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斗姆阁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18 16:49:25编辑:皮带君
历史沿革

1950年为个旧市上方区,1952年改称第四区,1958年改卡房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镇。1997年,面积342.4平方千米,人口3.8万,其中彝族占45%,汉族占41%,镇政府驻卡房,辖卡房镇居委会和卡房、头道水、火把冲、维西湾、大黑山、咪的期、苟街、打靶期、田心、斗姆阁、田坝子、龙头寨、龙树脚、路赶藤、扯土白15个行政村。(2004年前后),总面积342.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头道水、卡房、田坝子、新发村,田心、斗姆阁、龙头寨、龙树脚、路赶藤、打靶期、大黑山、火把冲、维西湾、扯土白、咪的期、苟街),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87人,其中农业人口29249人,2017年,面积34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6341人。

地理环境

全镇辖区总面积342.6平方公里,跨度东经103°03'至103°24',北纬23°07'至23°17'之间,最高海报2494米,最低海拔250米。

行政区划

下辖15个村民委员会,有资料显示,102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3087人,农业人口29249人,其中彝族人口12578人,苗族人口3926人,彝苗人口占农业人口的61%。全镇所辖的15个村民委员会中,头道水、卡房、田坝子、田心、斗姆阁5个村民委员会分布于个金公路沿线,龙头寨、龙树脚、路赶藤、打靶期4个村民委员会分布于东部山区,大黑山、火把冲、维西湾、扯土白、咪的期、苟街6个村民委员会分布于西部山区。

自然资源

卡房镇杉木林

卡房镇是个旧市主要的锡、铜、钨等有色金属矿区之一,数十年来一直以矿山经济为主。位于镇南部的棉花山有天然董棕树林保护区,董棕树树干笔直有环纹,株高10米左右,叶长3至5米,状如鱼尾,挺拔秀丽,装点庭院别具一格,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棉花山董棕树林也成为卡房旅游资源开发的一道风景线。社会基础设施

镇政府把解决贫困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作为任期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大搞以路、水、沼气为主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温饱示范村、安居工程、整村推进项目的工作,继续为贫困户实施安居工程。

新区建设

卡房集镇实施避让地质灾害搬工作以来,、镇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努力保证新区建设、顺利实施。卡房新区村镇建设一条街的工程已经通过竣工验收。投资209万元建议政府办公大楼,于2006年5月完工。整个新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

乡村道路

到2006年4月全镇已完成36个村小组的道路硬化工程。投资300多万元的卡房至扯土白(23公里)乡村公路建设工程于2005年12月24日全线贯通。

其它设施

2005年镇政府争取国债饮水项目资金,解决了大黑山村、打靶期等18个村小组1005户,4482及1000余头牲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政府投入24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完成300口沼气池。完成一个省级、两个州级整村推进、重点扶持的工程。

文化教育

卡房镇学生

卡房镇的学校于1912年创建。最初创办的是卡房小学,继而田心小学、龙树脚小学、斗姆阁小学、大黑山小学等一些学校相继创办。解放后,学校经过恢复、发展的阶段,到1946年9月全镇各村委会都办起了学校,小学教育出现了稳步发展的局面。

1978年,黄草坝还属于卡房镇管辖时,创办的学校为卡房镇办校最多的时期,共有76个办学校点,182个教学班,4223名在校学生,76名公办教师,147名代课教师。1982年开办幼儿园,现在幼儿园1所。1995年全镇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学校校点为59所,教学班185个,在校学生4427人。从2000年起,由于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和优生优惠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控制,部分村小生源减少,学校和学生数呈逐年减少之势。卡房镇开始逐年撤并收缩校点,到2007年全镇共有31所小学,1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74人。

经济

卡房镇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实现全镇粮食产业稳步发展,在全镇干部职工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农业部门的努力工作下,全镇粮食作物产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条件落后、技术水平低下逐渐发展成为卡房镇经济支持产业。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05年的25448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269765万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920元增加到2006年的2133元,增长11.09%;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34399元元,完成年计划34331万元的100.2%。实现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23450万元,完成年计划20360万元的115.2%;完成财政总收入3531.4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6万元,比上年的877万元增收439万元,增长50%。

