来他灰飞了的关心。情感永远没名分,像松紧不对称的琴。拖拖拉拉奏不出惊世故事只得沙哑声音。爱似爱,亲难亲,拥抱尽头是黑暗。错已错,忍难忍,翻天覆地也难近。人间有惹恨情人,没伸手拯救我的神。生生死死原来无非要换来他半天半点遗憾。爱似爱,亲难亲,拥抱尽头是黑暗。错已错,忍难忍,翻天覆地也难近。或者这就是荣幸,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爱似爱,亲难亲,拥抱尽头是黑暗。错已错,忍难忍,翻天覆地也难近。未知道是没缘份,用千手千眼去找寻。翻翻滚滚原来无非也换来一抹泣血的红尘。一点一点泪水终会化造一抹泣血的红尘。扩展资料:歌曲鉴赏:影片《滚滚红尘》的同名主题曲“滚滚红尘”由罗大佑作词作曲,陈淑桦罗大佑演唱。在歌曲中罗大佑一贯的率性中透着柔情,回应着一往情深的陈淑桦,也配合着暗暗起伏的旋律。罗大佑创作的角度是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站在俯瞰芸芸众生的角度,以悲天悯人的旋律来唱尽世间情怀。若干年之后,当我们重温这部影片时,这首主题曲还是穿透了滚滚红尘。

谁知道追梦人哪四句歌词是写给三毛的,罗大佑想表达的是什么呀?

这里面一定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原因!仔细研究这四句被加进去的歌词,结合三毛死的日期,再结合三毛和罗大佑的关系,我们就会恍然大悟了!
这四句歌词是这样的: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这四句歌词句句是写三毛的!
第一句: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三毛曾在撒哈拉沙漠生活过,并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
第二句: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激情你的心语,三毛是作家,她正是用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人
第三句: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三毛的英文名字是Echo,在英语里就是“回声”的意思
第四句: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这句是写的是三毛的殉情,三毛是痴情的,三毛笑这凡俗的人世,而且她不能从丈夫的死中解脱出来,“难解”,于是便轻生了
这四句歌词,句句写的都是三毛,而且是那么的贴切,很难以“巧合”来搪塞过去,而且这四句歌词是后来加进去的,早不加晚不加,偏偏在三毛死后不久加进去,这不是为了纪念三毛又是为了什么呢?什么事能让罗大佑这视原创为生命的人干加歌词改歌名的取巧之事呢?而且新歌名不叫别的,偏偏叫追梦人,三毛不正是一个典型的追梦人吗?三毛,这个自称陈四小姐的台湾作家。她的故事,有人说全是她的梦而已。是梦又如何,一生能在梦里追寻,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为梦而生,终结于梦
最后再看看三毛与罗大佑的关系,就在三毛死的前一年,他们在电影《滚滚红尘》中合作,三毛是剧本,罗大佑是音乐,他们的合作可谓是天衣无缝,该剧也一举夺得当年台湾金马奖的八项大奖,成为至今为止华语影坛的一个传奇。有人说歌曲《滚滚红尘》就是三毛与罗大佑合写的。昨日还在笑脸相见,今日却是阴阳两隔,罗大佑能不震惊,能不伤怀吗?再加上罗大佑一贯喜欢给人写歌的作风,他能无动于衷吗


“滚滚红尘”是什么意思

“滚滚红尘”是指这个世间,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滚滚红尘大都是指这个熙熙攘攘的世俗世界,“滚滚”是一个动词,“红尘”意思是俗世。这个词充满了烟火之气,但又有一种飘摇喧嚣的匆匆之感。语出中国现代作家三毛创作于1990年的一本中文剧本,也是三毛的遗作《滚滚红尘》,首次出版于1990年12月。作品讲述了抗战时期女作家沈韶华和为日本人办事的章能才之间的爱情纠葛。剧本采用剧中剧的形式。1990年,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扩展资料《滚滚红尘》创作背景:1990年4月,三毛重返中国大陆旅行。但好事多磨,临行之前,导演严浩与林青霞、秦汉出面邀请三毛写电影剧本。当夜,三毛兴致很好,竟不想喝得极酣畅,渐入醉意。回家上楼之时,一个不留神,重重摔下。肋骨摔断,负了伤。也因此,旅行计划被迫推迟了一段时日,也是在病床之上,三毛创作完成了《滚滚红尘》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是以张爱玲的故事为蓝本,三毛将自己的爱情精神价值观移到战乱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90年11月23日,导演严浩根据该小说改编了同名电影《滚滚红尘》,由三毛担任编剧 。该片获1990年“金马奖”最佳导演、剧情、女主角、女配角、摄影、音乐、美术设计和造型设计等八项大奖。

