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马费成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24 05:33:27编辑:皮带君
历史沿革

清末民国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

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35]

武大美景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种语言。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暂停办学。此后湖北时局动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灭亡,方言学堂无法立即复校,武汉大学办学中断。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4个学院。

1929年2月,法学家王世杰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他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能满足于拥有的4大学院,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万人大学。

武汉大学樱花

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2年,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4年,武汉大学首开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结束了封建社会禁止女大学生游泳的历史,轰动全国。同年,武汉大学体育由于成绩显著曾受到民国教育部表扬并通令全国大专院校,授予时任体育、卫生主任为教会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体育教学方案执行人。

1935年,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

1936年,学校成立农学院,从而发展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2个研究所的综合大学。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从而跻身“民国五大名校”。

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

1946年,武汉大学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并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1947年,学校设立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之后

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继续办学。

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大学考察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952年,南昌大学、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著名教育家李达为武汉大学校长。李达主持校政达13年之久,成为百年武大历史上迄今任职期最长的校长。[1]

195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信部分,土木系建筑设计部分并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机械系从武汉大学分出,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

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6年,在鄂西北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

1970年,在湖北荆州地区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36]

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1980年5月,武汉大学与法国政府代表团在武汉签署《会谈纪要》,武汉大学成为与法国同行合作的唯一指定院校,由此拉开了武汉大学与法国相关部门、机构和组织在各领域多方位合作交流的序幕。

1981年7月,刘道玉担任武大校长,在校内推行一系列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大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的合作交流,使武大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武汉大学也是自1978年起,第一所实行学分制改革的高校。[2]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

1983年,成立新闻系。[4]

1984年,成为中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

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并成立法学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

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93年,举行百年校庆盛典。

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5年,武汉大学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同年,成立新闻学院。

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

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

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

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与深圳市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与其周边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均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均通过了“211工程”的评审)[5]

2001年2月13日,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12月,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6]

2002年,成为自行划定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学校。[36]

2009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确定武大等13所高校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4月,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71]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6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72]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标志

2016年9月20日,由国家保密局、湖北省国家保密局、武汉大学共同打造的国家保密学院、国家保密教育培训基地武汉基地正式落户武大。9月27日,武汉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拟建立武汉大学深圳校区。10月20日,雷军向母校捐款9999.9999万元建设科技楼。[7]

2017年1月,全球CEO母校排名,武汉大学跻身全球第七,亚洲第一。9月16日,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9月21日,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3]4月,获准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武汉大学和小米公司合作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74]10月,《2017-2018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发布,武汉大学在高校社会影响力榜单排名第五,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榜单排名第二,高校网络舆论影响力榜单排名第四。

2018年11月,武汉大学等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联合组建了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8]

2019年6月,武汉大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5]

2019年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10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揭牌仪式举行。11月,武汉大学楚剧传承基地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0][31][32]

2020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名单:武汉大学等10家入选。[9]首批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2月,武汉大学设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0]6月,发起并加入法学教育创新联盟。[78]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79]9月,入选健康扶贫联盟。[77]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76]

2020年6月,武汉大学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0]

2020年12月,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正式落户武汉大学,著名考古学者樊锦诗任名誉院长。[81]

2021年2月5日,入选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47]

2021年2月26日上午,武汉大学将于3月设立为期两天的抗疫医护赏樱专场,仅面向抗疫医护人员开放,并提供精品赏樱接待服务。[48]

2021年3月29日,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的《武汉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工作方案》指出,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到2025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有较大幅度的进位。[50]

2021年6月5日,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武汉大学官方微信公号介绍,全国高校第一个鸿蒙移动编程技术课程,在武大开设,授课老师为武大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讲师赵小刚。[53]

2021年8月,陈东升携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用于支持武大建设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82]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84]

2021年10月30日,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暨第一批科技人才项目签约活动在江阴市青阳镇隆重举行。[83]

2021年11月22日,武汉大学与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签约,在学校设立“学子留汉”工程首个工作站。[60]

