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万人弃考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2-12 18:37:36编辑:皮带君
官方回应

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在2009年04月16日召开的重庆市政府自主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直辖以来重庆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每年都是呈增长态势,极少部分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或没有报名参加高考,教育部门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他介绍,弃考或没有报名参加高考的现象自恢复高考以来,在全国各个省市是历来都有。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情况,没有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有这么五类情况:一是因为家庭原因外出务工的,二是因为此年考学无望,可能此年希望不大自动放弃准备复读的,第三是外省籍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回原籍的,第四是应征入伍的,第五是出国留学的。

教育部门认为,弃考或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一是各阶段教育的正常的分流,二是高中阶段的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第三是目前成才的途径多元化,高考并不是成才的独木桥,比如说近年来,成人高考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逐渐低龄化,又比如我们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成才的途径已经多样多元化。

截至到此年3月3日的统计,重庆2009年普通高校各类招生考试的报名人数总人数是196228人,比上年增加了7061人,增幅为3.73%。

分析原因

教育投资门槛高 对低收入家庭是奢侈品

霍德明

:教育投资门槛太高

其实农村的高中生很多就已经中途辍学了。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大学生,上完大学全部花的钱估计至少是5万块钱。现在一个大学生,高估一点的话,一个月的生活费是2000块钱,把吃喝这些东西用掉以后,存500块钱,一个月存500块钱,一年存6000,要存到5万块,可是要八年啊,如果说你收入更少的话,要存10年以上,这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经济算数。当然,我也不赞成把教育纯粹当做一个投资来看,但它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考虑,这就是门槛。很多学生认为如果收益,达不到投资的预期的话,可能就会减少投资。

张鸿

:大学教育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奢侈品

不仅是农村,城里的低收入家庭也面临这个问题,大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太高太高,遥不可及的。有一个统计说,10年来,我国大学的学费增长了20倍,94年到现在我们的个人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有人就以此来算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城镇居民需要8.6年才能挣回来。农村收入的家庭,得需要18年才能收回来。把门槛变得这么高的话,那对城里人来说,大学教育都是一个高消费的产品,那对农村来说,就是一个奢侈品,完全是一个奢侈品。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 就业形势严峻

2000年的大学毕业生106万人,之后01年,02年开始扩招,到2009年预计要毕业610万大学毕业生。从01年到2009年10年的时间,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倍,但是就业的位置肯定没有增长6倍,而又遇到2009年跟2008年年末全世界的经济萧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好,高中毕业生要考大学的时候,一看到今天的不景气,就紧张了,所以就业难是万人弃考的真正原因。

弃考是理性选择 但也是被动的理性

张鸿:弃考是农村学生被动的选择

其实不单纯是重庆,如果我们长期关注教育的话会发现,弃考这个事情,多年来一直存在,比如说2009年湖北就有26000人弃考,06年报出的数据,重庆是3000人,那2009年达到1万人,所以说和宏观的经济形势就业难等等结合起来,大家就开始关注,事实上大家更关注的,是理性选择背后它是一个主动的理性,还是被动的理性。

比如说新华社的这个报道里就有一个弃考生,他是想上高职。但是上一年要交八千块钱,相当于他父母一年的收入,而且自己的弟弟可能也要上学,而用助学贷款,毕业了又还不起,所以干脆就弃考了。所以这个背后,可能有一些是我们看似正常,但其实是不正常的,我们看似理性,但同时也是被动的理性。

我记得2009年初的时候,温总理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他就提到,他上大学的时候,学生80%的来自农村。现在我看了一个最新的统计,是17.7%是农村的,82.3%是城里的。中国农业大学是培养农业人才的,它07年农村学生的比例是31.2%,它都是城里人为主,所以现在对农村学生集体的不公平已经显现出来。我们其实关注的是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

反映问题

农村教育形势严峻

农村学生考入重点高校的比例为什么逐年下降?一则,随着高考逐年改革,农村不论从信息获取还是应对能力上,都远远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二则,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逐年加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就逐年增高,连城市学生尚且应付不来,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才艺学习条件、阅读面和现代资讯占有量偏窄的农村学生就更加捉襟见肘了。以广东为例,2009年清华大学在广东的招生计划减了四成,北京大学减了1/6,但相应的,缩减下来的名额都增加到了保送和自主招生上。可不论从地域教育资源优势还是个人优势上,这对于农村学生尤为不利。更何况这样的改变绝不仅仅是名牌大学。

万人弃考

农村学生:努力了,但还是比不过城市的

据新华社报道,重庆一所农村中学高三学生林琳接受记者采访。她在村小读书时几乎没接触过英语课。初中时,林琳的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在小学就系统学习英语的同学相比,这让她失去学习的兴趣。林琳的理想是当医生,但在农村中学她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理化知识匮乏影响了理科成绩,她不得不选学文科。在偏僻的农村,学校课程的设置,完全要看老师能教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学什么。

农村教师:任务重,待遇差,难免要流失

中国青年报报道,甘肃环县洪德乡李家塬小学教师张志岗,一周28节课,课程表上排得满满当当,从二年级至六年级,英语、数学、语文、美术、体育、思想品德几乎囊括了所有小学阶段开设的科目。由于教师大量缺编,现有的农村教师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许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甘肃环县三中10年间来了教师120名,走了80名。农村教师待遇差也是一个原因。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

