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城步吊龙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21 08:10:42编辑:皮带君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下团村

两千多年前,丹口、下团这地方,山高林密,古树参天,人烟稀少,阴森可怕,山上珍禽异兽很多很多。一般是一些躲避战乱,灾祸的少数人家在这里搭窝棚,采野果,打野兽为生。

秦始皇一心只想坐一万岁,四处寻求长寿秘方,听说楚南极边有一块原始大森林,山上南山鹿、水鹿等滋补性很强的野生动物很多,就派了御医、药师、射手、工匠等几十人来到丹冲,建房、修炉、挖中草药、射杀鹿牛取茸角炼长生不老丹。这块地方也就是炼丹的一条冲,所以叫丹冲。丹冲有一条河流经丹口与上游的仙鹅村流来的河水在此汇合形成三岔河口,而取名丹口。人们听说皇宫有人在丹冲炼丹,为保证物资运输方便快捷,沿途修了木桥,修了石板路。见丹口这条乡冲地势平坦,森林多,水利充沛,气候温和,又与世隔绝,便纷纷来到这里开田、居住、生活。住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自然村落,所以丹冲流出的河口就叫丹口,丹口下面的一个部落就叫下团。

明清时期属地大洞乡(扶城峒),民国属扶城乡,民国三十五年属凤洞乡,一九五三年全县划小乡,名为凤凰乡(借凤凰山“凤凰”命名),一九五七年改为先锋社,一九五九年五月成立丹口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立区,属丹口区、丹口公社下团大队,一九九五年撤区并乡建镇,属丹口镇下团居民委员会。现共六个村民小组,自然部落为:赤脚田、弯丘、李家岔、铺里、杨家槽门、蓝家槽门、冲口庙、双桥寨、木坪等。

地理环境

下团村位于巫水支流的扶城河中游位置,是丹口村下的一个村落,因此而名为下团村。该村东与儒林镇大桥村接壤,南与本镇丹口村相连,西与本镇龙寨、双龙连接,北与本镇太平村毗邻。

城(步)南(山)公路和城步-绥宁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方便。这里树林密布,弯弯的扶城河像一条玉带穿村而过,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平均海拔690米,全年平均气温23度,土壤为山地黄壤。村边群山起伏,河流纵横,非常适宜林木生长,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自然条件推动了村子发展延季蔬菜产业。

人口经济

全村180户、人口1000余人,95%为苗族,2%为侗族,3%为汉族,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杂居的村落。现常居人口800多人,耕地面积约475亩,山林面积8650亩(以楠竹、杉木、杂木为主)。

下团以杨姓、蓝姓为主,杨姓占48%,蓝姓占47%,其他杂姓只占5%。

2006年6月,我国开始在14个省的2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工作。2009年,下团村成为湖南省城步县的一个互助资金试点村。这一举措给贫困村民送来了福音,自此,村民们摆脱了哪怕只借2000块钱都无门的窘境。

2009年6月5日,环境秀美的下团村迎来了互助资金试点会的召开。按照相关的政策要求,国家财政为村子配套15万元的试点资金,村民自己需要配套15万元,以此组成一个额度为30万元的贷款资金库,用以促进当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凡入股者,都可以享受到一个月4厘的优惠贷款利息,以及年终利息的分红。

下团村有1000多口人,其中儿童200多人,外出务工人口100多人。依据互助资金成立的相关政策规定,国家财政每一股配置500元,因此村民入股时也按500元一股来入。下团村当时只有15万元的自筹配额,因此村委会依据村民的数量和意愿,最终决定每户入股量不超过4股,即一户可以入2000元的股份,这也意味着一户可以贷出4000元。

遵循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在召开互助资金成立大会前,村委会成员会入户向村民宣传入股的方法和好处。而村委会的大喇叭在那几天也不断播放着加入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注意事项和用途。为了保证15万元资金能成功自筹,下团村村委会还规定凡大会当天不入股者,今后将失去入股的权利,除非入股者有自愿退出的,方可替补。大会当天,村委会门口人山人海,想扩大产业发展的村民纷纷加入到入股人潮中,当天入股金额就达到15万元,如今加入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村民已超过200人。

