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赵云祥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3-07 22:52:40编辑:皮带君

赵云祥的简历

赵云祥将军是华中战区第一位起义将领 。 赵云祥率部起义后,被改编为新四军苏中军区解放第四军,赵云祥任军长、吉洛(姬鹏飞)任军政委,下辖两个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赵云祥的率部起义仅在高树勋率部起义(1945年10月30日)后的11天,当时在军,尤其是原西北军系部队内部引起很大的震动。大长了我新四军的军威和指战员的士气。由于赵云祥的率部起义,导致了:1. 在华东地区的原军大部队(一万八千余人)起义打响了第一炮。2. 使饱受战火之苦的盐城,获得和平解放,保护了盐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公共财产、公共设施得以保全。3. 由于盐城的和平解放,致使新四军顺利清除了苏中苏北的障碍、使苏中解放区和苏北解放区联成一片。4.该起义部队经改编为新四军,在参加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建立了功勋。5.在起义官兵中,其中很多人参加了,有些人成了我党、我军的高级干部。总之赵云祥将军的率部起义首开了华中地区部队战地起义的先河。

抗战时期的孙良诚将军生平?

孙良诚(1893-1951),字良臣,天津静海人,少投军伍,入冯玉祥军幕,历直奉,国奉,北伐多役。为冯军“十三太保”,又号“五虎将”之一。及冯败,投国府,命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抗战军兴,时为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率所部万余,投汪精卫。授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移驻扬州。倭乱平,归正,出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兼第一零七军军长,徐蚌会战,于江苏睢宁率该军军部及一师共五千八百人投诚。并自请命往蚌埠说降守将刘汝明,事败,解金陵,囚狱中。红朝立鼎,得脱,称功不居,隐沪上。未料,为人所陷,复囚。旋以病卒,年五十有八。


赵云祥的生平

赵云祥生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河南郾城人,又名赵渭清,字瑞清。行伍出身。1920年11月,入北洋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冯玉祥)第1团(团长李鸣钟)第1营(营长孙良诚)新兵连当兵。1921年8月,混16旅扩编为第11师(师长冯玉祥),升任第21旅(旅长李鸣钟)第41团(团长孙良诚)班长。1924年10月,升任国民一军(军长冯玉祥)第2师(师长刘郁芬)第3旅(旅长孙良诚)手枪队(队长张人杰)排长。1925年12月,升任西北边防军第2师(师长孙良诚)手枪队队长。1926年9月,升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第3路(司令孙良诚)特务营营长。1927年5月,第3路改称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3军(军长孙良诚),仍任特务营营长。6月升任第1方面军(总指挥孙良诚)特务团上校团长。1928年10月,所部改编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孙良诚)警卫团,仍任上校团长。1929年10月,所部改称西北军副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孙良诚)警卫团,仍任上校团长。1930年3月,所部改称北京国民政府第2方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2路军(总指挥孙良诚)警卫团,仍任上校团长。10月,所部改称西北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李兴中)警卫团,仍任上校团长。1931年6月,所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教导第2团(团长李兴中)警卫营(对内称汾阳军官学校警卫团),改任上校营长。1933年5月,所部改称抗日救国军(总指挥方振武)第1军(军长张人杰)警卫团,改任上校团长。8月25日抗日救国军瓦解后避居天津。1936年11月,出任独立第39旅(旅长阮玄武)军官教导队上校队长。1937年9月,所部改编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特务第2团,改任上校团长。10月所部改编为河北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高树勋)先遣第1游击支队(辖两团),升任少将司令。1938年1月,所部改编为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第2路(辖两旅),仍任少将司令。1939年1月,所部改编为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孙良诚)第3纵队(辖两旅),仍任少将司令。1940年7月,所部改编为暂编第30师(辖两旅),改任少将师长。12月5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1942年4月22日,赵云祥叛变投日,暂30师扩编为汪伪国民政府第2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第4军(辖第38师、第39师),升任中将军长。1944年2月9日,被国民政府免官。1945年10月,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路军(总司令孙良诚)第1军(辖第38师、第39师),仍任中将军长。11月11日,率领所部在江苏盐城起义。12月,第1军改编为华中军区解放军第4军(辖第11师、第12师),仍任军长。同月15日,于从事策反孙良诚的工作中在扬州被捕,送南京军事法庭审判。1946年2月,送孙良诚部“管教”。1948年12月,离部隐居上海。1954年9月,被上海市虹口公安分局逮捕。1955年9月,转押江苏盐城。1956年4月,转送江苏省公安厅。5月5日,无罪获释后定居北京。1966年10月,移居江苏苏州。1970年9月7日,因遭迫害在苏州家中自杀。1982年5月14日,召开赵云祥将军平反大会。为赵云祥将军平反昭雪。

