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满姑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04 11:50:39编辑:皮带君
历史沿革

江头村始建于宋朝时期,已有上千年历史。

元朝时期,江头村村落已经初步形成。但规模较小,宅屋多聚于河畔。

明初,理学文化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辈于自明朝洪武戊申年(1368年)周氏十四代后裔周秀旺携一世祖周志轩从湖南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官虞部,宦游西粤时进入广西,先寄居在桂林府龙胜县的牛头寨,以后赴至灵川县的九屋镇(青狮潭镇),于明朝弘志戊申年(1488年)建寨在上塘(又名埋头坊,即今江头村)。江头村的周氏族谱记载了这一史实,但是在具体时间上有些许出入,始祖秀迄今已有二十二代,五、六百年历史也。江头周氏来此定居后,出仕者众多,爱莲家族日益鼎盛,外姓人陆续迁出,周氏成为江头村第一大族。明朝末年,建一房、二房、三房香火堂。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至康熙五十六(1717年),灵川“廖三农起义”。江头村明代民居部分被焚毁。清乾隆年间,重修二房香火堂、三房香火堂。清道光年间周启运建造“五代知县宅”,周启烈建造“解元第”。清威丰年间周冠建“太史第”。清光绪八年(1882年)始建爱莲家祠,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爱莲家祠落成。清光绪年间,建“进士宅”。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18日,日军烧毁江头村祠堂及部分民居。民国年间,因失火烧毁同知府、解元府后两进,不久重建恢复。民国年间,重修三房香火堂。

江头村原名江头洲,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江头村。文革期间爱莲家祠的歇憩亭、祭祀殿、风雨亭等部分建筑被毁;字厨塔、石碑坊、古墓等部分文物被毁。2001年至2003年止,江头村村民出工筹资修复了村中巷道,重建字厨塔,竖立倒塌的贞节牌坊一座和沿河的古拴马石桩。

2005年,灵川县调整行政区划,青狮潭乡、公平乡、九屋镇三乡镇合并为青狮潭镇,江头村属青狮潭镇下辖。

2013年12月底,灵川县调整行政区划,重新设立公平乡、九屋镇,江头村属九屋镇下辖。[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头村位于桂林市灵川县西北部的九屋镇东北面,由江头村、田尾洲、涂家庄、灌里四个自然村组成,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58″、北纬25°32′02″,村域面积1.9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江头村四面环山,村内地势平坦,海拔181米,为丘陵地形。地貌为山间溶蚀平原,溪河纵横,东西两侧山峦叠嶂,西北部高山连绵,为东江、西江发源地。周边的峰丛山体多由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

气候

江头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长东短。

水文

江头村东侧有护龙河、龙颈河、东江河三条河流,流水常年不断。[2]

江头村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江头村选址体现了中国古代理想的风水择地模式。村寨选址在秦皇古道上,坐东向西,按风水学的理论推究“择吉而居”,“人财两旺”。

村落选址中,自然因素包括水因素、土地因素、地势因素,江头村地处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的地方,村内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江头村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江头村选址的重要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交通因素、民族因素还有传统村落注重的风水因素。

空间布局

江头村布局呈半月形,背后有靠山—五指界;左右围护的是黄家坡、仙人山、将军山和九仙山;村前有护龙河、龙颈河、东江河等三道河水与沃田绿野,村前又有远山—笔架山、印山、笔筒山作为对景呼应。

江头村采用“天人合一”为基本思路,以山水作为自然屏障,在空间布局结构上,以一心两带多点的传统风貌的布局形式。

“一心”指的是全村集中的公共活动中心,是承担全村活动、聚会、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地块。

“两带”,一是指以石板主街为重要的生活、交通枢纽的动态景观带。二是指村庄东面的风水古木林带。

“多点”指的是村民居住建筑围绕着本家族的宗祠、庙宇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点式的布置,然后逐步的向周边扩散,形成一个整体的发展。

建村智慧

江头村村内迷宫巷的建筑是江头村人自卫而特意在村中央建的复杂多变的狭窄巷道。巷道是模仿诸葛亮的八卦阵而建造的迷宫巷,江头村人在面对盗贼袭击的时候,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进行转移、疏散、逃遁和防御。[3]

江头村

人口民族

据2020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江头村以汉族为主,有户籍人口810人,常住人口680人。[4]

经济

江头村以蔬菜、水稻种植为主。

据2020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江头村村集体年收入1.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

旅游

综述

江头村古建筑群位于江头自然村内,兴盛于清代,至今已有六百四十余年历史,村内有清代奇特的“闺女楼”、“公子床”、“秀才街”、“举人巷”,以及明代村民为防御敌人进攻而有意构造的“迷宫”巷道。