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围绕“突出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养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模化、区域化、专一化经济”的农业发展思路,立足山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稳粮扩经抓收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烤烟、脱毒马铃薯、生物药材等三大优势产业,发展甜脆柿、甜龙竹、花椒等经济林果木林,发展蔬菜、水果、油料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使全镇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2005年粮经比例已调整到60:40。

1、粮食生产稳定。2005年全镇完成大春农作物播种15911亩,小春作物播种17033亩。粮食产量7914吨。

2、烤烟支柱地位进一步强化。2005年全镇种植烤烟7943亩,完成16000担中上等烟和2033担低次等烟收购任务。上等烟比例61.9%、烟农收入1017万元。烤烟生产继续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成为全镇农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3、马铃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2000余亩增加到2006年的9000多亩。农民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31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480余万元。同时2006年1月成立了卡房镇大黑山马铃薯发展协会。

4、生物药材发展迅速。2006年生物药材种植面积达1600多亩,仅三七种植就达1500亩。

5、养殖业稳步发展。2005年生猪出栏27285头,牛出栏711头,羊出栏1869头。

特色产品

卡房镇甜脆柿

“斗姆阁卤鸡”是卡房镇的特色食品,被云南省烹饪协会评为“云南名小吃”,在云南、特别是红河州境内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品尝过它的人无不被它的肉质松软、清香飘逸、口感独特、回味无穷的魅力所陶醉。

另外,斗姆阁的甜脆柿、大黑山的脱毒马铃薯、田坝子的甜龙竹笋都是卡房镇较为有名的特色水果和蔬菜,在当地很受欢迎。

1、甜脆柿

甜脆柿由供销社于1978年引进在斗姆阁栽培,品种为日本次郎柿,品质好,很受消费者的喜爱,经济价值高。2002年政府补贴,大量推广,发展到1200亩,全镇各村委会均有栽培,但管理差,病虫为害重,到现在全镇栽培面积减少到463亩,零星分布9000株。

2、烤烟

现在为卡房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卡房镇的一个支柱产业。1991年在苟街试种17亩,当年总产量17800公斤,亩产104.7公斤。1992年开始在斗姆阁、苟街、田心、田坝子等村委会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1265亩,总产量103415公斤。1997年种植烤烟面积为历史最高,达9833亩,除卡房、龙头寨、龙树脚三个村委会外,其它各村委会均有种植,总产量845811公斤,平均亩产86.02公斤。1998年烤烟“双控”后,种植面积降到1775.6亩。1999年开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平均单产及上等烟比率均有所提高,2005年上等烟比率为61.9%。2006年全镇种植烤烟6800亩,总产量904000公斤,平均亩产132.94公斤。

3、脱毒马铃薯

2000年以后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卡房脱毒马铃薯发展迅速,到2007年种植面积近2万亩,产量达3.5万多吨。大部份脱毒马铃薯远销到越南、昆明、广东、蒙自等地市场,丰富各地市场的同时也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

文化

卡房镇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民间文化底蕴丰厚。聚集彝、苗、汉等民族,其中彝、苗少数民族占总人数(35447人),近一半(17723人),其它少数民族321人,是个旧地区典型的少数民族大镇,卡房,又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锡金属的地区之一。《汉书地理志》载“南乌山出锡”。南乌山指的是卡房、老厂一带矿区,卡房还是“中国青铜文化源之一”。从卡房镇镜内出土的文物数、年代属西汉末期至东汉早期(包括莽汉)。著名的有黑蚂井古墓群,冲子坡古炼遗址,其中,从出土的一百多件文物中铜佣灯最为精美,被国家文物局调拨收藏。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形成了卡房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形态和千差万别的风土人情,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踩花山”,汉族的舞狮耍龙,还有别具一格的三人女子板凳龙,斗姆阁的卤鸡等等,各有特色。其它如婚礼,丧葬、祭祀、庆典、三步玄、芦笙舞、烟盒舞、竹竿舞、对山歌,吃火草烟以及服饰、饮食、剪纸、蜡染、竹编、禁忌不同的婚、葬习俗等,都有自成一格,它们象五彩的花环,把生活装扮的婀娜多资,令人陶醉。总之,卡房各族人民正以自己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开发和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上一篇:全球快递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