赵云的简历

三国志白话译文:

赵云,字子龙,常山郡真定县人。他本来是公孙赞的部下,公孙赞派遣先主刘备为田楷抗拒袁绍,赵云于是跟随先主,充当先主的主要骑从。等到先主被曹公追击到当阳长坂,抛弃妻子儿女向南逃跑,赵云亲自抱着先主的幼子,就是后主刘禅,并保护甘夫人,就是后主的母亲,使他们全得以免于死难。赵云被升任为牙门将军。先主进入四川时,赵云留守荆州。

先主从葭萌回军进攻刘璋,征召诸葛亮。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一起逆江西上,沿途平定郡县。进抵江州时,分派赵云从岷江而上江阳,与诸葛亮在成都会师。成都平定以后任命赵云充当翊军将军。建兴元年,充当中护军、征南将军,被封为永昌亭侯,后又升为镇东将军。建兴五年,赵云跟随诸葛亮驻守汉中。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动军队征伐魏国,宣扬说要经过斜谷道,曹真派遣大部队在此抵挡蜀军。诸葛亮下令赵云与邓芝前往抗拒,而亲自率领军队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的兵力弱小而敌军强大,因此在箕谷失利,然而他们聚集军队固守,不至于大败。军队退回来后,他被降为镇军将军。建兴七年,赵云逝世,追加谥号为顺平侯。

当初,先主在世时,只有法正被赐谥号。后主在位时,诸葛亮功勋、德行超过世人,蒋琬、费�担负国家重任,也被加以谥号。陈祗被宠幸,特别给予特殊的奖励,夏侯霸从远方前来归附,所以也得到了谥号;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就都追加了谥号时人议论认为光荣。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监管率领军队。赵云的次子赵广,官做到牙门将,跟随姜维出征沓中,在战场上战死。

摘要:

赵云(?-229),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行武出身。初依公孙赞,后归刘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进袭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刘备儿子刘禅。这年冬天,赵云又参加了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的大战。大战刚结束,他率军往取桂阳郡,升任为牙门将军,兼任桂阳太守。建安十九年(214),他随孔明入川,参与刘备夺取益州的战斗。刘备得益州,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他谏阻刘备大肆封赏建安二十二年(217),赵云随刘备进取汉中,曾在汉中摆空城计吓退曹兵。蜀汉章武元年(221),刘备兴兵为关羽报仇,赵云予以谏阻,指出国贼是曹丕而非孙权,表现了远大政治眼光。蜀汉建兴六年(228),随诸葛亮伐魏,进攻关中,分军抵御曹真主力,因众寡不敌,退回汉中,但没有遭到大的损失。次年病故,追谥为顺平侯。总之,赵云是刘备阵营中一位智勇双全的重要将领,被誉为“一身都是胆”。


