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中华蟾蜍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08 23:46:36编辑:皮带君
动物学史

坎托(Cantor,1842:481-493)将采于中国浙江舟山的蟾蜍标本定名为Bufo gargarizans(中华蟾蜍)。中华蟾蜍与之后发表的西藏蟾蜍(Bufo tibetanus)之间存在一定的争议。西藏蟾蜍是扎列夫斯基(Zarevskij,1926:74-78)依据中国四川康巴高原以及青藏高原的扎曲、子曲二河的标本发表为新种的。尽管(Liu,1950:207-212;Borkin and Matsui, 1986:43-54;费梁等,2009:541-546;费梁等,2012:254)基于形态学数据,对该种的有效性给予了肯定。然而Zhan et al.(2011:136-148)的线粒体ND2基因以及5个核基因(Sox9-2,Rho-3,CCNB2-3,UCH-2,DBI-2)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单倍型/等位基因发育树上,西藏蟾蜍并没有形成一个单系,而是嵌合在中华蟾蜍的群体数据之中,同时利用核基因进行的基因分型结果中也没有观察到西藏蟾蜍所特有的等位基因,这表明西藏蟾蜍与中华蟾蜍存在大量的基因交流。考虑到西藏蟾蜍与中华蟾蜍的形态是极其相似的(Hu et al.,1984:79-85),而西藏蟾蜍的形态鉴定特征可能是由于适应当地环境而造成的表型差异,所以Zhan et al.(2011:136-148)将西藏蟾蜍作为中华蟾蜍的次订同物异名。

AmphibiaWeb(2015)将西藏蟾蜍作为一个有效种;而“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网站系统与Frost(2015)观点一致,接受Zhan et al.(2011:136-148)群体研究的观点,认为西藏蟾蜍无效。

物种简介

非常好养的一种蛙,变态后一生都在陆地上生活,非常容易变异,可变异成多种体色,身体强壮不易得病,一般体长为10到15厘米,雌性更大一些。喜欢活食。雄性在夏天求偶季会鸣叫。

饲养不宜把体型差距悬殊的养在一起,会互相吞食。

中华蟾蜍

亚种分化

中华蟾蜍

中华蟾蜍指名亚种(学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Cantor于1842年命名。分布于台湾本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常见于阴湿的草丛中、土洞里以及砖石下等。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 15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舟山群岛。

中华蟾蜍华西亚种(学名:Bufo gargarizans andrewsi),Schmidt于1925年命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主要生活于草丛间或石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 750至 27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

饲养方法

环境设置原理:水是细菌的温床,不管多勤劳维护环境,也无法避免水里的细菌伤害你的蛙。蛙类需要水,但环境并不需要整个布满水,水,可以装在水盆里 其馀的地方都是干燥的东西。环境干溼分离 一样可以让你的蛙类泡到水 且它能自由选择想栖息的地方。因此,整个环境要保持干燥才能让不滋生细菌,但蟾除会排洩水盆里的水会溢出来 这些都会造成环境的潮湿,只要注意一些小细节 就能永保干燥的环境。要做到环境中唯一有水的地方,只有水盆 并一直保持 这样才算永保干燥

器材 要做到永保干燥,再来是几项不可或缺的器材 ~ [ 躲藏处 ] [ 水盆 ] [ 灯罩 ] [ 餵食盆 ] [ 木板走道 ] 这几样东西各有它的学问 下面会一一说明:水盆,蛙类靠身体喝水 所以水对他来说很重要,但 一个水盆就够了 。除了能让蟾除泡水以外 蟾除还很喜欢在水盆里排泄 ! 这可省去清理部份排泄物的麻烦 [ 排泄入内机率 60 % ] 水盆的大小需依照蟾蜍的大小选择。选一个高度浅\ 容易换水 蟾除容易爬出来的即可。水盆的位置最好与平面同高 这样蟾除才可以轻松出入。因此需要木板走道这种整体设施架高水盆 让水盆与上方的木板同高。蟾蜍出入时可能会贱出水花 因此必须再水盆的底部铺上一条毛巾吸水。在水盆的四周也塞上一点毛巾 吸纳溢出来的水份。木板走道 可以架构出箱内的设施大概轮廓。它能包办躲藏处及第二层空间的设施 因此是相当重要的。可先选好饲养箱 再依饲养箱急水盆的大小订做里面的木板。食物盆,在角落设置一个食物盆 里面放置面包虫。蟾除会自己来盆子里取食 非常之方便 不用自己动手餵蟋蟀 因此我取名做狗盆。狗盆设置注意事项 ~ 可以再盆前加个垫子 或是让盆口与底材同高。灯,再来是最重要的设备 ~ 灯 ! 上面用个灯罩 里面装 100w 的普通黄光灯炮即可。这灯的作用是 ~ 烘干 ! [ 水盆里溢出来的水 ] [ 蟾除在任何地方的排泄物 ] [ 木板的干燥 ] [ 土的干燥 。这几样都要靠这盏灯来烘干 ! 在这100w 的热度下 [ 约与地面40公分的距离 。这盏灯可以烘干饲养箱内的任何东西。因此只要灯开着 就能彻底保持这饲养箱内的永远干溼分离 ! 冬天到了 还能维持箱内温度达到保暖作用 ~

