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千年罗汉松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26 13:01:54编辑:皮带君
基本概况

逢渠桥

逢渠桥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江西省境内第三座宋代古桥,系同安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积蓄捐资,为经念良价禅师于此悟道而建的。此后,当地的张雷两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孙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内无诉论,就有捐建洞山逢渠桥得福荫之说。桥名由当时的县令钱鍪书写,拱底“绍圣戊寅岁,同安张仲舒妻雷四十三娘,男裕禧舍此桥,住持沙门梵言句当。惠耸题”桥拱另一侧的石头上又写“张仲舒妻雷氏舍此桥,愿罪孽消除,福寿圆满”,此外,桥基上还有几十个字,主要记载张氏子孙在明嘉靖年间重修此桥的捐款数量。地理位置

逢渠桥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洞山村的洞山百步岸以上300米处。

逢渠桥

宜丰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始建于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已有178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东西长71公里,南北宽51公里,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45米至1480米之间,全境状似一个东西向的“棱形”。全县常态地貌构成大致是“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总人口28万,辖16个乡镇(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炎凉适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为17.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800毫米,1998年降水量2370毫米,为建国以来最多的一年。平均无霜期260天,年总积温6255摄氏度,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特色。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1720.6毫米。介于东经114o30¹至115o08¹,北纬28o17¹至28o40¹之间,东临高安、上高,西与铜鼓接壤,南连万载,北毗奉新、修水。县城新昌镇距省会南昌136公里,距宜春94公里,离最近铁路道口13公里。

全县林地面积202万亩,竹林面积84万亩,活立竹蓄积量1.2亿株,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全县耕地面积30.74万亩,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7亩,其中水田29.82万亩,旱地0.92万亩,是全国优质米生产基地县和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省油茶、红薯、蚕桑、蜜蜂、山羊基地县。全县有40多种可食野果,尤其以被誉为“仙果”的野生猕猴桃闻名全国。

逢渠桥

宜丰山川秀丽,名胜古迹很多。著名的有洞山禅林、黄檗禅林、五峰山禅林、太子塔、陶渊明故里、鲁班坊、李大銮起义聚义处、古南园、崇文塔等。革命胜迹有熊雄故居、潭山的苏维埃政府旧址、黄沙会战遗址。近年来着力开辟新的风景点,有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南屛公园;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来抓,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不断地完善旅游服务体系。至2005年末,全县有公路307条,公路通车里程1365.1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17.58公里,三级公路20公里,四级公路313.12公里,水泥、沥青路面449.09公里。320国道在我县石市镇穿境而过。2007年建成通车的内蒙古至深圳(内深)高速公路武吉段(武宁至吉安)经过宜丰县路段达45公里。全县除3个偏远行政村(分场)外,其余行政村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加强。全县营运载客汽车100辆1854座,营运载货汽车1489辆8913吨,全年完成货运量1156万吨,货运周转量80850万吨公里;客运量262万人,旅客周转量13080万人公里。全县有客运公司一家,车辆100辆;货运公司13家,其中拥有100辆车的公司3家;汽车维修企业224家,其中一类企业1家,二类企业13家。建筑特色

逢渠桥,它的景深,至少有两个层次,一是桥的建筑艺术底蕴;一是它的宗教文化底蕴。

逢渠桥

逢渠桥,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89),它的空间跨度虽然只有4.2米,但是它的时间跨度是整整十一个世纪。目前江西省内仅存尚未遭劫的三座宋代石桥之一。“纵向单卷并拱”、“无铰拱结”和“无浆干砌”三大工艺特色,足以令当代莫及。游人只要跻身桥底,可以分明地数清全桥77块石块,怎样排成7个单拱,每排单拱怎样由11块石料卷成一拱。路对路,缝对缝,棋格了了,严丝密缝。拱侧东西各有一信土和掌作揖,一脸虔诚,张扬着捐建者的个性。不幸的是,哪位天资聪慧的开发大师,在佛教徒头上做了顶“道士帽”——逢渠桥变成“风雨亭”。

变成风雨亭之后的“逢渠桥”,我真怕木头、砖瓦的堆砌掮走了历史经典。

逢渠桥

桥的构造颇具特色,桥身用11块石料卷成一个单拱,共77块矩形石块组成七个单拱,七个单拱排成7列,又组成一个大的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缝都相通,像是棋盘格一样。拱肩上面有2个石雕武士为护桥神。石块与石块之间采用“无浆干砌”法,没有用桐油石灰勾缝,也没有用糯米胶粘,也没有榫卯相连,就像搭积木那样,靠相互的摩擦力支持着。