赵云祥的起义

赵云祥部起义 改编为华中解放第4军1945年11月11日,军新编第2路军第1军军长赵云祥、该军第40师师长戴心宽,率该部1万余人在江苏盐城起义。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收编的伪军中最早投向人民的部队之一,是继10月30日军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8军军长高树勋率部1万余人起义之后又一较大规模和影响的起义。该部起义后改编为华中军区解放第4军,是30军前身——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组建时的重要组成部分。驻守盐城的是原伪第2方面军孙良诚之第4军赵云祥部,约1万余人,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赵云祥是西北军旧部,曾担任29军独立第39旅教导队队长。1945年7月,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秘书长申伯纯和八路军中原军区情报处主任余义,持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劝孙良诚起义的亲笔信到扬州,谢庆云负责接待。他与郭楚才一起做孙良诚和第四军军长赵云祥、第五军军长王清翰等人的起义工作。1945年11月11日,赵云祥由赵、戴联名签发反蒋起义通电,盐城终于和平解放,苏北、苏中两个根据地连成了一片。起义部队番号改为“华中解放第四军”,下辖两个师,除复员老弱病残3000余人,还剩下11843人。华中分局派联络部长陈同生送来了陈毅军长的委任状,任命赵云祥为军长,吉洛(姬鹏飞)为军政委,戴心宽为副军长兼十一师师长,彭干清为十二师师长,薛尚实(苏北区党委城工部长)为军政治部主任。后新四军秘密委派赵云祥去扬州劝说孙良诚起义,陈毅又委任戴心宽为代军长。通电起义云祥等于抗战初期,本怀抗日救国之素志,转战经年后误于曲线救国铸成大错。日寇投降后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之正确主张,得到全国全世界大多数人民拥护。不料的反对派阴谋掀起内战,借受降之名实行向解放区进攻,屠杀人民,国家民众那堪重陷于糜烂。云祥等受到新四军感召和帮助,于盐城防次全体宣誓通电国人,响应高树勋将军反对内战拥护和平主张,接受民主政府领导,决心与八路军新四军合作到底,望全国其他部队共举义旗,为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伟大事业而奋斗。陈毅叮嘱说:“赵云祥主动要求到扬州去劝说孙良诚起义,很好嘛!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放他去。家属和警卫员要求带走,可以。他既然起义了,把1万多人这么大一支部队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应当相信他。他早期当过孙良诚的传令兵,靠着孙良诚的提携一步一步升到军长,两个人关系很深。放他去策反孙良诚,也许能起作用。即使暂时不起作用,也没有关系,放长线钓大鱼嘛!陈毅继续说:“戴心宽只是代军长,军长的位置还留着给赵云祥。他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让他当。有职有权。这一点务必向赵云祥和戴心宽都讲清楚,不要让人家骂我们新四军过河拆桥。

孙良诚的下场

孙良诚由蚌埠来到南京向蒋介石请罪、请功,结果被反目无情的蒋介石投入监狱。他确在南京被关押过,以后又被保释了。1949年初,从无锡来到上海,住到小老婆处。宁、沪解放后,周镐烈士的遗孀一直追寻孙良诚的下落。苍天不负有心人,她到底找到了孙良诚,并向军管会告发,孙良诚被捕入狱。以后孙良诚被押送到山东战犯管理所,1951年3月病死,这就是战犯孙良诚的最后结局。孙良诚原系西北军的一个悍将,所部在西北军中素有铁军之称。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土崩瓦解,孙亦失势。七七事变发生后,华北地区大部沦陷,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敌后的抗敌斗争。蒋介石为了抵制八路军,遂利用一些失意军人,给予各色各样名义,指使他们在华北招兵买马,抢占地盘。1939年蒋介石委鹿钟麟为冀察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委石友三为副长官兼察哈尔省主席。鹿钟麟设司令长官部于南宫、冀县一带,委孙良诚为冀察游击总指挥。因为孙是只身前来没有军队,鹿又把驻在冀州的民军第二路赵云祥部编为游击第一纵队,拨归孙良诚指挥。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一直视孙良诚为统战对象。1938年7月,中共秘密工作人员、孙部中将参议郭楚材就在孙部做统战工作,1944年孙良诚的亲信、孙部第四军副军长谢庆云被发展为中共秘密党员,为策反孙良诚提供了有利条件。抗战胜利后,孙良诚向国军“投诚”,他的伪军部队被国民党收编为暂编第五纵队,又先后改编为暂编第二十五师、第一绥靖区第一○七军,孙良诚任绥靖区副司令(司令刘汝明)兼一○七军军长,谢庆云任一○七军副军长兼该军驻南京办事处中将处长。宁、沪解放后,周镐烈士的遗孀一直追寻孙良诚的下落。苍天不负有心人,她最终找到了孙良诚,并向军管会告发,孙良诚被捕入狱。孙良诚后被押送到山东战犯管理所服刑,1952年3月病死狱中,终年59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亮成

电影太行山上日军中将苫米地历史上真有其人?如果没有他的原型又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那是贺炳炎将bai军,由梁家辉饰演的贺炳炎(1913.2.5 - 1960.7.1)又名zhi明言,原名向从炎dao,开国上将,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人。贺炳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久经考验的优秀指挥员。[1]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中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手枪大队大队长、团长、师长等职。在战斗中负伤被截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716团团长,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领导组建江汉军区,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7月1日于成都病逝

