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潘庆林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08 18:36:08编辑:皮带君
背景

2009年两会,华侨界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交了一份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建议全国用10

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原因有三:第一,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第二,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第三,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

针对此提案,许多媒体把在2008年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就曾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繁体字的提案”相提并论,并认为是一脉相承。对于此种媒体误导、社会误解,郁钧剑委员有话说—两码事。

观点和看法

郁钧剑委员向媒体介绍,去年他们21位委员提了一个繁体字提案。那是个“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对于今年有的委员有关恢复繁体字的提案,他认为,有点过。提出的是用整个繁体字去取代简体字,这与他们的提案是两回事。

(图)郁钧剑委员

他强调,“我们提案的中心是知晓繁体字,必须要知晓!”

郁钧剑认为,其实很多网友误解了我们的意思。知晓繁体字与取代简体字有根本区别。

他以学校教学为例讲述道,例如,在教给学生认识“山水”的时候,在告诉孩子“山”字写法的时候,应该同时告诉孩子们“山”字的来历,告诉他“水”字的来历,即教给孩子从象形文字到繁体字简体字的演变过程。这对孩子学习不难,更加形象地学习并了解历史,同时还教给了孩子们的审美和艺术的灵感。这些对以后很有好处。这些不是教授可以教出来的艺术,孩子们感觉到“山”和“水”的来历,很形象、意会。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简单的学“字”。

郁钧剑委员说,最能够集中体现汉字文化的繁体字现在许多人都不认识了。为何?

他认为原因是多方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政治的因素和时代的背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了在学校中增设繁体字教育的重要性。

郁钧剑从小受家庭的影响练习写字,并逐步了解了一个字最早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样子。这种方法就是学习中国文化、了解文化发展脉络的过程。

郁钧剑委员说,繁体字教学是要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简体字的同时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个字曾经是这么写的。我不是要用繁体字取代简体字,也不是要去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繁体

字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你即使不去使用它,你也要知道。

这就是他们提案的实质问题。并非网友们所误解的意思。

认识分析

废简复繁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工会博览》杂志执行主编艾君对两者观点进行了深层解剖认为,如果说两种方案的性质是一致性,仅仅表现在涉猎“内容”—繁体字,表现在提案主题—传统文化。

他指出,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实际上,两份提案在思想、操作方法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废除简化字”与在学生中“普及繁体字的认知性”是不一样的。前者属于一刀切的废除方案,后者属于延续简化字同时普及繁体字教学。其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必须使用繁体字,一个倡导推广对繁体字的认识。

对于两种提案,艾君先生具体辨析如下:

艾君认为,潘庆林委员的观点,三个理由都缺少足够的说服力。从简化汉字时太粗糙、现在计算机普及繁琐问题解决了,以及政治角度考虑“复繁”都缺少足够的恢复理由,更缺少时代性。为何呢?

我们先来看看字的起源和作用。“字”尽管带有文化的烙印,但艾君拙见,它仅仅是社会人们交流思想,提供生活、工作便利的一种工具,当然也不否定在中国文化中也逐渐将“字”作为一种艺术的范畴去对待、去发展。但无论如何解释,“字”首先起到的作用就是“交流沟通”的工具。

关于汉字的来历,说法很多,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从早期发现的早在 6000 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到近年来,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一处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发现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些字体结构与甲骨文的象形字十分相似的图文。

现在的普遍观点是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几经变异,一脉相承,终于成为现在中国通行的文字。从甲骨文演变到现代汉字的“繁体字”和“简体字”,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的5千年文明史。

为何要发展和简化字体?艾君拙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加快,促使了“文字”的交流沟通功能本着更加便利和科学化发展而促使改造文字。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凡是最早发明文字使用古老象形文字的民族、国家都曾经辉煌过,但后来发明和使用简化符号文字的民族或国家却后来居上,说明古代的“文明古国”的文字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了,繁琐的文字结构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障碍了。所以,促使社会对文字简化的动力。为保护文字使文字更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以不至于丢失本民族文字,文字简化是必须的发展趋势。

艾君拙见,必须理清一个认识,简化文字的本身不是取缔、不是废掉、不是搬来别人的文字语言,而简化的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保护,这就是适应世界潮流而又不丢失传统,在发展中去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最好的策略。

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象形文字”的中国,要保护它艾君拙见唯有两条路:

一是实行双语教育,世界唯一保护下来的象形文字停止继续简化,同时双腿走路并大力倡导运用先进符号文字,这样形成传统与现代互为补充;二是继续作为社会主流文字,以不断革新、变革,去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运行规律,去繁存简、去伪存真继续简化我们的字体,同时普及其他先进语言作补充。

对于有人担心简化字体是丢失传统文字的美,这是过多考虑了文字的艺术功能,作为艺术更多地是从审美需求考虑,艺术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是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逻辑和思维的,艺术品出于艺术家之手,可以根据自己艺术的需求自我发挥自我采用,所以对于看中象形文字的艺术效果的艺术家来讲,不必担心,自己去做即可,无需让全社会都走艺术之路。但如果要注重繁体字的艺术效果,艾君认为,在郁钧剑等21位委员的提案增加对汉字的认知性基础上,在识字过程中同时开设一门“汉字演变发展史”的课程即可。

潘庆林委员提案中没有具体说明恢复繁体字的社会意义、时代意义和国际意义,但文化要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当今社会中要体现出便捷、简单、趣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繁体字的确显得够繁琐、烦人的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如果还抱有对过去东西的依恋和复古的心态,只会是阻碍历史发展的潮流。把自己封闭起来、穿上大褂、舞文弄墨、悠闲自得,不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

艾君认为,郁钧剑等人去年两会提的“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倒有些道理,这是立足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站在时代发展的思维,出于增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而提出的。或者说,是一种加强对汉字演变和熟悉掌握不同时期汉字认知为出发点而提出的。

一个倡导推广对繁体字的认知、认识而并非属于推广使用。对于这种观念,艾君认为,并无不当之处。一个国家的公民,不仅要知道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更要对于某些领域、尤其是使用领域的事物能够了解甚至会操作,这本身并非坏事。一个公民如果不了解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过去、不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艾君看法,坚持“推广使用简化字推广普通话”这项基本国策的同时,在基础教育中增设普及、学习、了解繁体字方面的知识不惜为一项不错的提议。也是一件操作起来并非困难的事情,在识字过程中同时开设一门“汉字演变发展史”的课程即可。

对待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保护传承问题,艾君认为应该倡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剔除一些糟粕,采取包容之心,批判地吸收和接纳。完全赞美一种文化,不是对待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而是固步自封和愚昧的表现。完全取缔和否定一种文化,也不是对文化的辩证理解和分析,而是机械主义的主观意识在作怪。(中国网两会系列稿)

资料来源

人民网:http://blog.people.com.cn/blog/c6/s22773,w1236788719549517

中国网:http://www.blog.china.com.cn/aijun/art/504787.html

光明网:http://blog.gmw.cn/u/7451/

上一篇:卫龙辣条真的干净吗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