历史文化

逢渠桥

唐朝末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捐资扩大洞山寺宇。北宋咸平年间,广福寺易名为“功德禅寺”,宋真宗赵恒为禅寺专门书写了匾额。绍圣五年(1098),宜丰同安女佛徒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洞山悟道,特捐资在良价当年“睹影逢渠”的洞水(今葛溪,洞山禅寺前)之上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单拱石桥──逢渠桥。元初,县人胡俊孚施资扩修寺宇。元末,洞山寺宇俱毁于兵燹,曹洞宗祖庭遭到极大破坏。明万历年间,寺基丈量入公产版籍。至崇祯年间,本县举人戴国士得其产,于是再倡修复洞山,特延请匡山高僧净聪到洞山。净聪在此重整寺宇,张扬曹洞正宗,四方僧侣自远而至者日众,洞山法锡由是复振,净聪也因之誉为洞山“中兴第一祖”。

《逢渠偈》

公元859年,良价(仅浙江诸暨人),手持锡杖,云游四海。来到这里,相传,他到洞山过葛溪,睹影彻悟,写下“得法偈”——《逢渠偈》,一颂千古。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良价大师定格在偈贴中的信息,今天已经无法准确把握,更不能用现代语法、时尚逻辑去机械地诠偈:“良价在水中看见自己的影子,看到了眼、耳、鼻、舌……”。其实,用现在的话说《逢渠偈》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听听专家的说法。

省委党校教授、历史博士周榜师先生专题研究曹洞宗5年,他在硕士论文《曹洞禅论》中这样把握《逢渠偈》在宗教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

逢渠桥

“良价(807-869),少年出家,初诸南泉普陀禅师,次参沩仰美佑禅师,后得法于云岩昙晟禅师。良价云游四方,过洞山葛溪时,睹影儿顿悟云岩昙晟所说:‘汝不是渠,渠正是汝’之玄旨。唐大中末,良价禅师在新丰洞(今洞山)结庵而居,接引学徒,扬其禅法。良价留下语录二卷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及筠洲洞山悟本禅师语录,还撰有《宝镜三味歌》,《玄中铭》,《新丰吟》,《纲要颂》,《五位颂》,《五位显决》等偈颂。奠定了曹洞禅的基础,成为曹洞宗的开山祖”。

但是,良价和所有佛教徒一样,在现象和本质之间杜撰了一个“真如世界”。他们发现了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有限性,但是他夸大了这种有限性,陷入了“现象论”的渊数,他们否认现象之外的客观事物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范围只限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自身或本体是非人所能认识的,或者说“真如世界”不是人类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范畴。

“睹影逢渠”的意义,在于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资料库的馆藏。

传奇典故

“逢渠”就是“与他相逢”的意思,相传当年良价禅师从吉安回到宜丰,在这里涉水渡过山溪时,忽然看见水中倒映着自己的影子,顿悟到“当不是渠,渠不是汝”的真正含义。于是,写下,一首《逢渠偈》,“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大师在水里看到自己的身影就得到了禅的真谛,认为“人有知觉,有情欲,只要脱离了生灭的概念,就能达到无我、忘我、六根清静的境界,无烦恼,无苦念”。

逢渠桥

洞山是唐代僧人良价创立曹洞宗的地方,后来曹洞宗成为佛教的五大宗派之一,通过东南沿海传去东瀛,传说,良价布道传教周游天下的时候,来到洞山逢渠桥,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顿悟,作了一首著名的偈,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大意是影为形之化身,有什么样的形就必有什么样的影,影为形现,故“渠今正是我”。

据有关典籍记载,良价禅师圆寂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当时的唐懿宗下旨加封其为“悟本禅师”并将其塔名为“慧觉”,可见良价禅师在当时的影响之大。良价禅师八岁出家,到后来创立曹洞宗,成为一代宗师,可谓修成正果。200多年之后,当地平民还在此修桥纪念他,就是现在,日本曹洞宗的僧侣与学者、禅师还常常来此参拜,诵经,禅师的善缘可谓久远矣。

八岁出家,为参禅悟道游历天下,孜孜以求,直至六十三岁圆寂,一直过着枯淡寂寞的生活。那份执着,那份坚韧,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禅师正是因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规,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功德圆满,名扬天下。这名要说来得不易,也着实不易,因为禅师经过了毕生的追求。然而对于禅师来说,得来却又“全不费工夫”。

