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长兴紫笋茶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1-01 20:16:27编辑:皮带君
简介

紫笋系茶树无性系品种之一。从贵州丛茶的实生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以嫩叶色泽微紫、背卷、状似笋壳而得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植株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姿上斜,叶片呈椭圆形,叶尖较钝,叶面隆起,叶身平而背,叶色绿,富光泽,叶肉较厚,叶质较软,侧脉明显,锯齿细匀,叶缘波状。芽叶肥壮,茸毛较多,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持嫩性强,开花结实力一般,扦插成活率一般。抗逆性较强,适制炒青绿茶和红茶,宜在长江以南的绿茶和红茶区推广。

硕清紫笋茶是浙江省长兴县地方特产之一。

紫笋茶产区在水口乡顾渚山及其附近山区。顾渚山位于县城西北17公里,海拔355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夹于两岕之间(北有悬臼岕,南有斫射岕),西北靠大山,东临太湖,小气候条件好,坡地在山阴处,土层厚,土质(种茶叶地)为黄泥沙土和香灰土,有机质含量最高为6%一7%,但平均在2%~3%之间。唐湖州刺史张文规称:“茶生其间,尤为绝品”。陆羽、陆龟蒙先后置茶园于此。顾渚山周围的桑孺坞(今叙午岕)、白苎山、悬脚岭为紫笋茶的主要产区。其次是凤亭山、伏翼涧、飞云寺、曲水寺、青岘岭、啄木岭。裴文《茶录》:“顾渚、蕲阳、蒙山最上,其次寿州,阳羡。”李肇国史补:“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宜兴第三。”《读书后志》云:“陆羽与朱放辈论茶,在浙西以顾渚第一。”

名称由来

紫笋一名,源于唐代陆羽《茶经》:“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紫笋茶入贡,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宋嘉泰《吴兴志》载:“顾渚与宜兴接,唐代宗(762~779)以其(宜兴)岁造数多,遂命长兴均贡。自大历五年,始分山析造,岁有客额,鬻有禁令,诸乡茶芽置焙于顾渚,以刺史主之,观察使总之。”《新唐书·地理志》:“湖州吴兴郡土贡……紫笋茶、金沙泉。”

茶叶特征

为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底细嫩,很有特色。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涉足于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随着紫笋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当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顾渚紫笋茶在唐代连续进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焙贡”。

生长条件

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顾渚山因处于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从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沸水冲泡,芳香扑鼻,汤色清朗;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

顾渚山紫笋茶的品质特征是: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和,提神配目。由于紫笋茶品质特佳,被列为上贡珍品,贡额逐年增大。

紫笋茶于1979年开始恢复试制,1982年首次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得到专家名师的一致赞誉,荣获国家级名茶证书。

采摘

紫笋茶赖以生长的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顾渚山因处于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从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紫笋茶的特点为: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沸水冲泡,芳香扑鼻,汤色清亮,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

顾渚紫笋茶于每年的清明至谷雨期采摘,摘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茶芽。其制作,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制成的极品茶芽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嫩叶稍展,形似兰花。

地位

紫笋茶,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紫笋茶又被称为湖洲紫笋、顾渚紫笋。被历代文人誉为“茶中极品”。从唐代开始,经过宋、元,至明末,连续进贡876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对于紫笋茶的挑选,唐代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上有所记载,其方法是: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历代文人墨客对紫笋茶也是情有独钟,写下了不少的关于紫笋茶的诗句。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云:“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钱起也有诗云:“竹下忘言对紫笋,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由此可见,紫笋茶所享有的盛誉和当时所受欢迎的程度。

冲泡方法

选用透明玻璃杯来冲泡,先用沸水进行温杯,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泡出茶香,将温杯的水倒掉,这时再倒入约杯身四分之一的九十度左右的热水,放入适当茶叶,待干茶充分吸收水份后,可端杯闻其香,然后小口品饮,待杯中剩三分之一水量时再续水,这就是第二泡茶了,此时的茶最为鲜醇味美,是茶中的精华。待这次的品完,可再续第三遍水,一般这种鲜嫩绿茶,三遍过后就滋味寡淡了。