滚滚红尘是什么含义

1、滚滚红尘字面含义:“红尘”一词指的是世界的世俗意义,指的是这个世界上熙熙攘攘的世俗生活。它来自过去土路和马匹扬起的尘土,借用了名利之路。“滚滚”是一个动词,指车辆经过时的灰尘和烟雾。2、滚滚红尘内层含义:在红尘里颠沛流离过,你就会明白,世事皆无定数,却事事皆有定数,凡事都猜不准猜不透。哪怕世间再纷扰再繁躁,只要顺其自然就好。3、三毛书中的滚滚红尘含义:三毛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段山河岁月间的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最动荡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人们不容易生存。爱情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奢侈品。然而,不管他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没有人能阻止爱情的步伐。阐述了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爱情仍然被赋予一种美丽的形式。它的美在于三毛的原创作品给了这部电影一种温柔的感觉。它在于林青霞和张曼玉绝美的美丽形象,在于看穿家庭和个人命运的无数纠葛。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别无选择。爱情中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扩展资料:三毛写的《滚滚红尘》书中被拍成的电影影评:正处于现代中国的动荡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人们不容易生活。再次谈论任何感觉似乎都是一种奢侈。然而,一旦你动了你的心和情绪,你将常常无法控制自己。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名叫沈华少。她出身于一个良好的家庭背景,才华横溢,对金钱没有概念。她的一生都是出于爱。她终于爱上了一个叫张能才的男人,她的生活变得跌宕起伏。她说她很幸运,因为人山人海,很难找到好朋友,认识她的人就是她。在华少之前,虽然她是个可爱的女儿,但她十几岁时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对她极为冷漠。因此,在她内心深处,她非常渴望爱和被爱。张能对她温柔体贴,知道她爱什么,需要什么,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话语。在精神上,他是她的忠实读者。总之,他有共鸣。然而,遇到人才也是她的不幸。然而,受伤越严重,这种感觉就越难忘。对于这样的爱,华少的爱温暖而纯洁,就像一只着火的飞蛾。即使它被烧得青一块紫一块,它也不会后悔。但是天赋,他不是不爱华少,而是他远远超过了华少的现实,在成长过程中他遇到的沧桑和自己身份的特殊性让他对未来感到茫然,甚至害怕——最终他只是一个随波逐流的普通人,他不可能承受这种感受,因此,在那场爱情战中,华少尽了最大努力勇往直前,但他失败了,最终被打败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毛的滚滚红尘

有谁知道三毛、海子的简介?

海子(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作品欣赏: 《逃学为读书》《孤独的长跑者》《哭泣的骆驼》《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
台湾女作家三毛已去世多年,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日,一本名为《三毛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但其中对三毛的很多事都进行质疑,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用三毛助自己出名的动机。
三毛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
三毛崇敬爱情。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
三毛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参加台湾金马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最佳原著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有人认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书中把对三毛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绝症无望说、孤单寂寞说、为情所困说、江郎才尽说及自杀情结说等,都一一予以驳斥。书中还引用了10位著名人士对三毛的谈论,认为三毛死得怪异、突然,她没有理由自裁。把三毛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污辱。
[编辑本段]3〉三毛致贾平凹的信
附:三毛致贾平凹的信
平凹先生:
现在时刻是西元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清晨两点。下雨了。
今年开笔的头一封信,写给您:我心极喜爱的大师。恭恭敬敬的。
感谢您的这枝笔,带给读者如我,许多个不睡的夜。虽然只看过两本您的大作,《天狗》与《浮躁》,可是反反复复,也看了快二十遍以上,等于四十本书了。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与您的文笔最有感应,看到后来,看成了某种孤寂。一生酷爱读书,是个读书的人,只可惜很少有朋友能够讲讲这方面的心得。读您的书,内心寂寞尤甚,没有功力的人看您的书,要看走样的。
在台湾,有一个女朋友,她拿了您的书去看,而且肯跟我讨论,但她看书不深入,能够抓捉一些味道,我也没有选择的只有跟这位朋友讲讲“天狗”。这一年来,内心积压着一种苦闷,它不来自我个人生活,而是因为认识了您的书本。在大陆,会有人搭我的话,说“贾平凹是好呀!”我盯住人看,追问“怎么好法?”人说不上来,我就再一次把自己闷死。看您书的人等闲看看,我不开心。
平凹先生,您是大师级的作家,看了您的小说之后,我胸口闷住已有很久,这种情形,在看“红楼梦”,看张爱玲时也出现过,但他们仍不那么“对位”,直到有一次在香港有人讲起大陆作家群,其中提到您的名字。一口气买了十数位的,一位一位拜读,到您的书出现,方才松了口气,想长啸起来。对了,是一位大师。一颗巨星的诞生,就是如此。我没有看走眼。以后就凭那两本手边的书,一天四五小时的读您。
要不是您的赠书来了,可能一辈子没有动机写出这样的信。就算现在写出来,想这份感觉——由您书中获得的,也是经过了我个人读书历程的“再创造”,即使面对的是作者您本人,我的被封闭感仍然如旧,但有一点也许我们是可以沟通的,那就是:您的作品实在太深刻。不是背景取材问题:是您本身的灵魂。
今天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禺,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您。深深感谢。
没有说一句客套的话,您所赠给我的重礼,今生今世当好好保存,珍爱,是我极为看重的书籍。不寄我的书给您,原因很简单,相比之下,三毛的作品是写给一般人看的,贾平凹的著作,是写给三毛这种真正以一生的时光来阅读的人看的。我的书,不上您的书架,除非是友谊而不是文字。
台湾有位作家,叫做“七等生”,他的书不销,但极为独特,如果您想看他,我很乐于介绍您这些书。
想我们都是书痴,昨日翻看您的“自选集”,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时里有些惊吓。原先看您的小说,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没有窗帘可挡,我轻轻地翻了数页。合上了书,有些想退的感觉。散文是那么直接,更明显的真诚,令人不舍一下子进入作者的家园,那不是“黑氏”的生活告白,那是您的。今晨我再去读。以后会再读,再念,将来再将感想告诉您。先念了三遍“观察”(人道与文道杂说之二)。
四月(一九九○年)底在西安下了飞机,站在外面那大广场上发呆,想,贾平凹就住在这个城市里,心里有着一份巨大的茫然,抽了几支烟,在冷空气中看烟慢慢散去,尔后我走了,若有所失的一种举步。
吃了止痛药才写这封信的,后天将住院开刀去了,一时里没法出远门,没法工作起码一年,有不大好的病。
如果身子不那么累了,也许四五个月可以来西安,看看您吗?倒不必陪了游玩,只想跟您讲讲我心目中所知所感的当代大师——贾平凹。
用了最宝爱的毛边纸给您写信,此地信纸太白。这种纸台北不好买了,我存放着的。我地址在信封上。
您的故乡,成了我的“梦魅”。商州不存在的。
三毛敬上