皮肤研究

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同,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比真皮薄,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生发层,真皮分为疏松层、筛层和致密层。疏松层内有大量腺体分布,主要是粘液腺和毒腺。粘液腺在表层分布多,并与毒腺相间排列。两种腺体在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上有差别,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色素细胞在表皮之下形成色素层,呈不规则分支状或块状。皮下组织发达,有大的淋巴腔隙。

形态特征

中华大蟾蜍形如蛙,体粗壮,体长10厘米以上,雄性较小,皮肤粗糙,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舌分叉,可随时翻出嘴外,自如地把食物卷入口中。舌面含有大量粘液。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突出,对活动着的物体较敏感,对静止的物体迟钝。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1个。躯体粗而宽。在繁殖季节,雄蟾蜍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斑纹;雌蟾背面斑纹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四肢粗壮,前肢短、后肢长,趾端无蹼,步行缓慢。雄蟾前肢内侧3指(趾)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口内无锄骨齿,上下颌亦无齿。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凸出,后方有圆形的鼓膜。头顶部两侧各有大而长的耳后腺。躯体短而宽。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斑;腹面不光滑,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跖突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雄性前肢内侧3指有黑婚垫,无声囊。体长79~120毫米。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中华蟾蜍蟾蜍外观分布区域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等地除了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科蟾蜍科蟾蜍科目无尾目无尾目生活习性

中华大蟾蜍属水陆两栖爬行动物,喜湿、喜暗、喜暖。白天栖息于河边、草丛、砖石孔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傍晚到清晨常在塘边、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旁或房屋周围觅食,夜间和雨后最为活跃,主要以蜗牛、蛞蝓、蚂蚁、蚊子、孓孓、蝗虫、土蚕、金龟子、蝼蛄、蝇明及多种有趋光性的蛾蝶为食。气温下降至10℃以下,钻入砖石洞、土穴中或潜入水底冬眠。气温回升到10℃以上结束冬眠,在水池朝阳面的浅水区或岸边活动。

有关规定

2020年10月8日,对于中华蟾蜍这种野生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但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1]

栖息环境

中华蟾蜍生活于海拔120-4300米的多种生态环境中。除冬眠和繁殖期栖息于水中外,多在陆地草丛、地边、山坡石下或土穴等潮湿环境中栖息。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年省区。国外分布在俄罗斯、朝鲜。分布广泛,而且在不同海拔的各种生境中数量很多。不仅是农作物、牧草和森林害虫的天敌,而且是动物药——蟾酥的药源。但要合理开发利用,不能乱捕滥捉。

生长繁殖

中华蟾蜍的产卵季节因地而异,中国成都地区多在1-2月产卵,个别的在5月产卵,福建东部及北部在2-3月产卵,华北及内蒙古地区4-5月产卵。产卵期间中华蟾蜍在水域及其附近活动,雄蟾在夜间常发出低沉的鸣叫声,雌蟾被招引到繁殖场所进行配对。一般多在阴天、阴雨天或阴转晴的夜间产卵(水温10℃,水深20厘米左右,pH7.2-8.1);卵产于静水或腐殖质较多的水沟中或烂泥田内,常延续9-12小时,有的长达24小时。卵群呈双行或4行交错排列于管状卵带内,含卵2700-8000粒,卵带缠绕在水草上。