轻松贷款

下团村主要发展延季蔬菜种植产业,有西红柿,红茄,百合等品种,为了实现村民统一购买种子、种植和销售蔬菜,2003年,村里成立了延季蔬菜红茄种植协会,负责人为村书记杨开通。由于有诸多便利因素,因此村民加入协会的积极性较高,不仅本村有100多名会员,附近村子也有多人加入。

以红茄为例,一亩地投入需1000元左右,如果精耕细作的话,亩产可达4000多斤,遇上好的行情,一亩地纯收入可达5000多元。可观的效益触拨着村民扩大种植规模的神经。而以往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许多村民家底薄,拿出2000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件容易事,即使去银行贷款,因为缺乏值钱的资产做抵押,碰壁是常有的事。

互助资金合作社成立后,村民贷款不仅容易而且便捷了。村民王华荣介绍了自己的一段借款经历。王华荣加入延季红茄种植协会已有2年时间,尽管收益可观,然而由于要供孩子上大学,因此经济压力较大。她也曾想过去当地信用社贷款扩大种植规模,然而到信用社贷款要接受对固定资产的核查,如果资产值不达标,便没有贷款的资格。王华荣的固定资产勉强够抵押标准,然而做生意也有风险,如果哪年行情不好,便赚不了太多钱,因此可能及时还不上贷款。如果一次还不上,下次就没有了贷款的机会。王华荣就因一次未能及时还款,第二年便贷不到款了。村里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后,她的担忧解决了。按照相关规定,贷互助资金利息一个月只有4厘,相比信用社的9厘少了一半。同时按照村里的规定,凡入股者,都有贷款的权利。而且跟随延季蔬菜种植协会种植蔬菜的村民,由于参与协会的统一购销,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资产做抵押。

王华荣在2009年入了4股后,便很轻松地贷到3000元,本着不使投入资金打水漂的原则,她更加努力地经营自己的土地。如今她已承包10亩地种植红茄,村里的红茄种植人数以及亩数也在增加。2005年,红茄种植的总面积只有30多亩,人数也就100多人,2010年,红茄的种植亩数已达到300多亩,种植户也增加到87户,200多人。

方式灵活

“我也可以贷款了。”村里的特困户杨丁芸发出了由衷的感慨。杨丁芸家境贫寒,年收入在1千元左右。家中除了几间破陋的房屋外,剩余的家当便是用的早已发旧的锅碗瓢勺,以及自己喂养的一头猪和几只鸡。眼看光景不走上坡路,而村民一个个加入延季红茄种植协会,她开始眼馋。然而由于家里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买种子和化肥,她只能干着急。互助资金在下团村推广后,她看到了希望。虽然没有几百元存款来入股,然而她只要加入延季红茄种植协会,村支书就可以为她暂时让出属于村支书自己的2个互助资金股份贷款额,即2000元。

延季红茄种植协会成立已有多年历史,在经营方面每年只赚不赔,加入协会的村民可以自己租土地种蔬菜,也可以为承包土地的人种菜。杨丁芸2009年租种了3亩地,当年的茄子收购价较高,她一共收获了17000元,除去借的2000元,以及化肥、种子、劳务等3000元,这样她还净赚12000元,这要在以前,杨丁芸是想都不敢想的。

对于为承包土地的人种菜的村民来说,如果他入了股,且不想自己承包地来种植的话,他的股金可以出让给承包者用,他则为承包者种菜,每月领取相应的工资,这样一来他也不必担心自己入股的钱打了水漂。村民贷款除了发展产业外,如果遇到红白喜事凡入股者也可以贷款,这也解了一些急用款人的燃眉之急。

其实,互助资金合作社在成立之初,村民也有很多顾虑。他们担忧钱投入到股金池中出不来效益。为了能带动村民的积极性,村委会成员便带头入股,其中村支书杨开通便入了6000元的股份。为了能集中利用贷款,村里将政府分配给个人的股份统一起来,这样一年的利息股民还可以参与分红。