电影太行山上的独臂团长原型是谁

那是贺炳炎将军,由梁家辉饰演的。
贺炳炎简历:
贺炳炎(1913.2.5 - 1960.7.1)又名明言,原名向从炎,开国上将,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人。
贺炳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久经考验的优秀指挥员。[1]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中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手枪大队大队长、团长、师长等职。在战斗中负伤被截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716团团长,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领导组建江汉军区,任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7月1日于成都病逝


2战中大战的过程 请帮我弄详细点

二战历史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9月30日 波德战争

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约150万兵力在2300架飞机和2600辆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军波兰,二战全面爆发。9月27日,华沙沦陷。30日,波兰宣布投降。

1940年5~6月 德国闪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并于同月饶过重兵防守的马其诺防线入侵法国。15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英法比军队33.8万余人(其中法军12.3万人)从法国小镇敦刻尔克撤退回英国。14日,德军占领巴黎。16日,H.P.贝当接任法国总理。17日,德军从侧后推进至瑞士边界,法第2、第3集团军群被围。同日,法政府请求停战,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25日,法国全面停火。

1940年7月10日~10月31日 不列颠战役

1941年6月22日 德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张)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张到最大规模)

1942年5月7日~8日 珊瑚海海战爆发(日军第一次受到挫折)

1942年6月4日~6日 日美在中途岛海域交战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10月23日~11月4日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943年7月10日~8月17日 西西里登陆战役(意大利法西斯末日的开始)

1943年9月8日 意大利投降,墨索里尼下台(轴心国的瓦解)

1944年6月6日~7月18日 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 纳粹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的“胜利日”)

1945年4月1日~7月2日 冲绳岛战役(日本法西斯最后的挣扎)

1945年8日6日~9日 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骑各投下一枚原子弹(核武器首次用于战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签署投降书(二战全面结束)

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到1945年9月2日结束,二战打了 整整6年时间,共2000多天。



