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贺州学院图书馆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11 07:42:34编辑:皮带君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贺州学院的前身广西省立乐师范学校创建。

1953年,校务委员会决定把12月1日定为平师校庆日。

1957年5月,更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58年9月,在贺县师范学校基础上创办梧州师专。

1959年7月,梧州师专迁往梧州与梧州大学合并,师专附属师范改称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

1966年,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改名为梧州专区红卫师范学校。

1972年3月,取消红卫师范校名,恢复八步师范名称。

1972年4月,贺州市师范学校的前身贺县中等职业学校创建。

1975年10月,更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87年7月,在梧州地区八步师范学校设立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8年3月,学校更名为梧州地区教育学院。

1982年7月,贺县师范学校被自治区教委确认为自治区定点的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正式定名为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

1997年5月,贺县师范学校更名为贺州地区师范学校。

1994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复、广西区人民政府下文,撤销梧州地区教育学院建立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11月,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第一届全体党员大会,提出申办本科院校的工作目标。

2002年12月,更名为贺州市师范学校。

2003年7月,撤销贺州市师范学校,并入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专家组评估,申本获得成功。

2006年2月、3月,教育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下文批准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贺州学院。

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4年,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2015年,成为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6年,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数字媒体专业协作会理事长单位。

2019年1月,学校文化与传媒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5月,学校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举行共建国际联合研究生院揭牌仪式。[2]

2022年6月29日,贺州市科学技术局验收评委专家组进校对以贺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为依托的“贺州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验收。[5]

办学条件院系概况

学校有文化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理学院等16个院系,2个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本科专业53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学科。[4]

院系设置

二级学院

院系名称

文化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方向)、传媒策划与管理、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方向)外国语学院英语、商务英语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师范教育方向)、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茶学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
师资队伍

学校有教职工1610多人,专任教师1270多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000多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80多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73人。[4]

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朱蓓薇“长江学者”(1人)周大鸣广西教学名师(1人)黎琼锋广西特聘专家(1人)段振华“贺江学者”特聘专家岗(1人)段振华学科体系

学校有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环境设计、广播电视编导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等1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个):

物理电子学

广西重点学科(2个):

课程与教学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广西硕士专业学位重点建设学科(3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计算机技术

校级硕士学位支撑建设学科(3个):

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

校级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3个):

社会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

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学校土木工程等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音韵学入门》等13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

教学成果

学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承担国家自科基金33项、国家社科基金2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部级科研项目49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04项、横向科研项目700多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获授权国家专利520多件。形成了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南岭民族走廊族群文化、贺州方言等特色研究领域;获得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

学术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深化产教城融合、校政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凸显。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合作共建全国首家“凤凰数字媒体学院”和“凤凰东盟传媒学院”;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共建“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与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和“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广东宝贤集团合作共建“宝贤餐饮管理学院”;与广西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正丰生态农业学院”;与广西海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学院;与贺州市各县(区)合作共建“村镇学院”;与贺州市八步区、昭平县共建了乡村振兴学院;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广西日报社共建广西云·贺州融媒体学院。拥有装配式建筑现代产业学院、碳酸钙产业学院、康养旅游现代产业学院等3个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科学研究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康养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广西绿色包装防伪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南岭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广西文艺评论基地等16个自治区级平台,拥有广西高水平创新团队“供港澳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研究创新团队”。[4]

院士工作站(1个):

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

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研究中心(5个):

广西马蹄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绿色包装防伪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不全)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

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高校重点文科基地(1个):

南岭走廊族群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贺州学院科研机构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负责人

1贺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李晓明2桂东族群研究所李晓明3客家文化研究所韦祖庆4人类学研究所郑威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校园景色图册一

贺州学院图书馆由西校区主馆和东校区分馆组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9.03万册,电子图书230万种(其中本地镜像53.61万种、网络宝库180万种),多媒体资源1000余件,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7000余种,交换学报400种。文献收集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

图书馆收藏古籍5623种、贺州地文特色文献资料200余种,其中清代刊印的《贺县志》和民国时期出版的《贺县志》各1套。收藏贺祥麟教授生前著作和藏书7000多册(件)。建立“贺州学院图书馆图书书目数据库”和“贺州学院图书馆期刊目录数据库”,订购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总库”、“中国知网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会议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科技期刊数据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Springer、万方数据服务平台、中国数字方志库等数据库,开通50多个免费和试用数据库。