如今村民很少有人退股,杨开通给出了解释:“贷款是为了发展产业赚钱,想挣钱的都不会退股。不过互助资金总额再高点就好了,这样我们可以贷到更多的款。”

初秋的城步苗乡,青山滴翠,果木飘香。一辆辆满载西红柿、红茄等延季蔬菜的卡车欢快地驶向山外,奔向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

领导关怀

(右图为:2010年7月4日,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一行在湖南省扶贫办副主任褚世林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下团村红茄等延季蔬菜种植业的发展)民俗文化

下团吊龙

1、

世界最长吊龙

-----城步吊龙舞,

即城步苗乡吊龙舞,流行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下团村。为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邵阳城步苗乡吊龙,古老而又智慧的舞龙方式,通过长短不一的撑杆撑吊起彩龙的不同部位,在运动中塑造巨龙不同的姿态和动势,宛如飞龙在天,亦称飞龙。

舞龙习俗早在唐代就盛行于城步苗族群众中。每逢春节喜庆的日子,当地苗族群众由村寨组织舞龙活动,其中以丹口镇下团村的吊龙最有文化艺术特色。

下团村

城步吊龙是集手工艺术、绘画、布艺、剪纸、贴花、文学、光学、表演、音乐、武术等综合为一体的古老艺术,从中可以探究苗族人民的精神信仰、文化生活和手工技艺。下团村吊龙集手工艺、绘画、音乐、武术、巫傩文化、梅山文化和礼仪习俗等文化为一体,既是苗族群众对龙文化的创造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人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强身健体的群众文化活动。

2、篝火晚会

每年的谷雨前后的篝火晚会,一年一度篝火晚会现场---在这里,篝火晚会当然少不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团吊龙”助兴,龙灯舞起来!唱起来!跳起来!狂欢起来!今天注定是个狂欢之夜。。

篝火晚会

下团村

自强图书宬

由从下团走出的老干部杨光勋创办。“下团自强图书宬”占地200平方,藏书五万多册,在全国村级藏书是最多、最全、最齐的一家,而且有十六名义工天天值班,义务为全社会读者提供读书学习场所和服务

华声助学基金

2008年7月下旬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华声在线的新闻工作者,冒着酷暑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向这里的“自强图书宬”捐资一万元成立“华声助学基金”。

捐赠仪式上,华声在线副总编王亚奇表示,之所以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捐建成立“华声助学基金”,主要是被自强图书宬创立者杨光勋老先生的事迹所感动。他说:“五年前,杨老自费为农民创建了自强图书宬,并在我们的华声论坛发表了文章《放下麻将,拿起书本》,引起网友广泛关注。杨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不但感动了网友,也感动了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此次向自强图书宬捐建成立‘华声助学基金’,正是感沛于杨老的义举,也是为了弘扬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表示,此次基金成立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城步苗乡的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文化建设。中共城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夏社旗致辞向华声在线的义举表示感谢。

随后,杨老从华声在线副总经理文湘晖手中接过“华声助学基金”的启动资金1万元和两箱图书,并当场将善款转交给协助管理自强图书宬的下团村村主任丁仁义,同时向华声在线回赠《受赠证明和荣誉凭条》:“先生/女士之义举、爱心、社会责任感,令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坚信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高尚情操将彪炳史册,您情深意切、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将光耀千秋!并郑重承诺绝不辜负捐赠者的殷切期望,一定将自强图书宬不断巩固、壮大、发展,薪火相传、惠泽万代,将华声助学基金管理好、使用好。捐赠仪式现场响起久久不息的掌声。

在一片欢腾声中,杨老当场创作一副对联赠给华声在线的新闻工作者:“情深深,意切切,心系苗寨,百年树人建基金;日炎炎,火辣辣,汗洒老区,千里忘我送食粮。横批:功德无量!”