2021年12月,美国华裔企业家黄春华向中国武汉大学捐赠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在建校128周年之际,这笔捐款成为学校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币捐赠,也是最大一笔个人单笔捐赠。[85]

2021年12月30日,由武汉大学等组成的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成立。[86]

2022年2月,武汉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7]

2022年9月,武汉大学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依托三峡集团的行业综合实力和武汉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推进人才共引共享共用和相关产业合作。[70]9月22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建的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在光谷正式入驻运营。[88]

2022年10月4日,天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武汉大学捐赠3000万元,设立“珞珈天壕校园文化建设基金”,用于支持武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89]

办学条件院系设置

2022年5月消息,武汉大学2022年新增6个专业,分别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弘毅学堂PPE试验班)。[64]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133个本科专业。

学部下属院系人文科学学部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国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社会科学学部信息管理学院(含国家保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社会学院?工学部水利水电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业科学研究院理学部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高等研究院信息科学学部计算机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测绘学院、印刷与包装系、国家网络安全学院
学院/直属学系开设专业哲学学院现代哲学、哲学、宗教学、心理学国学院国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翻译、西班牙语?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设计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11]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3862人,其中正副教授3086人,有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12]

师资队伍(不完整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窦贤康卓仁禧李德仁邓子新张俐娜舒红兵龚健雅朱玉贤夏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宁津生刘经南张祖勋茆智李建成李晓红---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谭崇台彭斐章陶德麟李龙冯天瑜

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

序号团队名称带头人获批时间1口腔内科教学团队樊明文20072图书情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马费成3国际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黄进4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李德仁2008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90]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武汉大学有11个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

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湖北省重点学科(36个,一级学科)

哲学生态学应用经济学力学法学机械工程政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电气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建筑学中国语言文学土木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城乡规划学考古学软件工程中国史基础医学世界史临床医学数学口腔医学物理学药学

学位点

学术学位点(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59个)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授权级别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一级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

专业学位点

学科名称学位授权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9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6个):

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92]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武汉大学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省级精品课程9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12]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

质量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

信息安全、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法学、图书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物理学、口腔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图书情报、电工电子、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等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包括9个国家级):

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力学、基础医学、法学、临床技能、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与设计、药学、中国语言文学、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电力生产过程、网络安全[18]

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网络安全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

文科:

历史学、哲学

理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科学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

武汉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批准年份

1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李建成20072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邹恒甫、邹薇3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陈伟20084生命科学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王建波
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

序号

名称

获奖年度

负责人

1数学物理方法2004姚端正2中国哲学史2005李维武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5丁俊萍4海商法2007张湘兰
11目录学概论2004彭斐章12国际公法2010余敏友13金融工程2007叶永刚14工程水文学2008宋星原15国际私法2006黄进16世界近代史2010向荣
21摄影测量学2005袁修孝22化学工程基础2009罗运柏23编译原理2005何炎祥24公共管理学2008黎民25水力学2006李大美26法理学2005汪习根
31物理化学2005汪存信32微生物学2003沈萍33口腔生物学2006边专34管理学2007谭力文3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08陈国恩36信息服务与用户2007胡昌平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93]

教学成果

2000年至2014年,武汉大学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1项。其中,2001年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2005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009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2014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19]

对外交流

武大与外交流相关图片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1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学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20]

武汉大学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21]

2009年4月,武汉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暨汉语一二三”网站、“汉语应用文写作软件”、“汉语HSK考试学习卡”等教学产品,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球孔子学院教育资源和其他展览。[22]

2020年4月15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北京大学支援武汉大学。[23]

科学研究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武汉大学共有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2]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牵头)[25]

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病毒学(联合)、杂交水稻(共建)[24]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国家多媒体软件、国家卫星定位系统[24]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

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武汉大气遥感[24]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口腔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地理信息系统、人工微结构、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水工岩石力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24]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

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时空数据智能获取技术与应用、碳中和感知与效能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

环境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媒体发展研究中心[24]

科研成就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88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12]

2022年2月27日11点06分,长征八号遥二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这22颗卫星中,有一颗特别受湖北人关注,它就是武汉大学牵头、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研制的“启明星”微纳卫星。[94]

