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刘国彬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27 23:40:59编辑:皮带君
人物经历

1978年9月-1982年7月,西北林学院,学士

1982年8月-1985年8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硕士

1993年1月-1996年1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

1988年9月-1990年4月,澳大利亚NSW农业兽医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3年9-12月,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生态研究数据管理高级培训

1997年4-8月,美国国家土壤侵蚀实验室合作研究

1999年5-7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水土资源所合作研究

1985年9月-1991年6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1年7月-1997年2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站副站长,副研究员

1995年6月-1999年2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助理

1997年3月-1999年2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安塞站站长

1999年3月-2002年8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流域生态与管理研究室主任

2001年12月-2010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0年5月-2019年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研究方向

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

发表论著

刘国彬.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西北黄土高原区卷).科学出版社.2009.

Tsunekawa, Guobin Liu, N. Yamanaka, Sheng Du.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graded Loess Plateau, China, Springer, 2013 .

Liu Guobin, Hu Chunsheng et al. 1999.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CSIRO Land and Water Press. ACT. Australia

Liu Guobin. A study of soi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in a small watershed in the hilly, gullied area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Catena, 2013, 54(1):31-38

Zhang Chao, Liu Guobin*, Xue Sha. et al.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Geoderma, 2011, 161: 115-125.

Zhang Chao, Liu Guobin*, Xue Sha. et al. A comparison of soil qualities of different revegetation types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Plant and Soil, 2011, 347:163-178.

Wang Bing, Xue Sha, Liu Guobin*, et al. Changes in soil nutrient and enzyme activitie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s in the Loess Plateau area, Northwest China. Catena, 2012, 92: 186-195.

Wang Bing, Liu Guobin*, Xue Sha. Effect of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on soil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e eroded hilly area of China’s Loess Plateau.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2, 65(3), 597-607.

Wang Bing, Liu Guobin*, Xue Sha. Changes in soil physico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during natural succession on abandoned farmland in the Loess Plateau.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1, 62(5): 915-925.?

科研项目

30多年一直从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与示范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题、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及国际合作等项目。

科研成就

自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黄土高原流域治理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与示范工作,为水土保持研究所流域生态与管理知识创新学科带头人。先后参与了黄土高原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等大型项目的立项及组织实施。主持国家黄土高原"八五""九五""十五"区域农业安塞示范区科技攻关及“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支撑技术, 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水土流失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水利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考察及国际合作等项目十多项。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试验示范研究,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战略、植被水土保持机理及效益评价、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及指标体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发表论文150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获得专利3件。[2]

获得荣誉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入选陕西省人民政府首届"三五"人才;

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8年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2001年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经贸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

2006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8年获得首届周光召农业科学奖;

2012年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

2013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领域顶尖人才;

2016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科研得奖

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塞丘陵沟壑区提高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系统总体功能研究,排名第3);

200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关键问题研究,排名第1)。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2等奖,(排名第四)。安塞丘陵沟壑区提高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系统总体功能研究,获2000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关键问题研究,获200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排名第4);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排名第9);中国黄土高原生态农业(专著),获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黄土高原粮食生产与持续发展研究,获2000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陕西省人民政府首届"三五"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经贸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社会任职

国务院扶贫办科技扶贫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长期生态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陕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刘国彬

上一篇:佳客来牛排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