逢渠桥

因为参禅悟道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过要扬名,也许他真正做到了“六根清净”,“四大皆空”,虚名俗利对他来说真正的是身外之物,是过眼云烟。任何世俗的东西他都放下了,为了弘扬佛法,真正超脱于尘世。其实,在生活中,超脱正是一种洒脱,只有放下心中的负累,我们才能轻装前行,记得有一位著名的杂技表演家,他从十多岁开始表演高空走钢丝,从来没有失败过,成熟的技巧使他不断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那一天是他退役前最后一场表演,表演家知道只要这一次成功,就意味着功成身退,就意味着他的事业取得令人嘱目的圆满。但是,唯独这一次他却失败了,从空中摔了下来,几乎失去了生命。事后,人们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太看重这一次表演,太想取得成功了,思想上没有放下,患得患失,负重在钢丝上前行。真可谓,得失成败,全在一念之间,良价禅师不求名利,却名垂千古。也正应了佛法中的“无”中生“有”,“有”“无”相生。

良价禅师从小溪经过,看到溪水中自己的影子产生顿悟,又说明在他心中时时有“佛”,执着于事业,却又超脱于事业,也许这就是良价禅师的成功之道吧。

景点介绍

1、洞山

逢渠桥

洞山是中国佛教曹洞宗祖庭,天下举宗,曹洞宗弟子遍及世界,早在公元840年就有日本瓦室能光、朝鲜利严等和尚在洞山长住,使曹洞佛法徒入日本及朝鲜。现在,曹洞弟子在日本就有千万之众,良价大师(公元835年)创立的曹洞佛法,传扬世界,良价于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唐懿宗敕以“悟本禅师”法号,圆寂后敕建“慧觉宝塔”建于洞山后山。

洞山,不但是佛教曹洞宗祖庭,且是一处集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原始森林内,古木参天、藤蔓环绕、兽走鸟跃、鸣泉飞瀑,景致美不胜收。景点20余处,有普利寺、价祖塔、苏辙诗石刻、木鱼石、七仙桥、千年罗汉松、石上楠、逢渠桥及夜舍山、红米埚塔林、牛头山塔林、经坑塔林等多处佛塔林,雄伟的山门有已故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扑初老先生亲题“洞山禅林”四个金字,洞山山清水美,代代出佳人,画壁娘娘沐洞山溪泉,如芙蓉出水,深得皇帝宠幸,因此,洞山溪泉被誉为美容之神水。君到洞山来,看佛光、沐洞山之灵气,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吉祥,事业发达,事事顺遂。

2、普利禅寺

逢渠桥

普利禅寺:始建于唐咸通中期,几经兴废,1988年重修。寺庙占地面积6806平方米,为曹洞宗祖庭。建有“大雄宝殿、昆灵殿、僧寮阁”等,总面积996.6平方米。

3、价祖塔

价祖塔:即良价墓塔。唐咸通十年(869)良价圆寂,唐懿宗追封“悟本禅

逢渠桥

师”,葬于洞山普利寺后山,墓塔名慧觉。墓塔前护以砌石,有拜台,石阶可通行人。塔形古仆,六方,高3.2米,宝盖宽1.2米。塔座两层,底层六方,均刻忍冬花壶门,第二层各刻如意草、万字、金钱、双金钱。塔身上有楣,下有托,楣托刻仰覆莲,角为六棱形。石柱中嵌石板,塔盖伞形,有瓦垅,六角飘檐。塔刹3层:莲瓣覆钵、相轮、宝珠。塔下面下端遗存“己丑敕建”、“师慧觉宝塔”9字。1983年省宗教事务部门曾拨款修复。

4、木鱼石

木鱼石:在夜合山麓,逢渠桥西南80米处。宽3.3米,高2.6米。一头高隆,一头低凹,形似木鱼,叩击顶端,发出响声和木鱼声相似。上部有“响石”2字。相传良

逢渠桥

价在洞山广为接引学徒,使世人纷纷信奉佛教,这可激怒了铁拐李(属道教)。他来到洞山要见主持,但不巧良价正在讲经论禅,不可骚扰。于是铁拐李承殿外大声喊叫,要良价出来回话。吵闹声惊动了良价大师,一出殿就认出了来者,说:“原来是你这八百年的不死鬼!”铁拐李接口道:“那么你就是五百年的败家精,我要叫你今日就败”。他当即抛起铁拐,良价见拐杖成一座山丘,直往头上压来,用佛指轻轻一弹,那山即被定隆在寺院右侧,成了“拐棍山”。有来无往非礼也,良价随手将木鱼掷了过去,铁拐李见状逃遁,木鱼落在离寺一箭之地,化成“木鱼石”。

