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倮倮族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2-05 05:53:22编辑:皮带君
简介

倮倮族

倮倮族系16世纪后从中国云南迁来,与中国彝族有亲缘关系。倮倮族从事山地农业,但已定耕定居,其语言和习俗与中国彝族大体相同。

中国彝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倮倮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自称“蛮彝”,基本上是从云南迁徒去的,他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与云南彝族相当,婚姻家庭、丧葬习俗、原始宗教、居住服饰、文化艺术等与云南彝族有诸多相似,但也融入了当地民族的文化因素。近几十年来,东南亚倮倮族社会经济激剧变化,民族同化,人口减少,民族文化特点式微乃至消失。

分布

该民族散居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C?ng hòa X? h?i Ch? ngh?a Vi?t Nam)河江省(T?nh Hà Giang)同文县( Huy?n ng V?n )和苗胜县(Huy?nMèo V?c)的山区,以及高平省(T?nh Cao B?ng)保乐县(Huy?n B?o L?c)山区和平地,老街省(T?nh Lào Cai)芒康县(Huy?nMng Khng)也有零星分布。是越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彝族的一个支系。

来源

倮倮族

倮倮族迁徙于中国。根据越南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68年出版《大越史记全书》(i Vi?t s? ky toàn th?)(第六集)记载:“戍辰年(1508年)云南倮倮人流入兴化镇(即今老街省)水尾区域”。“苗旺和同文的倮倮老人说,他们的祖先是起义失败后为躲避明王朝捕杀而从中国来越南的。”据越南学者研究,这些倮倮族的第一次迁徙很可能与明正德年间云南红河弥勒十八寨(今虹溪)阿寺,阿务造反被镇压有关。也就是说,倮倮族在越南出现的最可靠时间大约在16世纪,这种迁徙一直延续到以后的各个世纪。但根据史料,多数倮倮族迁入越南与明末清初的阿迷州(即今云南开远市)普沙事变有着直接的历史关系。

越南倮倮族的语言也因地区和支系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基本能够通话,其语言和习俗与中国彝族大体相同。

称谓

越南倮倮族有许多不同的自称和他称,居住在越南的瑶、傣、壮等民族称之为“布姆阿”,苗族称他们为“麻”,这与国内的苗族自称Hmong相同。与他族交往时,倮倮族自称为“曼彝”、“曼几”、或“门彝”等,自称稍有差异主要是由地方语言音变所致。

民族支系

倮倮人与倮倮神

中国彝族有两个支系倮倮和普拉迁入越南,20世纪70年代,越南经过民族识别后,确定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一个叫倮倮族,另一个叫普拉族。

1999年越南人口普查统计,倮倮族有3307人。居住在沿越中边境的河江、高平、莱州等省。分黑倮倮和花倮倮两支。据越南用汉文书写的史籍记载,1435年,“罗罗斯甸国人来贡。罗罗斯在哀礼之北,与云南接境,衣服如云南俗,而拜谢皆自发声”。可见在此之前,倮倮人已进入越南境。罗罗斯甸国的地理位置大概是今越南河江省的范围,当时倮倮人向越南黎朝进贡。

民族历史

越南倮倮人传说,15世纪,中国云南有一支倮倮人起兵反抗封建统治者,首领被杀,由卢吴军率领万余人,转战进入越南同文县一带,安营扎寨,开荒创业。后于十六七世纪相继来到越南老街和越南苗旺县一带。其中有一些又返回中国。倮倮人是越南同文和苗旺一带最早的开拓者。因此,时至今日,在河江省还有不少倮倮语的地名,如倮倮坝子、倮倮山、倮倮弄、倮倮田、倮倮茶、倮倮树。在河江省与高平省交界的地方也有倮倮语的地名。在苗旺县还保存着用倮倮文字刻写的石碑。

民族信仰

当地的其他民族认为,倮倮人是开发这块土地有功的人,苗人、岱人、热依人在每年耕种完毕,或遇到虫害天灾等不顺心的事,都要供祭倮倮神,祈求保佑庄稼。高平省保乐县的岱族每年都在举行“隆东”节会时,要专门备办一桌饭菜供拜倮倮神。河江省的赫蒙族(苗族)每逢除夕之夜和农历七月十五两天,要用猪肉供祭倮倮神,供祭时口中念道:

倮倮人是在这里的主人,仡佬人是在这里的主人。

是开辟这里有功的人,全体回来同吃共饮。

共同保佑庄稼丰收鲜好,子孙康健,家畜无病。

大家平平安安,大家发财大发展。

供祭完毕才能供祭赫蒙人自己的祖先。此外,赫蒙人生病、庄稼失收、家畜家禽有病发瘟,也要供祭倮倮神和仡佬神,祈求保佑。

婚丧风俗

倮倮人的家庭形态主要是一夫一妻制。过去,早婚较普遍,13至14岁就结婚,但基本是在本民族内通婚。有姑舅表婚,舅舅甥女还在襁褓中,姑姑就来给自己的儿子订亲。而姑姑只能嫁一个女儿给舅舅家,超过一女就会遭到别人的耻笑。

铜鼓是倮倮人的珍宝,也是传统的乐器,更是丧葬时不可缺的器物。使用完毕,由族长深埋地下保存。平时不用,同姓同族的人死后,就把铜鼓从地下挖出来,举行葬礼使用。敲打铜鼓时,公鼓(大鼓)和母鼓(小鼓)的鼓面相对,打击铜鼓的人站立两鼓之间,用槌子的两端敲打。当毕摩(巫师)诵经把死者的亡灵送回他在中国的故乡时,便敲打铜鼓,人们按照鼓点的节奏,同时起舞。

当人断气后,要先给死者沐浴,换衣服。让人向天鸣枪,男性三响,女性四响。然后亲人到屋外大声呼喊报丧:天地啊!祖先啊!远远近近的兄弟们,高处低处的乡邻们,家里有人仙去了……喊毕,请毕摩来供诵,请祖先叫回铜鼓的魂,把铜鼓带来护送仙去者的灵魂回到祖先的居住地。诵词的大意是:

儿孙站在供桌前,祈求我祖先,请来公母铜鼓,护送逝者英灵,回到祖先地。途中不要遇到暴风雨,避开恶鬼凶煞。见不到毒蛇蜈蚣,碰不上豺狼虎豹。铜鼓声到何处,灵魂便到何方,与祖先团聚。

把逝者的灵魂送到祖先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他们先辈迁徙的路线:越南的苗旺-麻长塘(中国云南省富宁县境,以下各地均在中国境内)-大地方-泥泞地-青蛙池-过河-小麦地-虎豹地-雪地-敲皇帝门。开始,皇帝不开门,不知如何办,便放声歌唱,感动了上帝,才把门打开。

人去世的当天,该寨由一群男子在下午或晚上秘密潜入森林里,脱下衣服,用树叶围住全身,头戴假面具,手舞足蹈来到死者身旁。途中凡遇到人,就用木棍打,石头砸,伤人不赔偿,死人不偿命。因此,每到此时,人们都自动回避。跳舞时,这群男子不能说笑,喝水得用竹管吸。丧葬结束后,他们又潜入树林,脱下树叶,换上衣服,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往往妇女也参加披树叶跳舞。他们认为,暴露化装人的真面目,村寨会遭灾,欠收或发生病疫。

在跳舞的人群中,有一人挎着布袋,内装用布包着的一块木头或装饰成人脸的葫芦壳。据说,100年前,当时布袋里装的是死者的头。埋葬时头和身是分开的,头装在一个木盒子里,埋在石头下面,或放在住宅附近的洞穴里。身子则另外埋葬。过了一段时间,再把腿骨捡来与头骨一起存入木盒子里。现在,在倮倮村寨附近仍然可以见到装有头骨的木盒子。他们认为,死人的头骨是神圣之物,人们传宗接代靠的就是人头。女婿要挂着一个假死人头走在跳舞人群的前面。女婿和妻子的兄弟有责任抬棺材的一头,第一个给坟墓培土。

越南倮倮人过去有鼻饮。越南著名学者黎贵淳于18世纪用汉文书写的《见闻小录》卷六载:“一曰猡猡……好鼻饮,每暑倦,辄啖干炙肉,舂遏果和盐与清水,入瓢杓中,倾杓於鼻,仰而吸之”。现在的倮倮人已无鼻饮之俗。

上一篇:揭阳八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