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连中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3-08 20:45:50编辑:皮带君

古代科举考试有“连中三元”的说法,那么“三元”指哪三元?

三元是指: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文三元: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武三元: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扩展资料三元及第:表示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事实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历经改革,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最为正规的科举程序。以清朝为例,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要参加秋闱的人需要先通过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通过考试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成为秀才才能参加乡试,通过乡试后称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通过乡试的举人,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通过会试的贡士,通过后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在乡试、会试、殿试均取得第一名,也就是连续考取解元、会元、状元,被称为三元及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古代科举的“连中三元”,是怎么一回事?

自从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之后,就改变了社会各阶级文人的命运。文人可以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而选择入世当官光宗耀祖。但是科举制度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考中的。只有三场考试都取得第一名才会被叫做连中三元,所以说难度登天。一、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政府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它改变了寒门子弟的命运,在历史中来说可以是一个伟大的举动。科举制度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文试,另一个是武试。文试的人比武试的人相对要多一点。因为即使考中了武状元也不如在军营建立军功实在。而想要成为文状元,必须要通过三场考试。乡试和会试考中之后,才能进京进行殿试。殿试通过,最后成为朝廷的官员。二、状元难中虽然科举制度给众多文人提供了机会,但是这场考试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可以说难上加难。首先我们从科举报名的制度来看,每个考生都要填一份非常详尽的列表,甚至严格的来说是一场人口普查。除此之外,科举制度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会脱衣检查他们有没有携带小抄之类的,后来统治者认为这种脱衣并不雅观,于是就改成沐浴更衣。科举制度要考证非常不容易,有些文人一辈子寒窗苦读最后也没有考取功名。也难怪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最后中了个举人就乐疯了。三、科举的意义科举制度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创举,它瓦解了以宗亲为主的官僚世袭制度。扩大了朝廷选拔人才的渠道,也让社会各阶级的人可以有机会进入政坛。提高了社会学习的氛围,一定程度上也给社会带来了稳定,促进了国家的强盛。

介绍一下连平中学

 连平中学,原称连平县立中学,创办于1926年秋,它位于万绿丛中的九连山区连平县城西北郊的凤山下、鹤水旁,是连平县唯一的一所重点完全中学。经过七十多年悠悠岁月的变迁,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锐意进取,尤其是近年来的创业和不懈努力,连平中学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并为祖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狠抓“三风”建设,求知、求新、求实、求进,努力实现“安教、乐教、善教、严教”的教风和“文明守纪、立志成才”的校风。已建立起一支较稳定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35人。目前学校有教学班28个,教职工120多人,在校生近1800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高考成绩喜人。1997年连中考生参加高考,省线以上的学生人数首次突破100大关,1999年高考省线以上的学生人数达到184人(省专线以上实际录取205人),其中上重点线50人,上本科线85人,上大专线74人,共录取313人,升学率66.7%,正取生升学率达90%。2000年连平中学472名学生参加今年高考,省大专以上入围达235人,比上年增长280%,全校大专以上共录取了400人,比上年增长29%,升学率达到84.7%,比全省升学率高二十个百分点。其中重点大学录取55人,第二批本科录取102人,第三批省大专录取132人(省大专以上实际录取合计289人),第四批市大专录取35人,第五批大专录取76人。曾焕东同学以822分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周洪波同学以783分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红旗团委” (1996)、 “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1997)、 “广东省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先进单位” (1997)、 “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8)、 “河源市文明单位” (1996、1998、2000)、 “河源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998)、 “河源市优秀安全文明校园” (1999)、 “河源市文明学校” (1998、1999)、“连平县花园式单位” (1996)、 “连平县先进党支部” (1996)、 “三五普法先进单位”(1996、2000)、 “连平县先进工会委员会” (1997)、 “连平县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1998)等荣誉。1998年被评为“河源市一级学校”,2000年10月被评为首批“河源市绿色学校”,11月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还被评为“200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2000年连平县先进单位”和“2000年连平县文明学校”。此外,教师中亦有60多人次被评为省、市、县和国家级的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有的载入名人词典。


古代的“连中三元”指的是什么?

连中三元是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连续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获得第一名。三元:科举制度称 乡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 状元,合称“ 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 气冲斗牛。” 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寥寥无几。连中三元是中国传统吉样图案。由荔枝、桂圆、核桃构图。图案中三种果实都是圆形,象征“三元”,寓意考试成绩优异,不断进取,喜报频传。多见于剪纸、文具及装饰图案中。

古代科举制中连中三元是指哪三元?

连中三元的三元是指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扩展资料:连中三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读书人的最高荣誉。文臣之中有14人大三元及第,他们分别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以及清朝的钱棨、陈继昌。其中黄观和钱棨是六元及第,黄观连中六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元(科举名词)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上一篇:厦门法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