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刘统勋简介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2-21 12:55:12编辑:皮带君

清朝重臣 刘统勋 简介

刘统勋(1700年2月11日—1773年12月29日),字延清,号尔钝,青州府诸城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刘墉的父亲。

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东宫詹事等。乾隆帝继位,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1]。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去世,时年七十五,获赠太傅,谥号文正。

本名
刘统勋

延清

尔钝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陕西宁羌州
出生日期
1700年2月11日
逝世日期
1773年12月29日
主要作品
《文正公诗集》
主要成就
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儿子
刘墉
谥号
文正
籍贯
山东诸城
祖籍
江苏丰县[2]
【摘要】
清朝重臣 刘统勋 简介【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刘统勋(1700年2月11日—1773年12月29日),字延清,号尔钝,青州府诸城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刘墉的父亲。

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东宫詹事等。乾隆帝继位,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1]。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去世,时年七十五,获赠太傅,谥号文正。

本名
刘统勋

延清

尔钝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陕西宁羌州
出生日期
1700年2月11日
逝世日期
1773年12月29日
主要作品
《文正公诗集》
主要成就
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儿子
刘墉
谥号
文正
籍贯
山东诸城
祖籍
江苏丰县[2]
【回答】


清朝刘统勋生平?

刘统勋(1699~1773),字尔钝,号延清,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官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
  刘统勋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曾任四川布政使。受其父忠君爱民思想的影响,刘统勋自幼勤奋好学,心怀大志。雍正二年(1724)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入直(君主时代人臣入朝皇帝,或僚属见长官,到衙门办公,都叫入直)上书房(清代皇子读书之处,在故宫乾清宫左。皇子6岁,入上书房读书,教师由皇帝特派,称授读师傅),又迁詹事府詹事(詹事府总管东宫内外庶务,在清代,班次在通政使大理卿之下,为翰林官迁转之阶)。
  乾隆元年(1736),刘统勋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八月,任刑部右侍郎。次年,授刑部左侍郎。乾隆六年(1741)九月,升左都御史、国史馆(纂修国史的官署)总纂。又晋升为工部尚书(从二品)兼翰林院学士,调刑部尚书。乾隆十七年(1752),刘统勋入直军机处(军机处:清雍正时,用兵西北,因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机密泄漏,在1729年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谨密者入直,因地近内廷,便于召见。1732年,更名军机处,以亲王、重臣充任,称军机处行走,位卑者称学习行,俗称小军机。军机之首称领班,总揽一切。军机处除处理机务外,凡特旨简放大员,如大学士、六部、九卿、督抚、将军、提督、督镇、学差、主考及驻外使臣,皆由军机大臣开单请旨),成为皇帝的重臣,深得乾隆帝器重。乾隆十九年(1754),刘统勋加太子太傅(从一品),督办陕甘,奉命巡行哈密驻兵事宜。二十年(1755),适逢逆贼作乱,刘统勋请求放弃巴里居,退守哈密。皇上大怒,将刘革职,逮京治罪。下狱不久,很快免罪,督办军需。后又复授刑部尚书,充经筵讲官,加太子太保(正一品),调吏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乾隆二十四年(1759),授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1761),授东阁大学士,为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官、《四库全书》总裁官。