农民家庭:孩子不上学等着穷,一上学马上穷

老戴是广东德庆县马圩镇村民,广州日报日前报道,老戴儿子去年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按照老戴儿子的成绩来看,考上大学并不难,然而能不能上却是另一回事。“我虽然是个村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00元,这个钱连儿子在县城中学读高中一个月的伙食费都不够。有钱谁不想供大学生,但是有实际困难啊。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单亲,去年考上了也没法读,先打工,后当兵去了。这在农村很正常。”

“自然”的选择 一个危险的信号

人民日报评论说,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放弃高考”是他们中许多人的无奈选择:农村教学资源贫乏,只能进入高职、大专院校读书;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社会关系和创业资金,就业之路更为狭窄,毕业后甚至难以收回举债投入的上学成本。于是放弃高考“早打工,早挣钱”,成为“自然”的选择。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面向高考的应试教育降低整体教育性价比

虽然连年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紧,但全国依旧有一半以上的高中毕业生上不了大学,这部分学生所受的教育完全是围绕高考展开的应试教育,没有学会任何生存技能,面临就业,大部分点灯熬油之所学完全作废。这说明虽然高考升学率连年提高,但高考或者说高中教育仍旧是一种淘汰式教育,考上大学的一半学生是培养成功的考试机器,考不上的一半学生更在空耗青春做高考的“陪读机器”。所以归根到底,整个教育的性价比都不高。

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

教育格局与现实需要错位。

农村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甚至很难进入一本录取线,大量进入高职、大专院校读书。但是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就业形势连年下滑,尤其是在如今的“就业寒冬”中,试图用扩招研究生拖延就业压力,结果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就业岗位,本科生挤占高职、专科生就业岗位,反过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又顶掉高职、专科生岗位,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被两边挤压,出路更为狭窄。

高等教育的性价比太低。

很多二本院校、高职院校的学费却不低,动辄一年数千元,甚至高过一个农村家庭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但教育水平不高、就业空间日渐逼仄。两厢比照,教育消费的性价比太低。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来看高成本低回报,因为毕业后工作难找、收入低,不要说回报,就是还清助学贷款,也加大了学生毕业后相当长时期的生存压力。

解决方法

农村青年自强自立 努力奋斗

一名农村高考落榜生:自己才是救世主

我来自农村,曾是一名高考落榜青年,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打拼,终于在省会城市扎下根,买了房,安了家。回首30多年的坎坷人生,心生感慨,不吐不快:落后的中国教育没法指望,农村青年尤其是农村落榜青年要闯出一条路、打拼一番事业,必须靠自强自立,自己才是救世主…

发展多种教育 实现多样化成才

顾明远

:趋同化是高等教育的弊端

教育方面有些制度有些滞后,高等教育现在有一种很大的问题就是趋同化,都想办成综合大学,清华、北大,和社会当地的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结合得不紧密。高等职业教育方面,还是比较薄弱,这也造成了,现在有些企业,要想招合格的员工都招不到,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来思考,从我们教育制度改革上来思考。

张鸿:应提供多种教育资源

过去,当所有的人都挤在大学门口,要考大学的时候,我们说,不要都挤在一个独木桥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现在有人不愿意过这个独木桥了,我们又来感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愿意去过独木桥?

其实现在这个弃考,它是正常的一个不正常。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不仅有独木桥,有高考的这一条路,还有很多船,还有其他的小桥,还有小道山路可以到对岸。不过独木桥是主动的放弃,那如果说有一些是被动的放弃,这就是不正常的。比如说如果我们发现弃考的这里边的人,多数都是家庭收入低的,是农村家庭的孩子,那它一定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教育出现了一个不公平,那我们的教育部门就要反思这个问题。

城里人得到了更多教育的机会,而农村人得到的太少。教育部门应该做什么?不是说让大家还去挤那个独木桥,而是应该提供多种选择。比如说真的有很多农村的孩子,需要去务工的话,那高中教育是不是有一些和务工有关的这样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包括我们的一些职业培训,尤其在现在刺激内需的阶段,是不是有更多的钱,来投入到农村基本的职业培训当中去。这样他们去打工,才有更多的技能。

郑若玲

:国家应扶持自考,给农村学生机会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若玲教授认为,国家应该扶持自考。这样有利于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土壤。自学考试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补充部分,虽然现在受到很多冲击,但它还是广大农村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最主要的机会…

政策助力克服经济困难

喻国明

:要在制度上保障所有想上大学的人

反思我们的制度层面,比如说如果我们在奖学金制度方面,我们社会保障方面更加完整,我们就可以让那些所有想上大学的人,他的聪明才智他的能力能够上大学的,不要因为经济因素而失学。

霍德明:“降低学费、政策倾斜”

要把五万块钱这样一个费用降下来的话,我觉得只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把整个学费降下来,这牵涉到中央大力加强对教育经费的补助。第二个,就是对在农村的这些可能上大学的学生,和参加高考的人,我们都要给他们做政策上的倾斜,运用社会的力量,或者通过政府的力量,向他们发放无息贷款,很低的贷款,就能够让他们受到教育的好处,而不需要担心到门槛问题,所以我想最近国家的政策,应该就是朝这个方向上倾斜了。

刘红宇: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必须以中央为主

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在2009年两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构成,只有8%由中央财政支出,另外92%则由各级地方财政支出,其中大部分由县级以下财政支出。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严重不足,尤其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捉襟见肘。因此,应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中央财政中的重要和优先地位…

上一篇:春雨沥沥的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