中国南昌近郊的中华蟾蜍于2月18日至3月17日产卵者较多,产卵期水温为9.0-11.5℃时产卵者共69个卵群,而水温7.2℃时仅见2个卵群,11.9-13.0℃时仅具12个卵群;测量7个卵带的长度为510.8-1246.0(944.63±241.66)厘米;开始产卵时间在中午12时,结束时间在当天的17时到第二天的上午9时,一般在中午12时产卵者,即当天产完,下午16时以后产卵者,有的在第二天上午9时才能产完卵。产卵时,雄蟾紧抱雌蟾腋部,雌蟾浸没在水中,头向上,躯干向下,后肢外伸;雄蟾躯干向上,后肢放在雌蟾两腿间;卵和精子同时排出,一般雌蟾驮着雄蟾在池塘或水坑内水草间爬行,卵带多缠绕在水草上,直到产完卵后才分离。

卵粒经过6-7天,胚胎在神经褶或神经沟期即穿出卵带,并以口盘吸附在胶质带壁上,其全长约2.7毫米;第9-11天时出现外鳃,再经4-10天后消失;第22天后肢芽开始出现,第37天趾开始分化,到前肢伸出时约需60天,再经过4天即完成变态。从产卵至变成幼蟾,共需64天左右(在常温下)。

胚胎发育

不同温度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5),但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每天24 h光照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光照时间。

养殖技术

建池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向阳安静的地方建池。大规模养殖应建产卵池、蝌蚪池、成蟾池。产卵池是供蟾蜍产卵时的场所,其面积占整个养殖场面积的1/30~1/20,每个产卵池的面积10~20㎡,长方形,水深30~40cm,并栽植些水草。蝌蚪培育池面积为20~30㎡,水深30~50cm。成蟾池面积1000㎡左右,空隙地和水面的比例为2~3.1,池深80cm,坡比1:2,池周筑高80cm以上的土墙并抹光滑,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防逃设施;池子上面搭遮阳棚,或在四周栽种丝瓜、佛手瓜、葡萄、扁豆等蔓类植物;墙内平地上垒大小不等的若干个洞穴,或放些破旧的空心砖,空隙地上栽种些玉米、大豆、蔬菜及耐湿、荫的花草等;池中稀植挺水性经济植物。

苗种培育

在淮河流域,3月下旬到4月下旬是蟾蜍产卵盛期,一是在产卵季节雨后在静水处寻找蟾蜍卵块,捞回后在池中孵化,每平方米放2500粒卵,温度18~25℃,3天就可孵化出小蝌蚪。此法必须选择同一天产的卵,并一次放足,否则孵化时间不一致,蝌蚪大小不一,影响成活率。二是在惊蛰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到野外潮湿的地方或浅水边捕捉越冬成体,选择健壮、无病无狎、发育良好的个体,雌雄比按3:1放到产卵池内养殖,让其自行交配、产卵、受精;每天收集卵放到孵化池中孵化;产后的亲蟾要另池存放。三是到养殖单位购买优良亲蟾或在野外采捕优良亲蟾,人工催产孵化。亲蟾每平方米放2~3只。 刚孵出的小蝌蚪,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自身卵黄囊供给营养。2~3天后,小蝌蚪可吃水中藻类或其他料。养殖池提前1周施入少量发酵的猪、牛粪,繁殖浮游生物。蝌蚪入池后不能再泼洒粪尿,以免伤害应逐渐加深。水质太瘦可投喂些菜叶、鱼肠和猪牛血及淘米水或酵母粉,每天1~2次。经半个月培育,体长达3cm。

