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免费午餐计划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23 08:36:55编辑:皮带君
内容简介

201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此项政策出台后,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实施标准

“在特困地区,3元钱的标准完全能够换来一顿营养午餐,这与试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基本相适应。”针对有网友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偏低的疑问,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孙光奇昨天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作出回应。

近期,国家出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680个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生每天提供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很多网友质疑3元钱的标准是否够支付一顿营养午餐。

孙光奇说,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081元,试点地区应该比这个数还要低。而且“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不是全包标准,先行的有一个“一补”政策,对试点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小学生的补助4元钱、初中生补助5元钱,以一年计算,小学生就是1600元、初中生拿到1850元,已经超过当地的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此外,从国内实践来看,目前有些地区搞了营养餐的试点工作,但是政府补助标准没有超过3元钱。比如,陕西“蛋奶工程”一天2元钱,是由政府和家长共同分担的。

专家建议

营养改善计划应该用普惠制替代试点干预。目前中央160亿元在全国680个县(市)试点,约2600万在校生受惠,但这只覆盖到义务教育阶段三分之一的学生。孩子的营养改善仍应由政府财政主导,因为社会公益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

160亿元解决了贫困地区孩子的午餐问题,但很多学生寄宿在校,食堂、宿舍等条件没有改善,很多学校有厨房却没炊事员做饭。现在正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在寄宿制下,国家应拿出更多资金承担工友工资、学校医疗等行政成本。

——中国青年报社原副社长谢湘

媒体评论

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进行匹配。制度越完善,就越大程度地保证不遭个别人钻“空子”,让政策落空或者背离初衷。

中央财政直接拨款给予学生补助,遭个别人钻制度“空子”,“吃空饷”的恶劣事件此前已有先例。一年前,在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过程中,就有个别地区和学校钻制度漏洞,违纪违法,虚报学生人数套取国家助学金,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专家指出,避免这种虚报人数“吃空饷”的做法在160亿元的计划中再次发生,需要严格的制度规定和完善的执行规程。

在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1995年,印度启动“国家初等教育营养支持项目”,又称“免费午餐计划”,这项计划在2002年由印度最高法院下令推广到全国,到如今,每年约有1.2亿中小学生每天能享用到一顿免费午餐。每年印度政府为此投入的经费在20亿美元左右,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免费午餐项目。

尽管这个项目让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受益,但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制度缺陷,尤其是腐败问题令人警醒。2005年,警察一次性查获了从国家仓库贪污走的“免费午餐”项目专用的8辆货车,上面装载了2760袋大米;2006年,某村居民指控当地老师集体贪污和挪用了“免费午餐”;2011年,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指控反对党挪用经费,致使一些学校有3个月未能享用到“免费午餐”……有印度媒体这样评价:“广泛”的财务违纪问题在“免费午餐”项目中被暴露出来。

出现类似问题的不只印度,就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免费午餐”项目后的两天,台湾版的“免费午餐”项目也爆发了丑闻,新北市“校长集体向营养午餐业者索贿”案,导致十余人被收监,让整个台湾教育界蒙羞。

专家指出,避免类似的问题在160亿元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应该要求相关执行部门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和财经纪律,加强监督与检查,坚决查处违规行为,保证每一分钱都要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关问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一项针对贫困农村地区学校供餐与学生营养改善的报告称,通过学校供餐,学生营养摄入和体质体能改善显著,但由于义务教育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学校供餐所涉及的点多面广、头绪繁杂,各地管理规范和运作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学生的受益程度。

保障学生营养成共识

在中央政府决定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之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曾在青海、云南、广西、宁夏等西部省区开展学校供餐试点。

去年下半年,该基金会组织课题组,对上述四省区学校供餐与学生营养问题最新政策进展进行了效果评估,并就供餐方式、资金利用效率等进行比较和总结。评估认为,以学校供餐保障学生营养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共识,学校供餐的基本条件正在不断完善。

营养改善效果打折扣

评估报告认为,部分地区将学校食堂承包经营,虽然降低了学校用于食堂运行的支出,但加重了学生的就餐负担,也使学生营养改善的效果打折扣。

部分地区对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管理,虽已逐步将资金用于学校供餐、改善学生营养上,但仍缺乏统一明确的政策安排。在具体餐食供应方面,部分地区对地方的饮食习惯考虑不够,在设施的配备和原料的采购上没有实现本地化,配备的部分厨具价格高昂且不够实用。

相关新闻

报告称实施“营养午餐计划”学校多缺乏配套资金

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京发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革项目调研报告》。报告梳理并对比了国内外学生营养改善的政策,比较了由政府主导的重庆“蛋奶工程”和民间参与的“免费午餐”等营养项目,发现目前在已经实施营养午餐计划的学校,大都面临着缺乏配套资金和食堂工作人员的困境。

缺少配套资金和人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介绍,报告历时半年完成,选取了云南、青海、贵州、陕西和重庆等五个中西部省市作为样本地,对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实施的营养改善项目开展调研。

日前,中央财政160亿元的营养改善计划已启动试点。但调研发现,在已经实施营养午餐计划的学校,大都面临着缺乏配套资金和食堂工作人员的困境,出现“有米无锅”现象。并且,目前的政策只解决午餐,尚无法顾及到早餐。因此,报告认为,人均3元,160亿元的资金拨款并不能一劳永逸,需要探索各级政府分担,社会力量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

营养方案要因地制宜

由于各地生活水平、儿童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需要建立在各级农村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不同的营养方案,到底是蛋奶,还是饭菜,还是加料主食。对于已经执行国家计划“每人每餐3元”的地区,需要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学生营养状况,细化午餐的配比和营养搭配,保证学生营养均衡。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应当建立营养师制度,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主任胡小琪介绍,他们受教育部和卫生部的委托,开始着手起草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分别制订食谱,预计将于3月发布。

内外监督才能够落实

在监督机制上,杨东平表示,除了现有的行政体系内的自我监督外,还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外部监督。这种外部监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校层面上,建立由家长、退休教师等参与的家长委员会一起管理项目的伙食或者账目;二是整合地方的力量,比如可以由当地的县委、团委、政协、两会代表、老教师协会等参与,作为外部力量进行评估、检查、监督免费午餐的实施。这样的监督可能比单一的行政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更有效,使得国家的善举能够落到实处,能够真正使农村儿童受益。

除了要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和公民共同参与之外,报告建议对营养午餐立法,以确保营养改善项目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慈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