学术期刊

《贺州学院学报》系贺州学院主管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书刊主要栏目有:南岭民族走廊研究、语言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转型发展研究、自然科学理论探索、实验与技术研究等。

科研成就

2015年7月,学校获得2项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分别是范振辉教授申报的“南岭走廊瑶族民间手抄文献英译研究”、奉晓政博士申报的“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研究”;2016年7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7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各类部级科学研究项目26项、省级科研项目69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24项。出版专著37部,主编或参编教材53部,获授权专利44个,发表科研论文4100多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731篇,被三大检索收录131篇。

合作交流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泰国、印度尼西亚、英国、韩国、越南、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乌克兰、爱尔兰、捷克和波兰等国30多所大学建立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项目,已招收8届学历国际学生、27批国际语言生,选送41批在校生出国(境)学(实)习。

获得荣誉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草如茵,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自治区级“绿色先进集体”“绿色学校”“文明校园”“文明卫生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谐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4]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

校旗

校旗说明:

(一)旗形采用长方形红色通用形式,代表学院积极、规范的办学方向。

贺州学院

(二)校名“贺州学院”与校徽居于正中主体位置,代表旗帜的主体名称和学校的形象标识。

(三)校旗整体构图稳重大方、对称和谐,代表学校追求完美的办学精神。

校徽

校徽

设计理念:

校徽以“贺州学院”汉语拼音字母为设计素材,以贺州学院“山水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规划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贺州地方特色,采用多元素变形组合的方法,以圆形校徽之样式进行创作。校徽体现学校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和谐团结、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校徽释义:

1、校徽主体图案由“贺州”两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H”、“Z”及中文数字“三”变形组成。图案美观,构图和谐,体现了“人文校园”、“山水校园”和“和谐校园”的理念。

2、校徽中艺术形态“H”构图与学校校门图案一致,形象一目了然,具有唯一的代表性。

3、校徽中字母“H”还代表灵峰山,下方是由“三”字变形而成的三根横线,既代表贺江水,也代表“三省通衢”,点明了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具体环境,体现“山水之间美校园”的“山水校园”理念。

4、校徽中字母“H”还似一船帆,字母“Z”似一大鹏,寓意学校“一帆风顺”、“展翅高飞”,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5、校徽中高耸的主图案还象征着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树立的一座座丰碑,反映了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求知进取的昂扬精神。

外环中英文校名及年号:

校徽外环互为环抱的是“贺州学院”中英文校名,中文字体为毛体,英文字体为PmingLiU,正下方数字“1943”为学校历史沿革中最早的办学年份,彰显学校久远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精神文化

校训

自强、自立、求知、求真

校训释义:

“自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召唤激励着一辈又一辈中华儿女奋发努力。“自强”就是充分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充满信心,勇于面对。“自强”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把荣辱得失都归因于自己,不怨天,不尤人。“自强”是大有作为的人生哲学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激情澎湃的人生状态和永不言败的人生豪情。“自强”是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和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自立”是人生的基石。“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只有“自立”的个人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有益于社会。只有“自立”的国家才会不受欺负,才能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人之力也。”唯有“自立”才能赢得尊严。如果说“自强”是一种精神,“自立”就是一种作为;“自强”是一种仰望理想,志存高远,“自立”就是一种俯视大地,脚踏实地。

校园生活图册二

“求知”即求得知识、求得博学,它是每个人固有的内在潜力,是一个博采众长的过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有经常自我反省,坦诚自己所不知,以真诚谦虚之态度求知,才能不断进步。“求知”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紧跟时代;才能增长才干,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开阔视野,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求真”是大学的内在秉性。它要求拒绝假、丑、恶,与真理为友。“求真”就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勇于探索,努力前行,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物质变化的规律性。“求真”要求我们在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务必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求真”要求真抓实干,不走形式,紧紧把握发展主线,立足本职,敬业奉献,教师追求真学问,学生学到真本领。

校歌

《为了明天》

作词:王先保,作曲:雷捷

灵峰山下,贺江岸边,曲径幽幽我校园。

求知不怕难,求真求真莫畏难!

啦啦啦啦啦啦向前为了美好明天。向前为了美好明天。

向前!向前!为了美好明天宝剑勤磨,为了明天书山常攀,向前!为了明天!

同济亭中,松树林间,书声琅琅我身影。

自强意不息,自立自立志更坚!

啦啦啦啦啦啦向前为了美好明天。向前为了美好明天。

向前!向前!为了美好明天理想在胸,为了明天重任在肩,向前!为了明天!

上一篇:appropriated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