爱莲家祠

爱莲家祠是江头村古居民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坐西朝东、五开间、六进深,青砖包墙硬山顶的亩砖构建筑,占地1200平方米,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六年后落成。因江头村村民的祖先周敦颐著有《爱莲说》名篇、崇尚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而得名。

江头村

太史第

“太史第”为周冠所建,而周冠被誉为“清时桂林四大才子”之一。“太史第”位于进士街上,约建成于道光而是八年(1848年),从较远处观望,“太史第”整体的空间形象具有清心、隽逸之气,比例和谐华美,尺度宜人。“太史第”予人印象深刻的,大体是它的院落布局,大门、山墙及镂花。

江头村

闺女楼

闺女楼位于江头村清代古建筑群的西面,始建于清代,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均代表着江头村民居的特色。门窗形式多样,木雕精美。并且少有的两层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闺女楼是周氏族人专门为女孩读书而特设的私塾室和闺房。

江头村

护龙桥

护龙桥位于爱莲家祠东南面,因横跨护龙河而得名。护龙桥是一座高4米、宽5米、跨径8米、拱圈厚1米的敞肩拱式单孔弧形石拱桥,桥横跨护龙河,东接字厨塔,西连夹石碑,已有200年历史。此桥为一七品官出资修建,上桥4级阶梯,下桥7级阶梯,寓意为该官出任后,获七品官位。桥拱顶端距水面4米,意为当官后要清廉公正才可“事事如意”。

字厨塔

江头村字厨塔塔高15米,整个塔身为四角五层建筑,塔座正方形,每层有砖卷拱窗,腰檐反翘,翼角挺举,四角挂有铜铃。塔身嵌置着镌刻浮雕,绘有彩画,结构精密,体魄宏大,高耸突出,气势壮观,与爱莲家祠相呼应相协调,是民族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江头村

交通

客车:从桂林汽车北站坐大巴到灵川,然后坐小巴直达。

自驾车:可在灵川北下高速,向青狮潭方向,沿路有路标。

江头村村口门牌距离核心建筑“爱莲家祠”600米左右,驾车前往可以进门直走,内有停车场。古建筑群都在“爱莲家祠”附近。

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

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作品《爱莲说》具有重要文化意义。江口村是周敦颐的后裔之村,独特的“科举仕宦文化”和“江头洲爱莲文化”,显示了江头古民居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周培正

周培正字敬亭,号立斋,又名周祖伯。乾隆丙戍三十一年(1766年)贡生。少时好学,研经史百家,成为岁进士。先后任浙江衡州府常山县、四川梁山县知县,按察使。

周履泰

周履泰派名岐壁,字安轩。县学附生,乾隆己亥(1779年)恩科举人,嘉庆辛酉(1801年)大挑二等以教谕选平乐府昭平县训导,嘉庆十五年(1810年)调雒容县训导,癸酉年(1813年)截取知县,选山西潞城县知县,后掉浙江任知县。先后诰授文林郎、奉政大夫、诰赠中宪大夫、通奉大夫、荣禄大夫(从一品)。

周履谦

周履谦家名周岐璜,字斐谷,青狮潭镇(九屋镇)江头洲村人。乾隆庚子年(1780年)广西乡试经元(中举人第三名),大挑一等,历任四川梁山、盐源、黔江、罗江、开县、南部等县知县。简州知州,顺庆府同知兼理大溪口通判。因立下军功,升加一级,补云南直隶州知州,又因赏戴花翎,补用知府。诰受“中宪大夫”(正四品),晋授“中议大夫”(从三品)。

周允斋

周允斋是翰林院士知府周绍刘的曾祖父。生于乾陵丁亥年(1767年)七月初一日。派名周履升,有名周岐珖,号周允斋,灵川县六都江头洲人。幼承家学,少年聪慧,读书勤奋,是邑生。青年时以明经就职,历任县教谕,例授修职郎(正八品),累官天河县(今广西罗城县)训导至知县,封诰文林郎,赐赠奉政大夫(正五品),同知衔。

周启运

周启运字鼎初,号景垣,又号炳斋,生于乾隆壬子年(1792年),卒于咸丰丑癸年(1853年),青狮潭镇(九屋镇)江头洲村人。清朝嘉庆丙子年(1816年)广西乡试亚元,道光丙戍科(1826年)第二甲进士,朝考一等,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曾任过知县,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两江代理总督,官居正二品,诰封一品。

