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迂回战略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09 23:57:16编辑:皮带君
概述

汉元狩二年春,汉军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胜利后,为保证作战突然性,稍事休整,于同年夏,

发起第二次河西之战。以骠骑将军霍去病、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分两路进击河西匈奴。以郎中令李广、卫尉张骞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为次要出击方向,牵制左贤王。霍去病率精骑渡黄河后,沿沙漠南缘,向西北迂回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又转向西南,沿弱水(今甘肃纳林河)转向西南至小月氏(今甘肃敦煌市南湖镇旧关遗址西南),又转向东,至祁连山(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部,酒泉市南),大破酋涂王。然后经狐奴水、乌盩山而回到陇西郡。前后降俘6500人,其中包括单桓王、稽沮王、呼于屠王,酋涂王及五王母、单于阏氏和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斩遫汉王等3.2万余级。汉军亦损失十分之三。公孙敖因迷失方向,未能如期与霍去病军会合。李广部4000骑出右北平数百里,因张骞部未能按时出塞,被左贤王4万骑包围(参见李广、张骞击匈奴左贤王之战)。李广以圆阵对外防御,激战二日,死伤过半。张骞部赶到,左贤王才解围而去。汉军亦归。战后,伊稚邪单于怒休屠王、浑邪王,欲召至单于庭诛之。二王恐惧,遂请降于汉。休屠王悔,浑邪王杀之,率4万余众降汉(参见霍去病迎浑邪王降汉之役)。河西走廊之匈奴基本肃清。汉廷遂减北地以西戍卒之半。

从第二次河西之战解说用兵之道

元前121年,霍去病率一万骑兵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短时间内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第二次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

第二次河西战役堪称霍去病智慧与胆量的代表作,是一部能写入迂回战略教科书杰作,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神奇魅力。

迂回,乃是进攻部队避开敌之整个防御体系,向敌之翼侧或后方实施远距离机动而形成合围态势的作战行动,是战略打击的最高阶段。

早在我国的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谋攻篇》就有“十则围之”的论述。瑞士军事家若米尼也曾指出,一些伟大军事统帅,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秘密就在于,善于“集中他的主力迂回攻击敌人的一翼”。他确信,如果在战略上采用这一原则,“那就发现了全部战争科学的钥匙。”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天,当我们回顾霍帅匠心独俱的迂回战略之时,怎能不为这位军事奇才那高瞻远瞩,气吞山河的战争谋略而折服?

(一)河西战役是霍去病智慧与胆量的结晶

一般来说,在实施迂回战略时,首先要明确敌人之兵力,方向和企图,以及在可能的抵抗地区和低抗方式,然后椐此确定迂回战略的目标,主要方向,使用兵力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最高军事统帅决策中的智慧与胆量。在战争艺术中,胆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发挥胆识的途径,而洞悉战争态势是智慧与胆识的精髓。

从战争的实际出发,着眼与其特点和发展,制定符合一定战略阶段要求的作战计划,是实施迂回战略的关键。霍去病二战河西中迂回战略之构想,就是基于当时匈奴在遭受了第一次河西战役的的重大打击之后,重兵布防于东线的态势,大胆的出奇兵,穿越北部沙漠后,在匈奴的背后捅上至命的一刀。

(二)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是河西大捷的前提

实施迂回战略,必然依托于广阔的战争空间。反之,不能营造一个广阔的战争空间,就很难对敌战而胜之。

在第二次河西会战中,霍去病没有直接向匈奴正面进攻,而是率领所向披靡的骠骑部队,向北穿越茫茫大漠,长途奔袭2000多公里,实乃两千年前的战争奇观。(和他一起出征的公孙敖却不知把队伍带哪儿去了,可见这一招不是谁都能玩的)

(三)大纵深作战:霍去病实施迂回战略之法宝

在战争中对敌实施纵深打击,古已有之。我国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和西方的坎尼之战,都是因为攻击敌方的纵深而制胜的。

而霍去病的河西之战,绝对是中国古骑兵迂回打击的巅峰之作。以骑兵兵团深入匈奴腹地,实施大纵深外线迂回作战,其距离的深远常常使他的敌人也难以置信,这就是为什么骠骑部队攻势那么凌厉。因为匈奴人被突入其来的敌人吓傻了,他们来不及作防御,即使作了准备,但霍去病却偏偏出现在他们尚未防守的地段,那些地段他们认为敌人是无法前来偷袭的。

(四)速度:骠骑部队之魂

“快”,乃战争之父。军队的迅速突击,是战争的灵魂。

十九世纪欧洲有句名言:“速度和突然性,可以代替数量。”意指战场上的迅速和突然的攻击,可以改变兵力多寡对比。而速度和突然性,是基于时间这一前提之下的。对大迂回战略而言,速度则是战争突然性的前提,是远距离奔袭而对敌人形成迂回包围的基础。

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就已经提出了这一战略思想。他在《孙子。作战篇》云:“兵贵胜,不贵久。”意思是用兵贵在速胜。在《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则归纳为“兵贵神速”。

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林彪以擅长用速度打击敌人而著称。如长征中的抢渡大渡河,辽沈战役中的围歼廖耀湘兵团,都是典范之作。林彪就曾说过,“时间是战争的一大要素,有时候兵力增加一个团,增加一个师,不能解决问题,而抢足十分钟,就可以夺取胜利。”同样,拿破仑指挥战争的特点,也是速度。因而,他被称之为“行走的诗人。”

河西会战中,汉军不过1万人。而匈奴的浑邪,休屠两部却有十余万众。但是霍去病根据匈奴兵力分散的弱点,以迂为直,避实击虚,逐个击破。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那支来去如风的骠骑部队。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比步兵或其他兵种优越的地方,并不是冲刺力的大小,而是其作战速度和灵活的战术。所以说,骑兵具有灵活多变,突击力强的特点,尤其适应远程快速奔袭作战。在河西作战中,汉军是清一色的轻骑兵,加之取食于敌,没有后勤辎重的拖累。因而,仅就作战速度来说,匈奴军是无法与其抗衡的。

除此之外,霍去病的作战特点,也是“快”的原因之一。比如,他在对匈奴的快速打击中,如同狼入羊群(狼群围猎黄羊时咬死一只后会马上扑向下一目标,以求尽其所能杀伤羊群),歼灭敌军后,并不贪恋缴获的战利品,而是迅速扑向下一个目标,主力部队继续高速向前推进,因而,使敌人无法作出战争准备。

五)实施河西战役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取得胜利,也离不开其他因素和条件(准备充分与否,后勤供给等)。说到河西会战中的后勤保障,虽然在作战时要远离后方,但霍去病取食于敌之计,保证汉军的远征。

但是取食于敌说起来简单,真要落实,要有一整套规划。霍去病决非是单靠武力的鲁莽家,他那独特的后勤保障体系,是根据自身特点和战场环境量身打造的。

首先,霍去病带的兵全是牧民出身的边地良家子,适应游牧生活,忍饥耐渴,意志坚强,加上平时霍去病刻意加强意志品质方面的训练(居然有人说这是不恤士卒,可笑)。正是这些优秀的骑士组成了精锐的骠骑部队,即使是挨饿,也不会影响其强悍的战斗力。

其次,霍去病二征河西,带的部队不多,不过一万人。这绝非汉朝不能给他配更多的兵,而是霍去病根据后勤保障需要的安排。靠缴获补充给养的部队如果人带多了,说不定会僧多粥少,闹粮荒。

最后,河西本就是匈奴人的马场,水草丰美,给养丰富。深入敌境后不怕找不到匈奴人的牛羊。

上一篇:斯韦特兰娜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