5、千年罗汉松

逢渠桥

千年罗汉松:在普利寺前。高10米,树冠约13米。主干虽仅存一小边皮,不及原干的2/5,但却枝繁叶茂。据《五灯会元》载,此松系青林师虔禅师所植。至1985年已有1100多年。当时师虔曾作偈一首:长长三尺余,郁郁覆青草。不知何代人,得见此松老。(现已倒掉)

6、银瀑飞练

银瀑飞练:在逢渠桥上游的50米处,有一处近10米高的瀑布,水流跌落在直立的陡壁之下,形成了银瀑飞练的胜景,真如“白练挂幽谷,银帘抖玉珠”。每当晴天的正午,阳

逢渠桥

光直射瀑面,映出一道七色彩虹,人们疑为“佛光”。

7、夜合山塔林

夜合山塔林:有塔10座。建于1644-1766年间,所葬洞山普利寺30-36世住持僧。普同塔居中,是寺院普通僧人共同归葬之墓塔。塔为(穴下卒)堵坡式,高2.3米,座宽1.2米,底座为金刚宝座式,下二层四方无花饰,第三层刻忍冬壶门。塔身圆柱体,上置莲盘刹座,正反两面都开门。后门下通石砌四方地宫,深3米,长宽各1.5米。塔门凸刻龛座与小碑。上刻“普同塔”3字。其余九塔是灵会承塔、比邱古松塔、履贞德塔、慧芳建塔、无极信塔、碧云珍塔、阗玄性塔、淑耀杲塔、自若真塔。

夜合石 同安乡洞山水口,有夜合石,上下两块叠起。相传该石能昼夜开合,是洞山的关锁,石下有“盐井”。但因奸僧盗盐谋利,使自动启闭的石关和自动冒盐的盐井失去灵性。

逢渠桥

夜合灵迹传说:在洞山山口狭窄处有两块层叠的巨石。相传,这两块石头原来分立山崖两侧,象是两扇大门,入夜时分自行关闭,鸡鸣天晓又自行张开,故名“夜合石”。夜合石旁,有两个石井,会自己流出油、冒出盐来,供寺内众僧食用。后来,寺内有个奸僧假作鸡啼,诓开石门,盗卖井中的油、盐,井中从此干涸,夜合石也不再显开合之灵。北宋时期,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到洞山游览,在夜合石上题诗一首。此名“夜合灵迹”也就成了“新昌八景”之一。

8、逢渠桥

逢渠桥:位于洞山百步岸以上300米处。该桥建于宋绍圣五年(1098)。系同安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积蓄捐资,为纪念良价禅师于此悟道而建的。此后,当地的张雷两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孙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内无诉讼,故就有捐建洞山逢渠桥得福荫之说。该桥拱券以7个纵向单券并列组成,每券花岗石11块,77块矩形石排成7列,组成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缝皆相通。拱肩立有2个石雕武士为护桥神。桥全长15米,桥面宽4.7米,桥拱净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属陡拱。桥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桥年月及捐建人、主建人名等。其“逢渠桥”三字,是当时县令钱鍪根据良价初来洞时,在此涉水相逢身影所作的《逢渠偈》而题写的。2002年10月在桥上建了仿古亭。

9、七仙桥

逢渠桥

七仙桥:八洞神仙中的铁拐李到洞山寻畔闹事,没讨到便宜,回到众仙前诉说。他们都不由得佩服良价禅师,觉得该助一臂之力,而不应去拆台。尔后,众神仙飘荡到洞山,见溪上无桥,便用神力在溪边石崖上各取了一条长石,立时一座石桥架于溪上,当时,只有铁拐李不好意思前来。于是称这座桥为七仙桥。

苏辙游洞山诗刻:同安乡洞山水口,有夜合石,上下两块叠起。上层花岗石上,刻有北宋苏辙《游洞山》诗:“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无事佛僧何处著,入群鸟兽不妨同。眼前簿领何时脱,一笑相看丈室中。”

宋元丰七年(1084)春,贬谪筠州任盐酒税监的苏辙,与前来看望他的苏轼一同到洞山访云庵禅师时,写下了这首诗。字体为行书。

上一篇:苗族婚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