蝴蝶翅膀已在煽动,而这仅只是千千万万爱心人士捐书的一个缩影。知识改变命运,同时也拉近了这里与世界的距离。相信再过几年这片土地将会被带来欣喜的变化,而那些爱心人士的爱心将被铭记,并在这片土地开花结果。

言与建筑风格

清乾隆七年苗族首领杨清保、李天保、李再万等愤慨于官场腐败,提出“五峒连天地、苗瑶共生存、今日举义旗、同铲官祸根”等口号,驱杀官军,分占田地,震惊朝野,清廷派贵州总督张广泗,率两湖两广及贵州五省清兵前来镇压,通过十余年的艰苦斗争,苗军终寡不敌众,起义失败。清廷政府害怕苗民再生造反,在长安营设宝庆二府游击置,屯兵一千,长年驻守,共统治了一百七十年,直至宣统二年,长安营军政机构才全部裁撤。

在此期间,清庭政府为保证政令畅通,邮差信使方便快捷,人马、物资流动方便,从宝庆府至长安营,沿途设五里一牌,十里一亭,二十里一驿站,四十里一团坊,六百里一加急,为上任做官,卸职回京,来往邮差,向朝廷上贡的贡茶、贡米,驼运的马帮提供服务,从丹口、下团、太平、沉江渡沿河的铺店都成了服务处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庭对城步苗区加强统治的期间,还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而且城步是全国最先推行的苗区,改土司管理为流官管理,说白了,就是不准苗人自治,只准汉人统治,并且规定“不准讲峒话、不准穿峒衣、不准用峒文”,所以下团这块地是最先被强行汉化的“熟苗”,语言和服饰与县城儒林镇差不多。

房屋建筑明清之前,下团这地方生活非常贫困。百姓大多住茅棚,只是防止虎豹入室咬猪、牛羊便可。大清政府来城步镇压苗军时烧毁苗棚十几万座,斩杀苗民五千余人,下团是丹口镇之要地,自然首当其冲,直至乾隆盛世,才慢慢正式修木屋、吊楼。

时令节气

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为过大年,要耍龙灯,舞狮子、舞拳棍、踢毽子球同,串户拜年,正月初二用鞭炮、铁炮迎接出嫁女,新姑父回家拜年,本房族家家喊饭请新姑爷吃酒。

三月初三,家家户户要做水米花粑粑,有“少尖(籼稻)莫少糯少糯是场祸”之说,如果没有糯米做粑粑,女人们会找男人斗气的。“立夏”节也要用碓踏粑粑,有“立夏不踏粑,蛇咬脚趾丫”之说。

别忘了,还有有篝火晚会哦!

四月初八这一天有两个节,一是乌饭节,是纪念蓝国公,传说蓝国公等七姓随“飞山蛮”杨再思老令公最先开发城步,占山为王,插标为界时,部落之间经常纷争,蓝国公每次头颅被敌人砍断,能自己提头回家请老母接上。有一次他又提头回家请母亲接上,不巧,其母正在用脚碓踏米,没空接,要他暂且将头放在一箩谷上,等其母踏熟那臼米才记起儿子的头还没接,她提起儿子的头一看,血已流尽,皆染浸那箩谷子,无法再接,儿子死掉。后来蓝姓人为祭奠蓝国公,将这箩子作谷种抛撒秧田,种出的稻米为红色,煮出的饭为乌红色,所以现在下团、太平的蓝姓人仍然保留那些稻谷,每年四月初八日要吃乌饭,杀猪宰羊,接姑娘回家过节。第二种是四月八这天是牛的生日,因为苗族人是崇拜牛的民族,这一天即将插田了,无论田里犁耙工夫多么紧急,也要让牛好好休息一天,还给喂米酒或酒糟,喂泥鳅或狗婆蛇,都是营养极丰富的食品。

五月端午节,一般人是过初五,而下团杨姓人是过初四,称为“饿碌节”,传说我们祖先在宋朝时期为保大宋江山,抵御外来侵略,原定过了端午就出兵,谁知军情有变,接令提前出兵,杨家将人只好提前一天过端午,吃饱棕粑好杀敌。

六月初六晒衣服,据说六月初六这一天,如果是晴天的话,太阳大而很辣,这天晒过的衣服不受潮,不受虫,不霉变,听说京城的皇帝这天要晒龙袍。下团村的人们有个习惯,因为过去人的寿命比较短,“人上七十古来稀”了,一般人在40—50岁就将寿老材、寿老被、寿老衣、寿老鞋做好了,这一天都要拿出来翻晒。

