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八宝镇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11 04:44:20编辑:皮带君
历史沿革

八宝原称八播,历史悠久,早在5千年至1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代先民在此开拓繁衍,先秦时期为“僚”“濮”等古代部族领地,古代部族领地,两汉时期属郡句町县,魏晋时期属兴古郡,唐为“僚子部”所辖,宋元属特磨道、广南西路宣抚司,明清改属广南府。民国29年改称八宝,1958年文山州人民政府成立而隶属广南县。?

八宝镇

八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宋时期是邕州府赖以统治广南的“特磨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南诏、大理通往两广的重要通道。作为“句町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以壮族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民风民俗。

地理环境

八宝镇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东南部,距县城83公里(广八线)或114公里(高速公路)。东南靠富宁县,西邻本县南屏镇,北接板蚌、杨柳井乡,海拔1100米~1300米,年平均气温17℃。全镇国土面积569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248个自然村278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9个民族。常住人口71747人(2017年),是云南省八宝米的原产地和全州粮食主产区,八宝米被评为云南省6大名米之一。[1]

气候特征

全镇有国土面积569平方千米,森林面积达39143公顷、人工造林3.62万亩、低效林改造5058亩,森林覆盖率达43.5%;实有耕地面积合计54572亩,其中农田22279亩、旱地32293亩;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有大小河流26条,主要河流1条(八宝河),海拔在790米至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4℃,年总降雨量为1260.4毫米。无霜期346天,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658.6小时。

人口民族人口

全镇辖坝龙、八宝、八甲、河野、板幕、百乐、杨柳树、甲坝、交播、坝哈、甘蔗园、老寨、平邑、乐共、俄色、砂斗共16个村委会,234个自然村,273个村小组,常住人口71747人(2017年)。

根据广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八宝镇常住人口为74011人。[2]

民族

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蒙古、傣、仡佬9个民族

经济综述

八宝镇

2007年八宝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2726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9227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8077万元,粮食总产量24368吨,农民人均有粮339千克,财政收入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6元。八宝镇耕地面积56231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47815亩,其中粮食103304亩,经济作物面积24615亩,优质稻28770亩,蚕桑种植面积365亩,玉米31306亩,优质油菜20072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有效。2007年共完成农田水利沟渠疏理20多公里,群众投工投劳50多万个。完成板幕、八甲、河野等村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修农作路4条3.5公里,农涵桥3座,沟渠8条17.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5000亩,恢复灌溉面积500多亩。完成水利工程130件,其中管饮工程3件,零新岁修工程119件,水土保持及其它8件,累计投入劳动工日60.9万个,完成土石方量48.7万方。坚持走家庭经营和重点扶持相结合的路子,使八宝镇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年生猪存栏41529头,肥猪出栏40316头,大牲畜存栏34707头,肉牛出栏6880头,家禽存栏205988只,出栏233048只,肉类总产量3680吨。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八宝镇人民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以建设小康乡镇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八宝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棉花、水稻等主导产业连年喜获丰收,林业、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名特优新品种和优化种养模式广泛推广,形成了万亩优质油菜基地、万亩优质水稻基地、万亩湘莲基地、3万亩优质棉基地、3万亩水产养殖基地、5万亩林业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发展了近20家大中型棉花、水稻、木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了融各种排灌泵站、垸内涵闸、大小沟渠于一体的排灌自如、旱涝保收的农业抗灾体系,修筑了堤身基础扎实、堤面畅通无阻、能抵御百年一遇大洪水的防洪大堤。