周冠

周冠谱名周廷鼎,字鼎卿,又号宝拙生,晚号拙叟,青狮潭镇(九屋镇)江头洲村人。郡增生,道光已酉科(1849年)进士,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授职检讨、编修,历充国史馆修,本衙门撰文署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校理,京察一等,加五品衔。历充乡试主考官,磨勘官,殿试弥封官,教习庶吉士,三次京察一等,升加三品衔。后调河南汝宁,覃恩二品封典。

周瑞琦

周瑞琦字秀奇,是周冠的儿子。幼时在“爱莲家祠”读“私塾”。青年时在北京大学学习,是学生的首领。大学毕业后,奖给吏部主事。民国四年(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机,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的旨在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袁为了阴谋称帝,派外交总长陆微祥,次长曹汝霖,司法总长章宗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激起了全国人民大规模的反日爱国运动。周瑞琦等一批爱国志士,揭竿击起,组织发动学生立即起来反抗。民国八年(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微祥、章宗祥。会后还举行了游行示威,遭受军阀政府的镇压。还将周瑞琦等三十多名学生进行了逮捕,并受到严重的迫害。周瑞琦写下了绝命书留寄同学。

周泽润

周泽润祖父周廷召是国子监生,父亲周锡龄,是清朝的恩贡生。周泽润曾任本县第六区城乡董议长。在编写《灵川县志》(民国十八年版)时,泽润是要员之一。

周履恒

周履恒号作圣,又号方溪,乾隆壬子科房荐。历任翰林院待诏,文史校对,知县等职,同知衔、诰授庶吉士,赐赠奉政大夫,诰赠朝议大夫,覃恩晋赠通奉大夫。

周启稷

周启稷是周履谦之子,道光十一年(1831年)中辛卯科广西乡试亚元(举人第二名),曾先后任直隶平谷(北京市),永安(福建)、顺义(北京市)、香河(河北)等七县知县。

非遗项目

爱莲文化

江头村的“爱莲文化”的形成主要是以周氏先祖周敦颐爱莲理学说为精神理念:教化育人,提升人格,树立为人道德规范,为官清濂为民和崇尚儒学,热衷增智博学等一整套系统的治国持家,行事做人的爱莲文化信仰。明朝嘉靖年间,周氏办学育才,先后举办过《爱莲书院》《保粹学校》等学堂私塾,在清朝时期建立了爱莲堂,兴建了爱莲读书院。依据先祖周敦颐创建的理学,周氏后裔周启运创立了80句共320个字的《周氏家训》,“六德、六行、从小诲教”,“祛邪传儒、立身厚道、尊老爱幼”,“责谷务本”,“衣食俭朴”,“增知博学”,“仁慈隐恻”,“与人为善”,“报国务民”,“奉莲指教”等,用以规范后人,立身处世。其中江头村的古代建筑、庭院构设、物品制作等方面,都留下了爱莲文化的烙印,江头村的古建筑中,体现了周氏爱莲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有爱莲家祠、闺女楼、字厨塔、甲石碑、诰封碑、封赠匾等。2006年6月,“江头村爱莲文化”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姑娘节

有一个传说:明清年间,江头村有一位贫寒人家的女子叫苦妹,她生性善良,热情大方,会种植青麻和养鸭子,并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乡亲。婚后,村里人都叫她“满姑”。有一年农历五月十四,满姑来到东山脚下放鸭子,取出心爱的木梳梳头,天边飞来一只灵鸟将梳子叼走了。满姑情急之下不停地追赶,来到东山岩洞口,她累得跑不动了,看见一块洁净的大石板,就坐上去歇息,不想竟从此成仙。为纪念这位心灵手巧的姑娘,村民将满姑成仙之日定为“姑娘节”,并开展祭祀活动。姑娘节是江头村特有的纪念东山于兑姑的节日庆典活动,一般是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十四日举行。该活动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参加活动的人从爱莲家祠出发行至东山的“满姑”成仙处,并接回“满姑”;其次是送“满姑”回到成仙处,“满姑”是选择村里的聪明漂亮,善良贤惠的女孩装扮而成,她乘坐小轿,由众人簇拥而行。接送“满姑”的队伍一般由狮子对打头,接下来是秩歌队、旱船队,一路走一路表演;队伍的后半部分是自愿参加的村民,他们通常手提纸糊的吉祥物,如莲花、锂鱼、蜻蜓等;活动的第三部分是举行家宴,村民们先给祖宗牌位上香,鞠躬,然后再品尝江头村的特产佳肴。2012年5月,“姑娘节”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头村

获得荣誉

2012年12月,江头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5]

上一篇:珠宝奢侈品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