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中山大学出版社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04 04:20:13编辑:皮带君
人物经历

198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84年起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历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赴日本国立九州大学文学部进行研究并讲学,2012年任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访问研究员。

孙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孙立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先秦与明代文学研究,2000年至2002年,日本国立九州大学文学部外籍教授、2012年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访问研究员。曾主持或承担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及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在《文学遗产》、《文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研究》(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学术研究》等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转载。现任广东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2010)。主要成就研究方向

中国文学批评史,兼及先秦文学、明清文学及域外中国文学研究。开设课程:先秦两汉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诗经》精读、《文心雕龙》研究等

主要著作

《先秦两汉文学史》(第一作者)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版

《日本诗话中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

《明末清初诗论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版、2003年增订版,曾获广东省图书三等奖)在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有相当的创新,作者利用社会史、思想史的相关材料去研究文学批评史,其中对晚明文社与晚明诸子文学批评活动的研究,对文社诸子文章学理论的研究,对明遗民诗论的研究,均有较扎实的研究和贡献。该书自1999年出版以来,学术界给予较高评价,并受到出版界的好评,曾获第五届广东省优秀图书三等奖。中华书局《书品》杂志2001年第5期有专文推介本书,称其“在大量开掘原始资料、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论述深刻,时出新见”,“对历来不为人重视,但又确有意趣的方以智、傅山诗论加以关注,显然充实了当前的‘明遗民诗学’研究;而对王夫之诗论中封建伦理观念的剖析,则体现出不盲目推崇大师的健康学术精神”等。该书出版后也受到研究者及读者的欢迎,《羊城晚报》1999年9月11日“读书与出版”版曾介绍该书为受读者欢迎的学术著作。该书于2003年出增订本,2011第3版。

《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一书首次对80余年来中国文学批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研究,是本学科第一部同类型的著作。无论在体例还是内容方面,该书都可以说是一部富有创新价值的著作。《中华读书报》2002年5月29日第11版《好书告诉你》栏目刊登署名文章,认为“孙立的《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从学术史料、批评文献的角度爬梳剔抉,在文学批评的学术研究著述中另辟蹊径,因而颇值得称道。……作者不仅在资料的搜集上广采博纳,而且在文献的介说上钩玄提要,个中不难见出作者在占有资料与研考文献上的学养和功力。这样一部著作,集录了文学批评的主要文献,又包含了批评文献的研究文献,应该为研习中国文学批评所必读。由此联想现代当代的文学批评治学,也是史料著作频见,文献著述罕见,这个不应有的空白,也该由有识之士来作弥补了。”

开设课程

本科:先秦两汉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诗经》精读

研究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诗文理论研究《文心雕龙》研究[2]

科研项目

广东高教厅一般规划项目“明末清初诗论研究”(主持人)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本诗话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持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本中国文章学研究”(主持人)[2]

发表论文

[1]孙立.赖山阳对中国古代文章的师法及其跨文化意义[J].学术研究,2020,(10):171-176.

[2]肖徽徽,孙立.论清以前书院的文学教育[J].华文文学,2020,(04):87-93.

[3]张红,孙立.论清代学人对许浑诗歌的接受与批评[J].杜甫研究学刊,2016,(04):114-118.

[4]孙立.中国诗话之输入与日本早期自撰诗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01):25-35.

[5]孙立.“兴皆兼比”论——兼及日本学者论“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05):85-93.

[6]孙立.民国—明治时期中日诗话的古今之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03):30-42.

[7]孙立.古诗文赏析的旧方法与新路向[J].中学语文教学,2015,(03):1.

[8]孙立.严粲《诗缉》“兴之不兼比者”辨[J].学术研究,2015,(01):150-153+158+160.

[9]孙立.古代文学理论学科应有学术自信[A].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九辑)——中国文化的价值论与文体论[C].: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2014:26-29.

[10]孙立.孔颖达《毛诗正义》“兴”义发微——兼论“兴”之有比[A].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2013:485-491.

[11]孙立.孔颖达《毛诗正义》“兴”义发微——兼论“兴”之有比[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3,(01):49-58.

[12]孙立.面向中国的日本诗话[J].学术研究,2012,(01):144-151.

[13]孙立.释“勢”——一个经典范畴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06):28-35.

[14]孙立.“六诗”之制与“兴诗”[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32-36+139.

[15]孙立.王士祯等清初诗人眼中的岭南风物[J].学术研究,2004,(03):104-109.

[16]孙立.屈大均的逃禅与明遗民的思想困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27-33+122-123.

[17]孙立.先秦两汉典籍中所见之小品文[J].齐鲁学刊,1999,(05):61-65.

