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茅盾三部曲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2-27 04:14:08编辑:皮带君

茅盾“蚀”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蚀三部曲是茅盾的三部系列中篇小说追求、幻灭、动摇。三部曲都是以大革命前后某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验为题材的。追求、幻灭、动摇三部中篇小说构成了矛盾的蚀三部曲,它们都以大革命前后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验为题材。《追求》写的是革命前夕上海和革命高潮的武汉。女主角章静感情脆弱,富有幻想。她不敢斗争; 意志薄弱。她容易对生活充满希望,也容易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幻灭。在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她去了革命中心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每次都“只增加了幻灭的悲伤”。章静抱着这样微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依靠和安慰,结果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 这些反映了革命浪潮是一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征和命运。《幻灭》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的小县城的故事。革命联盟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时,动摇了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进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革命受挫时,他不仅无能为力,而且为了个人安全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长年的狐狸”,使用种种卑鄙的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着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家李克,虽然墨不多,但多少描绘了他敏锐果敢不屈的革命精神。革命危机暴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这个县,是他指出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拼命说服受胡国光欺凌煽动的群众,是他革命失败,准备把革命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继续战斗。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了三部曲中最低氛围的一部分。《动摇》茅盾如《追求》所述,意在“揭露一九二八年春季初知识分子的病情和迷茫”。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经历了短暂的高涨,但在革命处于低潮、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拒绝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由于受到阶级的限制,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正确道路,因此各自追求,张曼青的“教育救国”和王仲昭的“新闻救国”之路没有通过; 章秋柳只能在感官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毁灭自己,毁灭他人; 如果追随另一个人物的历史,就会怀疑,颓废,不能求死。“理想与事实不一致”是这些人在“追求”失败之后得出的共同结论。

茅盾创作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的什么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指哪三部作品

1、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故事。

2、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3、《春蚕》,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写的是清明节后所发生的事情——老通宝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好不容易获得了蚕茧大丰收,可是卖茧所得却还“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结果气得生了病。

4、《秋收》,发表于1933年4月、5月的《申报月刊》第2卷第4期、第5期,主要写到 六月底,“春蚕时期的幻想,又在老通宝的头脑里蓬勃发长”;他设法赊来豆饼施肥,全家没日没夜地车水灌溉。又经历了许多紧张和奋斗,到秋天,终于见到稻下垂,又获得了一个好收成,可是结果米价飞跌,又白辛苦了一阵子,又背了一身债。

5、《残冬》,发表于1933年《文学(上海1933)》第1卷第1期。写的是老通宝的儿子多多头,他早知道父辈们想靠苦干来改善处境只不过是幻想,在那个社会里“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他和六宝的哥哥陆福庆等人,在一个夜晚,摸进反动武装保卫团“三甲联合队”的驻地,缴了他们的枪,走上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道路。


上一篇:呼朋引伴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