八宝镇70%的居民住上了楼房、拥有了3—5万元的存款;80%的村修建了通村水泥路、牵通了自来水;90%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老洲岭、神皇洲、合兴等3个村为示范的文明新村建设正在八宝镇深入开展。八宝镇讲学习、讲文明、绿化、美化新风盛行,舞龙、舞狮、唱歌、绘画等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网络信息技术正逐步进入千家万户。镇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断深化,民主意识不断浓厚,办事能力不断提高,争先意识不断加强。境内商店林立,货源充分,种类齐全,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城区基础设施完备,居民生活便利,街道卫生整洁,布局错落有致,绿树蜿蜒绕城,设施完备,如诗如画的中华广场和镇中心广场点缀其中,一批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村级小集镇与中心城区紧相衬托,遥相辉映。八宝镇镇是一座美丽富饶、生机昂然的新城镇,这里物产丰饶、人民纯朴、环境优良、政策优惠、市场活跃、劳动力充足。

2015年,全镇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3个,注册户数为2122户,注册资金为3921.6万元,以八宝贡米、那糇芒、姑嫡蒙、科兴蔬菜、麻布养牛为龙头的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农民增收主要产业有八宝优质米、养殖业、蔬菜、土蜂蜜、经林果,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8.9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5万吨以上,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13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48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9775万元,存款6.8亿元,贷款2.5亿元。镇域内有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等共计914家,实现总产值40860万元,上缴税金8000万元,总收入达42543万元。有工矿业企业21家,实现总产值29358万元,总收入31041万元。全年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以上。有贫困人口(收入2855元以下)8026人,6392户7528人领取农村低保。

文化民族风情

八宝壮族世代多依山傍水而居,有灿烂的稻作文化,培育出了闻名全国的八宝贡米。壮族人民尊崇先祖,崇拜自然,民风淳朴,礼仪周全。壮家儿女,能歌善舞,心灵手巧,所产壮锦、银饰,工艺精良,价廉物美,深得顾客喜爱。壮族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项目多而独特,跑马节、花街节、河灯节、新米节等场面热烈,不胜枚举,舞狮、耍龙、踩高跷、花船戏蚌、放河灯令人耳目一新,趣味盎然。米花、粽粑、岜夯鸡、酸辣鲶鳏鱼、鸭子焖糯米饭等民族小吃,风味独特。置身其中,定然陶醉于这浓郁、典雅的壮族文化气息之中。

社会教育

八宝镇

全镇共有学校47所(其中初高级中学2所、小学30所、幼儿园15所),共有教师777人(其中广三中220人、镇中学116人、镇中心学校351人、幼教90人),共有学生13674人(其中广三中2980人、镇中学1408人、小学校7438人、幼儿园1848人)。医疗卫生

有1个卫生院16个村卫生室,共有158名医护人员(编内人员46名)和46名村医。

文化事业

八宝镇

八宝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兴量繁荣,电视电话覆盖率不断提高,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种民间文艺活动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文化站的充分挖掘,失传多年的民间文艺重现光彩。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邮政、通讯迅速发展,2007年共完成6个自然村拉电申报列项工作,有12个村委会已建好移动网站,覆盖不断扩大,安装程空电话户20多户,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八宝镇深入宣传发动、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能人帮带等多种渠道共输出劳动力1980人,占任务数的107%。其中,输出省外1900人,省内50人,县内30人。有组织输出301人,占任务数的103%。全年的劳务输出产生的经济收入达2000万元。坚持“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的招商引资方针,积极实施以项目促发展战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八宝工业园区初俱规模,年内共完成招商引资2000万元。

八宝镇加强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方针,及时查处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认真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年内共查处社会矛盾纠纷88件,成功调解65件,成功率为95.8%;刑事案件17起,侦破4起,破案率为23.5%;立治安案件16起,查处治安案件16件,查处率为100%;法庭受理各类案件62件,结案率为90.32%,其中刑事自诉案6件,民事案件56件。以整村推进和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打好扶贫攻坚战,投入资金60万元,狠抓麻布、干坝子、甘蔗园、协厂四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完成村内道路建设4条2450米,新增沼气池12口,建成科技活动室4间,安装广播电视61户。发放缺粮户650户2456人,发放救济粮44860斤,发放救灾款74600元,发放低保金165580元;棉被100床,寒衣200袋,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基础设施