[18]孙立.谈情说爱何以在“东门”——《诗经》“东门”的宗教和民俗背景[J].文史知识,1999,(07):108-111.

[19]孙立.理论与作品的互动——关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01):23-25.

[20]孙立.《庄子》与齐——对《庄子》文化归属的再思考[J].学术研究,1998,(09):85-91.

[21]孙立.申论《诗经》“东门”的宗教和都城建制背景[J].中国文学研究,1998,(02):3-7.

[22]孙立.如何看待及救治“失语”——近代文学话语转型的启示[A].《东方丛刊》编辑部.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总第二十三辑)[C].:广西外国文学学会,1998:41-54.

[23]孙立.从傅玄到刘勰——关于二者的文体研究方法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43-49.

[24]孙立.《诗经》田园诗的三重境界[J].古典文学知识,1997,(06):47-53.

[25]孙立.《诗经》“东门”臆说[J].文献,1997,(03):9-14.

[26]孙立.诗文赋中有关围棋的趣话[J].古典文学知识,1997,(03):106-109.

[27]孙立.论咏史诗的寄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1):87-94.

[28]孙立.中国古代辞赋中的虚拟叙述模式[J].古典文学知识,1996,(06):43-50.

[29]孙立.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J].学术研究,1996,(08):83-87.

[30]孙立.“诗无达诂”与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关系[J].学术研究,1993,(01):139-144.

[31]孙立.“诗无达诂”论[J].文学遗产,1992,(06):23-32+127.

[32]孙立.莱辛的诗画界说与中国古典抒情诗的空间结构[A].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东方丛刊(1992年第3辑,总第3辑)[C].:广西外国文学学会,1992:162-172.

[33]孙立.王船山文学批评中的封建伦理观念[J].江汉论坛,1987,(07):51-56.

[34]《周济对张惠言词论的修正》,《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35]《王船山以兴为中心的诗歌鉴赏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十二辑。

[36]《王船山论情景的结构关系--兼谈王船山的诗论倾向》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十三辑。

[37]《王船山文学批评中的封建伦理观念》,《江汉论坛》1987年第7期。

[38]《诗无达诂论》,《文学遗产》1992年第6期。

[39]《莱辛的诗画界说与中国古典抒情诗的空间结构》 ,《东方丛刊》1992年第3辑。

[40]《船山诗论与庄子哲学》,《中山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41]《诗无达诂与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关系》,《学术研究》1993年第1期。

[42]《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 ,《学术研究》1996年第8期。

[43]《论问答体的衍变》 ,《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增刊。

[44]《论咏史诗的寄托》 ,《中山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9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5期转载)

[45]《诗经"东门"臆说》,《文献》1997年第3期。

[46]《以诗为史与以史为诗──论史学介入诗体的两种不同方式》,《江汉论坛》1997年第5期。

[47]《如何看待与救治"失语"--近代文学话语转型的启示》,《东方丛刊》1998年第1期。

[48]《申论诗经"东门"的宗教与都城建制的背景》,《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

[49]《从傅玄到刘勰--关于二者的文体研究方法论》《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6期转载。

[50]《竟陵诗说析论》 ,《中山人文学术论丛》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年8月。

[51]《先秦两汉典籍中所见之小品文》 ,《齐鲁学刊》1999年第5期。

[52]《读朱熹〈诗集传〉献疑--兼析其兴诗研究》日本《文学研究》总第99辑,2002

[53]《屈大均的逃禅与明遗民的思想困境》,《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54]《王士祯等清初诗人眼中的岭南风物》,《学术研究》2004年第3期。

[55]《六诗之制与兴诗》,《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从元和体到宋体——许学夷论元和体及其与宋诗的关系》,《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6]《释势——一个经典范畴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2期转载。

[57]《面向中国的日本诗话》,《学术研究》,2012.1,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2.5期转载。

[58]《孔颖达“兴”义发微——兼论“兴”之有比》,《中国文学研究》第2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6。[1]

社会活动

1998年4月赴台湾中山大学参加中国文学研讨会

2000年10月赴日本东京大学参加日本"中国学"年会

2001年5月赴日本琉球大学参加九州"中国文学研讨会"

2001年10月赴日本福冈大学参加日本"中国学"年会

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在日本国立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外籍教授

201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访问研究员[2]

获得荣誉《明末清初诗论研究》(王季思学术基金丛书五种之一)获第5届广东省优秀图书奖三等奖《论咏史诗的寄托》获1999年度中山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1999年获安泰优秀教学奖[2]

上一篇:女人婚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