三毛写《滚滚红尘》是参照张爱玲生平经历写的,还是,仅仅只是巧合?

三毛写《滚滚红尘》是参照张爱玲生平经历写的。1990年4月,三毛重返中国大陆旅行。但好事多磨,临行之前,导演严浩与林青霞、秦汉出面邀请三毛写电影剧本。当夜,三毛兴致很好,竟不想喝得极酣畅,渐入醉意。回家上楼之时,一个不留神,重重摔下。肋骨摔断,负了伤。也因此,旅行计划被迫推迟了一段时日。也是在病床之上,三毛创作完成了《滚滚红尘》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是以张爱玲的故事为蓝本,三毛将自己的爱情精神价值观移到战乱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扩展资料:《滚滚红尘》内容简介:沈韶华出生在一个封建买办家庭,幼年丧母。当学生时代爱上家境贫寒的小康,但年幼的小花的父亲不允许两人交往,而年幼的小花被锁在家里,年幼的小花无果而终。父亲去世后,沈家道下山,邵华搬出去以写作为生。沈韶华接到他的粉丝日本傀儡部长张只能寄一封信,两人见面后,互相吐露心事。邵华后来负责报馆的古印那里知道可以卖国贼,但此时两人已经相爱了。约会两个人彼此的心,却要知道自己的身份会伤害到年轻而又深深痛苦。沈韶华好朋友月娥回来了,知道了两件事。两人在烫发时遇到了惹了国难钱的俞老板后,俞老板对邵华一见钟情。沈韶华、可心、冯三等人在约会时遇到国民党引爆了办公楼。抗日战争胜利后,沈韶华独自逃跑,被追杀到共产党那里。少华追着可心逃到了乡下寡妇荣生嫂子家。邵华看到可心和荣生嫂子关系亲密,气愤地跑开,可心走后失败了。沈韶华回到上海,就和冯小勇和她的男朋友住在一起,生活很艰难。只能回到少华家之前才发现少华没有住在那里。岳峰和小勇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警察击毙,消息传出后得知邵华心灰意冷。当老板和沈韶华见面的时候,余少华追来追去,两人为了原谅,决定离开。与此同时,俞老板给了少华一张离开的票。上船时,邵华和能才在一起,并把票给了他,自己跳下了船。俞老板见邵华下船,于是下船。四十年后,能才回国找韶华,才得知她早已在“文革"中丧生,仅留下一本以自己为原型的小说《白玉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滚滚红尘 (三毛所著图书)

上一篇:i saw you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