茶宴

用紫笋茶制作的茶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直接用紫笋茶叶制作菜肴。如“紫砂护国茶”,用三分之二的野菜叶子,加上三分之一的茶叶掺和做成羹状,颜色油绿,口感清香、淡雅。其次是用茶叶、茶根、茶茎的汁水与菜肴一同烹制,使菜肴具有茶香的味道,如“茶香迎贵宾”是茶宴中的第一道冷菜拼盘,用料跟卤水拼盘差不多,只是在开始时,

放在具有融合各种名茶的汁水里煮,使其具有“茶香”的味道。再次,是采集紫笋茶产地的顾渚山周围农民土家菜,进行改良而成。如“明月峡雉鸡”就是一道“土菜”。因当地农民深信紫笋茶的健脾、健身功效,所以习惯用茶叶、茶茎作辅料来烹制菜肴,达到更滋补的目的。

品尝紫笋茶宴的过程也是品味长兴茶文化历史的过程。首先,具有一定的氛围。随着古筝音乐悠悠扬起,伴着菜肴解说员优美的声音,服务员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捧出一盘盘精美茶馔,置身此情此景中,无不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其次,茶宴的外形乃至命名,都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如“茶经酥雪鱼”,因为《茶经》是茶圣陆羽当年在长兴所完成的一部关于茶文化的著作,所以,在菜品造型时将这款菜制成书本状,由紫笋茶点缀,外酥内松,颇富茶文化特色。

入贡历史

紫笋茶入贡时,名“急程茶”,限清明到京,专供皇帝祭祀宗庙,宴饮大臣。湖州刺史张文规有诗:“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李郢诗:“十日王程路四千,到间须及清明宴。”其余贡茶,也要水陆并进,限四月到京。湖州刺史袁高作《茶山诗》备述贡茶乃扰民之害。唐贞元八年(792),刺史于硕贻书毗陵(常州),请各缓数日.开成三年(838),刺史杨汉公表奏,请将旧日限延迟三五日。是年,刺史裴充,因贡不如法,被罢官。

紫笋茶始贡五百串,至建中二年(781)进三千六百串;会昌中(841~846)增至一万八千四百斤。其时,每年在立春后四十五日,湖、常两州刺史在宜、长两县交界的悬脚岭“境会亭”相聚。为此,苏州刺史白居易,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阳羡欢宴,寄诗曰:“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对舞应争妙,紫笋齐赏各斗新。……”至今,顾渚山仍保留着湖州刺史袁高、于硕、杨汉公、张文规、杜牧等修贡茶时铭刻的摩崖石刻。顾渚山麓建有贡茶院、清风楼、木瓜堂,和忘归、枕流、息躬诸亭。贞元十六年(801),湖州刺史李词重修贡茶院三十间(今遗址尚在),置茶碓、烘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引金沙泉,烹蒸涤濯,非此不能制,采茶时役工多至三万人。

宋初贡茶罢。元改贡茶院为磨茶院,元末贡茶二千斤,续增芽茶九十斤;明进芽茶三百斤,洪武八年(1375)革罢,仅贡芽茶二斤,永乐二年(1404)增加到三十斤。清顺治二年(1645),知县豁役免解。其后一代名茶渐次失传。

发展

1978年后,政府号召农民发展多种经营。1979年4月中旬,县土特产公司和农业局组织茶叶技术员经反复试制,首批紫笋茶在顾渚大队茶厂试制成功。用金沙泉冲泡,汤色清朗,兰香扑鼻,啜之甘冽,名列省内前茅。1982年,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名列第三。198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在顾渚山下、金沙泉侧重拓金沙泉,再建忘归亭。1985年,紫笋茶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证书和奖杯。是年夏季日本民间茶道一行13人,至顾渚山考察唐代陆羽踪迹。1986年,紫笋茶再次荣获全国名茶称号。同年,长兴被列为全国名茶生产基地之一、全县紫笋茶基地扩大到1500多亩,年产量达600公斤。1987年,在开发农业中新发展名茶基地578亩。

1977年,长潮乡长中村九位农民靠九把锄头,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茅草棚,开山种茶,创办张岭茶场。至1987年茶园发展到500多亩,其中采摘面积达300亩,产品按紫笋茶的要求制作,产量达500公斤,新建有茶厂、工房20间。1981年到1984年,张岭紫笋茶被评为省级优质名茶,1985年,列入全国名茶。

上一篇:想不开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