成蟾养殖

成蟾养殖方式有3种:一是利用水沟、池塘精养,每平方米水面放幼蟾40~50只;二是在玉米田、棉花田、稻田及菜地粗养,以自行捕食为主,不另投饵,每1000㎡放幼蟾800~1000只;三是在果园、花卉、苗圃园中每1000㎡放功蟾1000~1200只。 蟾蜍喜食蜗牛、蚂蚁、蜘蛛、蝗虫、蝼蛄、蚊虫、叶蝉、金龟子、蜻蜓、隐翅虫等及螺、小虾等水生动物与藻类。幼蟾生长快,食量大,食物来源;一是在养殖场上空装黑光灯,晚上开灯诱虫;二是将畜禽粪堆积在养殖池陆地上一角,让其自行诱集与孳生虫子,供蟾蜍捕食;三是寻挖蚯蚓或配套养殖蚯蚓;四是在无农药处理过的厕所里捞取蝇蛆,冲洗干净消毒后投喂。五是在果园或花卉苗圃中,将杂草与粪便堆积在树下,繁衍虫类供食用。如果饵料仍不足时,可用30%饼粕类,40%的屠宰下脚料,25%的麸皮,5%大豆粉做成含蛋白质30%以上的配合饲料驯食投喂。夏秋季池塘应根据水色变化及时灌住新水,保持水质清爽。果园里或旱作物田内挖2㎡的坑若干个,保持水深15~20cm,供蟾沐浴。作物收获时,将蟾一同捕起,放在池内养殖待售或者取酥加工。霜降后,气温降到10℃以下,蟾蜍隐蔽在土中或钻入洞穴中,也有的在池塘深水处集群冬眠。越冬期间,池塘要保持一定水位;陆地上洞穴要覆盖柴草保温。次年惊蛰水温回升到10℃以上时,蟾蜍开始醒眠、活动、觅食,这时应抓紧投喂。

主要价值生态

中华蟾蜍能大量捕食危害农作物、树木、牧草、建筑木材和人类健康的有害动物,中在捕食害虫的同时也常常吞食一些有益动物,如瓢虫、蜜蜂、蚯蚓等,但捕食的害虫却远远超过所捕食的益虫,蟾蜍的捕食对象有益系数达90%以上。

药用

中华蟾蜍及其皮肤腺分泌物的加工制成品蟾酥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临床应用颇广。可用蟾蜍整体(或去内脏)干制研成粉末入药;蟾酥即刮取蟾蜍耳后腺上的分泌物晒干制成。从蟾酥脂溶性部分可分离出10多种具有强心作用的类固醇的衍生物。《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一册,1979:167-169)、高士贤等《常用药用动物》(1984:141-143)等记载有蟾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在临床上的应用等,如蟾蜍干粉及蟾蜍配制的各种成药制剂,如六神丸、蟾酥丸、蟾蜍解毒酒、金蟾膏等为临床常用药物,有宣通经络、行气活血、消炎定痛、解毒消肿等的功能。蟾酥及其制剂常用于治疗疔疮疖肿、小儿疳积咽喉肿痛、牙痛、牙龈出血、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猪丹毒等病症。

随着中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蟾蜍干粉和蟾酥也用于治疗血吸虫病(腹水)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局部麻醉镇痛手术等。以蟾蜍为主的制剂、内服或注射液对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或直肠癌、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等均获得一定疗效。蟾酥在医药上的广泛应用,已引起中国国内外的重视。但蟾蜍干粉及蟾酥毒性较强,必须慎用,剂量过多,易致使中毒,严重者可造成生命危险。此外,在医学上还可以利用雄蟾作妊娠早期临床诊断材料。还应注意的是,蟾蜍的皮肤、肝脏、卵巢和卵等都具有较强的毒性,不可食用。

规范管理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中华蟾蜍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采集蟾酥

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的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从蟾蜍体上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获得。 养殖蟾蜍的主要目的是采集蟾酥。6~7月是刮浆高峰期,每2周可采1次。先准备好铜制或铝制或竹制的夹钳、竹片、大口瓶或小瓷盆、竹篓等工具,后将蟾蜍身上的污渍用清水洗去。左手握信蟾蜍的后腹部,使耳后腺充满浆液,用夹钳适当用力夹裂耳后腺,将流出的白浆装入容器中。背上疣粒用竹片刮浆。刮浆时忌用铁器接触,否则浆液变黑。刮过浆的蟾蜍不要放在水中,要放在潮湿的地上,防止伤口感染。刮出的浆液在12小时内用60~80目尼龙筛绢或铜筛过滤除杂,过滤后的浆液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晒至七成干,然后放在铜或瓷盆中晒干制成团酥,也可放在60℃恒温箱中烘干。

蟾蜍入药,始见于《本草别录》,其味辛,性凉,有毒。 归心、肝、脾、肺经,具有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的功效。现代医学证明蟾蜍还有局麻、强心、升压、抗肿瘤等多方面的作用。

上一篇:形容大雨的四字词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