  作为国家得力大臣,刘统勋以直谏著称于朝。他性情刚毅,“久值机密,襄赞扉随事,献纳推贤,黜奸佞,为百余年名臣第一”。他经常上书直言,针砭时弊,“直声震朝野”。乾隆二年(1737),刘统勋任刑部左侍郎时,发现许多地方督抚大臣上任时,经常把自己的亲信带去委以重任,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吏治秩序。他把这种弊端上疏乾隆皇帝,力请革除,不久准奏实行。乾隆六年(1741)刘统勋升左都御史不久,又上书乾隆皇帝,建议抑制张廷玉和讷亲。张廷玉是清朝德高望重的老臣,历官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与当时姚氏世代联姻,利用职权安插本族和姻亲姚氏亲信30余人,在官场举足轻重,影响很坏。讷亲是满族权贵,雍正朝军机大臣,乾隆倚为股肱。刘统勋上书说:张廷玉、讷亲权势过盛,应稍加抑制,这不仅为国家,也是为了保全他二人及其家族。乾隆皇帝阅后降旨,并将刘统勋的奏疏颁示众臣,以警醒张廷玉、讷亲及其权贵。刘统勋不阿谀奉迎,从而得到乾隆帝的信任。
  作为皇上的股肱大臣,刘统勋每年都奉命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考察政治得失。他对那些贪官污吏严惩不贷。云南巡抚郭一裕怂恿总督恒文以上贡为名,贱价收购黄金,中饱私囊。刘统勋经暗中察访,摸清实情后上报皇帝,皇上对恒文、郭一裕按律处罚:赐恒文自尽,发配郭一裕充军到台湾。另一次,刘统勋奉命到杨桥督视水利工程,一个多月过去了,工程仍未开工,原因是石料未到。刘统勋经微服私访察得:原来当地县令逼迫送石料的百姓交纳金钱才肯收料,百姓贫困不堪,无钱行贿,被迫留在城外。查清事实后,刘统勋大怒,下令处斩当地县令,并杖责巡抚。刘统勋对贪官污吏的惩处,震慑了形形色色的贪官,对清廷吏治起到很大影响。
  刘统勋还是一个出色的水利专家,在修治黄河、运河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自古以来,黄河就是一大水患,经常决口,因此,清廷同历代王朝一样,也把治理黄河当作头等要政之一;运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清政府从江南运送粮食供应朝廷的必经水道。刘统勋早年曾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因此,他在任期间,几乎每次黄河、运河出现危情,他都首当其冲,亲自指挥治理。乾隆十三年(1748),运河水涨,刘统勋因地制宜改低德州哨马营水坝,增高沂州府沂河西岸江枫口水坝,用以保护兰山、郯城的田地和房屋;疏浚聊城段运河和东本段运河,解决了运河涨水决口的问题。乾隆二十七年(1762),指挥疏通了高宝河湖入江之路。他长期奔忙在黄河、运河的工程工地上,审度地势水势,励精图治,减轻了河患危害,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作为一朝高官,刘统勋一直以清正廉洁著称。他不仅自身生活节俭,而且在各种场合拒绝贿赂,既不失节,又不失礼,颇有圣贤遗风。“家故有田数十亩,敝庐一区,服官五十年,不增尺寸”。全国上下,邑里乡亲,皆交口称赞他是“真正清官”。一次,他的一位老友之子出任湖北巡抚,为寻求刘统勋给予关照,特派人登门馈送黄金千两。刘统勋深知来者之意,但顾及老友情意,思索再三,最后唤来人相见,正色道:“汝主以世谊通问候,其名甚正。然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贫窭者可也。”令其携金而归。还有一次,有人深夜带礼来访。刘统勋听门人通报后,拒不会客。次日,刘统勋来到政事堂,传唤昨夜来访者入见,严厉地对他说:“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虽老夫过失,亦可箴规也。”该人听罢,颇感羞愧。
乾隆三十八年(1773),刘统勋年老体衰,仍然坚持上朝,当他乘车行至东华门时,突然发病,急速回府,猝然而逝。皇上闻知,急遣御医前往抢救,及至,人已亡故。皇上悲痛至极,亲临奠祭。返回时,哭至乾清门对随行大臣们说:“朕失一股肱矣!”晋赠太傅,将其牌位入祀贤良祠,并赐祭葬,谥号“文正”。刘统勋灵柩归故里诸城殡葬,皇帝下诏,沿途文武官员,凡在20里之内者,均至灵前吊祭。这在当时是极为荣耀的恩遇,可见清王朝对刘统勋器重之深。纪昀挽曰:“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
刘统勋有《文正公诗集》留世。有二子一女,长子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世称“浓墨宰相”;次子刘堪早卒。