国家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成果例举

获奖项目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获奖人

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2012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杨代常等红莲型杂交水稻珞优8号的选育与利用2012年湖北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大成果奖朱英国、朱仁山作物复杂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QTL定位新方法研究2012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胡中立红莲型杂交稻新组合珞优8号选育与利用2011年第五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朱英国等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实验室成果列举

获奖项目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获奖人

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多层次控制理论与应用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周创兵、陈益峰江湖冲积过程联动机理与关键调控技术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义天、谈广鸣高混凝土坝整体稳定安全控制新理论及工程应用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常晓林、周伟、赖国伟水电站过渡过程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200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杨建东、赖旭、程永光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95]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武汉大学图书馆

截至2021年底,文献资源总量达2036万册。印刷型文献共715万册,其中图书585万册,报刊合订本92万册,地图、声像、缩微资料18万件,学位论文20万册;2021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552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132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088万册,电子期刊233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6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6]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12]

序号

刊物名称

简介

创刊时间

1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的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学》文摘的索引源刊物1930年2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1930年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中国自然科学学术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930年4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英文版)1996年5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1957年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96]

知名校友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武汉大学共培养5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两院院士100余人。[12]

两院院士

姓名

备注

查全性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杨弘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卓仁禧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教育家

姓名

备注

杨小凯经济学家,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黄进国际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袁浚中国体育教育家,1934和1946年武大聘为教授,体育、卫生主任胡庶华教育家,曾任武汉大学总务长兼教授
社会科学家

姓名

备注

韩德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法学家谭崇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经济学家马克昌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刑法学家彭斐章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图书馆学家
企业界

姓名

备注

李晓鹏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振高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念高中国华电党组成员、总经理郭涛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97]

获得荣誉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8位。

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24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

2021年6月,武汉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98]

2021年12月,武汉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入选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名单。[99]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位列全国第5位。

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5位。

2021年,软科202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151-200位。[54]

2021年9月,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157位。[55]

2021年,入选2022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榜,位列111-120位。[56]

2021年10月26日,US News发布了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武汉大学位列第209位。[57]

2021年10月,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8位。[58]

2021年11月2日,QS发布2022亚洲大学排行榜,武汉大学位列第8名。[59]

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中,武汉大学排名第11位。[63]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00]

2022年3月,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入围名单公布,武汉大学在列。[101]

2022年5月4日,武汉大学“启明星”微纳卫星研制团队被授予“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102]

2022年5月,武汉大学“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团队荣获2022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称号。[103]

2022年6月9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列“2023QS世界大学排名”第194位。[68]

2022年8月,入围2021—2022年度中国大学官微十强[104]。

2022年10月1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武汉大学世界排名第173位。[105]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

校名

校名

武汉大学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1928年)。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向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到右的习惯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

校徽

校徽

武汉大学校徽为1993年庆祝百年校庆时设计的图案。校徽图式为圆形,上方为武汉大学英文校名,呈弧形,表达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中居学校老图书馆造形,表达学校独有地标特征和文化标志;中间下书阿拉伯数字“1893”,表明学校建校年代;下方为中文汉字毛体校名。精神文化

校训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1993年,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学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学校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学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武汉大学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校歌

《武汉大学校歌》为1998年所征集,陈望衡等作词,陈国权谱曲,歌词为: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

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

百年沧桑,弘毅自强,

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

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

扬帆长江,奔向海洋,

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德业并进,求是拓新,

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

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校园环境

最美在武大

武汉大学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校内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樱花

武汉大学校园以樱花最为闻名,有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等相关景点。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校园都会吸引全国数百万游客前来赏花。校园内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

建筑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内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樱园老斋舍、老图书馆、理学楼、半山庐、十八栋。武汉大学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标志性建筑群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武汉大学校园内先后建有“六一纪念亭”、“闻一多先生纪念塑像”、“鲲鹏展翅”、“李达塑像”、“爱因斯坦塑像”、“阿兰·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杰塑像”、“孔子铜像”等人文景观。

上一篇:杨晓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