七月半过中元节,下团的村民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日起将已仙逝的上三至五辈的老祖宗接回来,摆上三牲祭礼,新鲜采摘的自己还没敢尝的新鲜蔬菜、水果、薯类、五谷类做的食品摆满一桌,恭请先辈们首先品尝受用,一日三餐都要请到敬到,哪怕是清茶油茶都一样。有人说得好:“仙人吃吃,凡人打牙祭”,趁热敬过十来分钟,凡人就可以动筷吃了。只怕阴人在另一世界没钱花,要用草纸做上许多包封,写上称谓,寄包数量于农历七月十四晚放大路旁烧掉,让仙人们拿上纸钱去扬州看戏。

八月中秋节,这一天村民们要买月饼摆瓜籽、糖果敬月光菩萨,当初升的月亮照到某家时,将上述果品用小桌子摆上,户主念念有词:请月光菩萨接受凡人的果品、十几分钟之后,凡人才可以吃。九月九重阳酒,初九这天基本家家要酿酒,老人们说:这天做的酒又好吃又经熬,酒又多,酒又香,九月九,照螃蟹,下团流传一句话“九月九,螃蟹爬上手,十月十螃蟹爬进气(去)”,这天晚上拿木皮火把、竹篾火把下到河去照(捉)螃蟹,一照就出,一捉一准,它不爬不动,一抓到手。到了十月十以后,螃蟹就进洞了,捉不到了。

腊月初八腊八节,有的杀年猪,有的打豆腐,炕腊肉,做腊菜,总之,从这天起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腊月二十三,灶王菩萨上天,传说这天掌握凡间烟火的灶王菩萨要离凡间回到天庭,家家要在火塘、灶边插点香烛,敬上米酒,念念有词,要灶王菩萨上天庭汇报时,要尽讲好,莫讲坏话,要保佑凡间家家兴旺,薪火相传。

下团文化古迹

莲花桥、红军烈士墓

战事:1934年9月9日,红六军团将士突破国民党军设在城步横水界的四道防御工事。9月11日,红六军团召开动员大会,准备在绥宁以东地区展开兵力,侧击由城步向绥宁方向前进的敌军,并安排第五十一团为后卫,掩护军团主力西进。下午4时左右,三营营长周仁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带领的一个侦察连和两个机枪连在莲花桥头与两个团的追击敌人发生遭遇战。

莲花桥,又名天心桥,始建于明朝威化年间,系石墩木质风雨桥。桥南是一片开阔的稻田;桥北不远处是大山,山与桥中间有条土路通向山外。

傍晚时分,周仁杰率领红军向敌人发起猛攻,将敌人击退。深夜,敌人从桥南开阔地向红军疯狂反扑过来。周仁杰率领红军埋伏在莲花桥头,乘夜色发挥重机枪、步枪优势,等敌人靠近后,发起突然袭击,不到10分钟,打得敌人尸横遍野,狼狈逃窜。12日早晨,根据军团首长指示,周仁杰率部撤出战斗。

52年后,周仁杰回到莲花桥,对撤离时的情景回忆得一清二楚:“接命令后,我营迅速打扫了战场,带不动的重伤员送到群众家中,将牺牲的烈士遗体埋葬在莲花桥的西侧,大家向长眠在这里的战友挥泪告别。我凝望着莲花桥西侧新堆起的坟包,心中发出了誓言:战友们永别了,只要我能活到**胜利的一天,一定来悼念你们。”

见闻:莲花桥坐落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1972年,大火把木质结构的莲花桥烧毁。1987年,根据周仁杰的建议,当地政府重修了莲花桥,不过已经由原来的5孔木桥变成了现在的两孔水泥桥。原来顺着山崖蜿蜒而行的山道,也已经被宽敞的马路取代。但立在红军墓边的红军战斗纪念碑,却在时刻提醒着后来者,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在红军战斗纪念碑上,刻着“莲花献英雄恢宏先绪,碑文撰伟绩传裕后人”两行字。从碑往上走出三五步,悬崖下面,是红军墓所在地。又有两行碑文:“万里征程红军功垂史册;千秋壮烈英雄血沃中华。”这个红军墓和红军战斗纪念碑,已经成了城步县青少年**传统教育基地。