刘统勋简介 揭秘刘统勋到底有多牛

说到刘统勋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话说他被誉为是清朝的重臣,他还是刘墉的父亲,那么这个人到底有多么的厉害呢?话说不能用厉害来说,要用牛来说,所以这个刘墉到底有多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刘统勋为相近二十年,成为乾隆皇帝的肱股之臣,一生操劳,以七十五岁高龄猝死于上朝途中。刘统勋是为官清廉,为人刚直,为政出众,在德和才两方面都做到了极致的大臣。乾隆皇帝评价刘统勋:“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刘统勋雍正二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出任编修。整个雍正王朝,刘统勋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乾隆登基后,他被提拔为内阁学士,仕途才开始走向快车道。 乾隆二年,学习完治水之法的刘统勋,被提拔为刑部侍郎,副部级;乾隆六年,丁忧期刚过,他又立刻被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跨入正部级行列;乾隆十七年,入阁军机处,步入乾隆朝政治核心圈。 那么,刘统勋到底做过什么?以至于乾隆帝因为他的去世涕泣不止呢? 刘统勋为官清廉,堪称士林表率 大清王朝的腐败,在列朝列代中属于比较严重的,官员们一个个都养得肥肥的。其实大清的官员们,待遇要比大明好得多,除了高工资,还有很多默认的官场潜规则,比如火耗银等。可是人的欲望无止境,大清的高福利还是没能止住官员们的腐败。 刘统勋比较另类,为官清正廉洁,一生无所积蓄。到他去世后,乾隆皇帝亲自上门吊唁,才发现刘统勋家门楣低矮,陈设简朴,完全不像个宰相之家。 也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清廉作风,让他保持了高贵的品性。满清的腐化堕落,从最鼎盛的乾隆朝开始,越发不可收拾,形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歪风邪气,败坏了士林风气。 即便像张廷玉这样的国之柱石,晚年也没有摆脱营私的窠臼! 刘统勋为人刚直,堪称贪官伐木机 弹劾张廷玉和讷亲,堪称刘统勋的经典之作。张廷玉晚年通过家族联姻的方式,自肥家族。当时的舆论矛头直指张廷玉,抨击他的家族在他的护佑下,相互举荐。讷亲专横跋扈,只要他的命令,无论是否合理合法,都要求下属必须照办。 刘统勋建议乾隆,三年内不要提拔重用张廷玉,对讷亲严厉批评! 张廷玉和讷亲都是宰辅级忠臣,前朝元老,刘统勋顶多是政坛新星,刚刚步入正部级,资历浅得很,就敢直接弹劾帝国宰相,而且用词如此尖锐,毫无顾忌。 乾隆选择了力挺刘统勋,他出人意料地直接将张廷玉和讷亲免职!刘统勋虽然对二人的作为很反感,但一棍子打死恐怕也不是他的意愿,或者不是他敢想的。估计跟乾隆皇帝想清洗前朝旧臣,建立自己的班子有很大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刘统勋在乾隆的襄助下,一炮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从此贪官污吏们,听到刘统勋的名字脑瓜就嗡嗡的! 刘统勋作为宰辅,不是死守在京城,一遇到疑难杂症,他就被乾隆派遣到地方解决问题。刘统勋每到一处,就成了贪官们的伐木机,成片成片地往下倒! 刘统勋为政出众,堪称治国能臣 最难能可贵的是,刘统勋不是死守道德说教的书呆子,他之所以能成为乾隆的肱股之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极其出色的能力。 《清史稿》说刘统勋“以决疑定计见契於高宗”,被乾隆誉为“真宰相”。科举制四书五经体制选拔出来的官员,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很多官员能说不能做,“高分低能”,理论一套一套的,到实际工作中就抓瞎。 比如,刘统勋治水患,每到一地他总能发现天灾背后的人祸——官员们的不作为,甚至贪污腐败!这些地方官很狡猾,他们一般都团伙作案,形成复杂的利益链,外人一般很难查出漏洞。监察官员很容易被迷惑,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弄成糊涂案。 我们发现,刘统勋自乾隆十一年,担任漕运总督开始,他每到一地,从来都是天灾人祸一把治。最典型的就是河南祥符黄河决堤,刘统勋到达后,地方官员抱怨治河的干草收不上来,导致了工程延误。 刘统勋很聪明:干草不是稀奇的东西,朝廷有拨款,为何收不上来呢?他来了个微服私访,结果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在某个地方聚集了几百辆车的干草,送草的百姓在那里哭。刘统勋私下一打听,原来是收草的官员向他们索要贿赂,否则就不要。 老百姓辛辛苦苦将草大老远送来,给贿赂就所剩无几,不给贿赂就卖不出去,再拉回去两头损失!这些官员就这么可恶,拿准了老百姓的心理,死劲卡脖子! 刘统勋一次私访,就搞清楚了渊源,回到衙门就绑人! 他的这种敏锐和亲身调研的精神很难得,乾隆十七年,为了编撰《西域图志》,已经五十五岁的刘统勋,带着测量队,亲自爬遍了天山、喀什湖地区。 刘统勋为官五十年,为相十几年,光治水就治了三十几年,几乎成了清王朝的“大禹”,就是因为他真能解决问题,无论多复杂的情况,他一到,总能找到根源,总能对症下药。 这就是刘统勋牛的地方,他既是能力出众的专业型人才,同时又有不畏权贵的刚直不阿,和个人清正廉洁的作风,这些条件加在一起,让他能做到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为民请愿,为国尽忠!

历史上刘统勋的简介

刘文正公当乾隆中久居相位原文及翻译刘文正公,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公性简傲,不蹈科名积习,立朝侃然有古大臣风。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岁暮馈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汝主以世谊通问候,其名甚正,然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窭者可也。”有赀郎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虽老夫过失,亦可箴规也。”其人嗫嚅而退。薨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效法之。”刘统勋在乾隆时期做了很长时间的宰相,深受皇帝的倚重信任。曾经有一个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在年末的时候送给(刘统勋)千金,刘统勋呼唤(送礼的)仆人进来,十分严肃地告诉他说:“我暂时在朝廷担任职位,还不需要这些,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将这些礼金)赠送给贫困的故交旧友吧。”有个捐财得官的人夜里敲门,刘统勋拒不接见。第二天早上到政事堂,将那个人叫来,责备道:“半夜敲门,这是贤者不会做的事情。你有什么要禀告的,可以当着众人的面说。”那人嗫嚅着退了下去。(刘统勋)去世的时候,皇帝亲自到他的住宅祭奠,(因他)家门低下狭小,拆除了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然后才进去。皇帝回来告诉身边的大臣说:“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上一篇:pcl xl error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