地图

自2003年八宝被评为文山州文明小城镇以来,按县委提出的小城镇化发展思路,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争取资金投入,树立经营城镇理念,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积极吸引外来资金、民间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拓宽小城镇建设的投资渠道,走“以镇聚财、以镇聚人、以人兴镇、滚动发展、良性互动”的路子,采取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加工,培育支柱产业等措施,使农村农民向镇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增强小城镇使农村农民向镇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好互动机制,以产业带动小巧玲珑城镇化发展。努力打造中国八宝米之乡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品牌,把八宝建成山水园林城镇,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环境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管理和资源综合开发,充分释放小城镇发展潜能,抓好镇区绿化、美化、亮化,加强镇区环境污染治理,改善卫生条件,提升镇区品位。使八宝小城镇形成以镇带市,以市带农的城镇格局,推动了八宝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使八宝小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得到稳步推进。

着力推进旅游地产项目(八宝米旅游商品综合交易中心、句町小镇休闲旅游度假区、壮族饮食风情一条街、八宝商贸街二进地项目)和重点打造“一河两岸”中心集镇(宜居家园、家电家具城、九龙农贸市场);修复镇区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新桥客运和风雨桥货车停车场、疏通集镇排水系统、划定行车停靠线、购买垃圾清运设备,组建执法中队规范集镇管理秩序,镇区保洁工作公司化运作,做到日扫日清,集镇环境得到较大改观。加强重点区域土地管理,引导、规范农户建房,严厉打击规划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集镇建成面积达3.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2%。

旅游

八宝素有“高原小桂林”之誉。百里平川之上,青峦叠嶂,秀水蜿蜒,飞瀑磅礴,流泉清冽。奇洞巧穴之中,曲径通幽,怪石林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山川田园风光之中,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更为可贵的是,八宝久远的历史和凝重的文化底蕴还为世人展示其独特的文物古迹(如余家岩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田房仙岩崖画,八甲烽火台等)和石刻碑题(如“别有洞天”、“醒梦石”等)。“南北双桥锁鳌鱼,东西二瀑挂垂帘,长虹卧波归牧笛,渔舟晚唱春江月”,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足令游客目不暇接,叹为观止。1988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八宝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共分为5个片区,45个景点。其中,国家一级景点3处,国家二级景点4处。尤以一河(八宝河)、两瀑(三腊、戈丰瀑布)、三洞(汤纳、牙方、三腊溶洞)、四奇(奇特的喊泉、奇异的风洞、奇怪的洞鸣、奇特的怪石)、五古(古崖画、古人类遗址、古文字、古文物、古桥)最具旅游观光价值。

八宝壮族十三寨是云南省最具特色的壮田园村落,有自己的一套建筑工艺,多取木石为原料,擅长铆榫和雕工。喜欢楼居,房屋名叫“干栏”,其楼多为三层,四垂檐瓦,一般顶屋储粮,中层住人,底层饲养牲畜,以三开间或五开间为一幢,还建有耳房、阁楼和抱厦组成一套,家家都有望楼和晒排。寨中多铺石板,均有风景林,壮乡多水,河道上建筑的风雨桥玲珑别致,形成环境幽雅、民族风情浓郁的壮乡格调,为国内外游客、环保专家、建筑界所瞩目。

特别介绍:三腊瀑布

地址:位于八宝镇以东12公里的三腊村

也叫“响泉瀑布”。八宝河奔流到这里,从10余米宽的悬崖倾泻而下,瀑布因山势分成三级,落差共120多米。

获得荣誉

八宝镇早在1988年就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评为云南省中心小城镇,2005年被列为云南省生态乡镇和云南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9年荣获省级文明小城镇称号,2011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建设的201个特色小镇之一,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镇,2014年被评为州级宜居小镇,2015年被评为云南省宜居村镇,2016年入选“云南省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标”。

上一篇:黑井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