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汪世华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27 06:25:45编辑:皮带君
个人成就

汪世华,男,生于197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福建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优秀教师,获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名师”奖,获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园丁奖(2次)。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学位委员会生命科学学院分委会委员,任生物技术系主任。

主要从事抗体工程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从事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单链、小分子抗体的制备,以及基于这些抗体的生物毒素和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与诊断。生物毒素致病机理、生物毒素致毒的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微生物病害免疫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2项科研项目。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0多篇,13篇被SCI收录,2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被引用100多次。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作大会及分会报告10多次,主编教材3本,申请专利4项。

现为美国化学学会(分析生物化学)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福建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专家库专家,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各种奖励与荣誉20多项。

个人经历

1)1994年9月-1998年7月,陕西理工学院生物教育学专业,本科;

2)1998年9月-2001年7月,湖北工业大学发酵工程专业,硕士;

3)2001年9月-2004年7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遗传学专业,博士;

4)2004年7月-2006年7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后/党支部书记;

5)2006年8月-2009年9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系主任;

6)2008年12月-2009年12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厄本那分校微生物学系,访问学者;

7)2009年10月-至今,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8)2013年3月-2014年9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9)2014.10-2015.2,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

10)2015.3-至今,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

科研项目

1)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10Z430),2007-2010,主持;

2)国家科技部农业十二五指南项目(NC2010KD0237),2011-2014,主持;

3)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910902),2007-2011,子课题;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00325),2006-2008,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400),2008-2010,主持;

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010),2009-2012,主持;

7)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11032),2007-2010,主持;

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009J06008),30万,2009-2011,主持;

9)福建省发改委农业创新工程扶持资金项目,2009-2011,主持;

10)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2009Y2005),2009-2011,主持;

11)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7Y0002),2007--2009,主持;

12)福建省重点引智项目(SZ2008039),2009-2010,主持。

学术论文

1)Lihua Liu, Zhiwei Lin, Teng Zheng, Ling Lin, Chuanqi Zheng, Zhanxi Lin,

ShihuaWang*

, ZonghuaWang

*

. 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accase fromPleurotus ostreatus strain 10969.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9, 44, 426–433.(

*为通讯作者

);

2)Yanling Yang, Wei Zhang, Jiadong Huang, Ling Lin, Huixiang Lian, Yiping Lu, Jianding Wu,

Shihua Wang*

.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extracellular xylanase fromAspergillus nigerC3486.Afric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 2010, 4(21): 2249-2256 (

*为通讯作者

);

3)Rongzhi Wang, Jiadong Huang, Wei Zhang, Guangmei Lin, Junwei Lian, Libin Jiang, Hongcong Lin, Songfa Wang,

Shihua Wang*

.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Vibrio parahaemolyticusby multiplex PCR and DNA-DNA hybridization on a microarray.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1, 38 (4):(

*为通讯作者

);

4)Lihua Liu, Zhiwei Lin, Ling Lin, Yanling Yan, Zhanxi Lin,

Shihua Wang*

. Expression of Trichoderma reesei β-Xylanase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its function in degradation of Juncao holocellulos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4(

*为通讯作者

);

5)Yanling Yang, Lihua Liu, Miao Diao, Zhiwei Lin, Wunian Guo,

ShihuaWang*

. Cloning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an endoglucanase 2 fromTrichoderma reesei. 2009 WRI world congres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9, 2: 268-272(

*为通讯作者

);

6)Li-min Wu, Cheng Zhang,Guo-dong Lu,

Shi-hua Wang*

, Zong-hua Wang*. MAb Against Bacteria-expresse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rotein. Hybridoma, 2008, 27 (3): 217-218(

*为通讯作者

);

7)Shi-Hua Wang

, Zong-Hua Wang*, et al. Detection of deoxynivalenol based on a 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of the antideoxynivalenol antibody.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7, 272(2): 214-219;

8)

Shi-Hua Wang

, Zong-Hua Wang

*

, et al.Zearalenone (ZEN) Detection by a Single Chain Fragment Variable (scFv) Antibody.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8, 24 (9): 1681-1685;

9)

Shihua Wang

, Zong-Hua Wang

*

, et al.Construction of multiform scFv antibodies using linker peptid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08, 35 (5): 313-316;

10)

Shi-Hua Wang

, Ji-Bin Zhang, Zhi-Ping Zhang,et al.Construction of 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 and biscFv-alkaline phosphatase fusion protein for detection of Bacillus anthraci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6, 78 (4): 997-1004;

11)

Shi-Hua Wang

, Ji-Kai Wen, Ya-Feng Zhou,et al.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acillus anthracis by multiplex PCR on DNA chip.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4, 20 (4): 807-813;

12)

Shi H Wang

, Cheng Zhang, Yan L Yang,et al. Screening of a high fibrinolytic enzyme producing strain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brinolytic enzyme produced fromBacillus subtilisLD-8547.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2008, 24 (4): 475-482;

13)

Shi-Hua Wang

, Miao Diao, Yan-Ling Yang, et al.Gene clone and expression of a fibrinolytic enzyme (FE) inEscherichia coli. Annals of Microbiology, 2008, 58 (1): 95-98.

教学情况

1、主讲课程

1)《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博士研究生课程,40学时,2学分;

2)《高级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50学时,3学分;

3)《蛋白质工程》,本科生专业核心课,40学时,2学分;

4)《分子生物学》(中英双语教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50学时,3学分。

2、主编教材

1)汪世华主编.《蛋白质工程》.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

2)汪世华主编.《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011;

3)汪世华主编.《抗体技术》.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全国“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2008。

申请专利

1)基因工程单链抗体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试剂盒及方法,201010184805.8;

2)基于单链抗体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200710008426.1;

3)一种基因工程单链抗体检测河豚毒素的试剂盒及方法,201110027079.3;

4)一种基因工程单链抗体检测伏马毒素B1的试剂盒及方法,201110027055.8;

获奖情况

1)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指导老师(2009);

2)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指导老师(2009);

3)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0);

4)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

5)获福建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09);

6)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2008);

7)获第六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2009);

8)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2010);

9)获“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7);

10)获福建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指导老师(2009);

11)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

12)福建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006);

13)获第八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2007)。

参加学术团体

美国化学学会(分析生物化学)会员(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2010-);

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2006-);

福建省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09-);

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

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分子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

福建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2010-)

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2009-);

福州市科协专家库专家(2008-);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家(2009-)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审稿人(2009-);

《Afric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审稿人(2009-);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审稿人(2009-);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B》杂志审稿人(2010-);

《福建农业学报》审稿人(2006-);

《福州大学学报》审稿人(2009-);

《集美大学学报》审稿人(2009-)

《热带作物学报》审稿人(2009-)

上一篇:欠钱不还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