远山吐翠,稻穗金黄,一派和谐宁静。“红军墓里埋葬了多少红军,这些红军叫什么名字,再也无从得知,但是,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红军,更不能忘记那些为**胜利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们的不朽功绩。”城步县党史办主任杨小勇说。

枪声,又是枪声

战争,寻桥,修桥,护桥。光阴如梭,红六军团莲花桥一战已过去70余年。在湖南南部边陲的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民间仍散落着关于这一战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志记载,1934年7月,湘赣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红六军团根据党中央命令先行突围西征。9月8日,红六军团第十七、十八师9700余人在军团长肖克、党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率领下,由广西资源翻越湖南界分两路进入城步县境。此时,敌人调动大量兵力向城步集结。11日晚,担任后卫防御任务的红六军团第五十一团第三营在丹口莲花桥与敌发生激战。红军扼守莲花桥,以3个连迎击敌人8个团,打退敌人3次进攻。战斗从当晚9时打响,持续至次日拂晓结束,3名红军战士在此牺牲。

墓碑成爱国教育基地

在莲花桥边,现在修了一条宽阔的马路,这条路叫城丹公路,有中巴车从城步县城到丹口镇,人们进出很方便了。马路的对面,一块墓碑立于巍巍山下,令路过的人肃然起敬。

石壁上有毛主席的亲笔悼文,墓碑前摆放着一些黄色的野菊花。不时有当地人前来扫墓,或者附近的中小学生来这里,把这里当作学习和纪念**的地方。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村民把五角星和墓碑上的字漆红。抚摸着墓碑上的红色五角星,向墓前望去,墓前有一块很大的岩石,显然是从上面掉下来的。自从墓碑修好后的十多年间,已经有两次从墓上面的顶上掉下岩石,然而,很奇妙的是,两次从正顶上掉下的石头,没有一块砸在墓碑上,甚至连墓的边沿也没砸到。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这是英雄烈士的英魂在保护着这个地方,而老天爷也在保护着红军的墓,在护着当地的老百姓。

---------------------要了解红军长征在城步境内的历史,那就一定要去莲花桥,那里的每个村民都能说出一些关于长征的记忆。

春鸣楼

又名“春鸣雷”、“蓝家朝门”。

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是乡邻们三月三对山歌和饭后歇凉下棋的地方。原为两层全木结构,盖青瓦八角挑檐,鱼头象鼻,前有一对麒麟石,楼内四围木壁上有出自当时民间画家的山水田园画作,建造的非常精美。后年久失修毁于大火。公元一九九六年由民众投工投料,并请民间木工大师掌墨在原址上重建了“春鸣楼”,因这次新修的楼实际只有一层加上中间天花板画有雷公电母--------又名“春鸣雷”。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乡吊龙舞、国家级传承人下团四组村民丁志凡、省级传承人蓝立校、市级传承人龚高光,有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步油茶习俗”传承人下团一组刘仁秀,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叶吹歌”传承人下团一组杨光清。

下团新铺里农家乐,是曾经之古驿站,也是一座农耕文化博物馆,现馆藏文物520余件,免费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

云南省普洱市下团村

隶属于云南省

普洱市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通关镇

曼博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3 公里,距离镇14公里,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1540米,年平均气温16.4 ℃,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0亩(其中:田24亩,地96亩),人均耕地1.5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209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33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15户通自来水,有1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 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6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5 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 45.45 %;畜牧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 15.1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头,肉牛2头);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15.15 %;第二、三产业收入0.1万元,占总收入的 1.25 %;工资性收入0.5万元,占总收入的7.58 %。农民人均纯收入57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 %),在省内务工2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15户,共乡村人口83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41人。其中农业人口83人,劳动力37人。该村以哈尼 族为主,其中哈尼 族8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7人,享受低保29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6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村小,中学生就读到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公里,距离中学16公里。截止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人,其中小学生4人,中学生2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0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上一篇:北京天安门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