http://news.sina.com.cn/pc/2005-05-09/27/1446.html


深县惨案的事件背景

要了解所谓“深县惨案”,就不能不先提到张荫梧其人。张荫梧系河北博野县人,早年曾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靠山西军阀阎锡山。“以精于典章韬略和能言善辩及不怕苦,受到了阎锡山的崇信”。 [4] 二期北伐胜利时,即曾被阎锡山任命为北京警备司令。后经历政治沉浮,1932年返回故乡,开办半军事性的四存中学。1935年华北事变后,以保卫家乡为名联合安国、博野、蠡县、深县、安平、饶县等县官绅实行地方自治。一二九运动之后活跃于京津一带,发表讲话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获得部分爱国学生的拥戴。此间张再次被阎锡山起用,以陆军中将身份赴太原筹办晋绥陆军军官教导团,在团中以实干、主战而著称。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调回河北,于保定成立河北民训处干部养成所。9 、10月间,河北陷落,张于南撤途中成立具有民间性质的河北民军,以山西陵川为总部,经营这支队伍。1938年6月,国民政府重组河北省政府。9月,张荫梧以河北民政厅厅长身份同省政府主席鹿钟麟一道返冀,驻于冀南之南宫。1939年2月,由于无法抵挡日军扫荡而退回山西陵川。同年6月,张率部重返河北,并进入冀中。此后,民军与八路军发生全面冲突,至9月中旬被后者基本解决。张荫梧本人也受到解职处分,从此在政治上一蹶不振。八路军所以要打击张荫梧,根本原因诚如彭德怀和毛泽东所说,张荫梧是“吃磨擦饭,发国难财”[5]的“磨擦专家”。[6]那么张荫梧之河北民军与八路军到底有何过结呢?其实,还早在抗战之前,中共就曾派共产党员赴四存中学任教,并建立了地下组织。张荫梧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不反对,但显然不愿让共产党来左右他的学生,因此始终保持着对四存中学的控制权,对中学内部共产党的行动加以限制。1937年10月,即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次遣员争取张荫梧,但张对中共的态度明显地表现冷淡。中共在确定“张某专门向右看”之后,便放弃了对他的争取。至于双方真正结怨,还要到1938年5月博野兵变发生之后。所谓博野兵变,是指抗战初期,张荫梧一面携众向南转移,一面建立河北民军之后,其部属张仲瀚未随张去,就地发展,在博野也组织起一支河北民军,并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但此时无论共产党还是张仲瀚都难以实现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因为部队的几个重要领导人都曾是张荫梧的部下,张虽远在山西陵川,却依然能够左右这支军队的走向。张荫梧自然不满张仲瀚的做法,因而策动博野民军二团、三团团长张文祥、李侠飞等人反对张仲瀚。受此影响,1938年5月,张文祥在博野发动兵变。这次兵变由于冀中八路军的干预,未能达到推翻张仲瀚的目的。但后者从此也再无力控制局面。在此背景下,张荫梧组织河北民军北上先遣支队,以张存实、吴嘉谟为正副司令,于是年七月进入博野,希图接管博野民军 。张仲瀚闻讯出走,原部队被张存实接管。然而一波三折的是,张存实刚刚稳住局面,即脱离了张荫梧领导,投向了冀中八路军。至此,河北民军发生分化,一部分服从张荫梧指挥,一部分则接受共产党领导。1938年9月,后者之张文祥、李侠飞率所部两个团投奔张荫梧,张由是得悉民军分化之事实,即宣布解除张存实职务,委任吴嘉谟为司令,并立即派遣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率领三个团兵进博野,企图夺回冀中民军的领导权。冀中八路军对此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它给予了张存实以必要的庇护。 王长江进入冀中之后即遭到八路军的警告。此后王部驻于滹沱河南岸,三个月内按兵不动。期间王与张存实取得联系,受后者影响,其政治倾向也开始发生变化。1939年12月中旬,张荫梧严令王长江部开赴冀中博野。12月16日,冀中八路军对这支强行进入冀中的部队进行了打击,王长江乘机率一部倒戈,剩下的亲张荫梧的部队遭到重创,被迫退出了冀中。此即所谓的“民八事件”,亦称“冀中事件”。这一事件自然大大加深了张荫梧对八路军的仇视。1939年春季以后,随着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部署防共限共措施,各地反共磨擦迭起。张荫梧亦受此鼓舞,奉命亲自率部再度试图回到冀中来。冀中八路军对此强烈不满。在这一时期的中共报纸上,有关国共磨擦的各种报道中,河北问题的报道连篇累牍,对张荫梧更是公开点名予以谴责。彭德怀特别撰文指出:“两次大规模的行动(另一次指1938年12月王长江率部开进博野——笔者注),无独有偶的都发生在敌人猛攻冀中的时候,敌人从正面进攻,张荫梧从侧面配合,同时下手,遥相呼应。不论张荫梧的主观愿望如何?企图如何?客观事实明显摆出在这里的是配合敌寇作战,分散牵制八路军对敌作战的兵力,打击八路军。”[7]而为显示张荫梧强行进入冀中之无理,中共还特别发布了王长江、张存实所部的冀中民军宣布更改番号为抗日民众军的全国通电。[8]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时之间,张荫梧与八路军的矛盾处于一种一触即发的临界状态。大陆史学界所谓的“深县惨案”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深县惨案的简介

“深县惨案”是指1939年6月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率部残杀八路军第三纵队第七支队驻深县后方机关400余人一案。在抗战史、根据地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民国史以及国共关系史中均有记载。[1]但是,关于惨案时间表述,存在6月11日和6月21日两说,至今尚无定论。[2]1995年,有作者通过对张荫梧个人档案等各方面的考察,对张荫梧于深县惨杀400余人这一现有说法提出质疑。[3]在解释该说形成的原因时,作者所能找到的最早史料是收藏于河北档案馆的一本《国内外大事记》,该书是晋察冀边区政府在1942年发行的。书中记载1939年6月22日张荫梧之河北民军对八路军赵承金部(即八路军三纵队第七支队)实施突袭。但作者同时又援引其它史书,指出当时正值八路军对张荫梧进行包围袭击。即6月22日发生的不是惨案而是八路军对张荫梧的一次“反击”。那为什么又会有“深县惨案”一说呢?该文作者推测两种可能:一,深县确实发生惨案,但对牺牲数字缺乏确切统计,因而把反击战中八路军牺牲人员数字嫁接到深县的惨案中了;二,与牺牲数人的“安平惨案”混淆了。显而易见,这两种推测都未免牵强。那么,是不是真有所谓的“深县惨案”呢?如果没有,又如何会成为史书中着重强调的一段史实并广泛流传呢?本文将对如上问题做进一步的考察。

上一篇:body and soul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